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四十年代的北京,四九城內市井生活


【天橋書場】在天橋賣藝的民間藝人,通常是撂地。評書藝人們早期也是露天表演,後立棚為表演場地;又逐漸被引入茶館。民國年間的評書協會,就設於天橋福海居。

【公共汽車】民國十三年,京城有軌電車開通。民國二十四年,首條公共汽車線路開通。後來,開通了由市內往香山的旅遊線路,車上增設了女導遊。

【南池子地區的民居】南池子的位置靠近故宮,歷史上曾經是官署、庫房用地。清朝時,八旗駐內城,許多封閉的通道被逐漸開放;部分街巷因此產生,南池子等街巷就這樣形成了。

【東安市場購物的家庭】百年的東安市場,是京城首座綜合市場。商場集吃喝玩樂、娛樂購物為一體,為王府井地區的精華。書肆開架出售的小人書,是很多老北京難忘的童年記憶。

【燈市口地區的民居】明朝時期,此地曾設燈市,清朝時期,燈市移外城僅留地名。明朝永樂年間,燈市口形成了商業街。燈市移出後,燈市口商業街亦日趨冷落;民國後更加蕭條。

【前門地區】清朝乾隆年間,將內城和外城各劃分出東、西、南、北、中五區,內外城加起來是十個區。因內城包括皇城,故除其之外的北京有九個區;此時,開始有了九城的叫法。

【北海公園】中華民國初期,京城被重新劃分區域,內城被分劃為東、西、北三城;外城稱為南城;這亦是四城的說法。也就是說,清末民初時期,北京城才有了所謂四九城的叫法。

【北京冬季】四十年代初期,京城的很多家還是睡炕;秋冬季節,燒二個小炕爐,推進炕洞口;炕就暖和了。四十年代後期,不少人家就開始睡木床了;入冬時,使用煤球爐子取暖。

北京老照片,四十年代初。攝影資料:京都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