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戰場環境,新式武器裝備和戰術總是不斷地出現,然而這些新事物並非總能符合實際需求,有一些不過是人們幻想地產物。要想檢驗這些事物的可行性,只有放到真正的戰場上檢驗一下方可一辨真偽。諾門罕戰役就是蘇聯檢驗裝備與戰術的試驗場,並且得到了非常滿意的檢驗結果。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諾門罕戰役中的蘇軍

戰役背後的科技和思想發展

諾門罕戰役爆發在1936年,整個二、三十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國都在忙著兩件事:修復一戰帶來的戰爭傷害,以及總結一戰的經驗教訓。在這段時間裡,美、蘇等國經濟獲得極大發展,反過來經濟的發展刺激科技的快速進步,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更加頻繁,戰略、戰術思想都不斷改變。

這段時間裡,制空權思想日趨完善,裝甲戰思想越來愈豐富,空降兵嶄露頭角,閃電戰、大縱深理論以及老舊的塹壕防禦體系各自佔據一定的位置。這些新的觀點新裝備,與守舊思想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誰也不服誰,只能在戰場上分出高低。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諾門罕戰役中的日軍

當時各國以本國主流的思想為指導建設國家以及軍隊,法國、比利時等開始大興土木修建堡壘防線,企圖一勞永逸;德國開始強調裝甲部隊、機械化的集中使用,以配合閃電戰的需求;蘇聯的大縱深理論雖然此時沒有被認可,但是軍隊建設依然奉行數量至上、大炮至上的基本原則。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二戰前的各國都十分重視一些局部地區的戰鬥,例如西班牙內戰裡,世界各國雖然沒有以國家的名義派兵大張旗鼓的干預,但是像德國等國都派出了自己的坦克、飛機等裝備進行實戰檢驗。諾門罕衝突的爆發,正好為蘇聯找到一塊上好的試驗田,不僅如此,此戰還能順便一報當年日俄戰爭的仇,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外蒙古軍隊

在科技方面,航空技術更加成熟,飛機的航程和載彈量都翻了幾倍;坦克的防護、火力和機動性已經完虐一戰的大鐵盒子,開始出現輕、中、重的劃分。另外槍械和大炮也在提升,火力密度更高,殺傷能力更強。

諾門罕實戰檢驗

1936年5月,這個月的戰鬥被稱為諾門罕戰役的第一部分,交戰雙方主要是日軍和蘇蒙(蘇聯和外蒙古)聯軍,並且作戰人數只有幾千人,只能算是戰役的開場白,真正的大規模作戰從6月開始。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一個蘇軍觀察哨

6月中旬朱可夫開始擔任前線指揮,並且展開了一系列的新動作。首先就是集結部隊和囤積作戰物資,並且開闢了一個野戰機場,先對日軍集結地進行了一次大轟炸,擊毀不少的作戰物資。在空軍的實驗中,主要是檢驗新式飛機的作戰性能,因此蘇軍的飛機型號比較多,各型之間性能差異較大。整個戰鬥中蘇軍飛機成功地壓制了日軍飛機,取得絕對的制空權。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交戰雙方的作戰機型都不是二戰中出類拔萃的,因此在技術上實際意義不大,但是對制空權的探討卻很重要。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日軍在觀察被擊落的蘇軍飛機

火炮方面蘇軍總共投入了五百多門大炮,其中包括12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以及後來著名的F-22型76.2毫米加農炮。其中F-22型是火炮設計大師格拉賓設計出來用於替換早期裝備的沙俄時代的同口徑師級單位支援火炮,在設計製造時發生了一些爭執,格拉賓堅決要求取消掉防空功能,專職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任務。

事實證明格拉賓的設計方案是可行的,雖然在和日軍91式105毫米榴彈炮口徑上比起來有不小的差距,但是13.7公里的最大射程卻優於日軍不足12公里的射程,再加上每分鐘 15~20發的射速,能夠從容的反擊日軍火炮陣地。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被繳獲的日軍榴彈炮

裝甲坦克上,蘇軍先後投入了500餘輛坦克以及350輛裝甲車,坦克主要是BT系列快速坦克,驗證坦克的機動性、可靠性和火力打擊能力。日軍的坦克面對蘇軍坦克時毫無優勢可言,而且反坦克能力也十分匱乏。此戰讓蘇軍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在坦克上使用“克里斯蒂”懸掛系統打造快速坦克的想法,不久後著手設計的T-34中型坦克就受到一些影響。

與坦克相關的還有蘇聯的45毫米反坦克炮。進入7月的第三階段作戰中,蘇軍調集了反坦克炮第37、85營參與戰鬥,這些從德軍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改進而來的蘇式火炮在戰場上表現出許多問題,包括木質輪子不利於汽車拖曳快速前進等,為接下來的改進工作提供了不少的經驗。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諾門罕戰役中的蘇軍坦克

除了武器裝備上的實驗,還有戰術思想上的檢驗。因為規模限制,無法完全實現朱可夫設想中的大縱深作戰,但是依然檢驗了將坦克部隊集團化,在機械化步兵、炮兵以及飛機的支援下對敵人進行粉碎性進攻的可行性,戰役後日軍第23師團、第7師團、第8國境守備隊、第1獨立守備隊和第1坦克師團都遭到滅頂之災,按照一般的軍事觀點,已經到了撤銷番號的地步。蘇軍雖然損失也不小,但沒有出現這樣整建制喪失作戰能力的情況。(關於日軍的具體損失數字目前沒有明確的說法,普遍認為死亡八千多人,另一種說法是一萬八千多人)

諾門罕還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次空降作戰,朱可夫利用空降兵突襲日軍後方切斷日軍補給線,讓原本就補給艱難的日軍雪上加霜。這一戰術後來在二戰中大放光彩,特別是德國空降部隊一系列的攻堅作戰。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日軍裝備的中島九七式戰鬥機

不僅如此,蘇軍還首次注重軍隊的防生化能力,在食品和飲用水等方面格外重視,專門從安全的後方實施補給,鋪設專門的水管給軍隊補給水源。瘋狂的日軍為了贏得戰爭勝利,投入了22.5公斤的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最終這些細菌沒有對蘇軍造成任何損傷,反而是日軍意外地遭遇了不小的損失。

諾門罕戰役是蘇軍的試驗場,那麼蘇聯到底試驗了哪些裝備和戰術?

戰敗日軍物資

​結語

一個國家要想獲得穩定的國際環境,擁有完備的國防體系必不可少,同時還必須有獨立的軍事文化思想加以支撐,在這樣的軍事文化之下,才能武裝起一支具有強大作戰能力的軍隊。

武器裝備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士兵的勇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武器裝備的差距,但是一支既有自我軍事文化和精良裝備的軍隊,才是讓他國膽寒的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