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极-艾特肯盆地来自天体撞击,要形成2500公里直径的撞击坑盆地,肯定会击穿月壳,将月幔物质炸出,那么表面上一定会有月幔物质。如果表面上没有月幔物质,那么南极-艾特肯盆地很可能不是天体撞击形成的。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021期 关于太阳系最大陨石坑之一的奥秘目前仍然没有揭开,这个撞击坑就位于月球,被称为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个盆地的直径达到2500公里,几乎占据了月球上很大一部分面积。形成的机制有可能来自天体撞击,因为科学家在南极-艾特肯盆地下方探测到致密的金属物质,这说明有可能是一颗金属质小行星撞击月球,小行星上的物质也落入月球上。
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数十亿年前,如果这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形成的,那么这次撞击对月球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几乎把月球的外壳撕裂了,直接穿透了大部分的月幔。小行星上的物质也融合到月球上,月幔物质也被翻了出来,重新落到了月球上。这也是为什么嫦娥4号要将在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的表面物质由可能曾经在月幔中,因为撞击导致了月幔物质被抛出。
不过一个新的调查显示,南极-艾特肯盆地的表层矿物中几乎全部是月壳的组分,没有月幔物质,这说明月幔物质并没有在那次撞击中被翻腾出来,那么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形成就存在疑问了。如果南极-艾特肯盆地来自天体撞击,要形成2500公里直径的撞击坑盆地,肯定会击穿月壳,将月幔物质炸出,那么表面上一定会有月幔物质。
如果表面上没有月幔物质,那么南极-艾特肯盆地很可能不是天体撞击形成的。根据玉兔二号上的探测仪器,冯卡门撞击中着陆区的表层矿物中有着丰富的斜长石,占所有成分的56%至72%。我们知道斜长石形成在原始月球的熔岩环境中,在月壳中含量较多,但是在月幔中含量偏少。同时,玉兔二号还探测到了橄榄石,这也是月壳中的成分。来自玉兔二号的调查实现,所谓的月幔物质被抛出可能性很低,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南极-艾特肯盆地可能依然来自天体撞击,但存在撞击角度的问题,撞击角度不大,没有直接穿透月壳,月幔物质也没有被扰动。
这个说法的可能性较大,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形成很可能是撞击,如果没有天体撞击,显然不会形成如此巨大的撞击坑。但是撞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惨烈,这颗小行星以这个较小的锐角撞击月球,将自己的一部分物质遗留在月球上,但撞击也没有摧毁月壳,月幔物质也没有被翻出。这次玉兔二号的调查改变了西方科学对月球南极撞击坑的认识,如果这个推测被进一步证明,玉兔二号的贡献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閱讀更多 宇宙印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