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大唐天寶年間爆發的安史之亂是將其拖入衰敗深淵的事件,而在此之前,大唐對外發生過兩次戰爭,也就是和大食爆發的怛羅斯之戰以及和南詔發生的天寶戰爭,有人認為怛羅斯之戰讓大唐丟了西域,也是促使了安史之亂的爆發,但相對來說,怛羅斯之戰對大唐的影響不是很嚴重,雖然高仙芝戰敗,可是此戰並未決定大唐和大食在中亞地區的爭奪歸屬,大唐對西域仍然有很強的控制力,此戰也沒有說展現出唐軍戰力下滑,和安史之亂也並未有什麼因果關係。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怛羅斯之戰是兩國大國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當然也有點燃這一戰的火把,也就是高仙芝,之怛羅斯之戰前,高仙芝所統轄的安西都護府在西域的影響極大。

《新唐書.高仙芝列傳》於是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

在和大食對戰失敗之前,高仙芝堪稱是西域聲望最高的人,但是高仙芝依靠的是大唐強大的武力維持著在西域的統治,所以說必定無法持久,而且兩唐書都是記載了高仙芝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貪財。

《舊唐書.高仙芝列傳》仙芝性貪,獲石國大塊瑟瑟十餘石、真金五六馲駝、名馬寶玉稱是。初,舍雞以仙芝為懦緩,恐其不能自存,至是立功,家財鉅萬,頗能散施,人有所求,言無不應。

而且怛羅斯之戰的導火索是高仙芝言而無信,在石國國王已經請降保命的時候,高仙芝是答應了石國國王請求的,可是高仙芝的做法的確是有些過分了。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新唐書.高仙芝列傳》九載,討石國,其王車鼻施約降,仙芝為俘獻闕下,斬之,由是西域不服。其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仙芝於怛邏斯城,以直其冤。

這讓高仙芝在西域的名望是受到了極大損害的,本來西域諸國就僅僅是屈服於大唐的武力,而不是內心真實的臣服,高仙芝愛財大家可以容忍,但是高仙芝斬殺石國國王,這就讓高仙芝以及其代表的大唐沒了信譽,在西域失人心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說石國王子逃到了大食,祈求大食出兵,大食正在擴張當然是相對有意願出兵的,而高仙芝則是忌憚大食的向東擴張,所以決定領兵前去征討。

在這裡多說一點,如果不嚴謹的說,怛羅斯之戰並不是大唐勢力所能達到的最西方,加上羈縻統治的話,大唐的疆域會更廣闊,當然大唐對我下面要說的兩個地方只是名義上的統轄,並有實質上的統治和佔領。

《舊唐書.西戎傳》卑路斯龍朔元年奏言頻被大食侵擾,請兵救援。詔遣隴州南由縣令王名遠充使西域,分置州縣,因列其地疾陵城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為都督。

《新唐書·西域傳·吐火羅傳》顯慶中,以其阿緩城為月氏都督府。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也就是波斯都督府和月氏都督府,這個就是順帶提一下,我們主要還是來看怛羅斯之戰,對於此戰中,唐軍究竟出兵多少,又損失多少是沒有明確記載的。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二》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深入七百餘裡,至恆羅斯城,與大食遇。

《舊唐書.李嗣業列傳》仙芝懼,領兵二萬深入胡地,與大食戰,仙芝大敗。

2萬?3萬?還有跟多說7萬的,因為葛羅祿部眾反叛致使高仙芝大敗,戰後逃回安西都護府的才數千人,不可否認的是,這次的確是唐軍的一次大敗,但是個人的觀點是,不論此次高仙芝帶了多少唐軍去,又折損了多少兵馬,對於大唐來說,遠遠沒有造成重創,對於大唐,這更像是一次兩個帝國的一次局部軍事衝突,並非慘敗,也沒有動搖大唐對西域的控制根基。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首先要說的是大食在戰後並未極力向東擴張,更多的是和大唐處於和平共處的姿態。

《冊府元龜.卷九百七十一》:(天寶十一載)十二月黑水大食謝多訶密遣使來朝。

十二載四月,黑衣大食遣使來朝。

十三載四月,寧遠國及九姓回紇米國突騎施黑姓可汗及黑衣大食吐火羅石汗那俱位國並遣使來朝。

大食在戰後表現的更多是講和,畢竟兩國都沒有在中亞展開廝殺的必要,而且中亞諸國大多也保持著對唐朝的朝貢,高仙芝此次戰敗也沒有受到什麼處罰,仍然被唐玄宗重要,這也是能說明,怛羅斯之戰對大唐沒有造成過多的影響,還是那句話,這次戰爭就是兩個擴張型帝國必然會打的一仗,但是此戰的勝負沒有改變兩國對對方的態度,戰前什麼樣戰後還什麼樣。

當然相對來說大食還是佔到便宜的,主要的不是在軍事上的,而是此戰因唐軍戰敗而被大食俘獲的唐軍戰俘,天知道這些戰俘裡有多少能工巧匠,讓東方的技術流入了西方。

這邊大食並未向東擴張,而接替高仙芝的封常清則是再度將大唐對西域的控制推向了頂峰。

《舊唐書.封常清列傳》十一載,正見死,乃以常清為安西副大都護,攝御史中丞,持節充安西四鎮節度、經略、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二》(十二年)是歲,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擊大勃律,至菩薩勞城,前鋒屢捷,常清乘勝逐之。

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翰每遣使入奏,常乘白橐駝,日馳五百里。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當封常清擊敗大勃律的時候,安西都護府所控制的區域已經基本上得到恢復,《資治通鑑》也是記載了當時大唐國土寬闊的畫面,當然那個時候的國土和現在的有很大的不同,當時只能叫實力輻射服範圍,但是不管怎麼說,可以肯定的是,在怛羅斯之戰後,大唐對西域的控制沒有減弱,反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大唐對西域的影響力仍然在。

而且在在安史之亂爆發後,西域一些國家還是參與了大唐對安史叛軍的征討的。

《新唐書·西域傳》乾元初,與西域九國發兵為天子討賊,肅宗詔隸朔方行營。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所以說在怛羅斯之戰後,西域並未被大食所佔據,大唐對西域的控制力猶在,反倒是因為此戰4年後的安之之亂,讓大唐抽調西域精兵去平叛,逐漸讓安西都護府的兵力大減,這給了蠢蠢欲動的吐蕃以絕佳的機會,吐蕃趁機從大唐手中奪得了對西域的控制權。

怛羅斯之戰並未使大唐失去對西域的控制,直至40年後吐蕃佔了便宜

《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六年)是歲,吐蕃陷北庭都護府,節度使楊襲古奔西州......安西因是阻絕,唯西州猶固守之。

貞元六年也就是790年,唐德宗時期,唐代宗李亨,大唐國內的安史之亂也已經平定,距離怛羅斯之戰已經過去了近40年,這是在大唐和安史叛軍死磕,國力大減之後,無暇顧及西域,這才讓吐蕃佔了便宜,而此後,大唐幾位有能力的君王仍然搞不定國內割據的藩鎮,就更沒有精確去從吐蕃手裡搶奪西域之地了,這時才是大唐完全失去對西域控制的時刻。

參考資料《舊唐書.封常清列傳》《新唐書.高仙芝列傳》《舊唐書.李嗣業列傳》《舊唐書.德宗本紀》《新唐書·西域傳》《舊唐書.西戎列傳》《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二》《冊府元龜.卷九百七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