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文 | 美物計


在世界電影史上,有這樣一部電影。

1994年,它在美國上映。拍攝成本2500萬美元,票房僅有2834萬,幾無獲利。

提名七項奧斯卡,最後卻一無所獲。

失敗了嗎?當然不。

如今,它穩居IMDb、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名,成為無人超越的經典。

IMDb,200萬人評分9.3;豆瓣,160萬人評分9.7。

《肖申克的救贖》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這部電影中,有太多的金句,也有太多令人感觸的故事。

它所講述的,不單單是“越獄”這一件事。

看完這部電影, 有人明白堅持,有人懂得智慧,有人學會成長,有人重拾希望。

這也是《肖申克的救贖》被奉為影史第一的原因之一:

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理解,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救贖」。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

01 越是被困住,一切就越有意義

故事,發生在肖申克監獄。

一提起監獄,就讓人覺得窒息壓抑,而在上世紀中期,那更是黑暗無比。

1947年,安迪·杜弗倫被關進了肖申克,終身監禁。罪名是殺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安迪·杜弗倫

“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這是新囚犯剛到時,典獄長給他們上的第一課。

把一名囚犯毆打致死,這是警衛長給他們的第一個下馬威。

在肖申克,典獄長是權力的最頂端,警衛長是暴力的執行者。

在典獄長和警衛眼中,囚犯並不是「人」,囚犯的生命也不值一提。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然而,任誰都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陰暗的地方,在某天,響起了最美妙的音樂。

1949年,因為幫警衛長處理了稅金問題,安迪被調到了圖書館工作,做回了“銀行家”。

他幫警衛們報稅,也幫典獄長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之後,安迪開始給州議會寫信,申請在肖申克監獄建立圖書館。

一週一封,在安迪寫了六年的信後,他得到了200元的撥款,以及一些舊書和雜物。

其中,包括了一張唱片。

在典獄長辦公室,安迪將唱片放在留聲機上,鎖好門,打開了監獄的廣播。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那是一個陽光很好的日子,《費加羅的婚禮》就那樣突如其來地,從廣播裡傳到了每個人的耳中。

所有囚徒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望向歌聲傳來的方向,駐足聆聽著。

或許沒誰聽得懂那歌詞的意思,但又有什麼關係。

被關在肖申克的他們,已經太久太久沒有聽過那樣動人的歌聲了。

悠揚的旋律,早在響起的一剎那,就直抵他們的靈魂深處。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廣場上,囚徒們抬頭望向廣播的揚聲器

“她們唱出難以言傳的美,美得令你心碎。

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石牆消失無蹤。

就在那一瞬間,肖申克眾囚彷彿重獲自由。”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只不過,無論是音樂還是圖書館,在

瑞德眼中,都沒有意義。

幾十年的監獄生活,讓瑞德混得遊刃有餘,也讓他失去了熱愛事物的能力。

年輕時,瑞德也曾吹口琴,但後來就不再吹了。

“在牢裡沒有意義。”

高牆之內,一切都沒有意義。就算口琴吹得再好,又能如何呢?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就是在牢裡才有意義。”安迪對瑞德說。

意義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創造的。口琴也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的。

作家博爾赫斯曾說過:

“我寫作,不是為了名聲,也不是為了特定的讀者,我寫作是為了光陰流逝使我心安。”

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總要有些記憶留住,才不至於回首從前,只見到虛度的荒蕪。

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書,聽過的音樂……

這些都會隨著時光流逝漸漸淡忘,而那些留在身上的、印在腦海裡的,就是意義。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安迪在獄中雕刻的石頭

更重要的是,越是被困住,才越不能妥協。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低谷:考試失利、感情失敗、工作不順……

或許讀書、雕刻、聽音樂不能逆轉我們的困境,但它們卻是失落時的一個支撐,是遠離繁雜生活的一個媒介。

當我們沉醉於一首音樂或是一部電影時,我們身處何地已不重要。

那一刻的感動,就足以將我們從混沌的生活中拯救出來,讓我們重新找回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希望。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02 希望,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1959年,肖申克監獄圖書館建成了。

安迪接洽讀書會、慈善團體,將曾經的臭儲藏室,變成了新英格蘭最棒的監獄圖書館。

他們有小說,也有汽車修護、肥皂雕刻相關的書,甚至,還有漢克·威廉斯的音樂精選集。

或許你會問,安迪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如果只為自己看書,他何須費如此心力。

當然,安迪做這些並不是為了自己。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1965年,湯米到了肖申克。

湯米年輕輕輕,卻不務正業,從13歲起就過著“以偷竊為生,以監獄為家”的生活。

到肖申克後,湯米得知了安迪曾幫獄友取得過同等學歷。

或許是想對妻兒有個交代,或許是終於想通了,湯米找到安迪,希望安迪也能幫他——儘管湯米底子差到連26個字母都要重新學。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這才是安迪建立圖書館的目的,他希望監獄中的囚徒們能重拾希望。

他希望他們不只在獄中過得豐富,希望他們更能在出獄後活得精彩。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湯米

1966年,準備好一切的安迪,越獄了。

入獄19年,安迪從未放棄過出獄的希望。

他用石錘鑿了十幾年的牆壁,再利用外出時運走碎石,他幫典獄長過濾黑錢,再納入他捏造的虛假合夥人賬戶,一步步為未來的生活鋪路。

那天晚上,他穿過挖空的通道,匍匐在惡臭的下水管道,在雷電交加的夜晚,成功逃走。

安迪逃出後的一幕,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

在傾盆大雨中,閃電照亮了安迪的身影,他張開雙臂笑對天空,感受著雨滴砸落身上的自由。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在安迪第一次對瑞德提到「希望」的時候,瑞德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他惡狠狠地告誡安迪。

假釋申請一次又一次被駁回,出獄的願望一次又一次落空,瑞德害怕失望了,他不敢再期望了。

入獄第三十年的時候,瑞德再一次申請失敗了。

那天,安迪送給了他一個口琴。

儘管在剛收到的時候,瑞德說“現在還不是吹它的時候”,但夜深人靜時,他還是輕聲吹響了。

因為,再害怕也不能丟了希望。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或許很多次,我們也像瑞德一樣,因為害怕失望而不敢希望,因為恐懼而一味逃避。

害怕拒絕,就不敢和喜歡的人表白,只能擦肩而過。

害怕失敗,就不敢和別人競爭,只能眼睜睜地羨慕。

害怕輕蔑,就不敢去和老闆談條件,只能默默加班到天明。

但請記得,希望越濃,恐懼就越淡。

希望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它是石牆關不住的,別人管不到的,完全屬於你的。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影片中曾提到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書中有一句話:“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希望」。”

也許生活的現狀令人苦惱,但那又如何?

就算明天不會好起來,明年不會好起來,但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了。

想起《喜劇之王》中的那段經典對話: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後會很美的。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03 恐懼使你淪為囚徒,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在肖申克的第40年,瑞德終於假釋出獄了。

那天,他笑著和警衛道別。

放眼四周,終於沒有了難以逾越的石牆,抬起頭看,終於看到了沒有邊界的天空。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然而,瑞德難以適應外面的生活,沒有報告,他甚至無法尿出來。

幾十年的監獄生活,早已在他的身上,在他的心裡,燙下了深深地烙印。

他想起了老布,那個在監獄生活了50年的圖書管理員。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安迪到圖書館工作後沒多久,老布就被假釋出獄了。

在駛離肖申克的汽車上,老布緊抿嘴唇,滿面惶恐,雙手緊張地抓住座椅。

他被安排了住處,也安排了工作,可是,他還是恐懼。

出獄後的每天晚上,他都睡不好,總是從噩夢中驚醒。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瑞德說:“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初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

對他們來說,監獄是“安穩”的,是一成不變的,囚徒們的生活,是被安排得有條不紊的。

而外面,是千變萬化的。沒有人管束他們,也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

儘管老布離開了肖申克,但他的思想卻被永遠困住了。

最終,老布穿戴整齊,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如今,輪到了瑞德。

他感受到了和老布同樣的折磨,他想重回肖申克。

但他記得,安迪曾請求他一件事,他要去完成。

按照安迪說的,在巴克斯頓,瑞德找到了安迪留下的信。

信中有一句話:“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收好信,瑞德踏上了全新的旅途。安迪在他們約定好的地方等他。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啟程後,瑞德坐在汽車上,看著窗外,激動得坐不住,不停地想。

“自由人才會這麼興奮吧。踏上未知旅程的,自由人。”

他曾經認為希望無用,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希望。

“我希望成功越過邊界。”

“我希望能跟老友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入夢中一般藍。”

“我希望。”

他是興奮的,他不再對未知恐懼,他對未來充滿希望,開始期待著今後的日子。

這樣的瑞德,是真的自由了。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最終,在芝華塔尼歐(Zihuatanejo),在太平洋的海岸,瑞德找到了安迪。

那一瞬間,相信瑞德一定體會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在未來,他也一定會感嘆自由的美妙。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在海灘上,安迪和瑞德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經典,是因為「肖申克」不只是監獄,它更象徵著現實生活中,桎梏我們的無形牢籠。

或是過度透支的工作,或是糾纏扭曲的情感,或是難以啟齒的過去,或是混亂不堪的生活。

有多少人,自顧自的畫地為牢,即使身處大千世界,也依舊得不到自由。

久而久之,就像老布一樣,被腐蝕了心靈,再得不到自由。

在無數相同的日日夜夜裡,對太陽昇起不感到一絲欣喜,失去了希望,如行屍走肉一般。

不在肖申克,卻如在肖申克。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肖申克監獄

在電影的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恐懼使你淪為囚徒,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或許「肖申克」的生活是安逸的,但“習以為常的事”不等於“正常的事”,我們終究需要掙脫束縛。

安迪說,生活有兩種選擇,忙著生,或是忙著死。

雖然生命的盡頭相同,但是為了過好每一天而生活,還是渾渾噩噩等著死亡來臨,終究是不一樣的。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如果做不到像安迪一樣給他人帶來希望,但至少要像瑞德一樣,懸崖勒馬,及時找回自由。

影史第一的電影:看懂它,就看透了生活

自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