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久違的陽光在窗外綻放,不寫點東西真心有負明媚春光。去年農曆二月初七,衡陽縣一年一度的油菜花節曾在庫宗橋金華山下拉開帷幕,當晚,傳承千年的界牌火燈節紅火綻放。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楊奇尚木雕作品

庫宗橋已連續多年舉辦了好幾屆油菜花節開幕式,節會之盛,規模之大令人震撼。庫宗橋本是木器傢俱加工重鎮,幾乎家家制作木器,遠銷廣東等地,因而庫宗橋也盛產能工巧匠,以民協副主席楊奇尚先生一家為代表的木雕工藝更是蜚聲海內外。楊奇尚擅雕刻,工書法,為人謙和淳善。其子楊恆清“青出於藍”,是享譽國內外的80後工藝美術大師,曾多次獲得國家級大賽金獎。這片原本淳樸富饒處處木香四溢的土地,如今因為油菜花花香更加令人矚目。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白天賞完庫宗橋的油菜花,下午四時左右,人流車流紛紛湧往不遠的界牌鎮,這一整天都是衡陽人狂歡的節日,也是三湘四水、五湖四海攝影發燒友們的黃金聚首時。

第一次去界牌是在許多年前,因為瓷器的吸引,我和同事跑遍了界牌的大街小巷。界牌是全國四大瓷泥生產基地之一,享有“瓷都”的美譽。

第二次去界牌是在許多年後,因為火燈節的魅力,我和朋友白天看完油菜花,夜晚淹沒在界牌鎮老街的人流、車流裡。2011年10月,界牌火燈節被批准確定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知道瓷都的人很多,知道火燈節的人很少。如我,自童年時起便看見家中的白瓷杯,杯底印著“界牌製造”的藍色字樣。火燈節雖然舉辦了十二屆,卻養在瓷都人未識。2012年,衡陽縣文聯轄下的攝影家協會成功舉辦了首屆“船山故里• 魅力蒸陽”攝影大賽。在來自全省各地數以千計的作品中,一位攝影愛好者憑著一組“界牌火燈節”的照片摘取了大賽的最高獎項。

原來界牌除了瓷器,還有這麼美麗的節日!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傍晚時分,車隊行抵界牌鎮。街面寬闊,店鋪林立。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搭疊柴火、擺放蠟燭、煙花,空氣中瀰漫著木柴的清香。火燈在哪裡?店主笑著說:莫急,天黑以後,火燈才會上路。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距鎮政府不遠的聖壽寺是火燈的啟程地,聖壽寺供奉的“壽佛”是界牌人們心目中的“觀世音菩薩”。相傳“壽佛”法名全真,俗家姓周,資興人,139歲後圓寂,500年後轉世。明朝永樂年間,界牌一帶連年遭受蟲災,“壽佛”託夢給在聖壽寺的徒子徒孫,說耍火燈可以消災。人們照辦,果然蟲災消除,五穀豐登。當地人民感激“壽佛”,於是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七他暖壽夜耍火燈以示紀念並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火燈自聖壽寺經過系列祭祀儀程後擇吉時出發。出發時,禮花升空、鼓樂喧天、萬炮齊鳴。燈隊綿延數里,街道兩旁戶戶點燃柴火、蠟燭,鞭炮夾道而燃、煙花耀空不息。成千上萬的遊客,自發形成四個方陣:一是燈隊前的徒步方陣,二是燈隊後的徒步方陣,再是密集的摩托車方陣,最後是緩慢蠕動的轎車方陣。婦女抱著孩子、丈夫搭著妻兒、老嫗戳著柺棍;有人從三層小樓的玻璃窗戶裡探出頭來;有人站著廢舊的牆垛上;幾個孩童爬上路邊停放的一輛大卡車,一群攝影愛好者扛著相機緊跟燈隊行進。


三月,庫宗橋的油菜花節遇上界牌千年火燈節

火苗紅紅、燭光熠熠、華燈璀璨,整個瓷都成了火的世界、燈的海洋。好一個熱鬧非凡的火燈節!

文章及圖片系劉望春原創發佈(非原創圖文會標明作者或出處),歡迎各位轉發朋友圈或群。但未經授權,謝絕各類網媒(包括公眾號)及紙媒引用和轉載,如需使用請直接聯繫本人微信:a18674749645 ,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本人公眾號,您的鼓勵與肯定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