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自從幾年前特斯拉的首款車型Model S輕鬆將百公里加速時間縮短到4秒內之後,過去傳統高性能超跑最引以為豪的身份象徵,在電動機與生俱來的物理特性面前,似乎是那麼的不堪一擊。

自此之後,汽車界全新一輪的“軍備競賽”正式拉開,一發不可收拾,光是NEDC續航里程一項,一線主流車型就從一年多前的300km,直接提升到目前的600km以上。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就在昨天剛上市的廣汽新能源全新純電SUV Aion LX 80車型則是把NEDC最高續航里程定格在650km,而採用雙電機四輪驅動的80D車型,百公里加速僅需3.9秒。而知行君有幸得以在上市發佈會前,先行體驗了這款堪稱代表了廣汽新能源最高造成水平的Aion LX。

豪華車級別的精緻感,TA做到了

要成就一個豪華品牌真的相當不易,除了長久以來對技術和工藝層面的精益求精之外,品牌的歷史、故事以及美譽度等等方面,也是無法忽略的必修課和加分項。在知行君看來,目前中國品牌在短短几年間要打造真正被世人認可的豪華品牌或許還並不現實,但堅持以豪華品牌的標準來打磨產品,才存在未來成為豪華品牌的可能性。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Aion LX早已亮相多時,相信對於它的設計大家也瞭然於胸,外觀方面知行君就不多作無謂的描述了,“4D穿雲箭”的前臉設計以及貫穿式後尾燈,都是Aion家族的設計元素,在Aion LX的SUV體型上同樣起到了增加視覺寬度,降低視覺重心的作用,與此同時,懸浮式車頂以及圓潤飽滿的車身線條,使得Aion LX十分符合主流的審美要求。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當然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Aion LX的內飾設計。整車內飾採用了大面積的皮質材料,而廠方還為消費者提供了高端定製方案,消費者可以選擇包括頂級Nappa真皮座椅、高級麂皮絨頂棚、高級香氛系統、二排座椅尊享升級套裝、個性化外觀飾板等多項高端項目可定製,滿足差異化的需求。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除了大面積的真皮覆蓋之外,方向盤前方的全球首款彎折角近168°的全貼合冷彎12.3寸雙曲屏著實驚豔,1920*720高清分辨率的顯示效果非常細膩,而且雙曲面的設計,一方面有助於減少反光,另一方面也能讓駕駛者更容易看清楚中控屏幕的顯示信息。

根據工程師的介紹,為達到“車規級”的嚴苛要求,這塊雙曲面屏對生產工藝的要求相當高,加工難度也很大,工程技術人員也是花了相當大的心血才讓這驚豔工業設計得以順利量產。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豪華氛圍的營造,除了考究的做工和用料之外,“儀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除了無級變色的氛圍燈之外,Aion LX採用了可升降的換擋旋鈕設計,車輛啟動時旋鈕自動緩緩升起,停車熄火則緩緩下降,相當具有儀式感。旋鈕的質感和手感都不錯,習慣之後上手操作也非常輕鬆,左中右三個檔位完全可以盲操作完成。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而在換擋旋鈕前方,還專門設置了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凹槽,扶手下方還鏤空了一個巨大的儲物格,各種常見的接口也一應俱全,設想非常周到。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在大家都最為關心的乘坐空間方面,由於Aion LX的軸距達到了2920mm,按照知行君170cm的身高,坐進後排妥妥地能翹起二郎腿,而且中部的地臺也是純平設計,後排乘坐三個人不會顯得很擁擠。在加上頂部的全景天窗,乘坐在後排沒有絲毫的壓迫感,一家人滿載出行完全輕鬆無壓力。

百公里加速3.9秒意味著什麼?

快,真的很快,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放在傳統燃油車之中,那真的已經是超跑才具備的性能。

就在場地體驗部分,主辦方特地設置了一個直線加速計時環節,讓我們得以親身感受這恐怖的加速力。但就在體驗前,知行君腦海裡一直存在兩個疑問:一個是真的能達到官方宣稱的3.9秒嗎?另一個則是數十位媒體這麼不間斷地輪番測試,車子扛得住嗎?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很顯然,至少在幾十位媒體同行不間斷地輪番全力催谷之下,兩臺Aion LX試駕車不但沒任何異常情況,更令知行君出乎意料的是,現場做出的最快成績僅為3.804秒,而最慢的也在4秒之內,表現相當穩定,這即便對於價值百萬元的傳統豪華高性能車來說,也是難以實現的事情。

或許一些朋友會覺得,電動車本來就在加速性能擁有先天的優勢,“百公里加速3.9秒”對於家用車而言更接近於一個噱頭。但知行君卻認為恰恰相反,這對電動車而言,同樣是對整體“高性能”的其中一個最好的體現,可謂得來不易。

要實現如此強大的加速能力,首先必須得在車身設計方面下功夫,讓車輛具備優秀的空氣動力學性能,這對於Aion LX這輛車身尺寸為4786x1935x1685mm的中型SUV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為此,廣汽研究院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採用了頂蓋流線型以及車尾溜背式的設計,降低了車頭以及車尾前後的壓差阻力,尾部採用了鏤空式的擾流板,而貫穿式尾燈的的末端略微上翹也起到了降低阻力和增加下壓力的作用。此外還通過隱藏式門把手設計、車輪的導流板、側裙以及後擴散器等設計,令Aion LX的風阻係數低至僅0.288cd,封閉格柵後可降至0.27cd。

或許這對於一般人而言,外觀只是好不好看的問題,但在設計師和工程師的眼裡,些微的改變都會對性能有不小的影響。

此外,Aion LX出色的動力性能離不開出色的電驅系統的功勞。

Aion LX搭載了中國首創前後集成式雙三合一高性能永磁同步電機,前後雙電機峰值功率達到300kW,峰值扭矩700N·m,而且由於採用了當下最先進的“三合一”設計,因此電驅系統的體積下降了15%,重量降12%,但扭矩卻提升20%,功率提升14%。而由於博世最新一代的電驅控制器的加持,令電驅系統的響應更快,穩定性更高,我們連續數十次的加速測試保持穩定的變現,它可謂功不可沒。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為了保證動力的有效傳遞,AionLX 80D車型搭載了全時智能四驅,能根據不同工況,踏板速度深度以及車身變化,及時調整前後輪動力輸出。運動模式時,電控系統結合車輛重心協調前後電機的扭矩和功率輸出比例,達到最高效率的動力輸出和驅動能力。

在加速測試中,儘管知行君從一開始就被強大的加速度狠狠地壓在座椅上難以動彈,但起步時輪胎只有輕微的打滑後就如箭一般射出,儘管只有短短的3.9秒,但那種恐怖的加速度真的令人十分難忘。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車身輕量化對性能表現的貢獻。Aion LX是第二款基於廣汽新能源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GEP 2.0的車型,車身採用了輕量化鋼鋁混合車身,下車體以高輕度鋁為主,強度更好重量卻更輕。據工程師介紹,車身減重了70KG以上,相當於一個成年男性的重量了。

無論是降低風阻係數,還是車身的輕量化,以及打造更高效的電驅系統,除了可以提升動力表現之外,同時也對降低電耗,增加續航里程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是Aion LX最高得以實現NEDC續航650km的關鍵因素之一。

操控性已遠超Model X

對於一款SUV而言,苛求出色的操控性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而對於純電動SUV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為了保證足夠的乘坐空間以及容納更大的電池組增加續航,留給懸掛系統的發揮空間就不多了,而SUV的高車身也會對提升動態表現帶來困難。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如何能用更簡單高效的懸掛結構,來實現出色的操控性能?負責底盤調校的廣汽研究院首席技術官Marco給出了答案:前麥弗遜+後五連桿的懸掛結構。儘管這結構看上去十分簡單,但經過精心的調校後,Macro表示實際的操控表現已經完全不遜於其他百萬元級別的高性能豪華SUV了。

真的如此嗎?說實話,一開始知行君是不太相信的。

但在隨後的場地小賽道和道路試駕環節中,Aion LX的動態表現的確讓知行君眼前一亮。

雪糕筒圍成的小賽道雖然目測還不到一公里,但已結合了 緊急變線、繞樁以及數個連續的“手肘彎”,要最快速度通過這條小賽道,對車輛操控性的要求的確十分高。以知行君多年的經驗來評估,即使是小鋼炮類型的高性能車來挑戰這條賽道,難度都不小,更別說這麼一臺身形龐大的SUV了。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但Aion LX的表現的確超出了我的預期。

面對這些連續的彎道,儘管Aion LX轉向手感不算特別清晰,但勝在比例感很好,車頭的指向也很清晰到位,第一次上手很快就能適應它的轉向特性。即使以較快的車速殺進彎心,Aion LX也沒有出現明顯推頭,外側的懸掛系統也能起到不錯的支撐,不會讓手握方向盤的我有一絲的手足無措。

而當殺進蛇形繞樁區域後,面對連續的左穿右插,Aion LX依舊能保持很好的車身姿態,側傾控制的非常好,車身以及後輪的循跡性很好,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懶惰感”,非常聽話,真的不得不佩服底盤工程師們的調校功力。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當然了,儘管加速性能堪比超跑,實際的動態表現也不俗,但廣汽新能源顯然並沒有打算把Aion LX打造成一臺賽道性能怪獸,去挑戰各種不可能,營造更輕鬆舒適,但不沉悶的日常駕駛質感才是Aion LX真正要做的事。

當知行君把Aion LX駛離場地,走上市區的開放道路,身體荷爾蒙的分泌也恢復正常水平之後,發現這臺Aion LX開起來真的相當舒服,視野開闊,座椅的承託力以及包裹性恰到好處,既不會像大沙發般讓人深陷其中,但也不會硬邦邦地讓人感到緊張。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行走在市區的道路上,底盤懸掛系統的表現更加令人欣喜。路面上的一些細碎的起伏都能被很好地過濾掉,而即使較快地通過一些坑窪路面和減速帶,大部分的震動也能被懸掛系統吸收,反應十分乾脆利落,沒有多餘的碎震,車身的震動也很輕微。在行駛質感方面,Aion LX完全不遜於那些售價數十萬的豪華品牌車型。

此外,Aion LX的NVH也做的很不錯,從窗外以及路面傳進車內的噪音很小,而即使時速超過一百公里,風噪和路噪都並不明顯,也沒聽到大多數電動車特有的電動機的尖銳的嘯叫聲,整體的舒適性和靜謐性都做的非常好。

車評 | Aion LX:對不起,你們不是我的對手

此外,知行君還在路上稍稍體驗了一下Aion LX的ADiGO自動駕駛系統3.0,而這套系統號稱能實現L3級別的自動駕駛,其中搭載的IACC自適應巡航系統,能自動便是限速路牌實現智能減速,這功能也是首次出現在廣汽車型之中。由於珠海非高峰期的路況並不複雜,時間也有限,對於ADiGO自動駕駛系統更深度的體驗,只能留待日後知行君拿到試駕車後再深度體驗了。

在我看來,Aion LX出色的道路行駛質感,將會是其戰勝同級主要競爭對手的勝負手。

知行有話說

在純電動車領域,特斯拉似乎是“神一般”的存在,過去眾多豪華品牌,乃至超跑品牌多年壘砌而成的高不可攀的門檻,似乎一夜之間被特斯拉踹開了一個口子。自此,特斯拉都成為了不少電動車生產企業爭相模仿和追趕的目標。

無可否認,無論是售價接近百萬的Model X,還是價格“親民”即將國產的Model 3,的確還是有不少值得眾多“後來者”參考學習的地方,但毫無疑問,特斯拉以及其他歐美品牌在電動車領域,都將受到中國品牌以及中國技術更強有力的挑戰。

Aion LX作為廣汽新能源基於全新一代純電平臺打造的旗艦車型,無論在豪華氛圍以及行駛質感方面,都達到了完全超出這售價應有的價值水平,再加上出色的動力性能以及續航表現,還有達到L3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令Aion LX在同級別同價位車型中目前都尚無能與之叫板的競爭對手。

差點忘記了,Aion LX還提供了包括智能駕駛、豪華套裝在內的30多種定製選擇,形成超6萬種個性化組合,各種可選裝的配置讓人眼花繚亂,完全可以打造一款只屬於自己的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