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直徑2500公里的撞擊坑下隱藏緻密金屬,玉兔二號改寫西方科學認識

如果南極-艾特肯盆地來自天體撞擊,要形成2500公里直徑的撞擊坑盆地,肯定會擊穿月殼,將月幔物質炸出,那麼表面上一定會有月幔物質。如果表面上沒有月幔物質,那麼南極-艾特肯盆地很可能不是天體撞擊形成的。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21期 關於太陽系最大隕石坑之一的奧秘目前仍然沒有揭開,這個撞擊坑就位於月球,被稱為南極-艾特肯盆地。這個盆地的直徑達到2500公里,幾乎佔據了月球上很大一部分面積。形成的機制有可能來自天體撞擊,因為科學家在南極-艾特肯盆地下方探測到緻密的金屬物質,這說明有可能是一顆金屬質小行星撞擊月球,小行星上的物質也落入月球上。

直徑2500公里的撞擊坑下隱藏緻密金屬,玉兔二號改寫西方科學認識

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於數十億年前,如果這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形成的,那麼這次撞擊對月球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幾乎把月球的外殼撕裂了,直接穿透了大部分的月幔。小行星上的物質也融合到月球上,月幔物質也被翻了出來,重新落到了月球上。這也是為什麼嫦娥4號要將在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中的馮卡門撞擊坑,這裡的表面物質由可能曾經在月幔中,因為撞擊導致了月幔物質被拋出。

不過一個新的調查顯示,南極-艾特肯盆地的表層礦物中幾乎全部是月殼的組分,沒有月幔物質,這說明月幔物質並沒有在那次撞擊中被翻騰出來,那麼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形成就存在疑問了。如果南極-艾特肯盆地來自天體撞擊,要形成2500公里直徑的撞擊坑盆地,肯定會擊穿月殼,將月幔物質炸出,那麼表面上一定會有月幔物質。

直徑2500公里的撞擊坑下隱藏緻密金屬,玉兔二號改寫西方科學認識

直徑2500公里的撞擊坑下隱藏緻密金屬,玉兔二號改寫西方科學認識

如果表面上沒有月幔物質,那麼南極-艾特肯盆地很可能不是天體撞擊形成的。根據玉兔二號上的探測儀器,馮卡門撞擊中著陸區的表層礦物中有著豐富的斜長石,佔所有成分的56%至72%。我們知道斜長石形成在原始月球的熔岩環境中,在月殼中含量較多,但是在月幔中含量偏少。同時,玉兔二號還探測到了橄欖石,這也是月殼中的成分。來自玉兔二號的調查實現,所謂的月幔物質被拋出可能性很低,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南極-艾特肯盆地可能依然來自天體撞擊,但存在撞擊角度的問題,撞擊角度不大,沒有直接穿透月殼,月幔物質也沒有被擾動。

直徑2500公里的撞擊坑下隱藏緻密金屬,玉兔二號改寫西方科學認識

直徑2500公里的撞擊坑下隱藏緻密金屬,玉兔二號改寫西方科學認識

這個說法的可能性較大,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形成很可能是撞擊,如果沒有天體撞擊,顯然不會形成如此巨大的撞擊坑。但是撞擊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慘烈,這顆小行星以這個較小的銳角撞擊月球,將自己的一部分物質遺留在月球上,但撞擊也沒有摧毀月殼,月幔物質也沒有被翻出。這次玉兔二號的調查改變了西方科學對月球南極撞擊坑的認識,如果這個推測被進一步證明,玉兔二號的貢獻是起決定性的作用。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