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幾個常見問題和策略

在各種QQ或微信交流群中,常見到一些針對企業信息化建設

中策略性或方向性問題的討論。比如,是採用商業軟件還是自主開發,是採用公有云還是託管在自己的機房,如何提高IT的價值和認可度,企業的中臺如何建設,近期內企業IT建設的主要趨勢,未來IT建設的方向,等等。下面,結合本人的工作經驗,談談對上述問題的理解:

當前企業信息化工作的特點和演變

很多企業的信息化工作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是由幾對矛盾所導致,即業務快速變化與IT架構老化僵化的矛盾,系統操作複雜化與用戶偏好極簡化的矛盾,快速響應業務需求與安全標準經濟合規的矛盾,數據應用個性化與解決方案標準化的矛盾,項目實施快速交付和軟件長週期開發的矛盾,……。如何平衡好這些矛盾,並做到“魚”和“熊掌”兼得,需要我們有新的思維和新的舉措。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和策略

圖1:企業信息化五力模型

在企業信息化工作中,我們要同時兼顧企業訴求(客戶需求)和用戶訴求(個人需求):

(1)企業訴求: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數據一致,企業形象CI的統一,等等。

(考慮到跨界競爭和行業邊界的模糊,企業的業務模式和組織形態越來越複雜,上述訴求更為急迫。)

(2)用戶訴求:隨意、自由(不受約束)、簡便(零學習)、即需即用、所見即所得,等等。

(想想美團點餐和快遞小哥的忙碌,就知道人會變得越來越懶,這是人性所致並對用戶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平衡並同時滿足企業訴求和用戶訴求,我們需要利用好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五個驅動力:變化(快速迭代)、中心化、去中心化、標準化(或自動化)和人性化。

中心化,指中央端的“雲”化,以確保信息化建設的安全、穩定、高效、低成本和業務數據的一致。

去中心化,指IT整體架構的解耦和邊緣計算,通過模塊化的高度複用來實現快速交付,並將部分業務運算下放到接近用戶端來執行。

標準化,指業務邏輯和基礎設施(中後臺)的標準化,以及基於標準化下的業務處理自動化。

人性化,指用戶入口的簡便化、多樣化、個性化和APP化,以確保提供用戶隨意、自由、簡便、千人千面的用戶體驗和數據服務。

變化,指快速迭代和動態平衡。“變化力”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五力模型中發揮核心性協調作用,動態平衡是目的,快速迭代是路徑。通過軟件架構和服務的快速迭代,實現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標準化和人性化之間的動態平衡,以獲得全局最優。

企業信息化建設五力模型既是當前信息化工作中存在問題的一種詮釋,也是尋求解決辦法的路徑圖,是問題和答案的集合體,可以指導我們對文章篇首的一些常見性、策略性問題的解答。

採用商業軟件還是自主研發?

對這個策略的運用,不能走極端,要看特定的業務場景。一般來說,要結合起來應用。

任何一個企業的組織形態都包括不變、少變慢變和多變快變等三部分。如果什麼都是變化的,事物就沒有穩定和可持續性;如果什麼都不變,事物就沒有針對性和適應性。多變快變的是現象和表現形式,不變少變慢變的是規律。

相比較自主開發,商業軟件之所以為商業軟件,在於它抽象了部分業務邏輯並將之標準化和模塊化,其優勢在於穩定性和成熟度上。基於商業軟件的解決方案比較適合用來滿足企業中哪些少變、慢變的業務需求。其缺點就是針對性不強。

相比較商業軟件,自主開發可以根據業務需求來進行定製,但對IT團隊的業務抽象能力、架構設計能力等具有很大挑戰。自主開發的軟件缺點在穩定性和擴展性上不強。一般而言,市場營銷領域等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比較適合用自主開發的形式來實現。

總體上,為了最優地滿足業務需要,企業的IT解決方案開發應該科學和綜合地考慮上述兩部分,並用針對性的方案來解決,既能保證整體解決方案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又有高度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採用公有云還是自建機房?

在基礎設施的保障方面,尤其是網絡接入能力、快速部署、高可用性等方面,公有云服務具有很大的技術優勢。尤其是網絡接入方面,公有云具有一般企業難以比擬的優勢。通常,企業中2C的業務,其用戶遍佈世界各地,網絡環境參差不齊,將2C的IT應用放在公有云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公有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也不是毫無瑕疵。就是在2018年,業務幾大知名的公有云服務提供商,陸續出現短期內系統不可用和數據洩密的事件。當然這類時間發生時,企業IT能做的就是等待。另外,相對自建數據中心,長期而言,公有云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對於一些企業內部運營的IT應用,比如MES、ERP等系統,內部有技術保障的話,還是儘可能考慮自建機房。

圖2:商業軟件與自主開發,公有云與私有云

關於企業中臺

近2年,關於中臺的討論比較多。

企業中臺的建設本質上是將IT能力(數字化能力)標準化、微服務化和可複用。企業中的中臺,主要包括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最近又出現了AI中臺等形式。

業務中臺決定了IT架構的機動能力。如果業務中臺建設不完善,就意味企業的IT團隊將花大量時間在重複“造輪子”。根據筆者的一個不完全統計分析,企業的IT團隊,1/3左右的工作量在給自己糾錯,1/2左右的工作量在重複“造輪子”,只有20%不到的工作量在做全新的或有創新性的工作。業務中臺的建設可以避免企業的IT團隊重複“造輪子”。

數據中臺的目的就是確保企業中業務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高度共享、安全性和資產化。業務處理數字化,數字管理資產化,數字資產價值化,後兩個任務要靠數據中臺來完成。尤其是,隨著數據質量(包括完整度、準確性和及時性)的提升,可以通過數據來指導業務操作,實現業務決策的精準化和業務執行的精細化,從而真正地用IT為業務賦能。

AI中臺是最近出現的一個提法。AI中臺其實就是將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文本挖掘、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能力予以微服務化,從而供其他IT系統在數據處理時進行調用。SAP 公司的Lenardo平臺,就有比較明顯的AI中臺的特點。

IT團隊工作形式和重點

企業的IT的價值只有在IT系統交付到用戶手中才開始逐步實現。很多企業,因為個人發展或工作盲區等原因,企業的IT團隊熱衷於IT項目實施,好像只有實施IT項目才能體現IT團隊的價值,而忽略了IT系統的運營,IT建設陷入到“有娘生沒爹養”的境地,IT建設的價值就可想而知了。

企業中IT價值的實現,一定要將重項目實施,弱規劃、弱運營的組織和工作形式轉變為規劃引領、交付落地、運營挖潛的形式上來。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和策略

圖3:IT團隊的工作形式和重點

如果把企業的IT團隊,整體比喻成一個“人”,這個“人”如果頭腦混沌、軀幹脆弱、四肢笨重,就犯了典型的腦萎、肥胖、風溼等綜合症,既沒有“優生”,也沒有“優育”。要想“優生”,必須強化IT戰略與規劃的引領能力;要想“優育”,必須確保IT運營與改進的挖潛能力。優化企業IT團隊的工作形式和重點,就是要通過組織和工作形式的重塑,將這個“IT人”變成一個與時俱進、實時感知、思維敏捷、定位精準、高效執行、深度融合的健康人。

企業IT建設的“五化”

近期內企業IT建設的主要趨勢,筆者將之總結為“五化”,即,業務邏輯的微服務化,解決方案的模板化,項目實施的精益化,用戶體驗的APP化,以及數據利用和報表服務的“平民化”。

圖5:企業IT建設的“五化”

業務邏輯的微服務化是業務中臺的具體落地,要求企業的IT團隊在開發軟件時將系統解構成模塊,將模塊解構成服務,並充分考慮服務的可複用性。

解決方案的模板化,就是將解決方案進行標準化和序列化,業務部門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以“點菜”方式進行選擇和部署,從而確保架構設計“樣式(Style)”的標準化和部署落地“實例(Instance)”的個性化。企業的IT同仁們要切記,在解決方案的開發上,儘量不要讓業務部門做“判斷題”,而要讓他們做“選擇題”。

項目實施的精益化,就是在解決方案的部署落地時可以做到即需即用,借鑑JIT(Just in Time)的理念,在合適的時間段交付合適的IT服務,既沒有“不及”,也沒有“太過”。

用戶界面的APP化,就是根據崗位的需要,以APP的形式提供用戶想要的功能和體驗。相比較傳統的IT系統界面,APP的特點是基於角色、界面直觀、操作簡便、零學習成本。當前,興起了一種新的IT技術:aPaaS,就是可以在PaaS平臺上開發IT應用,並以APP的方式交付給用戶。

數據利用和報表服務的“平民化”,就是要實現數據利用和報表服務的“去IT化”,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和喜好,通過拖拽等方式定義和設計想要的數據內容和報告格式。陽春白雪過度了就是孤芳自賞,只有“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平民化”IT服務才是接地氣的IT服務,才具有生命力,也才可能得到業務和用戶的認可。

未來企業IT的發展方向

結合行業諮詢機構的報告和筆者的觀察,未來企業IT的發展方向主要有兩個:即以物聯網技術為抓手走向實時互聯,以及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抓手走向全域智能。

軟件定義世界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只有在數字的邏輯世界中,才能實現人、物、生活的實時互聯、有效溝通和高度協同。這就像畫家畫一副畫,在動筆之前就要構思好整幅畫:整體佈局如何,用什麼色調,從哪裡起筆,從哪裡收筆,在哪裡點睛,等等。比如說,物聯網是2C世界的實時互聯,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就是2B世界的實時互聯。數字孿生可以應用到各個方面,從產品的數字孿生,到工廠的數字孿生,甚至到大樓建築、門禁、監控、消防、食堂、會議室等的數字孿生。數字孿生就是用邏輯世界去高度仿真物理世界,進而用邏輯世界去監視和控制物理世界,從而更實時、更精確、更智能地運用好物理世界的一切。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不能侷限於產品開發、工廠運營等領域,而應該推廣到現實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而數字孿生技術的核心就是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有五個等級:初始級、重複級、確定級、量化級和優化級,其中,從確定級到優化級是很多組織終生都邁不過去的一個大坎,根本原因就是對物理世界的量化比較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快速、低成本、無死角、實時地對物理世界進行量化和監控,為企業運營從優秀走向卓越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孿生技術的熟練應用是每個企業IT團隊必須具備的技能。當前,圍繞物聯網或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很多IT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平臺產品,但成熟度不一,PTC公司的ThingWorx平臺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在建模設計、APP化交付、快速學習和交付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特點,有意向的IT團隊可以之為借鑑。

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抓手,助力企業運營走向全域智能,則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另一個階段性目標。如果說物聯網技術和工業4.0的三個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橫向集成)打通了企業的三陰三陽、任督和奇經八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則可以在通經的基礎上實現業務決策的精準化和業務運營的精細化。

大數據技術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方面已經有非常多的成熟應用,比如通過渠道的流量監控來分析消費者行為,根據行為分析來推測消費者購買意向,再結合消費者畫像,可以精準地預知在什麼時間段會有哪些消費者將購買企業的哪款產品,從而為市場營銷活動提供“指南針”式的決策和執行支持。類似的場景和例子還可以列舉很多。

在具體的落地路線上,業務智能有以下幾種場景:

(1)認知 Perception,當前發生了什麼,實時感知環境的變化。

(2)通知 Notification,用戶需要知道什麼,包括事件發生、運營報表、異常報警,等等。

(3)建議 Suggestion,推薦用戶做什麼,為企業的日常運營提供優化建議。

(4)自動 Automation,幫助用戶自動進行業務處理,減少重複性作業中的人工工作量。

(5)預測 Prediction,告知用戶即將發生什麼,對短期的環境變化進行預測。

(6)預防 Prevention,幫助用戶避免問題的發生,進行異常防錯,減少人工干預。

(7)情景決策 Situational Awareness,具體情景下的優化決策。

上述業務智能中,有些場景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只要企業有意識,有目標,可以立即實施或分階段實現。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