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時間是什麼?(從自然科學層面上回答)?

君莫笑HJH


“時間到底是什麼”是一個超級棒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天文學和物理學的角度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天文學

其實最先研究時間的科學是天文學。(我這裡指的是僅僅科學領域,我相信肯定有宗教也很早就開始談這個問題。)古人在夜觀星象的時候,就會思考宇宙到底是什麼?他們當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所構成的統一體。

發現沒有,時間是包含在宇宙當中的。

中國在戰國時期就有有本經典《屍子》,就記載了這麼一句話: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也就是說,中國古人也是認同這個觀點的,而且“宙”的意思就是指時間。

不過,我相信你一定會很納悶,這時間和宇宙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我們要了解歷史,就得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看歷史。我們現在有手機,打開就能看時間。在手機出現之前,有鐘錶,手錶,沙漏,鐘擺等計時工具。那在這些計時工具之前呢?

是的,那時候只能看天,只有宇宙能夠告訴你時間,古人就是看天計時。最簡單的就是一晝夜是一天,月亮繞一圈是一個月。

如果你還想知道一天內的具體時間,可以看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技能,這時候就可能要用到日晷等,能幫助看太陽在天空位置的工具。事實上,各大文明甚至古印第安人都有類似於日晷的計時工具。

時間到底是什麼?

可能你不禁要問了,那這些和“時間到底是什麼”有啥關係呢?其實,科學家一直以來也在試圖解釋時間具體是什麼。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去做,主要是因為對於現代科學來說,要研究一個東西,第一步就要做好定義工作。現代科學的祖師爺牛頓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在一開頭就花了大量篇幅進行定義,我們現在用到的“質量”,“密度”,“力”等物理量就是他老人家下的定義。我截個圖給你看一下:

那時間該如何的問題難倒科學家們,不過,這並不是說沒有辦法。我們沒辦法的是直接暴力定義出時間。但是定義也有很多辦法,其中有一種就叫做:測量定義法。意思是,雖然我們沒辦法定義時間具體是什麼,但是我們能測量它。而時間恰恰就符合這個特質,一晝夜,月球運動一週等等其實都是測量。而從這些測量方式來看,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時間:

時間是週期性的變化。

比如:你現在用到的手錶,就是靠週期性振動來實現計時的。

物理學

其實自然科學中的各個學科,對於時間的使用都是依賴這樣的方法。不僅如此,這樣的定義方法,使得時間和運動聯繫起來。週期性的變化,說白了就是週期性的運動。也正是迴歸到了時間的測量定義法本身,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為什麼這麼說?說白了,狹義相對論其實就是在說運動對於時間和空間的影響。狹義相對論中那些讓一般人感到十分奇怪的結論,比如:時間膨脹。說的就是,高速運動狀態下,時間會發生膨脹。

再比如:尺縮效應,說的就是高速運動狀態下,空間也會發生變化。以下就是0.1倍光速,0.8倍光速和0.95倍光速的情況:

所以,愛因斯坦通過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統一了“時間”和“空間”,他認為:

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

除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觀點之外,還有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

重力場會造成時空結構的扭曲。

所以,在大質量天體附近的時鐘時間流逝會比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時間流逝的慢。

時間的測量定義法和愛因斯坦的時空觀是目前主流的,對於時間的看法。

時間是連續的麼?

可能你會問,那時間是連續的麼?我們知道,按照目前對於時間的定義,時間似乎是連續的。而在量子力學當中,不連續則是特質。所以,科學家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微觀理論引入到時間當中來。目前來看,存在一些理論認為:

時間也不是連續的,普朗克時間可能才是時間的最小單位。

普朗克時間是: 5.39116 × 10^−44秒

時間有方向麼?

時間有沒有方向其實也是很多人關注的,目前有一些理論認為時間是有方向的。這個方向是熵增的方向。什麼是熵增呢?

熵指的是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科學家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系統會變得無序。

熵增原理給了科學家驚喜,因為無論是牛頓力學,還是相對論或者其他物理定律,其實都沒有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情況。也就是說,在沒有熵增定律之前,一個運動情況你正著放給科學家看,或者倒放給科學家看,科學家是分不出啥區別的,因為這都符合物理定律。

而熵增定律正是時間方向的。因此,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不過,客觀地說,這是一些猜想,並沒有十足的論證和相關證據。

以上就是自然科學對於時間的相關理論研究,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

  1. 時間是包含在宇宙當中的;
  2. 時間沒辦法直接定義,只能才有測量定義;
  3. 在測量定義中,時間是週期性的變化;
  4. 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構成了四維時空,是宇宙的基本結構。
  5. 運動和引力場都會對時間造成影響。
  6. 猜想1:最小的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
  7. 猜想2:時間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

鍾銘聊科學


愛因斯坦之前的時間觀

1,在愛因斯坦以前,本來人們認為時間是一種絕對不變地存在,是一種清楚到讓人可以忽略的東西,在那時的人們眼中,時間和空間一樣,都是一種與物質及其運動無關的先驗存在,是一種獨立於宇宙的存在,但又不認為它是一種實體物質,具有實際意義,實際上那時的人們在時間問題上已經陷入了唯心主義――既認為時間什麼也不是,但又認為它存在。這樣實質上是否定了時間的物質性,進而否定了真正時間的存在,存在的只是一種意識時間或叫心理學時間。

2,牛頓力學中需要時間具有物理實在性,這是因為牛頓運動定律中出現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只能是相對於時間和空間的加速度,


為了使加速度具有明確的意義,時間和空間必須是一種物質存在。但正如上面所說,當時人們內心是否定時間的物理實在性的,所以牛頓感到把時間和空間說成是具有物理實在性是不太妥當的,但為了使力學具有明確的意義,當時只能這樣。

要人們把抽象的時間和一無所有的空間說成是具有物理實在性的存在,的確是一種苛刻,歷代哲學家都一再拒絕作這樣的假設。他們甚至認為時間只是人的一種感覺,並不真正存在。人們之所以感覺到時間是因為太陽的東昇西落和地球的公轉,



使人們有了白天和黑夜、有了一年四季寒暑之分,所謂的計時工具日晷只不過是太陽的東昇西落(地球自轉)的體現;

如果身處於茫茫太空中,就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就感覺不到時光的流逝變化,因而認為時間是不存在的,這一點與佛教的觀點是相似的。佛教認為時間是主觀的東西,來源於“時間感”(類似於心理學時間),時間感形成於對過去事物的回憶、對未來的預持,在維持中時間觀念產生了,時間的度規也產生了。沒有明確的時間感,也就沒有時間。

因而對於佛教來說,客觀的時間反而是不真實的,他們認為根本沒有時間的流逝,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之分,客觀的時間沒有方向性,甚至可以認為它不存在。

3,到了十九世紀,人們發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隨著克勞修斯和開爾文兩人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不同表述,人們逐漸把熱二定律概括為“熵增加原理”,即孤立系統的熵永不自動減少,熵在可逆過程中不變,在不可逆過程中增加。


所謂的熵可以簡單理解為混亂、無秩序。所以熵增原理表明這個世界總是隨著時間從有序走向無序,這種不可逆就是所謂時間的熱力學箭頭,這個熱力學時間箭頭表明時間是有方向的。這時認為時間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描述。

愛因斯坦之後的時間觀


愛因斯坦用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解釋了光速的恆定,也從此顛覆了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絕對時空觀。在狹義相對論裡,他首次嘗試把時空與物質及其運動聯繫在一起,



與此同時,閔可夫斯基把時間看成是一維特殊的空間,連同三維空間,把這個“世界”看成是四維時空或四維空間。愛因斯坦接受了這種觀點,把時間看成了與空間一樣的存在。空間是什麼?笛卡爾認為空間和廣延是同一的,而廣延性是與物體相聯繫的,因此一無所有的空間是不存在的。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裡最終證實笛卡爾所說基本接近真理,他認為空間作為場的結構性質而存在,空間中充滿了場和物質(這已被現代科學證實,即使真空中都充滿了大量的虛粒子和負能量),抽取走物質和場的純粹空間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空間就是一種物質,這種“空曠”就是一種物質形式,這個空曠就是由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本質是“運動變化”的客觀實在性構成。

空間如此,

時間也是如此。世界是運動的,宇宙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表達著客觀實在性的存在,表達宇宙存在的、這個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就是時間,對這個運動變化的量度就是時間的大小,時間是宇宙的存在形式之一,空間也是。時間的本質就是運動變化的,且是不可逆的,而運動變化對應著物性存在,因此時間對應著物質性――運動變化的客觀實在性。既然時間本質是運動,因此物體的運動會影響到運動變化的實在性,也就影響到時間。這就是“鐘慢尺縮”的根本原因。

通過在不同時空(不同運動速度)的鐘慢尺縮現象,證明了時間的存在,證明了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有人說是鍾變慢了,不是時間變慢了,是鍾受到了某種影響而已,


人對時間的感受並沒有變化。不錯,“鐘慢尺縮”現象本就是個觀察者效應,相對於觀察者自己靜止的時空的時間沒有變化,這叫“固有時”(相對靜止於任何參考系的“固有時”是相等的);但是這個固有時在不同參考系觀察看來是不同的,確實是時間膨脹了,而非只是鍾“壞了”,這從生物的新陳代謝就可看出。像“雙生子佯謬”那樣,哥哥乘坐近光速飛船通過加速和減速變換了時空,真的把時間膨脹效應帶到了弟弟的時空,他真的來到了弟弟的“未來”,弟弟明顯比他老的多。

現代科學對“雙生子佯謬”的解釋,只需比較哥哥和弟弟的“世界線”(閔可夫斯基四維時空中的間隔)長短即可。當然同一個事件,在任何參考系中觀察的世界線是相同的。因此在任意一個參考系中討論“雙生子佯謬”,其結果是一樣的。比如我們在弟弟的參考系中討論,下圖是他們世界線的比較。
你不要覺得曲線比直線長,那是在歐氏幾何,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哥哥的曲線世界線要比弟弟的直線世界線要短。因此哥哥的時間要比弟弟的慢。而他們的固有時都沒有問題,弟弟經歷的固有時間確實比哥哥的固有時間長,你看,時間的同時性確實發生了變化,這說明時間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小結

總之,時間是運動變化的體現,也是客觀實在性的體現,它就像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輕重、軟硬一樣,雖然不是實物質,但卻是實物質(泛指運動變化的客觀實在性)的存在體現和形式,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這是真正的時間。真正的時間是有方向,是不可逆的,即有時間箭頭的。這是時間的本質決定的。上面提到的固有時和世界線都是真正的時間。

還有一種時間就是所謂的意識心理時間,就是我們日常感到的,它也有方向性,且方向性與真正的時間一致。我們覺得自己正從過去走向未來,人總是覺察到並記得過去而不是將來。至於為什麼是一樣的,因為在我們的知覺形成過程中受到熱二定律的影響,當然也許是因果關係影響了我們對原因的學習探求過程,從而形成這種知覺。不管怎麼說,兩種時間箭頭的方向是一致的,這種時間感覺是對真正時間的反映,它不是真正的時間。


物原愛牛毛1


就認識而言,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類具有獨特的抽象思維。抽象思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種思維使人類擺脫了現象的束縛,使人類的認識建築於自己的理性世界。

時間⌚️就是人類根據各種不同現象的變化所歸納與抽象出來的概念。時間是關於變化的度量。

然而,由於認識的矯枉過正,人類對於時間,將原本是衡量變化的工具🔧,卻當作了變化本身,使時間概念異化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從而使人類的認識陷入了時間的困境之中。

比如,認為時間是生長的,具有不可逆性。又比如,認為時間是變化的,只具有相對性。上述這些觀點的實質,都是混淆了具體的變化與抽象的變化概念。

在自然界中,根據熵增原則,所謂變化就是事物的存在狀態總是朝著路徑較多的方向發展。

如果路徑是唯一的,則該事物就是穩定不變的,比如盆中的水;如果路徑很少,則事物的變化具有可逆性,屬於簡單的變化,比如鐘擺的來回運動;如果路徑非常多,則事物不僅會發生變化,而且其變化還是不可逆的,其永遠也回不到變化的原點,比如瓶中的香水在開蓋之後的揮發。

由於時間是對於各種具體的變化所抽象出來的概念,以及由於時間概念的異化,人們往往將複雜的多路徑變化歸結為時間,而一些簡單和可重複的變化用變化的週期來表示。

於是,時間具有了不可逆性,從而使時間概念更加異化,顯得神秘莫測。

總之,時間只是我們度量變化的工具,是便於我們認識變化的抽象概念。時間的各種特性都是我們人類所賦予的,是將時間概念異化的結果。


淡漠乾坤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說到時間就必須要談到空間。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表現形式,時間是物質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時間和空間緊密的交織在一起。現有觀點認為,我們所處的時空是四維的,由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構成。

談到時間和空間,就不得不說相對論,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

狹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鐘慢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物體運動的越快,其所經歷的時間越慢。一艘相對於地球高速運動的宇宙飛船,在飛船上的人來看,地球上的人經歷的時間變慢了;而從地球上來看,是飛船上的人所經歷的時間變慢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兩者處於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在不同慣性系參考系中所測量到的時間是不同的。



然而有質量的物體的運動速度並不能達到以及超越光速。物體的運動速度越接近光速,其質量也就越大,加速時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即使拼上全宇宙的能量,也不能將一個物體加速至光速。

廣義相對論認為物質會影響時空,質量越大的物體對時空的彎曲越大。質量越大,引力場也就越強,引力場越強,該區域的時間也就流逝的越慢。處於同一引力場中勢能較低的物體所經歷的時間也就比同一引力場中勢能高的物體所經歷的時間短。黑洞周圍是宇宙中引力場最強的區域,那裡的時間流逝的非常緩慢,幾乎停止。


衛星導航系統就需要用到相對論,我們需要用它來進行時間校準。


根據狹義相對論,衛星運動越快,衛星上的時鐘也就走的越慢。而根據廣義相對論,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引力勢能較高,鐘錶又比地面上的鐘表走得更快。這兩個效應綜合比較之後,就可以計算出衛星上的時鐘與地面時鐘的誤差。由於相對論效應,我們就需要對GPS上的原子鐘不斷校準。如果不校準的話,衛星導航就沒法用了。

時間和空間起源於大爆炸,以科學角度來看,討論大爆炸之前是沒有意義的。宇宙為什麼會發生大爆炸?我們還不知道。科學家們認為,在大爆炸之前,只存在一個奇點,所有的物質以及時間和空間都是從這個奇點中誕生的。因此在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時間也是有道理的。也許宇宙就是在反覆的收縮和膨脹,如此循環往復。

時間具有單向性。事物的發展變化總是依據因果律依次按順序發生。自從宇宙大爆炸開始,事物就總是朝著混亂和無序的方向發展,這被稱之為熵增。如果時間可以倒流,那麼因果律就會被破壞,會產生祖母悖論。因此,在同一條時間線及因果鏈上,應該是不允許發生時間旅行這種現象的。


從宏觀上來看,時間是連續變化的,因為物質是連續運動的。在微觀領域,量子力學認為時間的變化並不連續,因為物質的運動是不連續的。在量子力學中,時間變化存在一個最小的間隔,稱之為普朗克時間,即10^-43秒。理論上來說,最短的時間間隔止步於此,不能再細分了。

時間與物質的運動變化密不可分。如果物質處於絕對靜止狀態,即不存在任何運動變化,那麼時間也就停止了。沒有了運動,也就沒有了時間。由於客觀世界中並不存在絕對靜止,因此時間是不能夠被暫停的。

對於時間這個概念,除了腦中的記憶以外,我們還可以用週期性的變化來計時。在早期,我們用沙漏或者水漏來進行短期計時,天體的週期性運動則被我們用來進行長期計時。現如今,我們利用原子鐘進行計時,可以做到百萬年不到一秒的誤差,精度相當之高。


科學探索菌


時間是什麼?是五個字加一個問號,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人寫出來的,人怎麼會知道這五個字的?是學習得來的,並且還知道每一個字的意思,也知道組合起來的意思,那麼為什麼還要發問?還有人作答尼,

我們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在創造發明之初就給予了含義和規則,這就是對客觀事物的啟蒙認識,在創造文字之初人類就有了潛意識的混沌存在,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基本反映,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人們逐漸從數理上對物質世界有了初步認識,這個認識過程是一個由直觀上的認識上升到抽象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是一個由靜態的認識上升到動態的認識,這也是一個思維的進化過程,

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反應,比如動物也有意識,那只是形而上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隨機的反應,動物沒有思維能力,不會思考問題,也不會對數理上有所反應,

人類不但有意識,還具有思維能力,意識只是對客觀事物的靜態認識,人們學習知識,那只是形而上學,是死知識,沒有被理解的知識,是教條的知識,是直觀認識,是感性認識。人們只有通過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鍛鍊自身的思維能力,從靜態認識轉化為動態認識,由死知識變為活知識,由他人的學問變為自己的學問,

人類從動物中走出來,與動物區分開來就是因為人們具有了思維能力,人們由靜態的認識轉化為動態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由直觀認識上升為抽象認識,

對數理的認識是人類思維的開始,是思維的基礎,如果思維是發動機的話,數理就是燃油,數理使得意識有了思維的基礎,數理的變化是從靜態到動態的起步,動態的發展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數理的基礎,人們是從量變開始分析事物的動態變化的,數理的變化體現了物質世界運動規律,對數理的研究也就是對物質運動規律的研究,

人類的智慧是怎樣產生的?人們掌握了數理的規律,就有了分析問題的基礎,就有了一定的理性判斷,就能順藤摸瓜逐漸認識事物的動態變化,這就是人類的潛意識,通過對潛意識的挖掘便對事物的發展有了預知性功能,這就是智慧。

什麼是潛意識?潛意識是隱形的,是意識中的意識,是通過思維產生的新意識,是一種動態化的意識轉型,是對動態規律的認識和反應,物質的動態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量,不是靜態事物,無法直觀的反應出來,需要通過抽象思維得到對運動規律的揭示,

什麼是悟性?悟性是對客觀事物的固有屬性和規律的認識以及判斷,隨著文字語言的出現悟性也相應而生,文字語言的內涵也正是悟性的體現,傳統的文化和科學原理也出自於悟性判斷。悟性判斷奠定了各種文化的基礎,潛意識積累的越多,悟性就越高,

人類是怎樣認識宇宙世界的?宇宙世界分為兩類,物質與非物質,時間和空間是非物質的客觀事物,物質又分為靜態屬性和動態屬性兩種情況,人們認識宇宙世界主要是對物質動態屬性的研究,靜態的事物是可以用悟性直接判斷的,因為靜態事物是顯性的,沒有變化之數理,是可以用感官來直觀的判斷,我們知道時間和空間是非物質的,是虛擬的事物,沒有實體,沒有物質基礎,份數為零,無色,無味,無形,沒有數理基礎,沒有量變,沒有動態跡象,所以他們沒有變化的根基,這就是悟性判斷,這也是最低悟性判斷,因為這是事物的靜態屬性,一目瞭然,是公理,沒有被證明的必要,因為事實就擺在眼前,任你挑剔,任你擺弄,也挑不出毛病來。悟性是人類所具有的最起碼的特性,如果誰沒有這種最起碼的悟性那他也就愧對人類。時間和空間沒有動態屬性,沒有數理根基,只有固有屬性,所以也就沒有研究的必要與意義,所以人們研究宇宙世界,主要是對物質的靜態和動態的研究,物質的靜態屬性很簡單,是顯形的,可以通過悟性直接判斷,物質是有型的實體,這是它的靜態屬性,物質具有質量,具有數理變化,可以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是隱形的,物質與空間區別開來就是因為有沒有實體,於是物質與空間是相對立的,物質與空間不能相互轉化,於是就可以得出質量守恆定律,這也是從悟性中判斷而來。物質的運動規律是隱形的,需要思維能力的運作,通過數理的變化判斷事物的發展結果,通過思維能力判斷出來的規律就是一種潛意識,


永動機45


說遠一點,奇點爆發,召開三維空間,空間也是一種能量場(能量、物質、場其實本質就是一樣的),場的表現就是弦,基本粒子就是兩根弦的焦點,這些焦點再組合成各種粒子,原子分子,被牽扯在一起的弦就越來越多了,空間因此就彎曲,質量越大的物體牽扯弦越多,空間就越向其中心點彎曲,這就是萬有引力的猜想。當物體密度還未到達臨界點時,最基本的弦還是可以在其體積內均勻分佈的,現實表現就是中子星,一旦這個體積連弦都擺不下了,就是黑洞,這時弦就被破壞了,在這個能量場來看,這個點也就是黑洞的的確確就是破了一個洞,光指向這裡時會順著扭曲的空間滑進這個洞內。再說時間,時間不是能量,也不是參數,不同質量物體周圍的時間也會因為空間場曲率不同而不同,質量越大時間流速越慢,假設黑洞邊上有個文明,如果有人可以通過望遠鏡看到黑洞周圍的人的生活,會以為那是一群雕塑,因為太慢了,而黑洞周圍的人看地球人個個都是閃電俠。我們這個宇宙的標準時間流速是多少呢?可能你要找一個很空曠的宇宙空間方圓幾億光年沒有任何物質,這裡測一下你才能得出接近這個宇宙的標準時間流速,就是在一個空間相對平順的地方。所以時間在整個宇宙裡不是一個常量,可以說它就不是一個量,他只能出現在牛頓力學裡,只能在地球範圍內討論,本質就是空間場的一個現象。


垂天之雲


時間來源於天體的運行空間關係。由立視組合幾何角度合時間為一,及空間關係。轉合公度律及大數為基準,三合一成時間定準。時間成年、月、日、時、分、秒、跑秒,相對天地運行衡量。轉人造時鐘為衡量器,成為時間衡量工具。適用於人類生產生活交通運輸等作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創造出時鐘是西方,則時鐘的原理出自奇門遁甲作用關係,時鐘的時間設置數出自伏羲大數。西方引用必然暗中考證了才發明創造的。西方至今沒有這方面的學術理論及時間來源依據。只有中國有此學術與原理、數據系統。中國許多學術都是牆內開花,牆外結果!


古今336


時間,能改變並證明一切,可本身卻是一個極其抽象的東西,它無形、無聲,也無色、無味,從無一人能說清它的樣子。

時間,積日為年地走著,不論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聖人語,還是春去秋來、草木枯榮的自然規律,都只是對時間的感知認識。

之於人生,唯有在生命存亡中尋找時間的證據。因為,一切人的生命都有時間的限制,而人活一世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就是佔有近百年頭的時間。

如何去證明佔有一生的時間,肯定是用具體的生活來作註解。從生老病死的概論,具體到吃、喝、睡覺,做人、做事……等等日常生活。

然而,每一個人,在具體生活的取捨選擇之間便有了分歧——就看你如何去充分利用時間,就看你有沒有浪費時間!


犢心老牛


日常的生活經驗,會讓我們認為:某件事的發生,必然是由於先前發生的另一件事所引起的。因此,很自然的一個推理就是:我們需要某個東西(也許是上帝)來創造出這個宇宙。然而,當我們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時,情況就變得不太一樣了。讓我稍微解釋一下。

想像有一條河,從山上順流而下。這條河的來源、起因是什麼?好吧,可以是因為先前落在山上的雨水所造成的。但是,這些雨水又是哪裡來的呢?太陽,應該是個比較好的答案。由於太陽照到海上,使得海水蒸發,上升到空中變成雲,再落下來成為雨水。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太陽的光和熱呢?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這是由於核融合——太陽中的氫在融合成氦的時候,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到目前為止,聽起來還算不錯。那麼問題又來了,氫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是:大爆炸。

於是,問題又回到了原點。不過,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自然律本身就告訴我們,宇宙不僅可以無中生有(就能量的觀點,不需要任何的協助,就能直接蹦出來,就像質子),而且,也可能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人或物,來啟動大爆炸的開關。什麼都不需要!

這個解釋,源自於愛因斯坦的理論:宇宙中的時間與空間是密不可分的交織在一起。在大爆炸的瞬間,有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降臨到了時間身上。時間它本身,就這麼誕生了!


科研小蟲


宇宙中任何物質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絕對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時間,是物質變化的歷程。不同物質變化速度不同,同一物質不同情況下變化速度也不相同。

時間分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絕對時間是全宇宙的統一時間,不隨任何事物變化影響。因為沒有參照物比較,所以無法測量,所以它雖然存在,但是沒有意義。

任何時間的測量都需要參照物,或者用行星自轉週期,或者用沙漏,或者用鐘擺。所有這些都不是十分穩定的,會有小的波動,也會隨環境不同而變化。重力加速度不同,速度便不同。比如沙漏鐘擺在地球不同地方速度是不同的,在月球上更是差距很大。

原子鐘是按照原子振動週期定的,目前來說是最穩定最精確的時間測量工具了。但是這也不是絕對恆定的,飛行速度不同,振動週期也不相同。用它來測量時間,自然也會不同。這就是相對論效應的實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