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一)楊二郎“天眼”解讀

中國西部有個神奇的地方,那就是甘肅隴南仇池山(甘肅隴南西和縣境內)一帶,好多神話中的人物既存在於傳說中,又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實物和痕跡印證。

三皇之首的伏羲即出生於仇池山,刑天與軒轅黃帝鬥爭失敗後的葬身之地常羊之山亦即仇池山,古代興林國(又稱西峪國)妙莊王和妙善公主(香山觀世音菩薩)的傳說和遺蹟並存,道教四大天師之一薩守堅薩真人傳說與墓堆尚存西和岷郡山,乞巧女兒節之關聯的巧娘娘的傳說等等。

還有楊二郎,這個神話人物在隴南仇池山一帶,傳說很多。

他最出名的標誌是額上有一隻天眼,也稱天目。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二郎神乃氐族之神。

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我國西北部甘肅隴東南一帶,一直保持有“剠(黥)額為天”的習俗,即用刀在額上刻上痕跡,然後在傷口塗墨或嵌入墨玉(或黑石),使長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跡,看上去像一個豎起來的眼睛,即所謂“天眼”——這就是二郎神有三隻眼的來歷。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張紀中版《西遊記》裡的二郎神)

(二)隴南仇池山實為氐羌等少數民族最早的棲息之地,其中楊姓人居多

東漢以來,氐人由今隴南擴散到川北、陝南、西康,這一帶不僅二郎神的廟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二郎山。

《邛崍縣誌》卷三記“蜀中古廟多藍面神像……頭上額中有縱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遺存。

以隴南仇池山為中心楊氏氐族曾建立過包含隴東南、陝西南部、四川西北部的仇池國政權,從公元196年至公元552年,歷時333年之久,在歷史的夾縫中若隱若現。

而仇池山從殷商時期就有氐族居住繁衍,今仇池山附近蒿林鄉纜橋村文化(寺窪文化)遺址,有氐族生存起源於仇池的實物見證。在歷史的演變中,氐人一些部落逐漸融合於漢族和藏族,一部分仍生活在甘肅隴南文縣、舟曲縣和四川平武縣、九寨溝縣、松潘縣等地(現稱為白馬氐族,仇池國之遺民),氐族的三目祖先神即二郎神也隨之成了大一統中華民族神仙世界中的成員。

綜上,隴南其實是氐族人最早的棲息之地,仇池山其實就是氐族人的祖山和神山,楊二郎其實是氐族部落的一位英雄人物,其故事隨氐族人向四周遷移和擴散而逐漸傳揚開來,並賦予了其神話色彩。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氐族人)

(三)歷史上隴南仇池一帶關於楊二郎的故事與傳說

拋去楊二郎身上的神話色彩,還原一下在隴南西和一帶關於楊二郎斬蟒蛇的傳說,其情節如下:

楊二郎所處時代無可考,可能比秦、漢時期略早。

當時的仇池山一帶至祁山(今甘肅隴南禮縣境內,西和以北)以北,森林茂密,野獸毒蟲遍佈,蟒蛇體積巨大,常常佔據在南下四川的商道中間,傷人性命,使得商旅一時斷絕。

楊二郎的妹妹出門走親戚,結果在石堡城這個蜀隴要道附近劉家河東岸路邊遭遇大蟒蛇,其洞口正在路邊崖上約十米處,楊二郎的妹妹估計也是個練家子,與之展開搏鬥,不幸戰敗被蟒蛇吃掉。

本為獵手的少年楊二郎聽聞噩耗,氣憤難抑,遂帶著獵犬(哮天犬的原型)趕往出事地點。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西和仇池山)

身為生活在仇池附近氐羌族之人,二郎常年與猛獸周旋,趟山地林坡如履平地,身形高大,力量雄厚,行動敏捷。

當他來到事發地後,手執三尖兩刀叉與巨蟒纏鬥,很快扭轉了形勢,他的獵犬也不時撕咬蟒蛇,使其頭尾不能相顧,於是狼狽地逃進洞中。

二郎又提起大斧對著洞口猛削,在洞口留下了數道刀刻斧削的痕跡至今猶存,在十天高速隴南西和石堡鄉劉家河處人清晰可見。

蟒蛇被攪得心煩意亂,又逃往數十里外塔子山頂的另一洞口,二郎又驅馬趕至塔子山頂,蟒蛇又折返而逃,如此反覆,二郎遂留下一匹鈴鐺響亮的馬守在塔子山,自己悄然返至劉家河岸洞口,待蟒蛇一露頭,一斧子下去,蟒蛇身首分離,終於為妹妹報仇。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氐族人復原圖)

這個故事被神化為蟒蛇精與神仙般的楊二郎打鬥版本。

但是楊二郎除掉蟒蛇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蜀隴要衝被打通,商旅絡繹不絕,人們在商旅途上口口相傳,將楊二郎斬蟒的事蹟播向四方。

關於楊二郎的傳說還有很多,隴南至四川有多處叫“二郎壩”、“二郎山”和叫“雞石壩”、“石雞壩”的地名和供奉二郎爺的廟宇,也廣泛流傳著“二郎神斬蟒”、“二郎神九眼泉(九眼泉在西和縣城東南10公里處橫嶺山)降龍(此龍亦應是巨型蟒蛇)”、“二郎爺趕山”的傳說。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軒轅劍》中氐人國女皇)

由此看出,楊二郎其實是真實存在過的氐族英雄,他的斬蟒之戰(不止一次)是真實的事蹟,在口口相傳中人們不斷地渲染和誇大,後來並加進去了其他的內容,使得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變成了“神話”,英雄成了“神仙”,於是“神話”不斷髮酵並向更廣闊的地域擴散,也反映了氐人由仇池山、駱谷一帶向南遷徙的蹤跡。

四川平武縣的白馬老爺山是仇池山的象徵,平武白馬人中關於白馬老爺山的傳說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氐人由隴南經文縣到平武的經歷。

文縣鐵樓石雞坎等處白馬人是氐人南遷中最早留下來的一支,保留著氐人較原始的民俗和生活習慣。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氐族人後裔白馬人)

(四)歷史上的隴南仇池一帶曾經番邦眾多,傳說多多,有些確係有跡可循,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變為傳說,再由傳說變為“神話”

讓傳說成為“神話”的不止楊二郎一例,興林國(也稱西峪國)妙善公主的故事同樣如是,筆者認為妙善歷史上實有其人,其所在的興林國遺址在今隴南西和縣西峪坪(與仇池山相距60多公里),是西漢時期的氐羌族政權(有史稱番國),其西南方向十數里是妙善最早出家修行的廟觀白雀寺,而妙善一路出家修行和逃亡(躲避其父逼婚和繼母迫害)之路同樣在西和、禮縣地界有跡可循。妙善最終在大香山聽聞到家國破滅,遂捨身跳崖,後人稱其為“香山觀世音菩薩”。

還有“薩真人”之傳說,“乞巧節”的來歷等等,不一而足,筆者稍後再敘。

仇池,歷史上的化外之地,曾經是氐羌等族群的樂園,一個神奇的地方,一個產生過“神話”的“國度”,古往今來諸多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園,正在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

當然,以上僅系一家之言,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方家指正。

二郎神是“神話”人物還是實有其人?

(二郎神的民間形象)

【作者簡介】西城尾生,甘肅隴南市西和縣人,地域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情感、散文、雜談類自媒體作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