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中國將建太空發電站,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效率將大大提高

能源儲備對國家的影響很大,一個國家只有在能源問題上不被別國掐脖子,才能擁有更高的國際話語權。能源直接影響著一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掌握著國家經濟部門可持續的命脈。目前,人類可利用的能源主要分為天然氣,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再生的能源,以及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能源。部分大國的能源結構中還有核能。如何能夠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煤炭石油不可再生的能源使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費比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責任考慮的問題。

中國將建太空發電站,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效率將大大提高

​中國目前在國際的發電量居於世界榜首,並且發電量的總規模仍在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中國的發電總額就比七年前2010年的發電量增長了51%。中國過去主要依賴火力發電,對煤炭等資源的消耗量巨大。但目前中國整個能源發電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僅風電、光伏和太陽能產業的發電量就佔到了發電量總額的28%,這個成績和中國能夠堅持綠色能源生產、低碳發展的原則、廣泛使用可再生能源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國將建太空發電站,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效率將大大提高

​進入21世紀的全球各國人民都普遍意識到了能源即將耗盡帶來的煩惱問題,為了爭奪地球上有限的煤炭石油等資源更是爆發了許多的軍事衝突和國際矛盾。於是尋找新能源的目光就被人們投在了遙遠的太空中。

中國將建太空發電站,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效率將大大提高

​目前,中國不僅只有發電量被世界所稱讚,而且太空發電廠項目也舉世矚目。太空發電廠是在衛星上安裝龐大的太陽能電板,然後將收集到的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不過此時收集到的電能,並不能直接供地球使用,而是要將電能轉化為微波束,傳遞到地面之後,由地面接收裝置重新轉化為電能,才能夠使用。位於地面上的一個專門接受太空發電廠傳回的微波束轉換站的發電功率可達50億瓦。

中國將建太空發電站,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效率將大大提高

​位於太空的發電廠和地面上的太陽能發電廠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地球上一個平方內能接受的太陽能不會超過1000瓦,而在大氣層以外的太空中,就能夠達到1.4萬瓦。因此人類在太空中發射發電廠,為的就是太陽能電廠的工作環境沒有晝夜四季之分,更沒有云霧繚繞的阻撓,發電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中國將建太空發電站,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效率將大大提高

​目前,中國已經開始著手建造太空發電站的方案,雖然起步較晚,但從最新的進展上來看,太空發電項目方面,中國在世界大國中已經走在了前面。中國的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建造多旋轉關節太空電站並開始實行,計劃在2025年完成完工第一個低空軌道太空電站。

中國將建太空發電站,能源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效率將大大提高

​如何將太空發電站發射到太空之中,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太空發電站所用的太陽能蒐集轉換器可不是一個衛星的大小,它長5千米,寬4千米,質量將達到1000噸左右,如何將這個龐然大物又送到太空呢,截至目前的航天飛機和火箭暫時做不到這一點。不過未來可將太空發電站的所需材料部件,通過3D打印之後由火箭分次運輸到太空中,在進行組裝就可完工。中國的太空夢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撼,科學家們在太空太陽能研究方面已經有著實質性的科研成果,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就可以步入太空電力時代,給人們都帶來更為安全,持續性的能源。(利刃/冰冷微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