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陳志武:金融的邏輯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與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陳志武:金融的邏輯


1

金融學所研究的,就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

大學政治經濟學中所學到的勞動價值論來解散一件物品的固有價值,即其生產所要花的時間乘以社會單位勞動時間的成本,也就是說,只有勞動創造價值,交易不創造價值。

但是,在1987年的“金融經濟學”課程上,我學到,任何東西或證券不存在什麼“固有價值”,只有相對價值。

也就是說,只有相對於人的效用而言,才有價值這回事。東西或證券的價值取決於能否讓個人的效用提高,它包括消費效用,財富效用,主觀幸福或滿足感。

這等於說,即使要花費百億元投資,十萬勞動力一年的時間才能建好的漂亮形象大樓,如果沒有任何人或機構要用它,也會一文不值。

這個觀念對我幫助很大,特別是終於讓我理解,原來計劃經濟時期只顧生產,不顧所生產的東西有沒有人要,或者有沒有市場,那不是在創造價值,而是在摧毀價值。

反之,即使一樣東西沒有花費多少投資或者勞動力時間,它的價值照樣可以很高,如百度,騰訊。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價值取決於這些公司能帶來的效用,或許說收益,而不是取決於建設成本,跟建設所需要的勞動力時間關係不大,換言之,價值由未來的收益而定的,不是由過去的成本決定的。


2

資本化是美國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

還是以百度上市為例子,試想一下,如果百度的股票沒有上市,或者根本就像中國的法人股那樣不能交易,哪怕李彥宏做得再成功,他的成果(財富)也只能靠未來許多年的利潤一年一年地實現,那是一種極慢的成功果實實現過程。

那種極慢的財富實現過程不容易產生強大的社會示範效應,不能鼓勵更多的人去創業,創新,也就放慢了整個社會的科技創新速度。

但是,有了美國這樣充滿活力的股市,由於股票的市場價值反映的是其未來收入流的總現值,通過把百度股票以今天的股價賣出去,百度的創業者今天就可以把未來多年的收入流提前兌現,股市為創業者提供了一種提前兌現財富的機器。

如果這些創業者願意,通過提前兌現已經建成的企業,他們還可以繼續其他的創新和創業,加快各盡所能的速度,加深各盡所能的深度。


3

股票的可流通性是股票生命的根本,如果股票不能流通,股票因此沒有“市”,那麼正如上面所說的,中國的股票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股票”,它既不能像美國那樣加快財富的實現速度,也不能催化創新文化的發展。

當初出於抑制“投機”的考慮,讓法人股和國有股不能流通,那是沒有想到鼓勵有能力的人去“投機”是股市深化的必要條件。

當年英國盛世靠的是它的海外商業貿易,而美國盛世靠的是它的科技創新。這兩種特色的盛世,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是不同的。前者需要的是債務,銀行和保險;後者需要的是以股票為代表的風險資本。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當年比英國更需要一個活躍發達的股票交易和股權融資市場的原因。

4

在今天民間金融全面受禁的背景下,實際上全國的情況跟當年的寧夏類似,靜止民間借貸只不過增加了金融交易的風險和成本,減少了資金供應,使得高利貸利率變更更高,這種結局跟當初靜止民間金融的初衷正好相反。

前面談到,美國之所以比任何國家更加顯得有錢,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有著讓任何資產,任何未來收入流變成金融資本的資本化制度體系。

讓那些不能動的土地和資源,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未來收入變成今天就能流動起來的資本,讓財富轉變成資本後,就能“以錢生錢”。

但是,要達到那種資本化能力與效果,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有可靠的制度架構,特別是制度的執行架構保證。

只有這樣,作為金融資本載體的票據才不會背離它所代表的資產或未來的收入流而獨立存在。

也就是說,承載資產產權的金融票據跟它所承載的資產間的距離不能太遠,否則,當金融票據與它所承載的資產價值脫鉤,金融票據的交易就跟賭博沒有本質區別了。

股市當然是最重要的資本化途徑之一。一般而言,股市對上市公司未來的預期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據自己已有真實信息對未來形成的預期,第二部分是由上市公司內幕人,外部人,和政府官員等製造的操縱性“噪音和虛假信息”

晚安!

陳志武:金融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