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三段發生在婦產科醫院的真實故事裡,有許許多多已為人母和正在為此而努力的人的身影。
01
病治好了
她卻不敢懷孕了
琳達(化名)為了早日當上媽媽,在王凌醫生那兒看病已經有大半年了。
可當王凌告訴琳達,病情已經好轉,可以準備懷孕時,琳達卻陷入了深深的糾結。
王凌不明白,40多歲的琳達還在等什麼?
其實,懷孕的喜悅曾一次次降臨到琳達的家。32歲那年,琳達新婚後不久就發現自己懷孕了,可幾周後胎心停止,喜悅轉眼變成了流產的痛。
琳達覺得,肯定是因為沒做好準備,才會流產。休息了一段時間,她再次懷孕,結果竟和第一次一樣,她再一次流產了。醫生告訴琳達,她的子宮環境很不好、內分泌也有問題,即使再懷孕,也很難保胎。
琳達和丈夫都是知青子女,兩人十分渴望一個溫暖的家,而孩子是他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5歲那年,琳達嘗試了試管嬰兒輔助生育,胚胎成功地移植到她體內,可相關的指標卻一直很低,琳達在醫院躺了足足60天,西藥、中藥都吃遍,最終還是流產了。
幾年來,先後經歷六次流產的琳達幾乎跑遍了上海的各大醫院,由於時不時請假保胎,工作早已無法繼續。
有一次琳達去看醫生,排隊時和邊上的病友聊起了自己的經歷,一旁病友的丈夫低聲嘀咕了一句:“如果在我們老家遇到你這種情況,丈夫早就要離婚了。”
琳達的丈夫聽不下去了,他蹭一下站起來,激動地和眼前這個素不相識的男人爭論起來。
回到家,夫妻二人長談了一次,丈夫對琳達說,不能這樣無限期地折磨自己,“如果到了40歲還沒有孩子,我們就不生了。”琳達答應了。
幾年來不停地看病,琳達結識了不少和她有類似經歷的病友,只要聽說有年齡和她差不多的,甚至情況更復雜的病友懷孕,她都感覺自己還有希望。儘管多次的流產已經讓她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脆弱,尤其是子宮腺肌症已經導致她的子宮比常人大了許多。但值得慶幸的是,醫生告訴她,她的卵子儲備還不錯,只要還有卵子,就有懷孕的希望。她心裡也始終相信,自己一定會有一個孩子。
40歲那年,琳達又懷孕了,這一次她早早住進了醫院,還吃一種過去從未嘗試過的食療方,可這種藥讓她全身水腫,腫到連話也說不出。
最終,孩子還是沒能保住。丈夫鄭重地對琳達說:“放棄吧,不想再看你這樣受苦了,沒有孩子,我們還是可以過得很好。”琳達流著淚,同意了。
幾天後的一個下午,琳達在病房裡無意中聽見護工說,有人在樓梯口哭。她起身,慢慢地挪步到樓梯口,卻驚訝地發現,流淚的那個人是自己的丈夫。
丈夫一邊勸她放棄,一邊卻揹著自己悄悄流淚,琳達覺得這比失去孩子更讓她痛苦。那一刻,她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生一個孩子,為了自己,更為了丈夫。
由於流產後惡露總是不斷,琳達去了科醫院,這些年跑遍了各大醫院的琳達在選擇醫生時變得謹小慎微,她連續去了王凌的門診好幾次,都不急著看病,而是在一旁觀察,直到她認定王凌是個既親切又負責的醫生,才把自己的情況和盤托出。
在解決了惡露的問題後,王凌建議琳達進行封閉抗體治療,通俗地說就是將她丈夫的血液抽出一定的量打入琳達的體內。
封閉抗體針必須打在手臂內側,但此處的皮膚很薄,打針時非常痛。琳達告訴王凌,再疼她也要打。
可隨後的檢查發現,琳達丈夫的乙肝指標呈陽性,治療計劃只得擱置。無奈之下,一家人反覆商量,最終決定用琳達丈夫弟弟的血液來替代。
熬過了半年的封閉抗體治療,再加上其他一系列內分泌治療,琳達終於等來了可以懷孕的消息,可本該高興的琳達卻猶豫了。她流著淚告訴王凌,她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再懷孕了,自己常常都會做惡夢,而夢中的情節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流產。
作為婦產科醫生,王凌太清楚為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那些想當“媽媽”的女性付出了多少努力,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壓力。王凌試著安慰琳達,但她知道,作為醫生她已經做了她能做的,心裡的這道檻只有靠琳達自己過。
有很長一段時間,琳達都沒有再來看過病。幾年後,王凌收到了琳達的消息,她有了一個健康的兒子。
02
懷上了
終於可以回老家了
在醫院付費處的角落裡,小鄭(化名)和丈夫仔細數著手裡的錢。這幾百元錢他們已經數了好幾遍,這是他們身上的最後一點錢,可是離治療費還差很多。
小鄭和丈夫是同鄉,十年前,兩人剛結婚那會兒在老家的小鎮上經營著一家小店,原本美滿的小日子,因為小鄭的不幸流產而突然中止了。
自從那次流產後,小鄭的肚子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動靜。迫於婆家的壓力,小鄭去縣醫院檢查,醫生說她的輸卵管不太通暢,想生孩子很困難。
得知了檢查結果,小鄭的公婆立即對兒子表態:既然媳婦兒生不出孩子,就離婚吧。
“我絕對不會跟她離婚的”,小鄭的丈夫很堅決,他決定把房子買了,到大城市給小鄭治病。
從安徽到浙江,夫妻二人只要聽說哪家醫院好,不管是什麼醫院,都會去試一試,哪怕在一些民營醫院,一個小手術動輒就要花去幾千元,小鄭的丈夫也絲毫沒有猶豫。他一心認為只要能讓小鄭好起來,花多少錢都值得。
一眨眼四五年過去了,小鄭和丈夫花去了賣房得來的所有積蓄,可小鄭依然沒有懷孕。兩人決定,去上海再看一看。
夫妻倆來到醫院,中西醫結合科許醫生的話讓小鄭嚇了一跳:“你的卵巢功能已經開始下降了,如果想要孩子,趕緊做試管嬰兒吧,再拖下去,連試管技術可能也幫不了你們了。”
可是,兩人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錢,根本湊不齊試管嬰兒的治療費用。
為了攢下足夠的錢,他們決定留在上海打工。小鄭找到了在廚房幫工的活兒,丈夫則在工地上做建築工。
每隔幾個月,只要攢下一點點錢,他們就會去找許鈞看病,而許鈞則會想辦法為他們用最節省的方法治療。
一年後,許醫生建議小鄭再做個輸卵管造影看看,但小鄭卻表示,還是不做了吧,省點錢,能不能懷上就看老天爺了。許鈞告訴她,只要心態放鬆了,有些多次做試管不成功的夫妻也能自然懷上。
又過了一陣,小鄭高興地告訴許醫生,自己懷孕了,等過了三個月,他們就準備離開上海,因為這裡的生活費對他們而言實在太貴。
“那你們打算去哪裡?”許醫生問。
“回老家啊,懷上了,終於可以回去了。” 小鄭說。
03
希望他們不要忘記大哥
以大哥為榜樣
2017年12月14日上午9時35分,在武漢某醫院的產科手術室裡,護士抱著一對龍鳳胎親著48歲媽媽方誌英的臉頰,受麻醉影響,她不能動彈,但眼角立即流出了淚水。
繼2015年的“那一天”後,這是她最放鬆最開心的一刻。在手術室外的丈夫龐方國得知孩子們和妻子都平安時,喜極而泣。
這名叫做方誌英的產婦是一位英雄母親,2015年8月12日,她的24歲獨子龐題在天津港爆炸中壯烈犧牲。
烈士龐題生前照片。
2015年底,望著空蕩蕩的房間,龐方國向妻子提出再要個孩子的想法。2016年4月,47歲的方誌英第一次在廣州軍區某醫院做試管嬰兒。
做試管的過程特別痛苦,方誌英的臀部和腿都是腫的,紮了無數針。一些比他們還年輕的夫妻都受不了這罪,放棄了。方誌英咬牙堅持著,可是,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3個月後,夫妻倆再次來到廣州軍區某醫院做第二次嘗試,但依舊沒有成功。
2017年大年初五,龐方國又陪妻子來到武漢,在醫院附近租了房子,繼續嘗試。“我不能放棄,放棄了就沒希望了”。方誌英滿懷期盼。
護士把孩子抱到方誌英面前,讓她看看寶寶。
2017年5月13日,在經歷第四次努力後,情況有了轉機。“14天后,我們查出懷上了。但激動之餘,又很擔憂,怕懷孕期間再有什麼差池,受不住這個打擊。”龐方國告訴記者,因為妻子有腦梗史,從2015年12月底準備要孩子起,妻子每天都必須注射預防血栓的藥,直到剖腹產手術當天才停下來。
16日,記者來到病房時,方誌英躺在床上,額頭留著大滴汗水。由於懷孕年齡太大,術後恢復相對較慢,她咬著牙告訴記者,孩子生下來了,一切就值得了。
龐方國說,他給孩子取好了名字,兒子叫龐清暉,女兒叫龐思琦。
孩子的小名叫思思和念念,希望他們不要忘記大哥,以大哥為榜樣。
這位母親來自我的老家隨州,前段時間回家聽說48歲試管生了龍鳳胎,真的是很辛苦了,很不容易!當然也是有運氣的成分,相信現在各個地方也都有很多人也在為自己還沒來到的寶寶奮鬥著努力著,希望都有一個好的結果!
在這3個故事中,這些執著而又堅強的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高齡”媽媽。對女性來說,30歲以後,生育能力開始緩慢下降,而44歲以後有87%的女性會失去受孕能力。
儘管最後的一個故事中,主人公已經48歲了,但是醫生不得不給你們“潑個冷水”:
事實上,在醫學上,一般45歲以上女性,醫生都不會建議再次生育,也是基於此,比對中華醫學會生殖分會的全國數據庫現狀,45歲以上女性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儘管需求很旺盛,但事實很嚴峻。
而返老還童這一違背自然規律的夢想是不能實現的,卵巢作為人體的一部分也不可能再像年輕一樣健康強壯。卵巢的衰老和子宮內環境的改變讓高齡婦女的試管之路變得艱難。
但儘管如此,健康的生活方式,規範的抗氧化治療,適宜的促排卵方案,優化的胚胎培養環境都可能幫助到高齡女性在已有的卵巢狀態下更好的抓住每個可利用的卵子,使她形成可利用的胚胎,帶來生的希望。
有些患者,我們可以建議自己嘗試,有一些就真的不建議自己嘗試了,具體情況就需要具體對待,希望患者朋友們,在堅持自己想法的時候也可以聽一聽醫生專業的建議,避免浪費金錢和時間!
找到我們的都是在醫院做不了,實在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找過來的,我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都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實現你們的願望,幫到更多的人!也希望可以好好交流,有交流,才能更好的幫到你們!
閱讀更多 ivf冬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