03.02 曾風光一時的阿拉伯合眾國為何成立僅僅三年就解散了?

幻翠


在歷史上,中東地區出現過阿拉伯帝國,這可是個非常強大的帝國,強大到都敢跟那時候的唐朝爆發戰爭。

但再怎麼強大,也總有衰落的那一天。隨著12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及擴張,到16世紀阿拉伯各國便都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小弟,被迫接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從19世紀開始,阿拉伯各國便逐漸的換老大,因為在歷次戰爭中,奧斯曼帝國都輸給歐洲列強,因此阿拉伯各國的新老大,就是歐洲列強們。這可把阿拉伯各國給氣的,一群國家湊在一起便討論,到底要咋樣才可以擺脫歐洲列強的控制。

終於,兩次世界大戰給他們帶來了機會,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元氣大傷,很難維持這麼多殖民地的統治。因此在二戰過後,許多阿拉伯國家趁著機會趕緊獨立,擺脫了給歐洲列強當小弟的命運。

但獨立後的各個國家,都是存在不少問題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他們實力都很弱,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很難提高國家實力。萬一歐洲各國鐵定了心要在逼迫他們當小弟,阿拉伯各國還真不能做些什麼。

於是阿拉伯各國聯合起來,共同發展,共同應對威脅和挑戰,一起排除西方列強對阿拉伯地區影響的想法,在各個阿拉伯國家中出現,埃及更是身體力行,去跟各個阿拉伯國家談判,說大家一起組成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聯盟。只要他們十幾個國家團結聯合起來,那以後的,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想法很不錯,現實卻很無奈,畢竟各過個的,自己都是老大。要是聯合起來,那誰聽誰的?天天聚在一起開會也很煩。因此從一開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約旦便十分反對這個想法。到1958年,埃及的支持者都還只有敘利亞一個國家。

但這個時候埃及也想開了,一個就一個吧,畢竟兩個國家在一起,那也能算是聯合,只是數量少了些。因此在1958年2月1日,埃及和敘利亞簽署條約,兩個國家正式聯合。不久之後,也門終於覺得這個想法很不錯,於是在1958年3月8日也加入了進去。

就這麼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便成立了。從字面上說是聯合,三個國家都應該是平等的,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因為埃及的胃口非常大,他說聯合共和國的首都要定在開羅,新政府的領導班子也全部由埃及主導,全國上下要實行同樣的經濟政治制度,敘利亞和也門的國有資產要在限定日期內全部交給埃及。

這可把敘利亞和也門給氣的。他倆放下政見跟埃及聯合在一起,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給埃及當小弟的。因此在1961年,敘利亞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也門在幾個月後也宣佈退出。這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就只剩下埃及孤家寡人一個。

饒是如此,埃及還是一直將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名號沿用到1972年。雖是如此,但認真追究的話,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是隻存在3年多的。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歸根結底的原因,是埃及的胃口太大了,結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把敘利亞和也門給惹毛了。

試想,如果敘利亞和也門同意埃及的要求,那跟殖民地會有什麼區別?更何況還是給埃及當小弟,這傳出去,兩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豈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

至少,如果是當小弟,給西方列強當,總比給埃及當小弟要好聽吧?


狼群講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有水平,這世界上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這個阿拉伯合眾國。

之前先說一個故事。

很多人認為古蘭經中說天下穆斯林都是兄弟,那麼阿拉伯世界應該很團結。

實際上恰恰相反。

可以這麼說,阿拉伯人之間的衝突和分歧,甚至超過了阿拉伯和以色列的衝突。

薩沙這次去埃及,就見識到了阿拉伯地方實力派,也就是部落的厲害。

當時薩沙作為遊客,乘坐埃及當地市政府的旅遊車。

因為有段公路在維修,車子被迫轉到一條小路。這條小路需要穿過一個村莊。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市政府的旅遊車穿過一個鄉下村莊,豈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然而,幾個村民攔在路口要求給錢,不然車子就不給經過。

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市政府的司機還有全副武裝的警察,竟然不敢得罪這些村民,只能將車子掉頭,開了半個小時轉上另一個路。

由此,可見埃及地方部族的厲害。

其實,埃及社會內部也是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的,老百姓只知道有部落,不知道有國家。

薩沙想起當年形容秦國人的一句話:秦人兇悍,卻勇於私鬥怯於公戰。

好了,說主題。

阿拉伯合眾國大體是這樣。

埃及革命以後,納賽爾上臺,驅逐埃及王室,組建了世俗化的政府。

當時中東世俗化又非王國的政府很少,由此納賽爾成為了阿拉伯世界的明星人物。

當時,敘利亞和土耳其這兩個穆斯林國家,又有了一些衝突。

土耳其實力強,敘利亞實力弱,但土耳其不是阿拉伯人,敘利亞人則屬於阿拉伯世界,所以埃及本能的支持敘利亞。

當時敘利亞人為了找靠山,建議敘利亞和埃及一同成立阿拉伯合眾國。

這個阿拉伯合眾國同阿拉伯聯盟是不同的!

阿拉伯聯盟只是聯盟,而阿拉伯合眾國原則上軍事和外交是統一管理,各國只有行政權力。

埃及總統納賽爾非常高興,也就同意了。

隨後,也門準確說北也門也加入進來。

阿拉伯合眾國成立以後,美蘇尚且沒怎麼樣,阿拉伯世界轟動了。

在我們看來,阿拉伯人都是一個民族,理應都加入這個聯盟。

誰知道,外國人沒拆臺,阿拉伯人就先來拆臺。

同敘利亞和埃及接壤的約旦感到威脅,立即主動要求同伊拉克成立了所謂伊約聯邦,以制衡敘利亞和埃及。

但沒有多久,伊拉克國王費薩爾被推翻,小國約旦非常恐懼,邀請美軍進駐。

同時,沙特、伊朗等國也反對這個阿拉伯合眾國。

外部壓力很大,內部也很快分裂。

敘利亞對於阿拉伯合眾國不滿,認為主要的權力幾乎都在埃及人手上,敘利亞成為傀儡。

所以,僅僅3年以後,在敘利亞於1961年9月28日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合眾國於同年12月26日也宣佈解散。

其實,中東無數國家的領袖,都有一個巨大的夢想,就是建立所謂的統一阿拉伯國。

可惜,所有的領袖的美夢中,這個統一阿拉伯國的領袖都是自己。

所以,這個國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薩沙


這好歹也是一個當時就人口過億的國家,然而僅僅存在了三年,就曇花一現地消失了。包括敘利亞,北也門,埃及,其中埃及和敘利亞是重頭戲。



其成立本身就不是多麼你情我願——敘利亞本身長期與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1955年巴格達條約組織的建立更讓其面臨新的安全隱患,因此在1955年10月敘利亞不得不和埃及簽署軍事合作協議。1957年的時候,土耳其軍隊進駐敘利亞邊境的土方一側。敘利亞被迫尋求埃及軍隊實行援助。


1958年2月兩國正式合併形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但很快1961年10月來自大馬士革的遜尼派軍官納赫拉維發動了政變,驅逐埃及官員,廢除國有化和土地改革的相關政策。傳統土地貴族和城市商人重新主導了敘利亞政治舞臺。

所以,第一點,敘利亞和埃及國情不同,埃及處於自由軍官領袖納賽爾的集權統治下,軍隊是其最大依仗。

但敘利亞卻是從1947年獨立後開始至1950年有三次軍事政變,而1954年軍人獨裁結束,文官政治開始。

因此敘利亞本身的政治環境就是極其不穩固的,國內的保守派力量根深蒂固,左翼政治勢力在外國勢力的介入下實行觸及他們根本利益的改革更是不能容忍。

第二點,雙方經濟政治地位的不平等。敘利亞不願意從屬於埃及,經濟受操控,因此阿拉伯民族主義標榜的團結在現實利益面前實在脆弱。


普魯士之魂


我也不知道您打算說哪個“阿拉伯合眾國”——因為並沒有一箇中譯名為“阿拉伯合眾國”的實體存在過,而中譯名與之相近且曇花一現的阿拉伯國家間組成的“超國家實體”,可是有三個之多。

第一個是“阿拉伯聯邦共和國”(Union of Arab Republics),1972年7月1日在利比亞當時的領導人卡扎菲倡議下宣佈成立,包括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三國,並向蘇丹和伊拉克發出邀請,但後兩國一開始就拒絕,埃及也態度冷淡,卡扎菲為推動聯邦成立親自開著推土機跑到利比亞-埃及邊境推倒界碑和邊防哨所,結果引發埃及軍民和政府的強烈反感,反倒弄巧成拙。1977年3月埃及和敘利亞先後宣佈不再支持阿拉伯聯邦共和國構想,聯盟宣告解散(實際上從未真正運作過)。

“阿拉伯聯邦共和國”國旗,和今天的埃及國旗很像


第二個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United Arab Republic),1958年2月1日在埃及時任總統納賽爾倡導下由埃及和敘利亞這兩個阿拉伯共和制國家組成,簡稱“阿聯”,這也是三個名稱相近實體中最出名的一個,因為和中東戰爭這個世界性熱點息息相關,且被捲入了冷戰的大框架。1961年9月27日敘利亞發生政變,第二天宣佈阿聯解散,但埃及一直把這個國名維持到1971年9月2日,題主所謂“阿拉伯合眾國”大約是指的這個“阿聯”,因為從埃敘宣佈合併到敘利亞退出的確維持了三年多,但嚴格意義上這個實體存在了13年7個月零1天——儘管敘利亞退出後“阿聯”只剩埃及一國,但它在埃及改國號前也仍然叫“阿聯”。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國旗,很像今天的敘利亞國旗,當時敘利亞國旗上有三顆星。


第三個是“阿拉伯聯邦”(Arab Union),由外約旦(今天的約旦)和伊拉克兩個當時的王國在1958年2月14日成立,只維持了不到半年,就在同年8月2日無疾而終。

三個阿拉伯國家聯盟性質的實體都短命,原因各不相同。


“阿拉伯聯邦共和國”從一開始就是卡扎菲異想天開:埃及和敘利亞當時已經鬧翻,狂熱的泛阿拉伯社會復興主義支持者納賽爾又在1970年9月28日去世,執政的是實用主義者薩達特,埃、敘兩國連兩國間的“阿聯”都已經散架,一開始的口頭支持只是出於“泛阿拉伯主義團結”的形象需要,所以只是空喊口號不打算真的推動,而卡扎菲是一心想借此成為阿拉伯世界霸主的,一玩真的,自然也就只能見光死——他的利比亞怎麼打得過埃及?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同樣是阿拉伯社會復興運動的產物,最初倡導這個阿聯的幾國,都是當時為數不多實現阿拉伯社會復興黨或類似政黨掌權的國家,他們彼此抱團一個是理念相近,另一個則是希望藉此對抗處於優勢的阿拉伯君主政權。但伊拉克隨後政變頻發,始終未加入,納賽爾又借“阿拉伯社會復興運動”行埃及擴張之實,他先是在加沙引發和當地人衝突,繼而在也門搞得灰頭土臉,被最初歡迎自己的“同志”轟出去,最後和敘利亞也鬧翻了——新成立的阿聯從首都到閣員幾乎都埃及化,納賽爾還打算從開羅派人去敘利亞“整合”當地銀行和國營企業,引發敘利亞人強烈不滿,“9.27政變”正是在這種情緒下引發,政變後第二天敘利亞人就退出了阿聯。等到薩達特上臺,調整了對外政策,主動取消阿聯國號,緩和了與敘利亞間的關係,因此兩國才得以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再度聯手出擊。

不難看出,這兩次聯合都和納賽爾的“泛阿拉伯主義”和風靡一時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運動”有關,這股思潮的基本論點,就是建立一個世俗的、跨越當時國家界限的泛阿拉伯共和國。這個主張最大的問題,就是倡導者和倡導國有私心,想借聯盟之名行霸權甚至吞併之實,而參加各國間其實並沒有很懸殊的實力,於是私心一經暴露,聯盟也就難以存活下去了。

而“阿拉伯聯邦”實際上是外約旦和伊拉克兩個弱勢阿拉伯王國(兩國當時都是哈希姆王朝,國王是表兄弟關係)為對抗來勢洶洶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運動和“阿聯”而匆匆建立的,其基礎是基於王室同盟和血緣關係,本來就不牢固。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政變,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上臺,國王費薩爾被廢黜,伊拉克變成了一個共和國,在這種情況下,原本以反阿拉伯復興社會運動、維繫哈希姆王朝統治為基礎的“阿拉伯聯邦”,還怎麼“聯”下去?

“阿拉伯聯邦”的國旗後來被巴解組織借用,今天的“巴勒斯坦國”國旗圖案也是這樣的


陶短房


阿拉伯合眾國是由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與北也門共和國在1958年到1961年組建的鬆散邦聯。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指的是1958年敘利亞與埃及組建的合體國家。與敘利亞、埃及不同的是,北也門(也門王國)仍舊保持著獨立性。1961年,由於反對埃及的個別霸權主義,敘利亞退出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合眾國也隨之解體。


1952年,埃及總統納賽爾提出了“泛阿拉伯主義”,主張解放阿拉伯國家,排除西方勢力。然而這一主張,除了敘利亞,其他保守阿拉伯國家都分分反對。當時的敘利亞受到土耳其的威脅,而埃及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孤立,所以刺激了兩國之間的聯合。

但是這個國家最終只存在了三年就解體了,為何呢?主要還是因為其內部埃及一家獨大。當時阿拉伯合眾國的首都在埃及的開羅,統治的幾乎都是埃及人,也門與敘利亞的利益受到了嚴重侵害,同時不滿自己被邊緣化,最終敘利亞與也門退出了聯合。

最終,這個曾經令沙特阿拉伯等保守主義的阿拉伯國家擔驚受怕的國家,僅僅存在了不到3年就消失了。


澹奕


曾經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何其廣大,如今卻分裂成大小几十個國家,這些擁有共同信仰的伊斯蘭國家有可能重新走向統一嗎?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名噪一時的阿拉伯合眾國就是中東國家走向統一的首次嘗試,雖然僅僅三年之後成員國便分道揚鑣,但這些國家拋開成見融於一體的努力還是值得後人借鑑的。

五十年代初,埃及爆發七月革命,納賽爾執掌全國軍政大權,這位在埃及政壇叱吒風雲數十年的強勢總統從執政之初便表現出驚人的鐵腕手段。他不僅修建了阿斯旺大壩,收回了蘇伊士運河,還在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時之間埃及國力蒸蒸日上,納賽爾本人則在阿拉伯世界聲望日隆,儼然成為那個時代的領軍人物。

當時適逢二戰結束不久,百年積弱的中東國家正在逐步擺脫列強的殖民統治,伴隨著民族運動的風起雲湧,“泛阿拉伯主義”開始在這片土地上抬頭。而納賽爾本人正是這種主義的積極鼓吹者,他呼籲整個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國家,恢復昔日阿拉伯帝國的無上榮光。這種激進的言論在招致批評和諷刺的同時竟也得到了部分國家的響應,而第一個願意與埃及聯合的國家就是敘利亞。

彼時敘利亞剛剛獨立不久,國內政局動盪,國外受到土耳其的軍事威脅,面對埃及拋出的橄欖枝,敘利亞沒有理由不去抱團取暖。於是在1958年,埃及和敘利亞簽訂協議,兩國合併為一個國家,新國家的名字就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僅僅一個月之後,北也門也宣佈加入,於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與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組成新的邦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拉伯合眾國。

在阿拉伯合眾國的組成框架裡,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和也門分別是兩個獨立主權的邦聯成員,雖然組成了合眾國但各自並沒有放棄自己在聯合國中的主權席位。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則是一個新的國家,成立之後其內部不再有埃及和敘利亞,全國實行統一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政策。正在所有人都對中東走向統一的進程充滿期待的時候,新國家建立之初的喜悅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矛盾一掃而光。

阿拉伯合眾國的首都定在開羅,新政府的領導班子竟然也是由埃及人主導,這讓剩下的兩個國家異常窩火。此外埃及還要求全國實行統一的貨幣和金融政策,敘利亞和也門的國有資產在限期之內統一上交,這下兩國不幹了。難道我們放下成見不顧一切與你聯合,為的是最後成為你的一個省?

於是在1961年敘利亞率先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緊接著也門也宣佈退出,阿拉伯合眾國就此解散。敘利亞將國名改為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而埃及卻繼續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名號直到1972年。


地圖帝


阿拉伯合眾國是一戰後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產物,成立的政治基礎是反對奧斯曼土耳其和英法等西方列強的佔領和統治。



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大本營主要在埃及,埃及人在納賽爾領導下,掀起來轟轟烈烈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並聯合敘利亞於1958年建立了一個主權國家: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建立後,受到民族主義影響的北也門也同意與埃及簽署防務協議,於1958年建立一個鬆散的邦聯國家,稱為阿拉伯合眾國。但是,北也門與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成員國不同,北也門是以獨立主權國家的身份加入合眾國的。


阿拉伯合眾國之所以維持了不到三年就匆匆解體,主要是內部利益難以協調和統一。埃及是合眾國的發起國和主導國,國家的主要領導權幾乎全部掌握在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人手中,敘利亞人沒有發言權。這讓敘利亞領導人覺得聯合是一場騙局,不過是埃及吞併敘利亞而已。所以,敘利亞於1961年9月28日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合眾國隨即於同年12月26日宣佈解散。



阿拉伯合眾國的解散,還與阿拉伯王權國家的反對和西方勢力的干擾有關。阿拉伯合眾國成立以後,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當時的阿拉伯王權國家沙特、伊拉克、約旦感到自己的政權受到威脅,堅決反對埃及人以共和制的方式統一阿拉伯世界,所以對阿拉伯合眾國進行了干擾和破壞。同時,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因為高舉反對英法對蘇伊士運河和中東地區控制的旗幟,遭到了英國和法國的強烈反對和聯合抵制,這也成為阿拉伯合眾國最終解散的重要推手之一。


高尚濤


阿拉伯合眾國這個國家廣大國民都沒聽說過,也不願大家這個國家僅僅享有國運三年而已。那讓我們來看看到底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1958年3月8日阿拉伯合眾國成立,首都定在埃及,總統是納賽爾,由埃及,敘利亞還有也門三個阿拉伯國家合併組成。至於為什麼要合併呢?這主要是二戰後在阿拉伯世界的大阿拉伯主義。同時在二戰後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中東的土地並不是那麼平靜,所以抱團取暖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我們說說它成立的原因:二戰後阿拉伯世界的眾多國家都開始有了一定的自主權,阿拉伯的民族主義開始抬頭,希望將阿拉伯世界組成一個新的國家。重新恢復到阿拉伯的穆斯林擴張時期,眾所周知,阿拉伯國家最強大的時候在哈里發統治下曾經也是橫跨三大洲的超級強國,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在世界範圍都處於領先地位,那時候的阿拉伯世界不同於現在的封閉是個很開放的國度,而自從蒙古人摧毀了巴格達以後,阿拉伯人一直沒有再次恢復過來。

所以為了恢復阿拉伯世界的榮光,也是為了抱團取暖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需求。埃及總統納賽爾向當時的各主要阿拉伯國家發出號召,希望大家聯合起來,共同應對西方。但是當時的沙特,伊拉克等大部分國家都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只有敘利亞的總統表示支持。於是在1958年,埃及和敘利亞簽署協議,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之後也門也加入,於是改名為阿拉伯合眾國。

但是之所以三年這個國家就解散了呢。首先我們看這個國家的性質,她是一個合眾國由三個各懷鬼胎的國家組成,事實是他們三個誰都沒有壓倒性的力量來控制其他部分,而且彼此並不相連,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組成如果是經過戰爭形式獲得的領土往往比和平加盟的形式穩固很多。這三個國家名義為一個國家,但其實他們各自的自主性都很大,埃及並沒有太多的力量來制約敘利亞和也門。即使埃及想這麼做也無法達到他的目的。

內部矛盾加深最終導致了這個國家的毀滅,自從建國後埃及不斷開始加強對敘利亞和也門的控制,但是統治階級卻是大量的埃及人,在經濟方面埃及希望控制敘利亞和也門的經濟命脈,對兩個國家開始指手畫腳。而且到後來合眾國開始向社會主義方面發展,這更讓兩國恐懼,並且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的稻草。

首先是敘利亞總統宣佈退出合眾國,接著也門也離開了,只剩下埃及。最後埃及不得不宣佈合眾國解體,這個曇花一現的國家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所以這個國家的消失給我們的啟示是凡是不依靠武力打下的土地都不會是穩固的,而且組成的部分和中央政府實力相當,並且只是以抱團取暖的心態聯合在一起的國家,國家成立過短而要強行改變其他加盟國家的方式。那麼等待這個國家的命運除了分裂也不會有其他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眼中了。


松昭


提起阿拉伯合眾國,很多人可能一臉茫然,因為我們只聽過阿拉伯國,合眾國是什麼?阿拉伯合眾國在成立後的三年才解散。這個阿拉伯合眾國是由埃及和其他的的聯邦國家,這個聯邦國家的成立引起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觀望,而且他們還悲觀的認為這些人想聯合起來打敗他們,而且曾經一度威脅到了兩個大國。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埃及就爆發了一場革命,四年之後,埃及的一個陸軍上校就想當總統,迅速掌握了本國的大權,而這位總統一度想要用統一本地區,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首先在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變,修建了大壩,還收回了一些河流,而他所在的國家實力一步一步的增強,其他的人看到這個國家如此的努力,心裡也是有羨慕,但是也有害怕的。

而他不停地呼籲把其他地區聯合起來,一起努力,讓本國人實現更多的自由。他的言論也受到了許多人的好評,很多人也把這位他看成是領主。同時,他的統一言論也受到了其他國家的歡迎,敘利亞非常喜歡他。由於當時敘利亞和土發生了矛盾,敘就想請求他的幫助,所以,敘利亞提出建議,想要和它們合併,可能他也沒想到之後的事情會變成怎麼樣。

不久之後其他國家也加入了,組成了阿拉伯合眾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贊同這個意見,比如沙特和約旦,他們對這個嗤之以鼻。而兩個國家也感受到了這個聯盟的威脅,因此,這兩個國家進行了合併。不久之後,伊爆發了革命,這它們的合作也被解散了。這兩個國家又是非常喜歡美的,他們倒臺了,意味著支持美的力量更少了,所以,美就想方設法的把他們給拆掉,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拉攏更多的人。

事實上,一個“合作”的解散並不僅僅是由於外面力量的干涉,更多的是自己內部亂七八糟的事。因為這裡面就屬總統的人最多,而且這個總統還安插了許多自己的人,但是這個組合並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其他國家一起的,所以其他國家就對這個組合有點不滿意,尤其是當時非常開心的敘,簡直是非常傷心,因為他們剛剛開始說好的是兩個人一起攜手並進,而不是說一家獨大,這讓敘感覺非常不好。

他們國家的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說話的地方,因此,敘對此非常不滿,甚至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因此,許多人就開始發洩不滿,並且宣佈退出。敘退出之後,也門也退出了。就這樣,當時非常風光無限的組合如今悽悽慘慘。可是,他們仍然抱著幻想,依然保留著那個稱號,直到十幾年之後才改變名字。

為何這幾個國家想要報團呢?原因是當時二戰剛剛結束,又窮又苦的他們剛剛擺脫其他人的控制,他們迫切的想要更多屬於自己的力量,伴隨著運動的風起雲湧,越來越多的阿拉伯人想要建立一個強大的“組合”,很多人可能不明白這個的概念,那就是他們想要建立起一個有更多自己人,而且結合起來,肯定力量是會更大的。

自古以來,許多的國家都想要建立更多更強的政治權利,因為權力更多,意味著他們有更堅強的後盾和能力,而且歷經過幾百年的侵略,中東國家早已不堪其辱,想早日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大家所熟悉的著名的一些事件,大部分的奴隸都是來自於這些國家,許多成年男子被迫離家經過幾個月的海上漂泊,終於成功著陸,沒想到等待他們的不是好酒好肉,而是永無止境的奴役,而我們也知道歷史上的這個事件帶來了許多惡劣的影響,他們不僅讓這些地區變得更加的貧窮,也將他們流失了大量的壯年勞動力。


木劍溫不勝


大而不強,沒有凝聚力。

這個阿拉伯合眾國的成立既不是內部人民之間強烈的聚合願望,也不是外部強烈的壓力所致,純粹是一些政治人物對於阿拉伯帝國榮光進行的緬懷。

一個沒有實際的人民基礎,沒有強大的相互關聯紐帶,靠幾個國家政治上的聚合,面對成立後現實的利益劃分,衝突,比然無法長久,解散也是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