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覺得雷軍有個決策性錯誤,不該創紅米走低端,而該創一個高端品牌,大家覺得如何?

用戶7544590246066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雷軍的決策並沒有錯,只不過是小米在高端品牌的發展並不舒暢,用戶並不買賬!

最初的設想,紅米系列從小米單獨剝離出來,主要對抗華為的榮耀系列,扛起小米手機超高性價比的大旗。小米系列則往高端路線發展,主要的對手是華為的旗艦系列。很可惜,紅米依然低端,小米卻沒能衝擊高端。

那麼,一起來看看,究竟是何原因制約小米衝擊高端品牌失敗吧!


小米9留給大家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米9這款手機發布前的情況,雷軍幾乎每天都會通過微博發佈該款手機的信息,通過網絡與用戶之間得到了充分的交流,特別是手機的定價問題。通過用戶的反饋,雷軍並未將步子邁得太大,小米9依然選擇了超高性價比的價格。甚至在發佈會上,雷軍通過不同的價格測試了用戶的反應,並且強調將來小米系列手機會更加註重手機的品質、用戶的使用體驗等,言外之意將會向高端旗艦轉型。

不過本次小米9卻沒能夠轉型成功,小米9的價格一出,魅族的黃章甚至在微博留言“想衝擊高端但眼高手低賤慣了高不起來,賤人賤己賤行業”?


究竟是什麼限制了小米向高端轉型

限制小米向高端轉型,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小米性價比的標籤已經深入人心

小米手機進入市場的時候,主流的手機廠商只把關注點放在了中高端手機之上,中低端手機並未引起重視。小米憑藉著中低端超高的性價比手機迅速搶佔了市場,甚至是取代了原先的一些山寨手機廠商。從此小米手機也被打上了“性價比”的烙印,品牌一旦形成具有較強的慣性,很難再進行扭轉!

二、小米缺少核心技術,佔無法與華為抗衡

小米與華為相比,研發實力相對較為落後,並且研發投入相對較少。自身缺少核心技術,導致產品並沒有特色和亮點,僅能夠通過硬件供貨商的提升來帶動手機的提升。反觀華為手機特色較多,麒麟處理器、5G基帶芯片、鴻蒙操作系統、方舟編譯器等等。缺少核心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米進一步的發展。


關於小米系列沒能夠成功走向高端,您覺得是哪些原因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你說的很對,小米的確一直想做高端。

歷史上小米有很多次機會,但是我覺得小米並沒有抓住。尤其在小米即將進但是沒有進500強時,進500強實際上就是一個正確的契機,小米完全可以藉此打造自己的新的高端品牌,或者把MIX定位成高端,但是小米並沒有抓住。

雷軍是非常想做高端品牌的,小米9其實當時發佈的時候並不是瞄準著榮耀這個品牌,但是雷軍的想法很有可能並不是小米再建立一個高端的品牌,而是小米搞一個低端品牌,再把對手的低端品牌拉低,這樣小米自身就是高端品牌了。

所以雷軍搞出了紅米這個玩意。2019年,Redmi品牌獨立後一出來就是瞄準著榮耀,紅米總裁盧偉冰的多次碰瓷,一種情況有可能的確是性格使然,還有一種最大的可能就是和小米的品牌戰略有關。

通過Redmi和榮耀的無數次的對碰,可以在消費者心裡造成一種品牌認知的錯覺,榮耀就是和Redmi對位的品牌,但是華為的榮耀低配高賣。通過這種方式,小米可以從心裡上把榮耀和Redmi拉平到一個檔次。

通過這種品牌認知的拉平,小米可以把小米品牌和華為的高端品牌(P系列和Mate系列)對齊,這樣小米就成為了高端的品牌,然後性價比又比華為品牌高,這樣自然利潤和價格都能上去。

通過把對手的低端品牌和自家的Redmi拉平,來實現自己的品牌轉身成為高端品牌,不知道哪個狗頭軍師出了這個主意,這個如意算盤打的真是挺好。只是沒想到,小米品牌極致性價比的定位已經深入人心,搞了一個Redmi也就是更極致性價比,自家的品牌都存在衝突。

高端品牌肯定要做,高端品牌的利潤高,蘋果和三星的利潤那麼高,就是得益於高端品牌。小米雖然說的是極致性價比,但是任何公司都是要賺錢的,小米不可能不眼紅。

高端品牌首先的體現就是價格,這是高端和低端最基本的差別。如果價格比較低,消費者不會認為是高端品牌,而是認為這個是“性價比很高”的低端品牌。

當然消費者不可能馬上接受一個新的高端品牌,所以高端品牌在工藝、技術能力、營銷都要經過長期的經營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高端品牌倒不一定要有芯片,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看到一加也是世界前5的高端品牌,小米如果要做高端品牌,也不是沒有機會。



不管是三星,還是華為、一加等等企業,走高端品牌都花了不少的時間,但是如果品牌認知已經固化,想通過野路子把固化的品牌提升為高端,真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小米自己從來只用集成方案,想做高端品牌必須要從設計和工藝上著手。

至少小米自家的手機,可能只有小米的MIX有這個潛質了,所以小米可能還有機會。


IT老菜鳥


紅米低端,小米中高端,mix高端,你想到的雷軍早就想到了。產品線並無不妥。


劍唐1


那就背叛了雷軍創建最佳性價比的公司的初衷,以前小米用戶都是吃“粗糧”的,現在讓別人硬吃白麵饅頭,估計很多人粉絲會跑路。

一直感覺雷軍是類似以前組裝臺式機的老闆,開辦小米就是賺個服務費,幫你組裝一臺性能卓越的手機📱。

雖然小米自己開發了一些操作檯面,但由於中國軟件公司一大堆,UI價值並不突出,OV和華為的操作界面並不遜色。

旗艦雷軍嘗試搞過芯片,比如澎湃S系列,但因為芯片開發燒錢,一次流片5000萬美金還不一定能成功,這太影響高管和上市股東利益,所以暫停了。

因此小米不管怎麼變花樣,如果不研發自己的技術,頂多是賺了個辛苦錢,算是高通等外國硬件公司的頂級渠道與生態夥伴,改變不了受制於人的現實。就像90年代初華為和中興沒發展起來時,中國電信市場設備技術是“七國八制”,老外隨便定價賣的設備死貴,老百姓家裡有電話的是富豪,一般鄉村裝個電話收費,都可以養家餬口。

所以小米不研發自己技術,就做不了高端品牌,即使提高售價,也改變不了其企業實質。這也就是那些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小米噴子的真正出發點,愛之深才噴其切。


打工男


雷軍的決策沒有錯,我反而覺得他很有投資眼光。


2014年我買了一部米3,三年後我換了OPPO R9,兩年後我換了小米8。小米的產品說不上質量過硬,性價比是小米手機的核心賣點,用上三年的時間,手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小米替代了中國的山寨機是不爭的事實,手機行業本來就是牌子的競爭,一個起源於手機發燒友論壇的品牌,你讓它走高端路線,是不太容易接受。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在中高端市場表現很一般,再創立一個高端品牌,沒有對現有的中低端手機品牌價值起到幫助,反而還要耗費自己流量,做一個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1、數據來看:2018一季度,小米招股書顯示,總出貨量2841.3萬臺,單單紅米系列2206萬,基本達到了總出貨量的八成。紅米系列顯然是戰功累累,直接讓小米的走中高端路線,紅米來應有自己原有的品牌價值。

2、股市來說:不管外界怎麼說,先把中低端的手機市場份額佔有,讓後讓小米的招股書漂亮的劃上數據,有了用戶流量,再搭建中高端品牌,也很好啊。


可別忘啦,小米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並不是一個硬件、軟件公司。現在的小米,積累了中低端的用戶流量,發展小米的智能硬件,也是小米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無奈之舉。前有華為、中有OPPO、vivo,還有其他品牌的圍堵,一個沒有技術優勢又沒有深厚積澱的互聯網公司,走品牌衍生的路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支持雷軍的決策,你認為呢?歡迎點贊、評論,轉發來一個。



叫小番


不是紅米走低端有誤,而是紅米的名字起錯了!絕對重大的失誤!

米1米2那時沒有紅米系列,大家把小米當做現代、中高端、發燒友的象徵,相當於1999元買到了4000元甚至以上品質的手機。在當時的手機市場裡是相當驚豔的存在。

結果紅米成功出世,把價位定在999元,銷量當然暴增,但隨之而來的,是老百姓根本分不清紅米與小米的區別,中老年人甚至認為紅米即小米。認為小米、紅米就是低端的代名詞,小米雷軍也被紅米巨大的銷量衝昏了頭腦,那時小米說的最多的就是雙11當天銷量多少多少,全國第一。

現在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小米已經成功的變成了中低端的代名詞,手機硬件配置很高,但是根本賣不到ov兄弟以及華為同品質手機的高端價格。

若當年把紅米的名字改為小橘、芝麻等不容易讓人聯想為小米的名字,把小米低端機獨立出來,將來把低端機做到中端,小米順理成章就會成為高端的代名詞,類似榮耀與華為的品牌定位。

作為當年雷軍同志最開始的發燒友,從劍俠1-3,小米1開始一路走來,真的感覺實在是太可惜了!希望雷總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將小米做大做強!




伊小朵兒


那就等於要小米快點死。

高端品牌需要高品質:有自家高端芯片,自家系統,自家生態。可小米進高端的條件一樣都不具備,硬創高端品牌是要死翹翹的。

就算華為也是歷經磨難,熬了十幾年才具備衝高端的資格。當初小米憑藉低價和互聯網,春風得意高唱“豬都能飛”的時候,華為卻在暗自努力,組建榮耀品牌,打造麒麟960芯片,高中低端三條產品線一齊發力,可以說在起步之時就具備了王者素質。當小米回過神來的時候,時機已經錯過,急忙收購芯片公司,推出“澎湃”芯片後就再也沒音了,方才知道搞芯片不是說著玩的。如今小米幾經掙扎,靠持續擴展低價市場維持,生存的十分不易,又怎敢奢談高端品牌。

同樣面臨這一窘境的還有中興,聯想,OV,魅族等一眾品牌,由於持續創新引領市場的能力不足,關鍵技術又受制於人,只能遊離在第二梯隊或第三梯隊之間徘徊,時刻都面臨著市場變化的衝擊,生存危機始終如一。

同樣想進高端的還有OV,前幾年靠忽悠女學生生存的不錯,產生了進高端的衝動,於是也想自家搞芯片,可惜早已錯過時機,未來之路也只能默默祝福了。

總之手機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就象餘承東說的,未來能生存的也就那麼兩三家。


黎鳳果1


個人觀點:小米高端很難,至少五年內無望

在中國,要相信氣質與格調,翻譯過來就是沉澱。

說一個題外的故事:

陳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葉》裡寫到一位富家小姐――上海永安公司老闆的千金,真正的金枝玉葉,從小錦衣玉食,奴僕成群。解放後,物是人非,什麼都改變了。但是,她在看似好艱難的生活中,卻雷打不動地喝著下午茶,吃著自制蛋糕,怡然自得,渾然忘記身處逆境,悄悄地享受著劫後殘餘的幸福。

不得不說,氣質是一種強大的氣場與積累,不是想學就能學會。常言道“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就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回到小米本身,從“小米”這兩個字來源而言,天生帶有“眾”的光環,簡單說,沒人把小米當皇糧,這裡不是貶低小米,正是這樣樸實的命名,讓小米與普通公眾的距離更近,這也是小米成功的關鍵。

但是,問題來了,小米能變成高端食材麼?

如果小米要變身,至少還有幾個過程:

第一,小米具體一定的稀缺性,大部分吃不起了。

第二,小米含有未被發現的元素,變身高端食材。

第三,小米被賦予一種能量光環。

這樣,小米會更高端,衍生的紅米走高端路線就受認可。

另一個層面,整體國民的消費意識覺醒,雖然現在喊“支持國貨”的呼聲比較高,但在汽車界合資與進口車是消費升級後的選擇,上海閔行店擠爆的Costco,各種化妝品,母嬰用品。。。。。這些都被高消費。

手機圈會出例外吧,華為的高端不是短時間內達成的,OPPO與VIVO還在高端的路上探索,魅族一心高端然後離死不遠了。。。。。。

所以,紅米走高端必死,除非雷軍有足夠的耐心,讓紅米賠錢吆喝,參考MIX系列。

當然,小米高端的追求不會改變,但至少不是現在,不是紅米!


水滸九槍


如果你有去國外走一圈就好了,便知道小米有名的原因。華為有名,可是買的人沒有小米多,比如在俄羅斯,小米最便宜的手機只需要400塊錢,對俄羅斯沒有任何社交的人來說,夠了,而華為最便宜的也需要800左右。小米的策略是基於全球。


失落的俄羅斯電影


我覺得雷軍好樣的,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面認為手機應該賣到5000+及以上,但是雷軍應該是認為3000~4000段已經可以帶給消費者高端配置的手機了。所以分個紅米的牌子做1000~2000的低端手機。

難道消費者都要給所謂的品牌溢價買單嗎?或者是給廣告費、線下門店費、水軍費買單才對嗎?

不要提什麼研發費用,其實現在國產手機有誰不是搞組裝的?真的有本事那就像三星一樣做完全系列的研究(蘋果做不到三星的全面)。也不要說華為,華為不是手機公司,他主要是做基站通信的,手機只是他的衍生副業(這個和三星類型差不多,只不過三星是另一個方向,不是單純的通信),網上面說的科研經費能分得出單純為手機投入的嗎?

現在藍綠廠(一家人)做和小米一樣價位的手機,但是他的配置有同樣價位的好或者全面嗎?沒有吧,頭條裡面恨不得小米明天倒閉,這樣都去買5000+的旗艦機型或者3000+的普通機型那最好了。所以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支持雷軍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