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即墨~一座城的古風演變(一)

即墨是一座延續兩千多年存名至今的古邑商都,曾為國、縣、市,再為區,幾經變遷沿革,現在已貼上了“青島市即墨區”標籤。世人總有念舊情節,故多方探究,參陳姓老師之成果,帶大家領略千年即墨的前世今生和民俗風情,瞭解即墨的悠久文史和不屈不撓的奮進精神。

即墨~一座城的古風演變(一)

“即墨”稱謂由何而來

“即墨”之名,最早見於《戰國策》《國語》《史記》等歷史文獻中。歷數當今國內600餘座城市,僅有邯鄲、成都、益陽、即墨四座城市歷經2000餘年未曾改名。而即墨是山東省內唯一一處歷經兩千多年幾乎為改變名字的縣城。

即墨二字,不僅外地人覺得納悶,就是本地人也趕到疑惑。明萬曆版和清乾隆、同治版的《即墨縣誌》皆明確記載,即墨縣治先後置於兩地。原有治所位於山東平度古峴鎮大朱毛村,因地臨墨水(源出平度古墨山,今之豬洞河)而得“即墨”之名。在中國地名學中,因山、河而取名十分常見,即墨也不例外。顧名思義,“即”者,靠也,臨近、靠近之意;“墨”者,墨水河也,綜述“即墨”就是靠近墨水河的地方。

注:[即墨故城]位於平度市城東南部的大朱毛村一帶。公元前567年,齊滅萊國,齊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又稱朱毛城。西漢初,漢武帝封劉寄為膠東國康王,設都於此,又名康王城。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即墨縣治撤銷,即墨城同時廢棄。即墨故城分內城和外城,外城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2.5公里,至今尚存千餘米夯土城牆遺址。即墨故城城基寬約40米,高5米,皆為夯土板築,堅實牢固,據史料記載,內城宮殿宏麗而雄渾。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