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洛林,现在位于法国东北部,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与卢森堡接壤,处四国交界。洛林尽管面积不大,却资源丰富。法国煤炭的第一产区在洛林,并且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洛林现在也是法国第一大棉花、第二大钢材和木料产区。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洛林位置图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战略位置使得洛林这么个小小的地方,成为了周边各个国家的香饽饽,都想来啃一口。

历史上,争洛林最凶的是法德两国。在如今洛林地区,当地人以讲德语为主,在文化上更偏向于德国。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法国语言分布图,蓝色为法语主要地区,东北部为德语区,有大约60万的德语居民,占据当地人口的近40%

千年的时间里,洛林在法德之间几易其手,不断变换国籍。那洛林到底是属于法国还是德国,为什么两国要争斗不休呢?


一、都是祖宗惹的祸

洛林到底属于谁,历史太久远以致成了一笔糊涂账。

公元前58年恺撒大帝打败了日耳曼部落联军,罗马占领了欧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那时候没有什么德国、法国、西班牙之分。有的只是高卢行省和日耳曼行省。

公元395年,罗马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中西欧的广大地区归属于西罗马。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罗马帝国疆域图

这个时候洛林的归属没有任何争议,整个中西欧洲都属于罗马,洛林自然也不例外。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陷入了群雄混战的局面。日耳曼人异军突起建立了许多封建国家,其中最厉害的当属加洛林王朝。

8世纪,加洛林王朝出现了欧洲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名叫查理曼。他经过连年征战,征服了西欧大部分地区,现在的德、法、意等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

查理曼在位期间建立起一个可以媲美罗马帝国的庞大帝国——法兰克帝国。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查理曼大帝画像

罗马教皇一看查理曼太牛,就乘他在罗马视察之机,搞了“皇冠加头”,这样实现了教会和世俗权力的合作,而查理曼就成了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不过查理曼死后子孙不成器,找不出一个人来继承大业。到了他的孙子辈矛盾最终爆发了。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经过一番争斗,发现彼此都是半斤八两的水平,谁也打不过谁,于是就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将庞大的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

其中的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以西等地区分给了大哥洛泰尔(中法兰克王国),洛尔泰保留了皇帝的号位。帝国的西部(中法兰克王国以西)分给了小弟秃头查理(西法兰克王国),东部(莱茵河以东)分给了二弟日耳曼路易(东法兰克王国)。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凡尔登条约》疆域图

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东法兰克王国为德国奠定了基础,而中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现在的意大利等国。而这个时候的洛林属于中法兰克王国。

855年,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泰尔去世,他的三个儿子又将国家一分为三。870年,路易和查理因自己的侄子年幼趁火打劫,两人签订了《墨尔森条约》,瓜分了属于洛泰尔的中法兰克王国。

不仅如此,他们还瓜分了洛泰尔的属地洛塞林根及普罗旺斯两地,而意大利则继续维持现状。洛塞林根后来简称为洛林。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日耳曼人的剧照

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法国、德国算是同根同源,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法德两国曾经还相互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属地。

而关于洛林的归属实际上就是个糊涂账,由于祖先分家规则不清导致了这场财产之争。

在路易和查理的交涉中,洛林一开始属于东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后来德国的基础。962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后来改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现代的德国人,将神圣罗马帝国认为是“德意志第一帝国”。后来,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神圣罗马帝国,洛林自然就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


二、皇权与教权之争

15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没落,哈布斯堡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减弱,内部诸侯纷争不断。趁此机会,教皇对帝国的剥削越来越严重,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教皇的手中,当时的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这种状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忍无可忍,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了震惊欧洲的宗教改革。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马丁路德画像

德意志地区的宗教改革倡导“新教”,不再承认教皇的权威。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这时候以维护教皇权威为名趁火打劫,在1552年夺取了洛林境内的梅斯、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

宗教改革加剧了德意志境内天主教和新教的对立,各诸侯分别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两个联盟相互争斗,争夺地盘,反对皇帝专权。

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镇压新教活动,得到了罗马、波兰等国家的支持。1618年,最终德意志境内爆发了"宗教战争",因持续了三十年,又叫三十年战争。

战争席卷了大半个欧洲,丹麦、西班牙、法国等国为了争夺利益纷纷加入,最后,德意志内战演变成了一场国际性的战争。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三十年战争》电影海报

在这场战争中,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王朝一开始打败了英国支持下的丹麦、瑞典等国,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战争的胜利引起了法国的担忧,为了保持德意志分裂的局面,实现自己欧陆霸主的地位,法国从幕后走到前台,积极支持德意志的新教联盟来对抗天主教联盟。1633年,法国占领了洛林。1648年,战争结束,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主权。

1618—1648年的这场战争奠定了法国大陆霸主的地位,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依然延续。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则被认为是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开始。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到这里,宗教的争斗还没结束。

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对新教徒宽容的《南特敕令》,引起了新教国家领导人的不满,再加上法国的对外扩张危害了周边国家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的利益,他们组成“奥格斯堡同盟”,共同对抗法国。

1697年,战争以谈判的方式结束,法国和参战国签订了《里斯维克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将洛林归还洛林公爵,后来转给了神圣罗马帝国。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1733年,波兰原国王去世,法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等以帮助波兰确立国王为由积极参战,最后演变成了法国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哈布斯堡王朝来说是一场灾难,他们同法军的对抗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法军占领了洛林公国。最后哈布斯堡王朝决定妥协,经过谈判:法王路易十五的岳父—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获得洛林公国作为补偿。

但斯坦尼斯拉夫一世于1766年去世,洛林地区就正式归属了他的女婿——路易十五,法国再一次正式控制了洛林地区。


三、民族统一与大陆霸权之争

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的神圣罗马帝国在1805年瓦解,分解成大大小小的邦国。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之后的拿破仑战争,刺激了原帝国中的德语民众,各邦对于同一语言、同一文化的追求空前高涨,再加上交通的不断改善,邦内和邦间的商贸和往来旅行变得愈加便捷,这些都为德国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到德意志文化的影响,洛林是使用德语的地区,风俗习惯又和德意志相同。在民族主义者眼里,这就应该属于德意志帝国。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铁血宰相俾斯麦照片

在德意志分裂出的大大小小邦国中,最终出现了对立的两极—普鲁士和奥地利

。其中,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指挥下强势崛起,先后通过战争击败了丹麦和奥地利,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诸邦,阻碍大一统德意志帝国的实现,这令普鲁士很不爽。

而法国在近代历史上曾是欧陆的霸主,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成为欧陆强国,就必须向西打败当时的法国,但又找不到好的借口。所以,普鲁士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1870年的春天,流亡巴黎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宣布退位,西班牙政府想请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兄去当国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爽快地答应了。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德意志的统一过程

对于普鲁士国王来说,堂兄当西班牙国王,就意味将西班牙和普鲁士变成一家人,这既有利于提高普鲁士的国际影响,也有助于挑战法国的霸主地位,一举两得的好事。

法国当然不满意,他认为普西联手,会影响欧洲霸主地位。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阴谋下,天真的拿破仑三世上当了,一怒之下对普鲁士宣战。而普鲁士一看机会来了,借此号召德意志民族团结起来,进攻法国。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普法战争形势图

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而德意志地区最终实现了统一。德国人将这个帝国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1871年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大部给德国,洛林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德意志帝国统一

割占洛林既是为了实现“大德意志帝国”需要,也是为了资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这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电力为代表,需要大量的煤炭、钢铁、石油资源。

德意志历史上长期分裂,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借着帝国的统一,和洛林丰富的资源,刚好能够满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助力着德国逐渐成为欧陆的强国。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画家笔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普法战争后,法国想要报仇雪恨,而德国既要限制法国,又要在后发的优势下不断对外扩张。最终,德国和拥有众多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产生了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以德意奥“三国同盟”的失败而告终。法国终于一雪前耻,战后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迫使德国等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普法战争后被德国割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凡尔赛条约》签订图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巨大的剥削与压迫,引起了德民族主义者的不满,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又加剧了德国与英法等国的矛盾。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复仇的道路。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入侵法国,由于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低估了德国的战斗力,战略失误的法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又被德国兼并。

直到1945年,德国投降,二战结束,法国才再次收复了对洛林的主权。现代法德的边界这时才逐渐稳定下来。

战后,由于法德的和解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入,现在的洛林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生活,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其成为法德之间的一个教育基地。

法德之间的几易其手,也给洛林留下了许多有特色的历史景点,成为了一个极具风情的旅游胜地。

洛林讲德语,为何却属于法国?洛林为何会成为法德争斗的焦点?

▲现代的法国洛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