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一上高城萬里愁:許渾最經典的懷古名作,他愁什麼呢?

在從中唐到晚唐過渡的唐代詩壇,許渾是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丹陽人。留下詩歌400餘首。特別是其懷古詩,是唐代詩歌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上高城萬里愁:許渾最經典的懷古名作,他愁什麼呢?

自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國力一瀉千里。雖然也經過短暫的中興,但發展到晚唐,宦官專權,藩鎮割據,驕兵難制,戰亂屢起,賦稅沉重,人民困苦不堪。整個唐王朝陷入無法挽救的危機之中。國事無望,抱負落空,士人的情感由正面面向社會轉向關注歷史變遷,出現了較多懷古詠史的佳作。他們用一切無法長駐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現出傷悼的情調。

在這樣的背景下,晚唐詩人許渾寫出了其最負盛名的佳作——《咸陽城東樓》(又名《咸陽城西樓晚眺》)。

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一上高城萬里愁,愁構成了全詩的總基調。他愁什麼呢?金聖嘆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今日獨上高城,忽地驚心入眼。二句七字,神理寫絕。不知是咸陽西門,真有此景 ? 不知是高城晚眺,忽地遊魂 ? 三 , 四極寫獨上 " 獨 " 字之苦,言云起日沉,雨來風滿,如此怕殺人之十四字中,卻是萬里外之一人,獨立城頭。可哭也 !

在這裡,作者用水來寫愁,算是選對了意象。汀州、溪雲、山雨、渭水直接寫的是水,蒹葭、楊柳也多於河邊生長。全詩景別緻而悽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一上高城萬里愁:許渾最經典的懷古名作,他愁什麼呢?

唐人愛登樓,成就眾多千古名作。

崔顥寫過《黃鶴樓》,“氣格音調,千載獨步”,被譽為七律中“唐人第一”。

杜甫寫過《登樓》,造意大,命格高,是與《登高》匹敵的名篇。

李白登謝朓樓,寫下“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這樣“如天馬行空,神龍出海”般的古風名篇。

王之渙《登鸛雀樓》,被譽為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

古者登高能賦,就可以為大夫。在唐代,如果說爬到山上對於“書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有那麼一丟丟困難的話,那麼,如果登樓而不能寫一首詩,就不要在這文士圈子混了。

故而一旦登之樓也,“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或攬勝,或懷古,或嘆世,或言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作者的胸襟抱負得以彰顯,心中的不平之氣得以傾吐,似乎不出名篇都難。

一上高城萬里愁:許渾最經典的懷古名作,他愁什麼呢?

再回頭看許渾此詩,不禁想起李商隱的《安定城樓》,其起筆的寫法極為相似:

安定城樓(唐)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但是,進入頸聯後,寫法則有不同。

許詩側重於寫景:咸陽為秦漢京城。“鳥下”二句意謂秦苑、漢宮繁華歲月均已過去,唯有飛鳥鳴蟬點綴在秋風夕陽、綠蕪黃葉之間。末句雲渭水東流,自古至今,一去不返,暗喻秦、漢已成陳跡。本詩在廣遠的時空背景上展開,在結尾更是推進為對人世盛衰和歷史進程的縱覽,因而弔古就含有明顯的傷今意味和對於歷史的空漠感。

李詩側重於用典:賈誼、王粲的身世遭遇與作者有相似之處,都是懷才不遇之士。作者抓住賈生垂涕、王粲遠遊這兩個相似事例,比擬自己的憂時羈旅之感,一位奮發有為又遭受壓抑的青年才士形象躍然紙上。而且,作者的曲曲心事,難以用片言隻字表達出來,現在藉助莊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於榮利的猖介品質,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狀態,還反擊了政敵的惡意中傷,如此用典,既靈活,又確切,既含蓄,又銳利,充分發揮了典故的功能。

一上高城萬里愁:許渾最經典的懷古名作,他愁什麼呢?

許渾擅長近體詩,特別是七律。其保存下來的400餘首詩中,無一古體。許渾的七律,在詞語、對仗、格律上極為圓穩工整,形成“整密”的風格。這就是有人將他與杜甫比肩的原因之一。對許渾大力點讚的代表人物有陸游:

七言律詩極不易,唐人以詩名家者,集中十僅一二,且未見其可傳。蓋語長氣短者易流於卑,而事實意虛者又幾乎塞,用物時不為物所贅,寫情而不為情所牽,李、杜之後,尚學者許渾而已。(《跋許用晦》)

陸游也是七律名家,在其現存的9000餘首詩歌中,七言律詩佔據三分之一。深諳律詩創作之艱的陸游此語,何嘗又不是異代知音的惺惺相惜。

一上高城萬里愁:許渾最經典的懷古名作,他愁什麼呢?

許渾的詩還有個特色,他寫詩多不離水,詩歌中的水及水的形態的字頻頻出現,在宋朝初年還出現“許渾千首溼”的說法,所以他是真正的“溼”人。他的七絕《謝亭送別》也是一艘“情景筆意俱絕”的好詩。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