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近些年來,隨著書法賽事和展覽日趨頻繁,於是書壇催生了一種新體,即“展覽體”,這不由使我想起科舉制度衍生的“館閣體”。我將兩者稍作比較,發現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體”的含義相似。

我們知道,書法的“體”是指書法的樣式與風格,書法樣式有篆隸楷行草,就書法風格來說,書法史公認的有顏柳歐趙諸體,當然也有“板橋體”“瘦金體”“毛體”“啟功體”等之說,它是對某一書法家的書法風格而言的,是肯定性的。

能夠稱得上體的,不僅書法風格獨特,而且對書法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館閣體(明代稱臺閣體),是明清在科舉試場上使用的書體,強調的是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共性,千人一面,而不強調書法家的個性。清洪亮吉《江北詩話》一書記載:“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沈括《夢溪筆談》亦云:“三館楷書,不可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矣。”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展覽體,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指某一書法家的書法風格,而是指一種共性,或者說是很多書法家相似的書法風格。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展覽體與館閣體含義的相似之處,一是兩者均不是指書法史上所稱的反映書法家個人風格的“體”;二是兩者反映的是一種書法風格的共性想象;三是都沒有褒義。

產生機制相似。

科舉制度對應試者的書法要求十分嚴格,特別是在明清兩代,更是達到了頂峰,以致產生了館閣體(臺閣體),評卷關鍵往往在應試者的書法,甚至到了“抑文重字”的程度,字寫得欠佳者,即使滿腹經綸,也會名落孫山。士子為了應試,不得不迎合考官的口味,不得不苦練館閣體,以期一朝奪魁,譽滿天下。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現在的書法“國展”,也類似於古代的科舉考試。自1980年以來,迄今已舉辦了十一屆。每屆展覽所展出的1000件左右的書法作品,遴選自全國幾萬件參選作品,可謂是百裡挑一。“國展”是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最高夢想,猶如古代讀書人的科舉考試,一旦入展,特別是獲獎,便一朝成名天下知。要想進入“國展”,就必須要適應“國展”的機制,迎合評委的口味,這樣展覽體也就出現了。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技法含量相似。

館閣體,要求規範、美觀、整潔、大方,寫得就像古代木版印刷體,現在的電腦體。館閣體在技法要求上是特別高的,能夠寫得出一手像樣的館閣體,必須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刻苦訓練。觀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的書法,從頭到尾,筆筆精到,字字漂亮,無多敗筆。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再看當下的展覽體書法,其技術含量絕不亞於館閣體,這筆是王羲之的,那筆是蘇東坡的,或者是趙孟頫的,都能見到古人的影子。擺在展廳裡的作品,符合了規範、美觀、整潔、大方的審美需求。館閣體與展覽體的技術含量,筆者看來難分高下,都是基於技法層面,而不是藝術層面。

書寫內容相似。

館閣體的書寫內容是八股文,雖由士子自己創作,屬於今天所說的原創詩文,但因其範圍狹窄,形式陳腐老套,不能真正地抒情達意。

而縱觀展覽體,其書寫內容不是唐詩宋詞,就是四書五經,以及前賢書論,雖然提倡自作詩文,但精彩的少之又少。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產生影響相似。

館閣體書法是書法藝術史的一種特殊現象,千人一面,一字萬同,毫無生機,使書法走向工整化、程式化的極致,它對於書家的才華、性情無疑是一種束縛,是對書法抒發情性本質的悖反,因而成為書法發展的桎梏。

展覽體是最近十多年才興起的,相對於興盛於明清兩代達500多年的館閣體,其時間尚短,但因當今信息的高度發達,其對書法發展影響之廣、程度之深,已不亞於明清的館閣體。展覽體作為展覽機制下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現,是書齋文化向展廳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慢生活向快生活發展的必然結果。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試想,在數以萬計、堆積如山的投稿作品中,在偌大的展廳內,如果不瞬間抓住評委或觀眾的眼球,哪怕你的作品內涵再豐富,也會被評委忽視,更不用說留下觀眾的匆匆腳步。展覽體,對引領書法走入傳統、走入經典,其意義無疑是正面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其過度強調形式而忽視內涵,過度強調技法而忽視書家內心的表達,將書法從“藝”的層面帶入了“技”的層面,這無疑是倒退,是對書法發展的阻礙和傷害。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館閣體與展覽體又有很大區別

館閣體是為了實用(如寫公文),而展覽體是為了藝術;書體上,館閣體只指楷書,而展覽體包含了篆隸楷行草諸體;幅式上,館閣體一般較小,而展覽體追求大幅,甚至超大幅;在用紙顏色上,館閣體一般為素色或單色,而展覽體追求的是花色,各種顏色紙都敢用,不惜挖空心思用染色或拼接來達到此效果;用墨上,館閣體是用黑墨,而展覽體不僅用黑墨,有時還用紅墨、黃墨、綠墨,而且敢於顏色混雜,等等。

“展覽體”本質上就是現代“館閣體”

在明清館閣體盛行的年代,不僅有大量書奴,也有以獨特的風格名世的書法大家,如徐渭、王鐸、傅山、八大山人、金農等。作為一名真正的書法家,我們不能被展覽體時風牽著鼻子走,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追求。時代呼喚著創新,書法也將在繼承和創新中得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