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前蘇俄為什麼不直接吞併外蒙卻操縱建立蒙古國?是因為有顧忌嗎?

無心書痴盡人生


這個問題讓人想打人。

說過多少次了,世界上沒有“原蘇聯”和“前蘇聯”的稱謂,因為沒有“後蘇聯”與之對應,而且“前蘇俄”是個什麼鬼?

再說了,蒙古被從中國版圖撕裂,最早是1911年的事,主導這一骯髒勾當的是沙俄政府,與蘇聯又有啥相干?

所以,不要問蘇聯為啥不吞併蒙古,就像問狗狗為啥不去吃便便一樣,問不著。

作為沙俄的繼承者,蘇聯縱然有超級大國的能量,也不得不建立在沙俄打下的基礎之上。所以說蘇聯沒有吞併蒙古,本質上是因為沙俄沒有吞併蒙古,而沙俄之所以沒有將蒙古納入版圖,內因是國力不足,外因是國際社會的干涉。

沙俄對蒙古的覬覦,早在17世紀向西伯利亞擴張時就開始了。為尋找溫暖出海口,沙俄不斷南下蠶食蒙古各部領地,在1600年佔據貝加爾湖以北以西土地,在1643年侵入黑龍江。

沙俄的野蠻入侵,與膨脹的清朝發生了激烈衝突,雙方在兩次雅克薩之戰後,於1689年簽定了《尼布楚條約》。隨後在1727年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中俄兩國的中段邊界。因為清朝對準噶爾汗國的猛烈打擊,沙俄在中亞再度折戟。

不過隨著19世紀清朝國力的由盛轉衰,沙俄隨即捲土重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奪走了外東北和外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紀末沙皇尼古拉二世炮製了臭名昭著的“黃俄羅斯”計劃,以新疆喬戈裡峰到海參崴劃一條直線,公然將線北土地併入沙俄。

沙俄的難看吃相引起了其他列強的強烈憤慨,於是他們在1904年支持日本擊敗沙俄,迫使沙俄放棄東北,同時也加劇了沙俄的內部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沙俄雖然煽動庫倫活佛哲布尊丹巴宣佈獨立,建立大蒙古國,但始終不敢將其納入版圖。特別是對內蒙古新疆等地的侵略遭遇慘重失敗後,蒙古在沙俄的控制下取消獨立,宣佈高度自治,仍然作為沙俄的傀儡。

而隨著一戰爆發,沙俄崩潰,蒙古在失去靠山後,形勢更加風雲激盪,除了北洋政府1919年趁機出兵短暫收復蒙古和唐努烏梁海,日本等勢力也趁機向東北蒙古地區滲透。

等到十月革命勝利,蘇俄挫敗列強幹涉後,已經失去了吞併蒙古的最佳歷史窗口期。

雖然根據列寧的“民族自決”政策,沙俄勢力範圍內的所有大民族都應該建立自己的蘇維埃政權,然後以平等自願的方式併入蘇聯,但因為蒙古距離蘇聯的歐洲重心太遠,在中亞尚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在蒙古成立蘇維埃共和國後併入蘇聯的操作實在是相當難。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蒙古駐軍回防,蘇俄趁機趁虛而入。1921年蘇俄紅軍以追擊白軍為名進入蒙古,隨即全面控制蒙古,並於當年成立君主立憲制政府。

1924年蒙古活佛博克多格根去世後,1924年6月13日,喬巴山宣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並全面倒向蘇聯。

此時的蘇聯,之所以沒有將蒙古納入版圖,一方面是由於蘇聯初創,綜合國力較弱,加上帝國主義圍追堵截的險惡國際環境,根本不允許蘇聯吃掉蒙古;另一方面,蒙古在蘇聯的扶持下已完全成為蘇聯的傀儡,即事實上的第16個蘇聯加盟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沒有吞下蒙古,蘇聯也達到了掌控蒙古的邪惡目的。

因為蘇聯的重心始終在歐洲方向,對於亞洲則始終採取較為保守的戰略,因此本質上說蘇聯雖然繼承了沙俄“噬土成性”的衣缽,但對吞併蒙古的慾望始終不夠強烈。

包括在1940年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時,蘇聯也只是滿足於日本承認其對蒙古的實際控制。因為此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始終相對孱弱,因此斯大林所謂的戰略緩衝價值根本無從體現。

但是二戰的爆發徹底改變了這一切,蘇聯在風捲殘雲的消滅了德國法西斯後,在亞洲地區也是秋風掃落葉。在風頭正盛的情況下,理論上蘇聯完全可以吞併蒙古。

但尷尬的是,作為蒙古的宗主,中國也是二戰的戰勝國,更重要的是此時的美國為遏制蘇聯,絕不允許蘇聯在遠東地區更加膨脹。

鑑於兩極對抗的局面不可避免,加上蘇聯先歐後亞的戰略方向短期內不可能改變,所以做好了我國完全倒向美國準備的斯大林,將蒙古視為中俄之間的戰略緩衝,就像他對蔣經國說的那樣:

“假如一支軍隊從蒙古進攻蘇聯,切斷西伯利亞鐵路,那麼蘇聯就完了。”

而且,除了保護蘇聯,因為蒙古楔入中國版圖的地緣位置,這決定了蘇聯可以輕易利用蒙古威脅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所以即便蘇聯沒有吃掉蒙古,其對蒙古的控制也會變本加厲。

所以在二戰後脅迫南京國民政府同意蒙古獨立後,蘇聯又在國際社會上躥下跳,逼迫臺島政府同意蒙古加入聯合國。

等到解放戰爭取得全面勝利,領袖對蘇聯特使米高揚提出收回蒙古的問題時,斯大林以外蒙統一內蒙進行威脅,於是蒙古徹底被撕裂。

今天的我國,也的確如斯大林所預料的那樣迅速復興,但蒙古作為昔日我國的領土卻在俄國的操縱下徹底脫離版圖。

今天的俄羅斯,雖然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但從來沒有忘記重返蒙古,以圖再度佔據亞太地區的戰略主動權,特別是制約我們。可悲的是,很多所謂的磚家叫獸,除了高唱所謂的傳統友誼,拿不出任何有意義的對策。

但願我國有更多丁偉這樣真正的戰略家,讓億萬國民懂得,美國的威脅並不是我們和北極熊“睦鄰友好”的根本動因,如果我們沒有實力,那麼終歸還是逃不過被無情宰割的悲慘結局。

北極熊對南方土地的貪婪是天生的,可以說已經深入了骨髓,如果我們繼續在抱團取暖的幻夢中迷失,終歸會付出異常慘重的代價。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蘇聯自從成立以後,便不斷有盟國加入。最後,共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領土達到了2200萬平方公里。但蒙古這個地方雖然被蘇聯實際控制,但蘇聯並沒有直接吞併蒙古時期成為第16個加盟共和國。那麼蘇聯為何沒有吞併蒙古而最終讓其獨立呢?蘇聯的領土都在歐亞大陸的北部,極寒地帶,東西狹長,大部分領土在亞洲地區。歐洲與亞洲領土的樞紐便是西伯利亞鐵路。但是如果外蒙古在中國手裡,中國與其開戰事便可迅速以外蒙古做前沿基地,切斷西伯利亞鐵路。

蘇聯的軍隊和物資很難運送從蘇聯的角度來講,外蒙古對自身的戰略安全十分重要。 因此,外蒙古一定不能落入敵手。這也是蘇聯為何一直要將內蒙古控制的根本原因。但近代以來,雖然中國割地賠款,外蒙古始終歸屬於中國直到二戰前期。當時為了儘快使蘇聯出兵東北,蔣介石在列強的循循善誘之下被迫將外蒙古作為蘇聯出兵東北的條件讓外蒙古人民通過公投的方式獲得獨立。 實際上,這場公投完全在蘇聯的控制之下進行,之後長期駐兵鎮壓。由於二戰國際形勢已經發生變化。

在國際上很難實現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大面積領土吞併,因此,俄羅斯在吞併外蒙古時受到的國際壓力很大。而外蒙古的民族主義者為了獨立,但並不願意成為俄羅斯的領土。為了緩解外部的壓力,減輕外蒙古對於蘇聯的不滿情緒,俄羅斯暫緩將外蒙古併入蘇聯。1945年,蔣介石政府允許外蒙古獨立,同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而此時的英美與蘇聯矛盾已經很深,所以對戰後秩序早就有了規劃,蘇聯不敢直接吞併外蒙古,將其成為加盟國。新中國成立之後,隨著國力的上升和兩國關係的維護蘇聯暫緩了吞併外蒙古的圖謀。

如果強行吞併外蒙古不僅會使中蘇關係破裂,而且會使中國投入美國陣營。但此事蘇聯已經實質控制外蒙古在進行經濟改造,實際上外蒙古於蘇聯加盟國沒有什麼不同。蘇聯也不必強行要求外蒙古成為蘇聯的一部分。但是蘇聯爭奪霸權以及本身大國沙文主義的傳統,使得中蘇關係並沒有維持很久。隨著冷戰的進行和中蘇關係的惡化。蒙古問題是兩國一直不會撕破臉的焦點。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外蒙古獨立。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夾在兩個大國之間。而蘇聯對其進行實際控制。

一方面保證了蘇聯的戰略安全,另一方面作為兩國的緩衝地帶。 在歐洲,蘇聯也是如此。但歐洲國家不像中國。當俄羅斯將所謂的安全帶推向歐洲之時,歐洲國家奮起反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於冷戰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俄羅斯的積極擴張引起西歐不滿。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成立北約組織對抗蘇聯的擴張。雖然與主流意見不合,但也部分反映了事實。如果說蘇聯在二戰之後緊急擴張,恐怕並不真實。

蘇聯為了自身安全損害他國領土和主權確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對於周邊鄰國做的最多的是領土的吞併和國家的合併。是一種大國沙文主義為指導下的國家外交方針。使得周邊鄰國都飽受壓迫。等到蘇聯臨近解體之時。傾刻之間投入歐洲懷抱。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大大壓縮,反而不如從前。


qint


俄羅斯是個擴張的民族,從西到東佔領無數領土,就憑當時俄羅斯的實力,吞併蒙古也完全可能的,可為什麼沒有這麼做?

首先,在沙俄時代,俄羅斯在對外擴張中,更多的是為了體現它的霸權能力和尋找出海口,而蒙古遍地戈壁,乾旱少雨,遠離海洋,從戰略價值來看,意義不大。

其次,清朝時期,清政府和蒙古關係天然地友好,同為草原民族,清政府有足夠的震懾力,在數百年的磨合中,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也願意效忠清廷,這個時候沙俄想強行分離也不容易,民國時期,蒙古貴族對漢人政權開始離心,但民國政府捍衛領土決心還是非常強悍的,在紛繁的一戰中,沙俄內部矛盾激化,列寧同志也正義做標榜,也就無暇顧及蒙古。

還有一點,二戰後期,斯大林帶領的蘇聯橫掃千軍,勢不可擋,而蘇聯對蒙古的控制和吞併已沒有區別,世界環境已經覺醒,中國在孱弱中也開始走向覺醒,民國政府也提出抗議,考慮到中國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干預和國際環境的變化,蘇聯也就以扶植傀儡的形式加以統治,這既是美蘇相互妥協後的結果,這已經是中國抗議下的結果。


大俠遊天下


蘇聯當年不能改變的一個事實就是外蒙古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即便是同清政府簽訂的各項條約中,外蒙古也只是自治的存在。

說到底外蒙古被蘇聯操控,也是1860年之後的事,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被沙俄趁火打劫。


而等到袁世凱上臺之後,也就是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對於外蒙古的歸屬,當時蘇聯是選擇了承認。

當時的蘇聯和中華民國互相選擇了建交和承認對方,畢竟當時蘇聯剛剛成立,在國際上非常的孤立和受到排擠。

後來徐樹錚收復外蒙,第一次破壞了外蒙的分裂,而這一次背後便是有蘇聯的影子,這次之後中華民國再次宣告了外蒙歸屬。

可惜後來國內軍閥混戰,而蘇聯卻是突飛猛進般崛起,便是開始駐軍外蒙,此時國內軍閥正打的熱火朝天。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同蘇聯還在外蒙邊境打了一戰,這一戰之後,蘇聯實質上成為了外蒙的代理人。

而國內忙著抗日,已經是自顧不暇,蔣介石又需要蘇聯的援助。這個時候新疆都蘇軍的駐軍,不可謂不是乘人之危!


可是蘇聯改變不了一個事實,至少在法理上蘇聯是改變不了,那就是蘇聯曾經承認過外蒙歸屬中華民國。

這就使得蘇聯只能扶持傀儡政府,使得外蒙成為蘇聯的附庸,成為緩衝區,這比直接吞併要來的划算,畢竟千里國境線,這是個燙手的山芋。

可惜後來在蘇聯的威脅之下,外蒙就只能成為緩衝區了。而在冷戰期間,其實外蒙是完全倒向了蘇聯。

一直到蘇聯解體,外蒙的蘇聯駐軍才撤走,外蒙才得以有自主權。不過越是自主,外蒙發展的越差,因為外蒙這種國家,實在是難以城市化!


小司馬遷論史


外蒙在清朝時並非直接治理狀態 更多是羈勒狀態

《清史稿 地理志》中對內蒙古和外蒙古就有不同定位

內蒙古各旗直接歸理藩院管理,並無汗管理:

“定鼎後,祿爵世及,歲時朝貢,置理藩院統之。”

理藩院管理,可以說是清朝對內蒙古的直接管理。

外蒙古為四部汗管理:

“喀爾喀諸部復還舊牧,為部三:一曰土謝圖汗,一曰車臣汗,一曰札薩克圖汗。又善巴自為一部,曰賽音諾顏。共部四,為旗八十有六。”

即外蒙古是由四汗(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賽音諾顏)管理。

在光緒6年收回伊犁、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後,烏里雅蘇臺將軍接管外蒙古兵權,但治理權依然在四汗手上。

沙俄為什麼不吞併蒙古

原因有兩點:

1、俄羅斯在中亞和西伯利亞的人口實在少得可憐,根本無力發動戰爭進行侵吞。沙俄和清朝時,只有小規模的戰爭,從無大規模戰爭,因此無力併吞。

1891年開始修建、1916年完工的西伯利亞鐵路之前,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只能防守,根本無力進攻。1904-1905年俄羅斯之所以能夠集結50萬人,完全是因為西伯利亞鐵路的輸送能力。

以西伯利亞那點俄羅斯人,即便武器在先進,也無力鎮壓吞併蒙古後蒙古人的反抗。

2、沙俄早已簽約承認外蒙古屬於清朝,想要併吞蒙古只會帶來列強的干涉。

1689年在雅克薩小規模軍事衝突後,俄羅斯和大清簽署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俄羅斯和大清的邊界。而外蒙古在1688年被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所佔據,並非大清土地。這就是為什麼1689年康熙帝之和俄羅斯簽署東部界限而不對貝加爾湖確定歸屬的原因。

1697年噶爾丹死後,大清才接管了外蒙古。

1727年,葉卡捷琳娜以雍正帝在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中有求於俄羅斯的有利時機,派人和雍正帝確定了大清和俄羅斯的在外蒙古一帶的邊界,簽署了《恰克圖條約》。

當時雍正帝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主要集中在青海一帶而非噶爾丹時期的外蒙古。

1755年乾隆帝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但直到1864年伊犁危機前,大清和俄羅斯並沒有就準噶爾汗國土地和俄羅斯簽署邊界約定。因為陝甘回亂而帶來的伊犁危機,俄羅斯趁機要求和清朝確定準噶爾汗國土地和俄羅斯邊界,即西北邊界。雙方簽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簡單說中俄邊界有三部分構成:

1、滿洲邊界前有《尼布楚條約》,後有《北京條約》;

2、外蒙古邊界為《恰克圖條約》,是大清從噶爾丹手中奪取;

3、西北邊境為《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是大清滅準噶爾汗國所得。

俄羅斯和大清確定三部分地區的邊界,都是利用大清的危機進行:

1、尼布楚條約是利用噶爾丹佔領外蒙古,大清需要簽署條約示好俄羅斯,避免俄羅斯繼續和噶爾丹結盟;

2、北京條約是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推翻尼布楚條約,割佔外東北;

3、恰克圖條約是利用大清和準噶爾汗國不相上下的戰爭,以不援助準噶爾汗國為條件確定外蒙古邊界;

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是利用陝甘回亂、太平天國運動等內亂進行。

蘇聯為什麼不侵吞蒙古?

雖然蘇聯時期有了西伯利亞鐵路,對遠東地區的控制得以加強,在條件上是可以吞併蒙古,但實力上不允許:

1、蘇聯剛建立,外有干涉,內有叛亂,不能也無力吞併蒙古;

2、即便蘇聯吞併蒙古,也會在列強幹涉下吐出,反而讓蒙古成為列強進駐圍堵蘇聯的基地。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成為了東亞事實上第一強國。蘇聯也無力單獨對抗日本。這是為什麼蘇聯同意扶持國民革命政府北伐、擊敗北洋政府而一統的根本原因——扶持中國抗衡日本,減輕蘇聯在東亞面對日本的壓力。

如果蘇聯強行併吞蒙古,只會給日本幫助蒙古的名義從東北進軍蒙古的理由。且歐美國家不會無視蘇聯吞併蒙古的行為,指揮支持日本控制蒙古以對抗蘇聯。

因此,蘇聯吞併蒙古,是蘇聯在國際社會上因小失大的愚蠢行為。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1:如果直接吞併,那麼中俄的邊境線就會很長,很難防守和巡護,所以作為緩衝區為好!

2:由於國際局勢,蘇聯時期,蘇聯和西方國家處於冷戰對峙時期,所以蘇聯需要其他盟友和朋友,不想惹事,中國也是社會主義國家,而且體量大,更不想得罪中國,讓中國站在以為美英法等為主的西方陣營,前後樹敵。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依然在西方陣營的打壓下,經濟制裁首當其衝,經濟一落千丈,內部也不穩,軍事力量也衰落很多,更加無法顧忌漫長的邊境線,所以需要發展經濟,需要盟友和朋友,中國就是俄羅斯要拉攏,所以更加不可能吞併蒙古,中國對外蒙古本身就有一種情感,也不會同意外蒙古被吞併。

3:蒙古經濟不行,環境也不太好,所以吞併就會拖累本來就不行的蘇俄經濟!

4:蒙古國好不容易獨立也不想被蘇俄吞併,國內大多都不同意被吞併。


ぁ鈴情翌緣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下,有個東西叫藩屬國,而外蒙對於蘇聯來說就是一個藩屬國性質的國家。

外蒙這個概念,在我國曆史上也有一個很典型很相似的,就是高麗。一直臣服於我國曆代王朝,卻從未直接吞併。這點就看出中俄的相似之處了,都是老牌陸地上的大國,地緣政治經驗都非常豐富,都有自己的戰略佈局意識。

藩屬國就是臣服於大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自己還能夠保持一定的獨立。如果有外敵入侵,藩屬國可以抵擋一下。那既然可以抵擋,為何不直接吞併?這裡就有藩屬國的妙用之處了。

藩屬國再怎麼說也不是自己國家,不是自己國家就意味著丟了之後不心疼,打不贏的話,這個藩屬國隨時可以賣了,當談判的籌碼,進而避免損害自己利益。

比如甲午戰爭,丟了朝鮮,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印象不深,反正是他們國家被日本佔領了,但是如果那會兒將朝鮮納入自己版圖呢?這性質就不一樣了,一準跟割肉一樣。而對外蒙印象深,就因為他是自己家的,被奪走了,對內不好交代,到時候留下的是千秋萬代的罵名。

從戰略佈局來看,藩屬國可以給自己抵擋入侵,同時也可以當做進攻的跳板。蘇聯如果足夠強大,可以直接通過外蒙威脅,同時可以通過外蒙進行第一線防禦,這個叫戰略緩衝地。這個時候藩屬國作用就體現出來了,進可攻退可守,關鍵時刻還可以賣,同時當一塊試金石,先看看對方實力如何。到時候要是打起來,這仗是在外蒙打的,給外蒙打個稀巴爛,最後停戰之後,戰後重建,沒自己啥事,自己指揮就行了

外蒙對於蘇聯來說,最典型的一戰就是諾門罕戰役,日本先拿偽滿軍去打外蒙古,拿藩屬國試探,蘇聯用外蒙當一線防禦。然後偽滿軍沒打贏,日本人親自上陣,最後蘇軍再上陣,這個上陣的順序上,就看出藩屬國的重要性了。打贏了,我可以前進,打輸了,我也好交代,帶上藩屬國,手裡多了一張牌。


軍武文齋


完全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因素。在當時。作為二戰勝利國。也是打破侵略主義。與法西斯主義。而且與我國同屬共產黨。如果宣佈吞併蒙古的話,當時輿論與環境都不允許。

而且在德國的侵略波蘭時,蘇聯趁機侵略波蘭。二戰結束。蘇聯佔領。北方四島,東德,如果不是90年代,蘇聯內部分歧矛盾,兩德是不會統一的。歐洲最討厭的就是蘇聯。貪得無厭。反人類殺戮挺厲害(曾經也殺猶太人)。對我國新疆東北等地。都有想法。


s火星娃s


蘇俄以及後來的蘇聯雖然依舊喜好擴張,依舊是嗜土成性,但是相較於俄羅斯帝國直接吃掉領土時代,已經退化了不少,對新的勢力範圍改為了以間接控制為主,而非直接吞併。

俄羅斯帝國一直在不停地對外擴張,吃掉其他國家,向東消滅喀山汗國,攻滅西伯利亞汗國,直達太平洋沿岸。之後又強迫大清帝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去了外東北外東北150萬平方公里土地。在向西也是如此,西北方向通過對瑞典的戰爭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西南方向通過數次俄土戰爭,蠶食奧斯曼帝國領土,克里米亞也是從土耳其手中得到的。正西方向,通過與奧普兩國合謀,三次瓜分並滅亡了波蘭。總之,在俄羅斯帝國時代,走的路數是直接吞併,直接統治,直接控制。為了達到直接統治,甚至不惜屠殺驅趕土著,移入俄羅斯人,已達到長期統治之效果。

但是到了一戰以後,蘇俄及後來的蘇聯時代,雖然依舊是有些強橫,依舊對外強橫,也有直接吞併領土的行為,比如二戰之前實行東方戰線,將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蘭一部分土地等直接納入蘇聯,但是也出現了間接統治行為。比如二戰後,對於東歐各國,是扶植親蘇政權建立間接統治,而不是讓這些國家加入蘇聯。而對外蒙國也是如此,扶植親蘇的蒙古國政權,而不是將蒙古國變成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民族主義盛行的時代,在外蒙古建立親蘇政權間接統治遠比直接統治“性價比高”。帝俄時代,就開始了對外蒙古的滲透,打的旗號是幫助外蒙獨立,蘇俄和蘇聯時代也是如此,是幫助外蒙建國。外蒙那幫人也是為了實現這種目的才與北面大國合作,如果蘇俄直接把外蒙吞併了,無異於自食其言,直接導致外蒙的反抗。與此如此,還不如間接統治,讓新成立的蒙古國在蘇聯的內外政策軌道上運行。不然,強行吞併,有可能將蒙古推向其他大國。

第二,將蒙古國緩衝國。蘇聯在東方與另一大國接壤,兩個大國接壤,大多數時候不是好事,發生衝突乃至戰爭是大概率事件,建議一個緩衝國能有效緩解雙方對立關係。那緩衝國土地從哪裡來?總不能從自己身上割,於是從另一個大國身上忽悠了一大塊領土獨立,也就是150萬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建立了個緩衝國。

第三,考慮美國的因素。二戰後,美國實力第一,蘇聯雖然處於第二位,也不敢貿然挑戰。當時如果直接吞併外蒙,必然遭到美國的反對,與當時的東方大國政府一道攻蘇。於是乎,在直接吞併外蒙引發戰爭與放棄外蒙之間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的這種方案,那就是扶植親蘇的蒙古國政權。


北玄武


個人觀點,蘇聯如果吞併蒙古,

1/ 中國會巨烈反彈,倒向美國;

2/ 蒙古會反過來成為蘇聯內的親中地區;

3/ 蘇聯內部的各蒙古部分可能會凝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