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一.龍女

龍女是神話傳說中龍王的眷屬,常為龍王的女兒。龍女這一傳說形象,最初來源於佛教。

唐代佛經漢譯,因此在唐代也首次出現了佛教引進的龍女的形象。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龍女在唐朝的代表名篇為《柳毅傳》,其形象為一被男主所救與其婚戀的女子。受《柳毅傳》的影響,後世的眾多龍女形象,主要以與人類婚戀的異類形象為主。

觀音菩薩身邊的女童龍女,是“二十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羅龍王(Sagara-nagaraja)的女兒,聰明伶俐,八歲時偶聽文殊菩薩在龍宮說“法華經”,豁然覺悟,通達佛法,發菩提心,遂去靈鷲山禮拜佛祖,以人身成就佛陀。

二.辟邪

雲路萬里,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

辟邪,南方人稱貔貅又名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如今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三.狐仙

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狸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氣,狸似乎只是俗物)。

《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一個能“食人”的妖獸。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徵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食人”之傳漸隱,“為瑞”之說漸漸出現。但同樣是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解狐為“祆獸也,鬼所乘之。”

四.夜叉

夜叉是梵文“Yakşa”的譯音,民間傳說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若從音譯上來看,他又被譯成“藥叉”、“閱叉”、“夜乞叉”等。中國佛教、陰間、民間傳說中的夜叉,也不盡相同。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夜叉是鬼的名字,譯為捷快,形容男的行動敏捷又迅速,又譯苦活,形容他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同時十分醜陋,女的行動也十分敏捷又迅速,力量強大,不過很美。種類很多,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等等。

空行夜叉長兩個翅膀,能在空中飛行,千變萬化,有時現紅色,有時現藍色,有時現黃色,不管是什麼顏色,都有一種黑暗的光,這光非常厲害。他的身體,有時變為人身獸頭、或牛頭、或馬頭,總之,令人駭怕,他喜歡給人添麻煩。

地行夜叉,更令人駭怕。他的頭髮冒綠色的火焰,高達數丈,像蠟燭一樣燃燒。他的眼睛一個生在頂門上,一個長在下巴上,形狀怪異,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月形。他的鼻子,一孔朝天,一孔向地,好像蝸牛的觸角,有時伸出,有時縮回。他的耳朵,一個在前邊,一個在後邊,他的形狀太恐怖了,令人見了以後,嚇得全身發抖。他不喜歡幫助人,專門喜歡散殃害人。

五.馬面

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著牛哥,冥界逞雄。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馬面的形象。牛頭來源於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資料說佛教最初只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於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面。

但也有資料說馬面也稱馬面羅剎,同樣來自佛家。但在查閱資料中,並未發現印度神話中有馬面作為冥府差役的說法。密宗中到是有“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遠。

六.牛頭

曾於法華領大車,剪尾跑蹄皈我佛:南無阿彌陀。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牛頭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

七.二郎

都江堰下,千古英風。二郎在此,波瀾不驚。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李冰之子。

《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子“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

有關二郎的神話,古籍書中不見有記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徵》卷五《李公子治水記》亦有記載。

八.判官

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判官位於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閻羅王殿裡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

如今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裡來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為職位名,不可考。但最後一位崔判官,卻是十分的出名。在《西遊記》及各地的傳說中,均有出現。

相傳崔判官名珏,乃隋唐間人。唐貞觀七年(633年)入仕,為潞州長子縣令。據說能“晝理陽間事,夜斷陰府冤,發摘人鬼,勝似神明。”民間有許多崔珏斷案的傳說,其中以“明斷惡虎傷人案”的故事流傳最廣。

九.七郎

百箭攢心,心尤未死;毅魄歸來,兩狼泣下。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七郎因替五哥打抱不平,失手打死潘豹,使得向來和楊家不合的潘仁美在痛失愛子之後,更與楊家勢不兩立,七郎也因此成為階下囚。後來雖成功逃獄,卻遭潘仁美手下追殺,負傷逃到杜金娥的山寨。

金娥對七郎一見傾心,硬將七郎強留于山寨,七郎卻一心急著返家,金娥七擒七縱,七郎這才明白金娥對自己的心意,於是和她私定終身,約定返家後必定回來迎娶。

誰料七郎趕回家中,楊家將已奉聖旨赴金沙灘一役,並身陷敵陣,七郎負傷前往聯繫救兵卻遭捉拿,雖然,七郎全力抵抗,終於寡不敵眾,遭萬箭穿心;然而潘仁美仍不罷休,命人將七郎剝皮,將鮮血淋漓的七郎綁在荒山野嶺,任風吹雨打,讓他在劇痛攻心之下,嚥下最後一口氣……

十.刑天

干鏚之舞,猛志常在。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大妖獸

以腹代首,天刑何有於我哉。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因此,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即詠此事,借寓抱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