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一個不算好看的西安姑娘,如何成為“出圈”超模?美要“我覺得”

2014年,傳奇攝影師Tim Walker問雎曉雯:“曉雯,你在中國算什麼樣的女孩?”

雎曉雯回答:“算不上是好看的。”

是啊,身材瘦削,眼睛細長,單眼皮,寬眼距,雎曉雯在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裡,絕對不屬於完美的長相。而如今,她卻成了中國超模軍團中無法忽視的一位。

一個不算好看的西安姑娘,如何成為“出圈”超模?美要“我覺得”

一、美需要“我覺得”。

雎曉雯不像別的超模,從小做著T臺夢,追逐夢想而來。她進入模特圈完全是誤打誤撞。

曉雯說,她參加人生的第一次模特比賽,就因為“做模特可以化妝,穿高跟鞋,還有獎品”,所以,她來了,而且在誤打誤撞期間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2009年,20歲的雎曉雯獲得中國國際汽車模特大賽冠軍,同年,又斬獲職業模特大賽陝西賽區女模冠軍 。從此,她走進了模特界,開始了職業模特生涯。

幸運之神,並不總是眷顧一個人。

隨著,入行時間的增長,大家對她漸漸有了熟悉度,原本以為事業即將迎來高峰,卻不料,網絡、媒體,對她的長相,爭議四起,且多是負面的評價。

20歲的女孩,哪個不愛美,誰又承受得起萬千大眾對自己長相的指指點點。加之,在模特界,雎曉雯的身高不夠出眾。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她很迷茫,漸漸地,連自信也被磨光。雎曉雯變了。

她從一個喜歡《精武門》裡的陳真,愛去遊戲廳,精力充沛,有“多動症”的西安老城區活潑女孩,變成了內向少言,不化妝絕不出門的自卑“模特”。

行為是內心的向外投射。

雎曉雯心裡的自卑,滲透進了工作。

一站到鏡頭前,曉雯就莫名緊張,腦袋裡不由自主地浮現網絡上的惡意言論。心裡一緊張,身體就變得僵硬。沒辦法,雎曉雯只能按照攝影師的指令,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地完成工作。久而久之,她成了別人口中的“木頭娃娃”:按照指令擺好身體,做出動作,然後完成工作。

“木頭娃娃”,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只有一副軀殼沒有靈魂和思想”。

雎曉雯陷在自卑的旋渦裡無法自拔。

她常常在想:自己是不是不適合模特行業,是不是應該退出?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雎曉雯把自己,從一個只為了“化妝、穿高跟鞋”而進入模特界的單純、天真女孩,變成找不到人生意義的

自卑Girl,只用了2年時間。這2年裡,別人聲名大噪,她卻不紅不紫不溫不火地當著她的“木頭娃娃”。

一個不算好看的西安姑娘,如何成為“出圈”超模?美要“我覺得”

2011年,雎曉雯被選中與劉雯、孫菲菲、秦舒培和奚夢瑤為連卡佛拍攝秋冬廣告。拍攝期間,雎曉雯發現另外幾位模特,一旦站在鏡頭前面就像變了一個人,鏡頭外的世界彷彿與她們不再相干,她們眼中只有鏡頭裡的屬於自己的世界。

雎曉雯在她們身上看到了專業模特的堅定和投入。

一時間,她彷彿突然就開了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她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一時意氣而退出模特界。

“木頭娃娃”,至此有了靈魂。

雎曉雯說,她終於找到了模特的真正意義:“我覺得不光只是一張臉,只是我的身體在那裡,我的靈魂也在這一次拍攝之中。這個東西是我做的事,我給出來的idea。

托爾斯泰曾說:“人並不是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

容貌和身高,再也無法困擾雎曉雯,她找到了自己——

臉+身體+靈魂=完整的自我

她說:“當自己的價值觀與別人不同的時候,我會問自己這樣做開不開心,晚上睡不睡得著覺。”

雎曉雯在30歲時,找到了自我,作為一個整體的自我,而不是被肢解成臉、身體和別人口中的“美”與“醜”的殘缺的零部件。

掙脫束縛的她,被模特網站Models.com的編輯形容為“中國寶石”,將覆蓋在外面的那一層灰塵拋光,她的璀璨就令人過目不忘。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我們並不是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鎂光燈下鮮衣怒馬,生活中閒適隨性,先鋒氣質和鄰家女孩隨意切換,30歲的雎曉雯被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歡。

美麗,是一種主觀的評判,是“我覺得”的內容,如果你內化了別人的“我覺得”,那麼,你就活在了別人的人生裡。

美麗需要的是,屬於自己的“我覺得”,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屬於自己的idea。

一個不算好看的西安姑娘,如何成為“出圈”超模?美要“我覺得”

二、美在真實——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提到斯嘉麗·約翰遜,你的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幅圖畫,第一個詞是什麼?

是不是如《天天新報》、《魅力》雜誌、時光網和《紐約時報》的評價一樣?

“斯嘉麗·約翰遜美豔不可方物,性感雙唇,嬌嫩肌膚、清澈眼眸、誘惑曲線,對男人的‘殺傷力’可謂老少通吃。她的身材玲瓏有致可與瑪麗蓮·夢露相媲美,性感的金髮和嘴唇讓她看起來很有黃金時代女星的風範,兼具古典與現代美。

“在電影《賽末點》中,斯嘉麗扮演外表堅強內心脆弱的女演員諾拉,將這個角色風騷又不失天真的特點演繹的絲絲入扣。在《迷失東京》中,斯嘉麗·約翰遜將疏離與孤寂的情緒精確地傳遞給了觀眾。在舞臺劇《橋上一瞥》中,斯嘉麗·約翰遜完全與劇中角色融為一體,靈氣盡露。在《復仇者聯盟》中,斯嘉麗·約翰遜扮演的娜塔莎·羅曼諾夫在片中甫一現身即豔驚四座,豐滿妖嬈的身形一覽無餘 。”

這就是斯嘉麗塑造的熒幕形象,可以說,她就是“性感”的代名詞。然而,生活中的她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也會像某些明星一樣,時刻都保持著完美的公眾形象?是不是一直生活在“鏡頭”之下呢?

斯嘉麗曾在FB上分享了自己的素顏照,並說:“在這些迷人魔法和妝容、閃亮衣服的背後,其實只是個工作恰巧不太平凡的

普通女孩……如果你隨時都在意自己的外表,是不可能真正美麗的,應該要擁有真實、不完美的自己。愛自己、對別人有同理心,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講到一個關於“臉”的故事。故事中的老婆婆,對每天照鏡子無數遍的孫子說:“在意你的臉的,只有你自己”。

斯嘉麗的性感來自骨子裡,血液裡,是一種最真實、最奪不走的美麗,無懼歲月無懼人言。更是來自於,她熱衷表演的一股天真勁兒,一股發自肺腑的熱情,將每一個角色每一處表情都演繹得極其到位。

有人說,她是一個完美的職業演員,她將不同角色賦予了不同人生,全當做自己狹窄人生的擴展和延續:高傲的性格、優雅的身材;積極樂觀的生活;努力工作;陽光開朗。

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人,生而不完美。如果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便能創造出完美人生。

斯嘉麗有一顆自信的心,能夠接受真實的自我,發掘自己的不同面向,以此塑造不同的角色,淋漓盡致表演不同人生。

一個不算好看的西安姑娘,如何成為“出圈”超模?美要“我覺得”

三、“出圈”只是你創造完美人生路上的附屬品。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出圈”。

出圈,網絡流行詞,意思為某個明星、某個事件的走紅熱度不僅在自己固定粉絲圈中傳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曉。簡而言之就是知名度高了、爆了、火了、路人皆知了,我們稱之為“出圈”了!

我個人比較關注的出圈明星,有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俗稱“小李子”),科比,斯嘉麗,鬼馬小精靈雎曉雯和“大表姐”劉雯。

據我觀察,無論演藝界、體育界或是模特界,“出圈”的人都具備三個特點: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專注;努力,創造完美人生。

我在此以“小李子”和科比為例,與大家分享我的觀察心得。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曾經以他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世美顏,征服了無數人的心,然而,他為了追求演技的提升和事業的認可,毅然拋棄自己的“美麗”,選擇演繹的極致。

在《荒野獵人》裡,他自毀形象,演繹一位中年大叔的復仇之路。影片裡的他,頭髮鬍子極長,身上滿是血汙,已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個美得慘絕人寰的小李子。可在我心中,他依然是那個昔日的“

美人”,因為,他展現了一箇中年男人掙扎著想要活下去的動人瞬間。

我想,“小李子”肯定知道自己美,而且知道除了外表美,他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發掘需要展現在演繹之路上,無疑,他的努力他的執著他的追尋演繹的極致的精神是最美的

一個不算好看的西安姑娘,如何成為“出圈”超模?美要“我覺得”

曾經有位記者問科比·布萊恩特:“你為什麼能如此成功?”

科比反問:“你知道洛杉磯每天早上4點鐘是什麼樣子嗎?”

記者回答不上來,科比自問自答:“滿天星星,寥落的燈光,行人很少。”

據科比自己講,他這樣堅持了一天又一天,洛杉磯清晨4點的黑暗始終沒有改變,而他卻逐漸發生了變化。

科比對籃球的熱愛,對籃球的專注,以及他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嘗試的自我突破,有時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而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讓科比成為了球迷的信仰,非球迷的景仰。

我喜歡他們的專注,面對不完美自己的坦然;喜歡他們對完美人生的追逐、努力;喜歡他們那份身心結合的整體的“美”。

不完美、自卑並非壞事,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是促使自己奮進的動力,一旦你能付出配得上你天賦的努力和熱情,“出圈”只不過是水到渠成的附屬品罷了。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因為,你真實、可愛。

*作者簡介:秀逗茉莉 迷茫時讀書,糊塗時跑步,一個靈魂自由的白骨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