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湖南考古發現20萬字古籍,內容至今未公開,只因改寫了中國古代史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考古發掘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可能有人就會說:考古不就是在土裡挖文物嘛!這只是說對了一部分,最為重要的是,將埋藏在地底下的歷史文物發掘出來,然後再通過相關文獻推斷是當時的歷史真相。而相對於器物來說,古代典籍是最為直接的歷史證據,雖然在考古發掘中,我國先後出土了數量不少的古代典籍,但有關漢朝之前的歷史典籍,相對來說其實並不多,主要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以及記載方式"竹簡",使得在考古發掘中並不常見,而在中華大地中,出土竹簡最多的兩塊區域,分別是兩湖以及西北地區。

湖南考古發現20萬字古籍,內容至今未公開,只因改寫了中國古代史

中國考古歷史中,出土竹簡數量最多、最集中的便是湖南,此事就要從2002年前說起,為了配合湖南某水電工程的順利建設,湖南文物局便對裡耶古城就行搶救性發掘。在考古發掘之初,在古城遺址中出土的大多都是些秦代青銅器、陶器等文物,還並未從中出土具有極高歷史價值的文物。但令考古人員沒想到的是,在隨後的考古發掘中,竟會發掘出世界聞名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湖南考古發現20萬字古籍,內容至今未公開,只因改寫了中國古代史

原來,在隨後的考古發掘中,專家在古城古城遺址中發現了3口古井,專家從古井的形式推斷出,這古井之中或許存放有歷史文物;其主要的依據就是,在96年長沙的一口古井中,就發掘出一部三國時期的簡牘。隨後考古工作者便對這3口古井展開挖掘,第一口古井一無所獲,現場工作人員有些失望,然後又對第二口進行挖掘,這次竟從井中發掘出一大批的竹簡,據統計,此次發掘出的竹簡共計3萬多枚,字數高達20萬字有餘。

湖南考古發現20萬字古籍,內容至今未公開,只因改寫了中國古代史

此次發現,可以說對於中國古代歷史研究是極為重要的一次發現,足足20萬字的內容,足以解讀出許多信息來。並且此次竹簡不僅保存較為完整、字跡清晰,且文體皆為早期的隸書和小篆,解讀起來十分方便。但是,據考古發掘已經過去了16年,裡耶古城竹簡上面的內容至今都未曾公佈,這是因為什麼呢?難道跟傳統歷史記載產生了重大沖突?

湖南考古發現20萬字古籍,內容至今未公開,只因改寫了中國古代史

竹簡一般記載的多為秦代時期的國家與地方發生的某些事物,上到洪澇災害、國家征戰,下到地方事物、郡縣任免,在這堆竹簡中都記載的十分詳細,可以說是最貼近秦代歷史真相的記事簿。根據現有的一些內容就可以看出,竹簡中所記載的事物,或將改寫中國古代史。就已其中的"洞庭郡"為例,在漢代書寫的秦代史料中,秦統一天下後將天下分為36郡,但是竹簡記載的洞庭郡卻不在這36郡之內,也就是說,在真實的歷史中,秦朝所管轄的郡縣恐怕不止36個郡,這與正史記載產生了明顯的衝突。

湖南考古發現20萬字古籍,內容至今未公開,只因改寫了中國古代史

對此,考古學界將此次發現稱之為繼秦兵馬俑之後,又一重大的歷史發現,這一評價的含意,自是不用言語了。畢竟這部存世兩千多年,篇幅高達20萬字的秦代典籍,其在秦史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甲骨文之乎與商代歷史。從這些竹簡中,我們可以更加真實的瞭解到秦朝的歷史面貌,並將之前的歷史記載徹底改寫。而至於為何知道現今都為將竹簡中的內容全部公之於眾,除了需要繼續解讀研究之外,最重要便是對以往記載的考證,若這些問題全都被解決後,那麼世人必將看到一個全新的秦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