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組圖:威海文登這個村帶個“島”字,現在卻已經不靠海


滄海桑田。在歷史上,膠東半島的海岸線發生了很多變遷。此前給大家介紹過一些村莊,名字與海有關,但現在已經地處內陸。這次要介紹的威海文登澤頭鎮的島集村,就屬於這樣的例子,下面就帶大家去看看。

島集村位於青威公路沿線,從小觀鎮到澤頭鎮的路上,會從島集村邊經過。

島集村又名“邢家島”,顧名思義,這裡最早是邢姓人在島上建立的村莊。

根據文登地名資料記載,元朝至元十六年,來自安徽鳳陽府定遠縣的邢姓人,乘船北上,來到膠東半島南部沿海,幾經輾轉,他們遷到了一處陸連島,定居建村,稱作“島裡”,也叫“邢家島”。後來,此處設立集市,叫做南島集或者島裡集,簡稱為島集。

元代邢姓最早建村的時候,此處還是一座“陸連島”,但經過數百年的變遷,村莊到海邊已經有些距離。這主要與附近的一條大河有關,河口處泥沙不斷沉積,於是滄海變桑田。實際上,如果現在漲潮的話,海水沿著河道上湧,其實也能漲到村莊附近,但畢竟不算是真正的海岸線。不過,村裡的房屋,多少還能看出一些海邊的特點。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雖然使得島集村由沿海村莊變成了內陸村莊,但同時也帶來了大片平坦的田地,使得這裡的先民便利耕種,很快繁衍發展起來。

在老文登縣境內,島集村也算一個規模較大的村莊,現在有約800戶人家,以邢姓為主。

而島集邢姓在歷史上還不斷有分支向外遷徙,算是膠東半島東部邢姓的一個起源地。

聽說島集村內還有一棵古銀杏樹,可惜此次匆匆前往,沒有拍到,這棵銀杏樹的年代與邢姓建村的時間相仿甚至還要更早一些,相傳樹齡將近千年,島集村底蘊之深,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