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于敏老照片:“隱身”38年名字才解禁,圖8和鄧稼先合影令人感動


【于敏院士】于敏,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等十幾項重大獎項,有“中國氫彈之父”之稱。

【于敏正在工作】于敏在我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並起了關鍵作用。1965年10月,于敏的親自組織和部署下,氫彈理論得以突破。據報道,目前全世界只有兩種氫彈構型,美國的T-U構型和中國的于敏構型,足見於敏在中國氫彈研究中的地位。

【于敏和夫人孫玉芹】“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 自己,沒有老師,因為國內當時沒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錢三強則說:“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可誰曾知道,“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于敏曾經“隱身”,連他最親的人都不知道他究竟是做什麼的,直到38年後的1988年他的名字才被解禁。


【工作中的于敏】如果大家對中國頂級核物理學家有所瞭解,就會發現基本上都是留學歸來的,可能唯獨于敏是個例外,他沒有留過學。于敏自謙是“地道的國產”,但是他卻鼓勵自己的學生要走出去留學,但是于敏給學生提出一個條件,“開過眼界後就回國作貢獻。”

【于敏在家中】鮮為人知的是,在研製氫彈過程中,于敏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比如1973年于敏在從西北核試驗場回來時,在列車上就開始便血,回到北京後被立即送進醫院檢查,結果在病床上休克。據于敏同事回憶,“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體很難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見他氣喘,趕緊扶他起來,不料于敏突然休克過去,經醫生搶救方轉危為安。後來大家想起來都後怕,如果那晚孫玉芹不在於敏身邊,後果不堪設想。”

【于敏在科技專家大會上發言】毫無疑問,中國氫彈的研製成功,于敏居功至偉,人們也稱讚他是“氫彈之父”。可於敏卻不肯接受這個稱號,他在多個場合表示:“核武器的研製是集科學、技術、工程於一體的大科學系統,需要多種學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氫彈又不能有好幾個‘父親’。”


【于敏和家人在一起】在子女的記憶中,“忙碌”是父親身上最大的標籤。于敏的女兒曾說:“整天待在房間裡想東西,很多人來找他。”沒有人來找于敏時,他總喜歡思考問題。于敏是個喜歡安靜的人,多次跟身邊人說,別計較有名無名,要學會踏踏實實地做一個“無名英雄”。

【于敏和鄧稼先】這張照片非常罕見珍貴,兩位國之棟樑人才,為國家的強大嘔心瀝血。鄧稼先大家都熟悉,他也是“兩彈元勳”,因遭到核輻射患癌逝世。當年張愛萍得知鄧稼先因病去世後,賦詩一首紀念他,“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自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勳澤人間。”這張照片拍攝兩年後,鄧稼先因病逝世。

【于敏院士】如今人們很難理解,于敏這一代人對國家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和于敏一起工作50多年的同事曾這樣評價于敏:“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種共性,他們有一種強烈的家國情懷。這種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希望這種精神能夠不斷傳承下去。”


【正在看報的于敏】于敏家中客廳顯眼處懸掛一幅字畫,“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正如於敏自己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