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今,養豬散戶是不是要退出了,以後就剩規模化養殖了?

著迷大鄉村


如今,養殖場戶是不是要退出,以後就剩規模化養殖了?規模化養殖是國家大力提倡的,但是對現今市場生豬一直形成短缺事態,促使豬價連續上漲。前期在各地方都存在也環保為名限制禁止散養戶養豬,對於用地建欄審批過嚴,用地和資金扶持都有一定的限制要求。

專家看好提倡的規模化養殖並沒形成,供應的生豬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散養戶養豬的停止,對市場生豬供應缺少一半的損失!近期來將近有一半的生豬供應資源被切斷,現今市場的供應量比原先的一半都還缺少,收豬的價格逐漸漲高,售賣的豬肉價格隨著更加漲高,承受的只有消費者。


往年來養豬形成的態勢

多年來在農村散養戶養豬的人家,基本上在每個村都有一半以上。每家養殖個兩三隻,在一個縣市甚至省份就會形成大量的生豬存欄規模。每個鄉鎮有數的幾個規模化養殖豬場,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動,有些掙到錢了,有些賠了錢就有一部分養豬人退出,豬舍都閒散在那裡已經不再養豬。

靠規模化養殖已經是一個不太靠譜的生豬供應鏈。從我鄉知道的附近的幾個村社,小中型規模的養豬場都有不少。是前幾年各地方養殖豬有一定的資金補助,只要願意去申請,都有一筆資金補助建設豬場。想要養豬就要有標準化建設,存欄數量的標準規模,必須要達到縣市農牧局的驗收標準。


就這樣每個社村,小型養殖場大數量的建設,都想套取國家扶持的資金。沒養上兩年,豬舍都空閒在哪,不在養殖,因為掙不到錢。倒是有些散養戶繼續飼養著 ,自從對散養戶被禁止養殖才陸續停止。

規模化養殖場的變化

就在我們地區規模化養殖場主要鄉鎮,有一兩鄉鎮形成大片連續的養殖場,都是前幾年在養殖豬方面掙了錢。經過去年的非瘟疫情基本上全部都造成經濟損失。有些豬傳染的被禁止處理,沒有傳染的也是一次性處理掉,養殖戶賠的傾家蕩產的都有不少。

有時候大戶都是前幾年把握好豬市行情,掙了不少錢,帶領了大片村社養殖戶跟著養殖。都想著要再掙一筆錢,沒想到遇上這次疫情都是損失很嚴重。去年到今年,這一片的豬舍都空閒著,再沒有繼續養豬。只有我們鄉得幾個養殖戶,根據情況減少或者是停止養殖,到近期已經復養起來,今年趕上豬價好市掙了一筆。


生豬養殖的變化

雖然規模化養殖還是國家的大方向,近期內已允許農村散養戶和小規模化養殖共同發展,能夠快速彌補市場的空缺,也是疫情對生豬養殖造成的損失。

對於一些生豬資源稀缺,豬價上漲過快的地區,以前都是以調用維持市場供應這種形式。也是在非瘟疫情發生時候,各地方都禁止生豬流通,和對豬任何飼具資源禁止調用。又加上一些地區對大量散養戶豬舍的拆除,減少生豬資源的供應。對這些高價地區,已經無法從外省市調運生豬資源,生豬的缺少讓豬價高漲。


這次的農村養殖力度,說來是最大的一次,不但有資金扶持,用地審批和保險保障一條龍服務全部跟上,養殖場和養殖戶會積極飼養育肥豬。

所以說在未來一段時間,散養戶是不會退出的,大型養殖場也會增加。也會隨著一些養殖戶掙錢以後,有很多養殖戶會跟隨著繼續養殖生豬。以後生豬的市場供應趨於滿足,豬肉的價格自然會降下來。


古化丹霞


以前在我們老家農村裡面,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養豬,而且一般至少要養兩頭以上。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的第1件事情,就是拿起一個籮筐去野地裡採野菜回來,煮豬食餵豬。因為那時候糧食不夠,豬隻能吃一些野菜和米糠混合。

後來農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有不少人開始購買豬飼料或者是米糠麥麩,玉米將其磨碎了來餵豬。農村養豬一般一頭用來殺過年豬過年的時候招待親朋好友或者是自己家醃製好了,留到第2年吃。另外還有一頭一般養到年底或者是秋天,等到合適的時機將其賣掉。

記得我們家以前至少要養兩頭豬到三頭豬,而且還要養一頭老母豬。但是現在農村裡面養豬的特別少,尤其是散養戶,幾乎在我們村子裡面現在已經絕跡了,沒有人家養豬,今年上半年還有一戶人家養了一頭,但是由於豬生病之後被屠宰處理,所以現在整個村子裡面已經沒有任何一家養豬了。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要想吃豬肉的話,可以直接到市場上去購買,另外一方面也是農村常住人口越來越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導致家裡面就有老人和孩子他們也不怎麼養豬,因為養豬必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每天都要在家裡給它餵食。所以,現在很多老人也不再養豬了,就是我們當地的一些情況,當然有一些農村地區現在仍然還有不少散養戶。

不過從目前的整個市場行情發展來看,未來養豬事業必然會走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因為一方面是環保問題需要解決面對,而農村散養戶在這方面很難跟大規模的養殖企業去PK。而小型的養殖戶,抵抗風險,資金投入技術等方面也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未來養豬事業應該會向規模化的方向拓展。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如果你喜歡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目前,由於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價格上漲厲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那為什麼沒有太多的人轉行進入養豬行業,那中國豬業未來將會進入一個怎樣的發展模式?

“散養戶逐漸被淘汰,母豬群在500頭至2000頭的將會成為主體”行業內有專家預計,未來中國豬業將是這樣一種發展模式,你贊同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規模化養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指出2015年全國約有500萬養豬戶退出,其中主要是中小規模散養戶,並表示將持續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穩定發展,由此看來,散養戶已經步入了無可避免的窘境。

規模化養殖趨勢已定,散養戶沒有未來?

或許,大家都十分看好規模化、集約化的未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規模化養殖還是存在非常多的劣勢的,一是畜牧產業本身的水平較低,規模化養殖的投資成本較大;二是養殖戶文化水平不高,標準化建設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會涉及到生產管理制度的制訂和實施以及人員管理等內容,養殖戶會吃不消,三是規模化豬場的環保壓力更大,環保治理的成本更大,我們在標準化生產和新技術推廣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此看來,符合我國實情的可能是多種模式共存,但是主要以小型規模化為主體的養豬產業結構,為什麼這麼說?看分析。


1.農村人口眾多,大規模不可能佔據主體

農業是我們的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我國農村人口眾多,雖然推行城鎮化,但要消滅這麼多的人口還是非常艱難的,農民要生存,散養戶不可能全盤消失,但散養戶必須改變生產經營方式,提高生產力。

2.政府政策鼓勵家庭農場

2013年“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5年有關部門採取財政補貼、信貸支持、農業保險等一系列措施引導家庭農場健康穩定發展,可見家庭農場這一模式是受到政策支持和認可的。業內很多人士曾表示,家庭農場將成為養殖業的主流趨勢。


3.大規模豬場投資成本過高,小企業家抗風險能力弱

規模化豬場的投資金額巨大,成本回收率慢,對養殖技術和硬件設備等的要求非常高,小企業家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相反,小型規模化的豬場,在人員這塊的成本相對較少,也無需進行場地租賃等,環保治理的成本相對也較小,成本控制能力強。

實際上,不管是何種發展模式,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實現:高效率,低能耗,高生產力。因而,未來不會以規模大小論成敗,而是以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高養殖效益來決勝負的,優勝劣汰,2015年淘汰了許多生產水平不高,環保不到位的小豬場,能夠生存下來的散養戶,說明在生產效率,豬場硬件,成本控制等方面是有很大提升的,要是能夠抱團取暖,更加努力的修煉內功,未來還是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的。


江氏小白


在之前我一直推崇,“待非洲豬瘟解決之後,我國養豬業將變得規模化、企業化、組織化、機械化、商品化的理念。”直到前幾天我看到的一篇有關我國養豬業未來的綜合性分析文章,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散養戶當下局勢分析

非洲豬瘟的出現,讓產業弊端暴露,所謂的弊端就是規模化豬場養殖水平不夠,農民養殖技術有待提高。其實也就是明裡暗裡說我們的農民技術不好、素質不高、文化低。而當下大型養豬企業站在風間浪口以有更先進的設施設備、更科學的飼養管理、更專業的組織運營模式瘋狂打壓著我們的散養戶。導致出現了一大批盲目跟風的人,講著規模化、企業化、組織化養豬才是我國養豬業的未來?小型養殖戶沒有未來,註定退出市場?我不這樣認為!

個人覺得小型養殖戶未來可期的理由

1.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因為我國養豬最大的資源來自散養戶。而一場非洲豬瘟不應該讓小型散養戶退出市場,而是應該乘機改善小型養殖戶技術有待提高的現狀。

也就意味著散養戶並不是指普通的農戶,是指有技術支持,能做好生豬飼養管理的農戶,其中就包括像農戶與溫氏公司合作養豬,這只是一個類舉。我想說的是“家庭養豬場”才是養豬業的未來。



2.在這幾年因為環保檢測不達標、違規禁養等問題,搬遷、拆遷的一大批小型養豬場。而大型養豬企業因為是地方產值支柱,就想著越大規模越好,熟不知糞汙也是大規模難以治理,但人家絲毫不擔心,因為作為支柱產業,政府是不會拆遷我的,而且政府還會請各方專家來全力解決。

案例說明:我認識一位專門做糞汙處理與廢棄物資源利用的老師,他做這一塊很出名,在環保監管嚴格的近幾年,更是有許多豬場、牛場老闆請他去治理。但他講有一次被請過去給一個牛場治理糞汙,他當時就不樂意了,因為那個牛場修建的時候,就有專家說過這個地方的資源條件,不適合修建這麼大的牛場,糞汙治理將是很大的難題,而當地政府不聽專家意見,一心想著建設地方養牛產業,還是執意修建了這麼大的養牛場。果不其然,沒過一年,政府就開始到處找治理糞汙的專家解決糞汙的問題。解決方案也只有花重金,運輸糞汙出去、要麼花費先進的糞汙處理系統,因為做啥有機肥改善土質,當地土根本吸收不了這麼多糞汙。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們很多大型養殖場不過是依偎著國家拿錢照顧的,而小型散養戶確實最大的受害者。



3.我們再來說說小型養殖戶,“家庭養豬”模式的優勢點。我國本是小農經營模式,小型養殖場地域分散,糞汙處理難度比較小,周邊土地或者結合一定的分組處理技術就能夠有效解決。然後現在大型規模化養豬場不過是供應豬肉市場的一股風,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意識的提高,追逐健康、綠色、安全的豬肉才是終端消費需求;就比如非瘟發生,雖然改病毒不是人畜共患,但還是影響了大眾消費選擇。而且大型養豬場患病風險也高於散養戶,隨著養豬大軍擠破門檻,急需提高豬肉品質才是關鍵。


畜禽養殖學堂


散養戶永遠不可能消失,是會一直存在的,只是比例會越來越小而已。

早在五六年以前,我們飼料行業就一直在說散養戶會消失,那個時候,基本上所有的廠家都在提倡直銷,就是拋開經銷商直接把飼料以廠價賣給養殖戶。那個時候,我們只跑規模豬場,散養戶基本上沒有放在心上。結果三四年過去了,突然發現並不是以前想的那樣,雖然規模豬場越來越多,散養戶越來越少,但仍然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都是我國國情決定的:

1、雖然城市化進程很快,但農村人口仍然佔有絕大部分,農民在農村生活,除了打工和種植以外,就剩下養殖了,特別是在我們四川山區,住家戶都相對分散,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年齡大的在家裡面,不養點豬雞之類的家畜,你叫他們幹嘛?他們哪裡來的貼補家用的收入渠道?

2、農村每家每戶都有很多農副產品的剩餘物,賣又賣不了幾個錢,祖祖輩輩以來都是拿來餵豬,多少輩人形成的習慣,不是想改就能改的。

3、中國人都有殺年豬的習慣,我們這邊都有醃臘肉和灌香腸的習慣,難道家家戶戶都跑去買肉來做?何況兒女在城裡,父母在農村的家庭太多了,兒女過年回家,父母不給準備點純糧食飼餵的豬肉香腸,總覺得少了點意思。這叫習俗,也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我們承認,規模化養殖是一個趨勢,但並不是說散養戶就消失了,只是不會像以前一樣,家家戶戶都有豬肯定是不可能了。





吃雞的豬


從最近國家密集發佈的多項措施,鼓勵農戶養豬來看,養殖散戶是不會退出的,在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散戶和規模化養殖場是並存的,相互結合的。

從去年發生疫情開始,全國的生豬存欄量和母豬存欄就開始下降,都知道豬價會上漲,但是估計誰也沒有料到,下半年豬價會漲的這麼快,而且漲得這麼高。

政府最近發佈了多項積極措施穩定豬肉價格,一方面從國外進口大量冷凍豬肉,最近又從國外訂購了1萬噸豬肉,另一方面鼓勵農戶養豬,發展規模養豬殖,對想養豬的農戶簡化用地手續,提供幫助。

所以養豬散戶是不會退出養殖的,相反經過下半年多項政策的鼓勵,會有更多的養豬戶進行規模養豬。

根據農業部新近披露的數據,2018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比重為49.1%,比2003年提高38.5個百分點。

2018年,我國生豬養殖場戶約為2600萬戶,絕大部分為中小散戶,其中出欄量在500頭以上的為18.7萬戶,出欄量在1萬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為4000戶。

國家計劃2022年養殖規模化率達到58%,2025年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5%。


這是去年全國養豬戶的數據,不知道今年實際養殖戶還剩多少。

不管是國家積極規劃養豬戶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根據市場規律養豬業下一步的走勢,以後的養豬業肯定是往規模化方向走。

現在講的散戶養豬,也不是以前那種養個10頭8 頭的散戶模式了,而是發展規模養殖,往家庭養殖農場方向走。

我覺得以後養豬業會有兩種模式組成,一種是以規模化豬場為主的,比如養個幾千頭母豬上萬頭育肥豬的大型養豬場;另一種就是以家庭農場模式為主的,可能養個100頭左右母豬,1000頭育肥豬的中小型豬場。

兩種養豬模式互相結合,能夠提供更穩定的生豬出欄量和豬肉屠宰量。


農村養殖新鮮事


養豬散戶是不是要退出了,以後就剩規模化養殖了?


自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發現以來,我國生豬產業受到了極大損失,農村農業部公佈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已捕殺病疫區的生豬數量達119萬頭。這個數據僅是對活豬的處理情況,而處理已病死的生豬數量或許更多。

從受損情況看,大型養殖企業的生物安全防控技術實力較強,非疫對其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疫情區的散養戶因生豬安全防控水平低而損失很大。因此,有人說這輪非瘟給我國養豬行業上了沉重一課,規模化養殖將成為生豬行業的發展趨勢。

規模化養豬是大展趨勢,但並不是說散養戶就要退出養豬行業了。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生豬的出欄量將近7億頭,年出欄量在50頭以下的養殖戶佔比高達95%;規模養豬前20位豬企的出欄總量6700餘萬頭,僅佔年全國生豬出欄量的10%;我國豬肉的年消耗量5500萬噸左右,進口豬肉在200萬噸左右(今年情況除外,國內豬肉供應不足,進口量會增加)。

另外,今年國家圍繞鼓勵農村散養生豬、加快復欄發佈了一些列措施,比如,要求各地立即取消不合理的生豬禁養、限養政策等。

上述統計數據以及國家政策都表明,中小散養戶是我國生豬養殖和供應的主力,足以證明散養戶對推動我國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散養戶不僅不會退出養豬行業,而且還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話說回來,生豬散養戶需要不斷提升生豬養殖管理能力。既要加強現代養殖技術的學習實踐,還要重視病疫防控能力的提升。從這次非洲豬瘟造成的損失來看,大部分散養戶因防控技術掌握和運用不到位,使其不能最大程度減少損失。相反,那些大型的養豬企業,在此次非疫病害中的受到損失相對較低。


鄉鑑


養豬,行情對於規模場和散養戶是平等的,所以養豬拼的是誰的成本低,成本低的養豬最終才能在不斷競爭中存活下來。

那麼到底是規模場成本低,還是散養戶成本低?我們一起分析。

規模場

1、不斷改善豬的品種,甚至通過雜交實驗和研究來發覺更加優良品種,以提升豬的生產性能,包括產仔數,生長速度,屠宰出肉率,降低料肉比。

2、通過提升養殖設備來改善豬群環境,同時降低人工使用量。如採用水泡糞設施來降低人工清糞,採用風機、地溝通風、地暖等設備來提和改善豬群的環境。同時採用自動化控制來降低人工操作有可能帶來的誤差。



3、在管理和技術上更是苦練內功。非洲豬瘟來之前已經把全群數據化管理,母豬周批次管理,配種可視化管理等等做到了極致,非瘟來了以後全部把重心放在了生物安全上。



4、大宗採購優勢。最突出的就是飼料,而豬的成本當中50%以上被飼料佔有。甚至飼料廠正在養豬,飼料價格優勢更加明顯。獸藥疫苗常規豬用設備採購價格都佔有明顯優勢。

那麼規模場的成本低到什麼程度了?以2018年之前水平參考。



雛鷹報價:10.18元/公斤。

非瘟來了以後一切的重心放在生物安全,成本已經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活下來,所以2018年成本應該都有所增加,只是增加程度不一。對比一下溫氏就能發現





行業的佼佼者,同時是上市公司的報表,我們不能不信。

散養戶又是什麼狀態?

以50—70頭母豬養殖的家庭豬場為代表,個人認為他們的成本相對其他非規模場成本相對低,能到什麼程度呢?

1、50—70頭,家庭成員當中2—3個人在管理,設備跟規模場不是一個水平,品種優勢也有差距,採購雖然有部分優勢但是跟規模場一比就徹底粉碎。技術來源大部分靠實踐得出,少部分靠學來的。

2、50—70頭的規模,極少做數據化管理,更談不上成本核算。但是一年到頭掙不掙錢,掙多少還是有個小賬本。靠殷勤的勞動,強大的責任心,始終如一的艱苦付出去彌補以上不足!

恰恰,養豬最需要的就是一份責任心!一個靠責任心管理下來的小豬場能把成本做到11元/公斤左右,幾乎和規模場持平。

而規模場不斷改良品種,加強飼料營養,改善豬舍環境等等就是為了彌補責任心帶來的差距。不惜血本改善設備,自動化管理等是為了降低工人使用量的同時避免無責任心的出現。

時代在進步,小豬場的養豬設備也在逐步改善,管理者也在學習,觀念也在不斷改善。。。我個人看好50-70頭母豬的規模。


豬小俠


簡單簡,

如果散養戶全部退出,肉食由規模場控制,老百姓再想吃鐮價肉,低價肉,比登天還難。

散養者,大部分以此維持生計,為何要斷他們的生路呢?

與殺貧濟富有什麼不同呢?特別補貼這一塊,表現出“殺貧濟富”更為突出。











泰山石敢當162024707


如今,養豬散戶是不是要退出了,以後就剩規模化養殖了?

不會的,散養戶是我國生豬養殖的重要力量,有人做過統計說全國2500萬的養豬場戶裡,99%甚至更多是500頭一下的散養戶,所以散養戶對我國生豬養殖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當下,國家此前的發展方向是逐步減少散養戶,以規模場為主,但是隨著非洲豬瘟的發生,國內缺豬的形勢相當嚴重,近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恢復生豬產能的恢復,保障後市的供應,散養戶有自己的一些優勢,當然也有一些弊端,今天獸醫小盧就和您來聊聊這個話題。




養豬散戶的優勢

1.機動靈活。價格高的時候可以多養,價格低的時候可以少養,甚至可以推遲出欄時間等。

2.責任心更強。一般多為夫妻兩口,很多措施能很好的執行下去,因為養殖的好壞,直接和他們自己的利潤是掛鉤的。




散養戶的弊端

1.小散戶豬舍不達環保標準。對於大型養豬場來說,上一套先進糞汙處理設施並沒有太大壓力。但那些低於50頭以下的散養豬舍,這一套設施很可能耗盡養豬散戶所有資金,成本太大。

2.小散戶不規範養殖導致疾病。散養戶普遍存在技術不規範,管理粗放,所以疾病一般多發。





國家近期出臺了鼓勵家庭農場的政策

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於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也是鼓勵散養戶可以通過利用自身的優勢,同時處理好糞汙和環保的關係,做好生態循環的有效利用。





以後就剩規模化養殖了?

不會只剩規模化養殖的,最起碼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這樣的,隨著這一輪國家對生豬養殖業政策的調整,散養戶相較以往會更長時間的存在,而且還會不斷的進行完善和升級,保障國內的吃肉問題,還要靠國內,單靠這些規模養豬企業,是不足以滿足的,散養戶還將在國內生豬養殖業中發揮作用。





我是獸醫小盧,是一名執業獸醫師,平時大家在養殖方面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務三農,立足養殖,有喜歡養殖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最新的養殖資訊,實用的養殖技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