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藥與體質辨識

方藥用於體質辨識是中醫藥一大臨床特色,體質有差異,也有共性,黃帝內經將體質分為十大類。中醫體質很難有像高血壓,高血脂那樣的客觀指標。長期臨床經驗發現,通過用方藥的辦法來歸類的體質辨識,簡單易行,容易記住,主要靠複診患者反饋得出辨識結果。選常用的作為基礎學習。

1,桂枝體質,類似於文弱書生,弱不經風,多愁善感之林黛玉。好發症狀:易出冷汗,汗後疲乏無力;易心腹部悸動感,易頭昏暈厥;易腹痛;易失眠多夢;易胸悶氣促,易身體疼痛,對寒冷、疼痛敏感。以桂枝為主藥治療,同時,桂枝為君藥的方劑就可以選擇使用。如桂枝湯,當歸四逆湯等一百多個經方。

2,麻黃體質,肥胖體質的人,好發症狀:易閉汗或汗出不暢,易受寒,易喘,易鼻塞流清涕,肌肉酸重感,全身睏倦感,感覺不敏感,反應較遲鈍,身體沉重感,有浮腫傾向。如慢阻肺。以麻黃為主藥治療。以麻黃為主藥的方劑也可以選擇使用。如麻黃湯,麻辛附子湯,陽和湯等。

3,柴胡體質,範圍最廣,女性最多。體型中等,神情抑鬱或緊張;皮膚比較乾燥,肌肉比較堅緊。好發症狀:主訴以自覺症狀為多。對氣溫變化的反應敏感,或寒熱交替感,情緒波動較大,食慾性慾易受情緒的影響;胸脅部時有氣塞滿悶感、或有觸痛,肩頸部常有酸重感、拘攣感,四肢常冷,少腹部易脹痛。女性月經週期不準,經前多見胸悶乳脹、煩躁、經來腹痛、經血暗或有血塊。易腹痛腹瀉,易全身疼痛。胸脅部、肩頸部、頭額部、腰胯及少腹部、腹股溝的脹痛、痠痛、牽掣感、感覺異常、腫塊、結核等。以柴胡為主藥治療。以柴胡為主藥的方劑也可以選擇使用。如小柴胡湯湯,補中益氣湯湯,逍遙散等。

4,大黃體質:體格健壯或胖壯,肌肉豐滿,面色紅有油光;腹部充實飽滿,好發症狀:平素畏熱喜涼,食慾旺盛,易煩躁易怒,易發胘暈,易頭痛,易腹痛便秘,為胸悶,易口乾苦,痰液唾液黏稠;易出血,易皮膚感染;血脂、血壓偏高。女性多見月經不調或閉經,或經來不暢、漏下不止。以大黃為主藥治療。如大柴胡湯,承氣湯,大黃遮蟲丸等。

5,黃芪體質:體型偏胖,精神疲憊,肌肉鬆弛,腹部鬆軟,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中老年人較多見。好發症狀:易疲乏,易出汗,易頭暈,胸悶氣短,運動後尤為明顯;能大量進食而不耐飢餓;大便不成形,或先幹後溏。易於浮腫,特別是下肢浮腫;畏風,易於鼻塞、氣喘;手足易麻木,骨關節疼痛;潰瘍難以愈。糖尿病十有八九。以黃芪為主藥治療。以黃芪為主藥的方劑也可以選擇使用。如補中益氣湯湯,玉屏風散。

6,附子體質,體型偏胖,.精神萎靡,倦臥欲寐;好發症狀:畏寒感,四肢厥冷,尤其是下半身、膝以下清冷;.脈微弱(脈形極細,按之若有若無),沉伏(重按至骨方能按到),細弱(脈細如絲,無力),或脈突然浮大而空軟無力。慢性心功不全多見(附子脈)。以附子為主藥治療。以附子為主藥的方劑也可以選擇使用。如四逆湯,附子瀉心湯,真武湯等。

石膏,半夏,黃連,茯苓、當歸、芍藥、地黃、白朮、梔子、葛根、人參等有體質代表。

常用的體質分型也可以選常用方劑。如平和體質用防風通聖丸。陽虛體質用金貴腎氣丸,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血虛用四物湯,氣虛用四君子湯,血瘀用血府逐瘀湯,痰溼用平胃散,氣鬱體質用四逆散。溼熱體質用龍膽瀉肝湯,特稟體質用消風散等等。

通過這樣方證結合辨識體質,更適用於中醫的辨證施治,因病施治,因人施治,因家族基因施治。

#知識改變生活#

#423頭條知識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