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中藥方劑之疏肝理氣23方劑

中藥方劑之疏肝理氣23方劑

中藥方劑之疏肝理氣23方劑


通過藥智中藥方劑數據庫功能組織查詢“疏肝理氣”,共查詢到含有疏肝理氣的中藥方劑有23條,整理的中藥方劑只是疏肝理氣方劑中的部分方劑,且方劑之選取了部分出處的內容,更多出處的疏肝理氣方劑可進入中藥方劑數據庫進行查詢篩選。小編整理編輯後把乾貨直接分享給大家,歡迎大家轉發收藏。

一、一貫煎

出處:《柳州醫話》(清·魏之琇)

處方: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杞子,川楝子。

主治:滋養肝腎,疏肝理氣。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噯氣吞酸,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弦細弱。現用於胃潰瘍、胃炎、慢性肝炎、肋間神經痛、高血壓、神經官能症等屬肝腎陰虛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溫服。口苦幹燥者,加黃連。

禁忌:有停痰積飲的息者忌服。

備註:方中重用生地滋陰養血以補肝腎為君;沙參、麥冬、當歸、枸杞子配合君藥滋陰養血生津以柔肝為臣;更用少量川子疏洩肝氣為佐、使。共奏滋陰疏肝之功。

\t其他相關信息:
\t歌訣:一貫煎中用地黃,沙參枸杞麥冬襄,當歸川楝水煎服,陰虛肝鬱是妙方。
\t方義:肝藏血,主疏洩,體陰而用陽,喜條達而惡抑鬱。肝腎陰血虧虛,肝體失養,則疏洩失常,肝氣鬱滯,進而橫逆犯胃,故胸脘脅痛、吞酸吐苦;肝氣久鬱,經氣不利則生疝氣、瘕聚等症;陰虛津液不能上承,故咽乾口燥、舌紅少津;陰血虧虛,血脈不充,故脈細弱或虛弦。肝腎陰血虧虛而肝氣不舒,治宜滋陰養血、柔肝舒鬱。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為君,內寓滋水涵木之意。當歸、枸杞養血滋陰柔肝;北沙參、麥冬滋養肺胃,養陰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製木,四藥共為臣藥。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洩熱,理氣止痛,復其條達之性。該藥性雖苦寒,但與大量甘寒滋陰養血藥相配伍,則無苦燥傷陰之弊。諸藥合用,使肝體得養,肝氣得舒,則諸症可解。
\t配伍特點:在大隊滋陰養血藥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氣,補肝與疏肝相結合,以補為主,使肝體得養,而無滋膩礙胃遏滯氣機之虞,且無傷及陰血之弊。全方組方嚴謹,配伍得當,照顧到“肝體陰而用陽”的生理特點,誠為滋陰疏肝之名方。

\t加減化裁:若大便秘結,加瓜蔞仁;有虛熱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貝母;舌紅而幹,陰虧過甚,加石斛;脅脹痛,按之硬,加鱉甲;煩熱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藥、甘草;兩足痿軟,加牛膝、薏仁;不寐,加酸棗仁;口苦燥,少加黃連。

二、柴胡疏肝散

規範名:柴胡舒肝散、柴胡疏肝湯

出處:《準繩•類方》卷四引《統旨》

處方:柴胡,陳皮(醋炒),川芎,芍藥,枳殼(麩炒),甘草(炙),香附。

主治:疏肝理氣。主治因怒氣鬱而脅痛,寒熱往來,痛而脹悶,不得俯仰,喜太息,脈弦。現用於神經官能症、中耳炎等。脅肋疼痛。肝實脅痛,不得轉側,喜太息。

用法用量:柴胡舒肝散(《驗方新編》卷五)、柴胡疏肝湯(《不知醫必要》卷二)。

名家論述:①《景嶽全書》:柴胡、芍藥以和肝解鬱為主;香附、枳殼、陳皮以理氣滯;川芎以活其血;甘草以和中緩痛。②《謙齋醫學講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氣,治療脅痛,寒熱往來,專以疏肝為目的。用柴胡、枳殼、香附理氣為主,白芍、川芎和血為佐,再用甘草以緩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謂善於運用古方。

\t其他相關信息:
\t歌訣:柴胡疏肝芍川芎,枳殼陳皮草香附,疏肝行氣兼活血,脅肋疼痛立能消。
\t方義:肝主疏洩,性喜條達,其經脈布脅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條達,則致肝氣鬱結,經氣不利,故見脅肋疼痛,胸悶,脘腹脹滿;肝失疏洩,則情志抑鬱易怒,善太息;脈弦為肝鬱不舒之徵。遵《內經》“木鬱達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氣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鬱,用以為君。香附理氣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氣以止痛,二藥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經之鬱滯,並增行氣活血止痛之效,共為臣藥。陳皮、枳殼理氣行滯,芍藥、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均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功。
\t加減化裁:若脅肋痛甚者,酌加鬱金、青皮、當歸、烏藥等以增強其行氣活血之力;肝鬱化火者,可酌加山梔、黃芩、川榛子以清熱瀉火。

三、調神攻堅湯

出處:劉紹武方

處方:柴胡,黃芩,蘇子,黨參,夏枯草,王不留行,牡蠣,瓜蔞,石膏,陳皮,白芍,川椒,甘草,大棗。

主治:疏肝理氣,攻堅破瘀。主治肝鬱氣滯。(乳腺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t其他相關信息:
\t方解:方以柴胡為主藥,疏肝理氣,條達鬱滯;配以黃芩洩肝火,抑少陽;蘇子、陳皮、全瓜蔞行氣化痰,開結消痞;石膏、夏枯草清熱洩火;川椒止痛散結;白芍、甘草柔肝斂陰,緩急和絡;王不留行破血逐瘀、通經行閉、削堅消積;牡蠣成以軟化堅結;黨參、大棗益氣扶正,健脾助運。全方共奏疏肝、洩肝、柔肝、養肝、調肝、扶正抑木之效,最終達消瘤散結之目的。

四、導氣湯

出處:《醫方集解》

處方:川楝子,木香,茴香,吳茱萸(湯泡)。

主治: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主治寒疝疼痛,或囊冷結硬如石,或牽引睪丸而痛。

用法用量:長流水煎服。

備註:本方所治寒疝,由肝經氣滯,陰寒凝聚所致。方中川楝子苦寒,入肝舒筋,又導小腸、膀胱之熱從小便下行,是為方中主藥;木香升降諸氣,通利三焦,疏肝而和脾,茴香入腎與膀胱,暖丹田而除冷氣,吳茱萸行肝腎氣分,燥溼而除寒,三味合用,能宜通肝氣,通,利小便,燥溼除寒,配合主藥,共成疏肝理氣,散寒止痛之效。

\t其他相關信息:
\t歌訣:寒疝痛用導氣湯,川楝茴香與木香。吳茱萸以長流水,散寒通氣和小腸。
\t方義:本方中川楝子苦寒,入肝理氣,並導熱外洩,為君藥;木香、小茴香疏肝理氣止痛;小茴香與吳茱萸辛溫,散寒燥溼,共為臣藥。本方溫寒並用,藥力簡緩,疏肝行氣,散寒止痛之力較弱。
\t運用:主要用於治療寒疝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陰囊冷痛,結硬如石,或引睪丸而痛為辨證要點。現代臨床常用於治療鞘膜積液,睪丸炎、附睪炎等屬於寒侵肝經,氣機阻滯證者。
\t加減化裁:如大便堅硬者,加大黃;如邪熱蓄血腹痛者,加紅花、青皮。

五、柴胡蚤休湯

處方:炒柴胡,蚤休,茯苓,赤芍,白芍,茜草,當歸,鬱金,制香附,黃芩,莪術,全瓜蔞,生鱉甲,虎杖,甘草。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主治氣滯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t其他相關信息:
\t運用:肝喜疏洩條達,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則形成症積,痞塊。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鬱,蚤休清熱抗癌,伍用理氣活血之藥。治療氣滯血瘀型肝癌有良好效果。
\t加減化裁:溼熱,加茵陳10-30g,車前草15-20g,半枝蓮15-30g;虛弱無力,語聲低微,口乾加孩兒參15g,鮮石斛15g,麥冬15g,玄參10g。


六、解肝煎

規範名:解恨煎(《筆花醫鏡》)。

出處:《景嶽全書》卷五十一

處方:陳皮、半夏、厚朴、茯苓各,蘇葉、芍藥,砂仁。

主治:疏肝理氣,化溼暢中。治暴怒仿肝,氣逆脹滿者。

用法用量:水300毫升,加生薑3~5片,煎服。如脅肋脹痛,加白芥子3克,如胸膈氣滯,加枳殼、香附,藿香。

\t其他相關信息:
\t歌訣:解肝半夏厚朴湯,白芍陳皮砂仁幫。
\t方義:解肝煎方中陳皮理氣,茯苓治胸脅逆氣,脘腹脹滿,厚朴除滯氣,半夏味辛以散氣結,芍藥質潤以柔肝,砂仁行氣增強散結之功,生薑以助本方疏散條達之力。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鬱之功效。適用於肝炎因痰氣鬱結所致之胸脅逆氣、脘腹脹滿、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嚥不下者。
\t運用:臨床應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和小兒厭食。
\t加減化裁:如脅肋脹痛,加白芥子一錢;如胸膈氣滯,加枳殼、香附、藿香之屬。

七、疏肝和胃湯

出處:王兆松方

處方:柴胡,瓜蔞仁,川連,枳殼,木香,青皮,陳皮,草豆蔻,半夏,榔片,萊菔子,黃芩。

主治:疏肝理氣,和胃散寒。主治肝鬱胃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t其他相關信息:
\t運用:臨床常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應用本方治療34例,結果顯效(臨床症狀和體徵基本消失,食慾恢復正常;胃鏡檢查:胃粘膜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檢查:萎縮性胃炎改變為淺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消失)11例,好轉21例,總有效率94%。

八、加味瓜蔞湯

出處:曾廣盛方

處方:當歸,瓜蔞,乳香,沒藥,甘草,橘核,荔核。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主治氣血不足,肝氣鬱結,經脈瘀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九、通氣散

出處:《醫林改錯》捲上

處方:柴胡 香附各 川芎

炮製:研末。

主治:疏肝理氣。治肝鬱氣滯,耳聾不聞雷聲。

用法用量:每用,開水沖服,早、晚各二次。

備註:方中玄胡,《外科樞要》作“玄參”。

十、疏肝解鬱湯

處方:香附,青皮、柴胡、鬱金各,丹參,川芎,紅澤蘭,延胡、金鈴炭。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調經。治肝鬱氣滯,經行不暢,色淡紅,量少,間有血塊,胸脅脹滿,有時噯氣,舌苔黃,脈弦者。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t其他相關信息: 

\t加減化裁:如色淡量少無塊者,加當歸三錢。

十一、利膽排石湯

出處:姜春華方

處方:制大黃,枳實,虎杖,鬱金,金錢草。

主治:疏肝理氣,利膽排石。主治溼熱內蘊,積久成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十二、平肝流氣飲

出處:《萬病回春》卷五

處方:當歸(酒洗),白芍(酒炒),川芎,橘皮(鹽湯洗),茯苓(去皮),半夏(姜制)、青皮各(醋炒),黃連克(酒炒),柴胡,香附(童便浸,炒),厚朴克(薑汁炒),梔子(鹽水拌炒),甘草(炙,去皮),吳茱萸(煮三次,去水,炒)。

炮製:上銼一劑。

主治:疏肝理氣,養血活血。治脅痛。

用法用量:加生薑3片,水煎,空腹時熱服。

\t其他相關信息:
\t方義:當歸、芍藥、川芎補血活血;柴胡、梔子、黃連清熱消炎;香附、青皮、橘皮理氣止痛;厚朴、吳萸健胃止痛;半夏祛痰,治痰飲症,茯苓利水;乾薑溫中健胃,甘草調理諸藥。
\t附註:病人為一中年婦女,右脅作痛,食納量下降已半年多,伴白細胞減少,肝大肋下2公分,脈沉,舌少苔質暗紅,右上腹右季肋部壓痛,局部肌緊張,肝大肋下2—3公分,中等硬度。腹水症。診斷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要求中醫藥治療。給予平肝流氣飲,一週後,兩脅作痛減輕。一月後,兩脅痛消失,食納量增加。再服半月,體重增加3公斤,一般情況良好。

十三、乳核飲

出處:吳熙方

處方:柴胡,白芍,香附,鬱金,青皮,丹參,三稜,生牡蠣(先煎),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黃芪。

主治: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消痰散結。主氣滯血瘀,氣阻痰凝。(乳腺增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t其他相關信息:
\t方義:柴胡、白芍、香附、鬱金、青皮疏理肝氣,斂陰柔肝。丹參、三稜、莪術活血理氣。牡蠣,夏枯草化痰軟堅。白花蛇舌草散結消腫。黃芪扶正祛邪。
\t加減化裁:經期經前乳房腫痛顯著,腫塊增大並隨喜怒而消長,脈弦者,加延胡索、金鈴子、橘核等;乳房腫塊較大而脹痛明顯,甚則刺痛,脈澀者,加桃仁、紅花、王不留行、炮山甲。去白芍加赤芍;乳痛較輕或無痛,腫塊較大質中等硬,脈弦滑者,加海藻、昆布、全瓜蔞、法夏、茯苓、淮山、白朮。

十四、複方大柴胡湯

處方:柴胡,黃芩,川楝子,延胡索,白芍藥,生大黃(後下)各,枳殼,木香,生甘草各,蒲公英。

主治:疏肝理氣,清熱解毒,通裡攻下。治潰瘍病急性穿孔第二期,從氣血鬱閉證轉化為裡實熱證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首劑由胃管注入,以後每日一劑或兩劑,晚上服或早晚分服。也可製成沖劑,用溫開水沖服。若腹腔感染重者,加金銀花、連翹等;便秘,加芒消;瘀血重者,加桃紅、紅花、生蒲黃、川芎等。

\t其他相關信息:
\t歌訣:複方柴芩楝白芍,延黃英草木枳殼;潰瘍穿孔內感染,胰炎加桃硝赤芍。
\t方義:柴胡、黃芩治往來寒熱,和解少陽;大黃、枳殼治裡熱鬱結、胸腹脹滿、大便不通等陽明腑症;芍藥和裡;木香、川楝子、元胡為行氣活血止痛藥;配公英以清熱解毒。故此方藥有理氣止痛、通裡攻下、清熱解毒的作用。
\t運用:診斷要點:上腹或右下腹部壓痛,腸鳴、便燥、身熱、舌苔黃、脈數者。
\t臨床常用於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緩解後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胃切除術後促進胃腸功能早日恢復。
\t加減化裁:如感染重者,加金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同時配合抗菌素及消炎中藥外敷;便結難下者,加芒硝、番瀉葉,或配合灌腸,以促大便迅速通下;恢復期若有瘀血,表現腹背痛者,加桃仁、紅花、蒲黃,以活血化瘀;肝鬱重者,加香附、鬱金,以疏肝理氣。用於急性胰腺炎,本方加桃仁、赤芍、芒硝;用於急性膽囊炎,本方加茵陳、梔子。

十五、複方紅藤煎

出處:李樹人方

處方:紅藤,乳香,紫花地丁,連翹,玄胡索,沒藥,大黃,丹皮,金銀花,枳殼,赤芍,生甘草。

主治:清熱解毒,通裡攻下,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主治熱毒熾盛,蘊結腸腑,氣滯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十六、佛手柑飲

出處:《食物中藥與便方》

處方:佛手柑,白糖適量。

炮製:將佛手柑,白糖適量,泡茶。或將佛手柑與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主治:醒脾開胃,疏肝理氣。

用法用量:每日服數次。

禁忌:適用於肝胃氣滯之脘脅脹痛者。陰虛五心煩熱者不宜食。


十七、消癧湯

出處:《貴陽中醫學學報》

處方:柴胡,白芍,青皮,陳皮,半夏,茯苓,白芥子,香附,莪術,牡蠣,瓜蔞。

主治:疏肝理氣,化痰軟堅。主治肝鬱痰結。(前列腺肥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t其他相關信息:
\t方義:柴胡、白芍,疏肝解鬱;香附、青皮理氣疏肝;陳皮、半夏、瓜蔞、白芥子理氣化痰散結;牡蠣、莪術軟堅消積;茯苓滲溼利尿、共奏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t運用:證見小便點滴不盡,或尿急,尿痛,陰部脹痛,脈弦,苔薄戎膩等。
\t臨床多表現為小便頻數,淋瀝不暢。點滴不盡,尿細如線,時斷時續,或尿閉不通,急迫疼痛,並可伴見胸脅脘腹脹滿或疼痛,食慾不振,易怒善太息,會陰部墜脹刺痛,舌苔白膩,脈滑。肛診前列腺體積增大,尿檢可見紅細胞等。前列腺肥大症或合併尿瀦留,病因、病機如上者,可用本方加減治療。

十八、疏肝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處方:柴胡 蘇梗 青皮 鉤藤 山梔 白芍藥 廣皮 甘草

炮製:上藥研為粗末。

主治:疏肝理氣。治惱怒傷肝,肝火怫逆,不能眠臥。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十九、逍遙蔞貝散

出處:《中醫外科學》

處方: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瓜蔞、貝母、半夏、南星、生牡蠣、山慈姑。

主治: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治乳癖,瘰癧,乳癌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清膽化石湯

出處:翁恭方

處方:柴胡,鵝不食草,延胡,金錢草,金鈴子,黃芩,鬱金,通草,蒲公英,北茵陳。

主治:疏肝理氣,清熱化滯,利膽排石。主治肝氣鬱結,木鬱化火。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十一、疏土湯

出處:《辨證錄》卷四

處方:白朮 茯苓各 肉桂 柴胡 白芍 枳殼 半夏

主治:疏肝理氣,健脾化痰。治心腹飽滿作脹,時或腸鳴,數欲大便,甚則心疼,兩脅填實,為嘔為吐,或吐痰涎,或嘔清水,或瀉利暴注,以致兩足跗腫,漸漸身亦腫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四劑愈。


二十二、疏肝解鬱活血湯

出處:陳南揚方

處方:柴胡,枳實,白芍,制香附,廣鬱金,玄胡索,甘草,炙乳香。

主治:疏肝理氣解鬱,活血化瘀止痛。主治肝鬱氣滯,絡脈瘀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二十三、甲瘤湯

出處:李冠澤方

處方:柴胡,青皮,甲珠,當歸,夏枯草,皂刺,殭蠶,海藻,浙貝,法半夏。

主治:疏肝理氣,和血散結。主治痰氣結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信息來源:中藥方劑數據庫、網絡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