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除太陽、月亮之外,金星是天空中肉眼能夠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最亮的時候達-4.4等,比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還亮14倍。金星毗鄰地球,其直徑比地球小約4%,質量輕20%,密度低10%,有時也被人們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作為我們的隔壁鄰居和科幻小說家的焦點,他們總是想象著雲層下的世界佈滿叢林,海洋和恐龍,金星在整個20世紀對天文學家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空間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前蘇聯和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對揭開金星的秘密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探測競爭。

Venera(俄語為維納斯),是蘇聯在1961年至1984年之間建造的用於研究金星表面環境和大氣的一系列太空探測器的名稱。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1962年的未知Venera航天探測器

“金星1號”是蘇聯在1961年首次嘗試訪問金星,但未能離開地球軌道,儘管當時世界還不知道。蘇聯的首選是將其太空探索活動的消息保留,直到成功為止。因此,失敗的“金星1號”任務被公開命名為“ Heavy Sputnik”,顯然是1957年著名發射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繼任者。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金星1號

在1965年11月12日和5日發射的“金星2號”和“金星3號”均告失敗。不過,“金星3號”成功著陸金星,成為第一顆著陸其他行星的地球探測器,但通訊系統未能傳回任何訊息。

直到1967年“金星4號”的發射,蘇聯才開始為其努力獲得一些回報。該探測器成為第一個將數據從另一個星球的大氣傳遞迴地球的航天器,此後不久它就在金星表面的巨大壓力下崩潰。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金星4號”探測器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蘇聯的1968年郵票,描繪了在途中的“金星4號”探測器

進行多次探測後,蘇聯認真考慮建造一艘能承受金星上惡劣條件的探測器。這就需要著對航天器進行工程設計,以使探測器能夠承受金星180個大氣壓壓力和540°C的溫度。

“金星7號”使用鈦構造為單個球形外殼,並襯有減震材料。蘇聯人希望,這將使著陸器能夠在著陸中倖存下來並留在金星上,在那裡可以繼續傳遞有關其周圍環境的新信息。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金星7號”探測器的備份

該探測器當時重達490千克(1,080磅),當時算是一個相當大的探測器,實際上在1970年8月17日發射成功。由於沿途進行了幾次路線調整,“金星7號”在四個月後的成功到達了目標行星。

1970年12月15日,“金星7號”進入金星大氣層,在60公里的高度上展開2.5平方米的降落傘,目的是安全降落到地面。六分鐘後,降落傘破了。二十九分鐘後,探測器以約60 km / h的速度撞入金星表面。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蘇聯金星航天器的降落順序

“金星7號”經受住了撞擊,甚至在故障發生前以全強度信號傳遞了一秒鐘的信息。但是後來對無線電信號的計算機處理表明,翻倒的“金星7號”探測器在撞擊後整整23分鐘內仍繼續發送微弱的信號。返回的數據顯示地表溫度約為475°C(878°F),壓力為92 bar,風速為每秒2.5米(5.6 mph)。

這是航天器第一次將數據從另一個行星傳回地球,這是一項重大成就,但也預示著蘇聯的金星探測器的科學發現。1975年,經過53分鐘的傳輸,“金星9號”發回了有史以來第一張有關另一顆行星表面的圖片,其豐富的鋒利岩層使科學家們驚歎不已。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從蘇聯金星9號和10號飛船拍攝的金星表面照片

蘇聯科學家鮑里斯·內波克洛諾夫(Boris V. Nepoklonov)在接受採訪時說,“即使月亮也沒有這樣的岩石” 。“我們認為在金星上不可能有岩石,它們都會被侵蝕毀滅,但是它們就在這裡,而且邊緣絕對不會鈍化。這張圖片使我們重新考慮我們所有關於金星的認識。”

1982年,“金星13號”登陸金星,也許返回了金星探測器最大的科學成果。其中包括全景照片和另一顆行星表面的第一張彩色照片。“金星13號”還鑽探了金星表面,並使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分析氣閘內部的土壤。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金星13號”返回的金星表面彩色照片

作為金星計劃的一部分,此後蘇聯又發射了三枚探測器,直到1984年結束,其中包括最後一對正在軌道飛行的航天器以繪製金星表面圖。此後,來自不同機構的其他航天器出於各種目的飛過金星並繞軌道運行,但再也沒有探測器登陸過金星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