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2019年9月剛剛上市的e2電動汽車扣除補貼後售價8.98萬-11.98萬元(比亞迪汽車北京北方瑞迪4S店執行的官方售價),NEDC續航里程為305公里和405公里(兩個版本)。e2的整車電驅動技術採用與唐EV一樣的“e平臺”,適配1套最大輸出功率70千瓦的“3合1”電驅動總成(15000轉/分高轉速電機),動力電池總成裝載電量為35.2度電(305公里續航里程版本)和47.3度電(405公里續航里程版本),最重要的是整車自重僅有1.25噸和1.325噸。

1、e2的技術狀態分析: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在“e網”體系銷售的e2(兩廂版)和e3(三廂版)的內飾風格與“王朝”系列車型有著不可分割的共同點,配置相同的DiLink系統(根據車型不同屏幕尺寸也不同)。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在e2的換擋控制面板上,新增加了1組冰雪模式開關。按下冰雪模式開關,整車控制系統改變了了驅動電機扭矩輸出曲線,“弱化”了低轉速時最大扭矩輸出設定,提升路面摩擦力較低工況的駕控安全性。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e2的電驅動系統依舊是“e平臺”技術解決方案體系的一個變形,70千瓦級“3合1”電驅動系統基於15000轉/分高轉速電機,“3合1”高壓用電系統和“10合1”低壓用電系統集成,從架構上看與售價25-30萬元的唐EV600一樣。但是,e2的電驅動系統體積較小,優化各分系統在動力艙內佈置的管路。

諸如,e2的PTC模塊(低溫預熱)和水冷板模塊(高溫散熱)被設定在靠近相鄰位置,減少了串聯循環管路長度並提升熱(冷)量的非伺服消耗。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當然,比亞迪自行研發並適配全系新能源以及長城歐拉R1標配的BC-28系列電動壓縮機,依舊出現在e2動力艙內。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在唐EV、秦Pro EV、元EV、宋Pro EV以及e2等車型上的DiLink系統內,能量流的輸出與回收顯示系統都以各自車型輪廓圖為背景,讓駕駛員快速讀取驅動模式(2驅或4驅)。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上圖為e2的前懸架和動力電池總成技術細節特寫。扣除補貼售價10萬元的設定,並未以閹割諸如下護板等關鍵配置為代價,而是通過基於整車平臺、動力電池以及驅動系統的優化而獲得。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e2的前懸架的轉向節、A型下襬臂,沒有使用唐EV使用的鋁合金材質備件。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裝載電量35.2度電和47.3度電,兩種規格動力電池總成尺寸完全一樣,使用一體化的鋁合金材質懸置支架固定在車身焊接縱梁。由於動力電池總成體積的減少(更短和更窄),被車身焊接“包裹”,橫向和縱向預留的吸收衝擊能量的潰縮空間更大,整車被動安全性能提升顯著。

2、e2的不同車速區間百公里綜合電耗: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在筆者用同事的評測過程中,以背景早晚高峰都市和高速路況為主,重點對不同中低車速(30-50公里/小時)和高速(80-100公里/小時)區間百公里綜合電耗進行評測。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續航里程305公里至405公里、自重1.25噸的e2,顯然更適合北京這種早晚高峰擁堵路況。因為電耗消耗最大的一部分為驅動電機轉速不斷攀升,超過設定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相交的轉速點所應對的車速;另一部分電耗消耗較大的部分為頻繁的起步、加速階段。尤其是北京擁堵的早晚高峰時段,起步和加速動作一旦不流暢,很容易被後方車輛“催促”。而為了降低綜合電耗,而在最內側車道以遠低於最高限定車速低速行駛,更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路怒症”爆發。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在室外溫度18-23攝氏度的北京,筆者駕駛e2在早高峰的二環路行駛,在30-50公里/小時車速區間行駛,百公里綜合電耗維持在10.6度電左右。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在機場2高速和T3航站樓附近道路,以80-100公里/小時車速行駛,百公里綜合電耗可以保持11度電。在較短的測試中,筆者所獲得的的e2在未開啟駕駛艙空調的多種路況百公里電耗數值,僅為筆者和同事所得。相對其他兄弟媒體獲得百公里電耗數值相差不多。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上圖為易車網評測同行們,將e2的駕駛艙空調設定為自動模式並調節至23攝氏度,並正常使用車內個用電系統,在北京不同路況進行續航測試後獲得數據。

3、e2的整車層面的輕量化代表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e2作為比亞迪主打10萬元區間市場的走“量”的電動汽車,所使用的車型平臺、電驅動技術、動力電池系統以及全部控制策略,並非是全新研發的。

筆者注意到,e2的車身焊接為了固定提及更小的動力電池總成,設定的內縱梁無形中增加了前後左右潰縮吸能空間,最大化的保證動力電池總成受到嚴重碰撞時被動安全。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70千瓦級“3合1”電驅動系統的體積和自重持續降低,15000轉/分高轉速電機的最大功率和扭矩輸出交集區域被設定在4000轉/分。驅動電機最佳功率和扭矩點在4000轉/分,意味著可以將更節省電耗的經濟車速區域設定在70-80公里/小時同時保持合適的減速速比(不犧牲加速能力)。

35.2度電或47.3度電的裝載電量,有助於降低整車自重佔比較大的動力電池重量,即便使用鋼製懸架,e2的整車自重依舊維持在1.25噸。搭載的DiLink系統,在秦Pro、唐、宋Pro車族上進行了多款車型不同驅動種類的技術驗證,並持續提升穩定性。

筆者有話說:

可以負責的說,e2的基於整車層面的輕量化,拜託了以往為了增加續航里程的提升而通過增加電池裝載電量,導致百公里綜合電耗持續提升,續航里程提升的幅度並不大,但是整車製造成本急劇走高的惡性循環模式。

通過e2在不同擁堵路況和車速區間的測試結果看,扣除補貼後售價被控制在10萬元區間e2的不依賴增加電池電量,降低百公里綜合電耗的比亞迪系“整體輕量化”技術策略十分成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2019年,扣除補貼後售價43-48萬區間的蔚來ES8,官方標定的續航里程355公里(適配裝載電量70度電的動力電池總成),全新的84度電電池總成也已發佈,但是2.5噸的自重使得百公里綜合電耗普遍超過25度電。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甚至一些車主反映蔚來ES8在開啟駕駛艙空調後的續航里程不超過200公里。當然,這還不算蔚來ES8頻繁出現的車機系統紊亂、隨機出現的車輛死機(不能啟動)等並不算太嚴重的問題。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從2019年4月至6月,短時間內竟然發生蔚來ES8的“4連燒”事故。諷刺的是在6月27日蔚來宣佈召回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間生產4803臺ES8(佔蔚來已交付汽車總量的27%)當天,發生了第4宗燃燒事故。

為了減重,蔚來ES8的車身及懸架都大量使用鋁合金材質,但是車身自重依舊達到2.5噸。無論適配裝載電量70度電還是84度電的動力電池總成,百公里綜合電耗超過25度電。或許擁有1臺售價接近50萬元的蔚來ES8,被眾多客戶認為是“承載夢想和理想”的生活品質達到一定高度的標誌,並不在乎百公里綜合電耗的提升。可是,無論從工程層面,還是安全層面看蔚來ES8,僅是1臺不具備繼續存在的半成品。

反觀售價25-30萬元區間的唐EV,裝載電量82度電、整車自重2.2噸、百公里綜合電耗也能達到23度電。但是在比亞迪EV車型銷售體系中,根據車型市場定位和銷售價格的劃分,不同車型隨著售價的走低,整車自重也隨時降低。可是,售價的降低,並不意味著安全性和續航里程的大幅縮水。儘管e2的售價處於10萬元區間,可是有別於同在e網銷售的e1和S2車型未採用“整車輕量化”的技術策略,已獲得400公里級續航里程和更低售價的市場目標設定。

筆者認為,e2的上市,不僅僅是比亞迪加強10萬元區間這個以上班通勤為主、容量龐大的剛需市場競爭力,更是一種“整車輕量化”技術路線的體現。


宋楠:通過e2輕量化研判比亞迪新能源技術發展新拐點


可預見的2020年之後的1-2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動向,比亞迪及其他品牌將會持續發力高端車型,增加“黑科技”已獲得更多溢價力。在20萬元車型,則將性價比作為持續發力突破點。在10萬元車型,足夠的續航里程、以安全性為基礎的低成本幾乎是唯一突破口。

然而可怕的是,“整車輕量化”技術並不影響比亞迪將其用於高端車型持續拉開競品的技術差距。表象看針對10萬元區間市場的e2是一款廉價電動汽車;本質上這是比亞迪在“e平臺”技術解決方案之後,推出的又一個可以適配包括PHEV和燃油車型的“整車輕量化”技術應用第一步。

呵呵的說,扣除補貼後最高售價不超過12萬元的比亞迪e2,在整車安全性和“整車輕量化”前端技術應用程度,完全碾壓扣除補貼後售價最高48萬元的蔚來ES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