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近些年来,随着书法赛事和展览日趋频繁,于是书坛催生了一种新体,即“展览体”,这不由使我想起科举制度衍生的“馆阁体”。我将两者稍作比较,发现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体”的含义相似。

我们知道,书法的“体”是指书法的样式与风格,书法样式有篆隶楷行草,就书法风格来说,书法史公认的有颜柳欧赵诸体,当然也有“板桥体”“瘦金体”“毛体”“启功体”等之说,它是对某一书法家的书法风格而言的,是肯定性的。

能够称得上体的,不仅书法风格独特,而且对书法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馆阁体(明代称台阁体),是明清在科举试场上使用的书体,强调的是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的共性,千人一面,而不强调书法家的个性。清洪亮吉《江北诗话》一书记载:“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沈括《梦溪笔谈》亦云:“三馆楷书,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展览体,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指某一书法家的书法风格,而是指一种共性,或者说是很多书法家相似的书法风格。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展览体与馆阁体含义的相似之处,一是两者均不是指书法史上所称的反映书法家个人风格的“体”;二是两者反映的是一种书法风格的共性想象;三是都没有褒义。

产生机制相似。

科举制度对应试者的书法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更是达到了顶峰,以致产生了馆阁体(台阁体),评卷关键往往在应试者的书法,甚至到了“抑文重字”的程度,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士子为了应试,不得不迎合考官的口味,不得不苦练馆阁体,以期一朝夺魁,誉满天下。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现在的书法“国展”,也类似于古代的科举考试。自1980年以来,迄今已举办了十一届。每届展览所展出的1000件左右的书法作品,遴选自全国几万件参选作品,可谓是百里挑一。“国展”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最高梦想,犹如古代读书人的科举考试,一旦入展,特别是获奖,便一朝成名天下知。要想进入“国展”,就必须要适应“国展”的机制,迎合评委的口味,这样展览体也就出现了。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技法含量相似。

馆阁体,要求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写得就像古代木版印刷体,现在的电脑体。馆阁体在技法要求上是特别高的,能够写得出一手像样的馆阁体,必须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刻苦训练。观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书法,从头到尾,笔笔精到,字字漂亮,无多败笔。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再看当下的展览体书法,其技术含量绝不亚于馆阁体,这笔是王羲之的,那笔是苏东坡的,或者是赵孟頫的,都能见到古人的影子。摆在展厅里的作品,符合了规范、美观、整洁、大方的审美需求。馆阁体与展览体的技术含量,笔者看来难分高下,都是基于技法层面,而不是艺术层面。

书写内容相似。

馆阁体的书写内容是八股文,虽由士子自己创作,属于今天所说的原创诗文,但因其范围狭窄,形式陈腐老套,不能真正地抒情达意。

而纵观展览体,其书写内容不是唐诗宋词,就是四书五经,以及前贤书论,虽然提倡自作诗文,但精彩的少之又少。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产生影响相似。

馆阁体书法是书法艺术史的一种特殊现象,千人一面,一字万同,毫无生机,使书法走向工整化、程式化的极致,它对于书家的才华、性情无疑是一种束缚,是对书法抒发情性本质的悖反,因而成为书法发展的桎梏。

展览体是最近十多年才兴起的,相对于兴盛于明清两代达500多年的馆阁体,其时间尚短,但因当今信息的高度发达,其对书法发展影响之广、程度之深,已不亚于明清的馆阁体。展览体作为展览机制下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是书斋文化向展厅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慢生活向快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试想,在数以万计、堆积如山的投稿作品中,在偌大的展厅内,如果不瞬间抓住评委或观众的眼球,哪怕你的作品内涵再丰富,也会被评委忽视,更不用说留下观众的匆匆脚步。展览体,对引领书法走入传统、走入经典,其意义无疑是正面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其过度强调形式而忽视内涵,过度强调技法而忽视书家内心的表达,将书法从“艺”的层面带入了“技”的层面,这无疑是倒退,是对书法发展的阻碍和伤害。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馆阁体与展览体又有很大区别

馆阁体是为了实用(如写公文),而展览体是为了艺术;书体上,馆阁体只指楷书,而展览体包含了篆隶楷行草诸体;幅式上,馆阁体一般较小,而展览体追求大幅,甚至超大幅;在用纸颜色上,馆阁体一般为素色或单色,而展览体追求的是花色,各种颜色纸都敢用,不惜挖空心思用染色或拼接来达到此效果;用墨上,馆阁体是用黑墨,而展览体不仅用黑墨,有时还用红墨、黄墨、绿墨,而且敢于颜色混杂,等等。

“展览体”本质上就是现代“馆阁体”

在明清馆阁体盛行的年代,不仅有大量书奴,也有以独特的风格名世的书法大家,如徐渭、王铎、傅山、八大山人、金农等。作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我们不能被展览体时风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追求。时代呼唤着创新,书法也将在继承和创新中得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