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關羽千里走單騎時斬殺不了夏侯惇?

__一念花落丶胡歌


關羽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還一通鼓之內就殺了蔡陽,但在此過程中遇到了夏侯惇追擊,卻沒將夏侯惇斬殺。



那麼,是不是因為夏侯惇武藝高強,關羽殺不了他呢?咱們來分析一下。

在曹操最初興兵起事之時,手下缺兵少將,沒有多少能征慣戰的猛將,夏侯惇就承擔起了衝鋒陷陣,陣前廝殺的任務,直到典韋、許禇、徐晃等人陸續加入。

咱們來看一下夏侯惇的戰績:


1.滎陽之戰,追擊董卓軍隊,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但確實不是對手,戰不數合,就抵擋不住了,飛馬敗回;

2.滎陽之戰,夏侯惇與徐榮交馬數合,一槍刺死徐榮;

3.濮陽之戰,夏侯惇與張遼交鋒,具體回合數不詳。隨後呂布忿怒,親自揮戟出戰,夏侯惇連忙逃走;

4.濮陽之戰,呂布追擊曹操,夏侯惇率兵趕到,擋住呂布,突然天降大雨,雙方罷兵;

5.淮南之戰,夏侯惇對戰袁術麾下將領橋蕤,戰不三合,夏侯惇一槍挑翻橋蕤;

6.濮陽之戰,夏侯惇參與六將圍毆呂布,擊退呂布;

7.小沛之戰,夏侯惇率兵攻徐州,與高順遭遇,兩將交鋒四五十合,高順抵擋不住,敗下陣去,夏侯惇追擊,被曹性暗箭射中右眼;


8.夏侯惇拔矢啖睛,奮起餘勇,一槍挑殺曹性;

9.夏侯惇兵圍下邳罵陣,關羽大怒出戰,兩將交鋒十餘合,夏侯惇詐敗而走;

10.黃河渡口,夏侯惇為部將秦琪報仇,追截關羽,兩人廝殺十回合,使者飛馬來到喊停;

11.博望坡之戰,夏侯惇率兵征討劉備,與趙雲遭遇,兩將交鋒,戰不數合,趙雲詐敗而走。

我們通過以上戰績來分析一下夏侯惇的武力值。

夏侯惇能夠在四五十合內擊退呂布麾下猛將高順,而高順和候成聯手夾擊典韋仍然抵擋不住,這說明夏侯惇的武藝不如典韋,進入不了超級猛將的行列。但能打敗高順,說明夏侯惇屬性較強的一流猛將,與龐德、徐晃接近,而略強於張遼、張郃等。

夏侯惇很有“亮劍精神”,明知不敵,卻敢於亮劍。他主動向呂布發起進攻,主動追擊關羽,主動迎戰趙雲,非常勇猛。

即然敢戰強敵,除了個性比較強悍之外,夏侯惇也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子,他最起碼清楚自己的武藝,即使不勝,但也足以自保。所以他屢次與呂布對戰,都能全身而退。



以關羽的武力,擊敗夏侯惇沒有什麼問題,況且此時關羽正處於武力值的巔峰時期,有赤兔馬相助,如虎添翼,武力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夏侯惇肯定不是關羽的對手。

但以夏侯惇的武力,保住性命的能力還是有的,況且,他手下還“領三百餘騎”,三百多都是騎兵,如果夏侯惇不敵,他們就以圍毆的方式阻住關羽,保障夏侯惇逃生。夏侯惇與關羽交手十餘合,被使者叫停,再次動手前,夏侯惇“指揮手下軍士,將關公圍住”,也說明夏侯惇早有準備。

而關羽呢,曹操對他非常愛重,上馬銀,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袍子又送美女金銀,還把天下第一寶馬――赤兔火龍駒相贈,還讓他成為了“漢壽亭侯”,可以算得上是恩重如山了。

而關羽義薄雲天,掛印封金而去,一路上過關斬將,動刀殺人。

殺些別的守關將領也就罷了,如今遇到夏侯惇,那是曹操本家兄弟啊,還是曹魏軍中頂樑柱式的人物,將士們的楷模,要動手幹掉夏侯惇,如此恩將仇報,不但曹操這邊無法接受,就連曹魏將士們也斷斷不能忍耐。


所以說,關羽千里走單騎,不能斬殺夏侯惇,有兩個原因:

1.關羽不願意殺死夏侯惇,得罪曹魏全體,惹來麻煩,還被天下人鄙視;

2.以夏侯惇的武力和頭腦,關羽想殺死他也沒那麼容易。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羽不殺夏侯惇,一是不想殺,二是辦不到。

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以後,因為在黃河渡口殺了夏侯惇的部將秦琪,而秦琪是蔡陽的外甥,蔡陽曾經將他託付給夏侯惇。夏侯惇因此親自帶了三百人馬來追殺關羽,兩人黃河渡口相遇以後打了起來。不過戰了沒幾個回合,曹操派來的信使就接二連三趕來,讓兩人停止交手,最後更是連張遼都來了,在他的勸說下,夏侯惇帶了手下撤走。

關羽沒能殺了夏侯惇,首先是因為顧念曹操待自己的恩情,沒有全力出手。

關羽不得不降曹以後,曹操待他甚厚,以客禮相待,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他綾錦、金銀器皿、美女和赤兔馬。關羽雖然是打定主意暫時在此棲身,有了劉備消息就走,但是也感念曹操的厚恩,決定報答了才走。

關羽離開許昌以後,一路上闖關斬將也是無奈之舉,雖然如此,他也是頗感歉意,在過了黃河渡口以後,關羽擔心曹操罵自己是忘恩負義之人。就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夏侯惇。夏侯惇本來就是曹操的親族,心腹大將,不比前面斬殺的無名小卒。關羽正在愧疚之時遇到夏侯惇,自然是下不了狠手。

其次夏侯惇的武藝不錯,關羽短時間內難以將他殺死。

在之前曹操收服關羽的下邳之戰時,夏侯惇曾經奉命前去誘敵。當時夏侯惇派人在下邳城下罵陣,關羽大怒出戰,兩人打了十幾個回合以後夏侯惇詐敗而走。此次交手關羽是被罵的大怒出戰,出手時肯定沒有手下留情,但是夏侯惇依然可以打上十幾個回合,可見夏侯惇短時間內和關羽還是能打一打的。

而黃河渡口夏侯惇和關羽只打了幾個回合就被信使叫停,關羽又手下留情,這麼點時間顯然不可能殺了夏侯惇。

所以關羽殺不了夏侯惇,一是因為他不好意思殺夏侯惇,二是因為他短時間內也殺不了夏侯惇。


不沉的經遠


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了曹操的六員大將,端的是好生了得。

可仔細一看,關羽斬殺的這些大將都是無名之輩,甚至不值一提。關羽在過最後一關時,終於碰到了第一個強硬的對手,這就是把守關隘的夏侯惇。

夏侯惇是跟隨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的大將,和曹操沾親帶故。可夏侯惇的本事也是一流的,也就是說,夏侯惇沒有憑衣帶關係吃飯,而是憑藉著自己的真本事混出了一片天地。

夏侯惇是曹操手下數一數二的猛將,在跟隨曹操討伐董卓的戰鬥中中了埋伏,在危機關頭,夏侯惇明知道不是呂布的對手,但毫無懼色的第一個衝上前擋住呂布,夏侯惇明知不敵,但敢於亮劍,絕對是一員敢於拼命的猛將。

在討伐袁術的戰鬥中,夏侯惇一回合就斬殺了袁術的大將橋瑁。

夏侯惇最生猛的表現是曾經在救援劉備的戰鬥中,被呂布手下的大將曹性射中了一隻眼睛,夏侯惇拔下帶著眼珠的箭,一口吞下,大喝一聲,一槍就刺透了曹性的面門,這一幕讓看見的人目瞪口呆。

夏侯惇絕不是一般的猛將。

夏侯惇並不是前面被關羽斬殺的無名之輩可以比擬的,這些無名之輩大多在關羽面前戰不了三個回合,而夏侯惇和關羽已經鬥了十個回合,這一點,關羽應該有所體會。

所以,關羽過五關遇見了夏侯惇是關羽的不幸。在沒有接到曹操的文書之前。夏侯惇好說歹說就是不讓關羽過去,夏侯惇也是自信滿滿,他沒有害怕關羽的理由。

夏侯惇和曹營中的許褚、典韋、張遼、張頜應該屬於一個檔次。

辛虧張遼親自前來,要不然,這場龍爭虎鬥一定很精彩,可以肯定的是,關羽斬不了夏侯惇,夏侯惇也殺不了關羽,他們最終也是平手。

作者羅貫中也絕不會讓關羽和夏侯惇消失的,沒有了關羽和夏侯惇的《三國演義》一定會遜色不少。


智者無疆風清揚


話說關羽千里走單騎時,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無人可擋,而夏侯惇因為關羽斬了他的部下,因此特地趕來抓人。兩人在黃河岸邊大戰了數十回合不分勝負,直到張遼來了把兩人分開。要知道彼時的關二爺可是經歷過“杯酒斬華雄”名揚天下,又剛剛“斬顏良誅文丑”正處於巔峰期,那麼卻為什麼斬殺不了夏侯惇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夏侯惇自身的武力不低。演義記載,夏侯惇曾經打敗高順刺死徐榮,並且曾經“挺槍躍馬,直取呂布”,雖然最終敗下陣來,但是也能全身而退,可見夏侯惇的武力確實不低,雖然可能不及關羽,但是也不是能隨便打敗的。而關羽雖然之前過五關斬六將,但殺的都是些蝦兵蟹將,沒幾個有實力的,所以當他碰上武力一流的夏侯惇時,就不是那麼能輕易斬殺的了,個人估計關羽至少要100回合後才能打敗夏侯惇。

其次,關羽對殺死夏侯惇也有所顧慮。眾所周知,關羽在土山被迫暫時投降曹操後,可是受到了曹操極大的欣賞和愛惜。書上記載,曹操對其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直接送官送馬送金銀,就算是後來關羽掛印封金離他而去,曹操雖然不捨但也沒有派兵攔阻,而是任由關羽奪關斬將而去,正因如此關羽才對曹操心懷感激,也就有了後來的華容道義釋之舉。而夏侯惇大家都知道是曹魏的宗親大將,而且能力超群,是曹操身邊最倚仗的心腹愛將之一,所以對於義薄雲天、知恩必報的關羽來說,自然也要考慮曹操的感受,而不會對夏侯惇痛下殺手。

最後,關羽千里走單騎時是護送了劉備的家眷一起走的,而夏侯惇追上關羽時帶了300的精銳騎兵,在交手前還讓手下包圍了劉備家眷的馬車。因此關羽也要顧慮到若是殺了夏侯惇,他帶來的手下必然會展開報復攻擊,在混戰中難免會傷害了劉備的家眷,正是基於這個考慮,關羽更不敢輕易的殺死夏侯惇。


漢時明月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關羽千里走單騎時,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在古城與張飛相會之時,被張飛誤解,張飛要關羽斬殺蔡陽才可相信關羽,關羽以通鼓斬殺了蔡陽。在這之中,還有一人也曾攔截關羽,但關羽卻沒有斬殺,此人就是曹操的宗親兄弟夏侯惇。那麼關羽真的不能斬殺夏侯惇嗎?還是夏侯惇武藝高強能抵擋住關羽?

夏侯惇是曹營裡數一數二的猛將 是曹操最早的心腹大將

夏侯兩兄弟夏侯淵和夏侯惇是曹操的宗親兄弟,也是在曹操起兵時就加入了曹操的陣營,夏侯惇以勇猛當做先鋒大將經常帶兵出戰。看下夏侯惇的戰績,這個傢伙很生猛,曾吞了被敵人射瞎的左眼,號稱“獨眼將軍”,這個在這整個《三國演義》裡面也是獨此一人。



在下邳之戰中,夏侯惇曾與呂布手下大將高順大戰四五十回合,高順不敵敗走,夏侯惇追擊時,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以“父精母血,不可棄也!”,於是吞下左眼,並奮起神威,直取曹性,一槍刺死曹性。


在土城之時,夏侯惇奉命前去誘敵關羽,與關羽戰了十餘回合,夏侯惇是一邊退一邊站,能與關羽大戰從容而退,武藝也是不錯了。

關羽不是不能殺不了夏侯惇 而是有多重顧慮 對夏侯惇沒有下死手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後,渡過黃河渡口,準備去汝南找尋劉備,這時夏侯惇帶著三百騎追趕而來。因為關羽斬殺了蔡陽外甥秦琪,夏侯惇與蔡陽交好,蔡陽把秦琪交給了夏侯惇,無法向蔡陽交代,加上一路上關羽斬殺了五關六將,夏侯惇很不服氣,要活捉關羽交給曹操發落。


夏侯惇還是蠻有勇氣的,雖然知道關羽在官渡之戰的表現,斬顏良、誅文丑,並且在土城與關羽曾經交鋒過,深知關羽的武藝高強,但依然表現出了自己的勇氣。

關羽的顧慮有哪些呢?

其一:夏侯惇是曹操的宗親兄弟,殺了夏侯惇會得罪夏侯兄弟、曹氏兄弟,乃至於曹營裡的眾多武將,面對曹操之前的厚恩,關羽心中是很感激的,所以對夏侯惇還是手下留情的。


其二:關羽一人在面對夏侯惇和三百鐵騎處於劣勢,夏侯惇不敵關羽的時候,是準備讓三百人去圍攻關羽的,看下記載在兩個使者傳曹操的文書,放關羽前行的話語後,夏侯惇以曹操不知關羽沿路殺人,非要拿下關羽。在張遼來之前,夏侯惇與關羽交鋒了不到十回合,可以說兩人的交戰被兩個使者和張遼打斷了,加上旁邊還有三百幫手關羽想殺夏侯惇難度很大。

惇曰:“既未知其殺人,不可放去。”指揮手下軍士,將關公圍住。關公大怒,舞刀迎戰。

其三:關羽的主要目的是護送兩位嫂子去汝南尋找劉備,而沒空去殺夏侯惇,是夏侯惇不依不饒,有了赤兔馬的加成,關羽此時的武力達到巔峰,殺一個夏侯惇並不難,夏侯惇也很知趣,張遼來勸說的時候,帶來了曹操得知關羽沿途殺人但還是放行的意思,夏侯惇就沒有再攔截關羽了,而是放關羽離去。

結語:並不是夏侯惇武藝高強,只是關羽有著多重的顧慮才沒有對夏侯惇下狠手,從羅貫中安排三次信使的出現,就知道夏侯惇死不了,關羽不願殺他而已。要不是信使打斷,夏侯惇一對一的與關羽單挑,又豈是關羽的敵手。

感謝您的而閱讀,我是紫氣東來 喜歡三國曆史的朋友如果關注我的話想必是極好的 期待您的點贊和關注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關羽之所以沒有斬殺夏侯惇是因為沒有碰上,如果哥倆碰上了,誰殺誰還不一定呢。

有說法是夏侯惇打仗沒勝過,升官沒落下,但不管咋說,夏侯惇在曹操陣營中是有勇有謀的戰將、猛將。曹丕登基後,官拜大將軍,也不會僅僅是因為其忠義吧。

建安七年(202年),夏侯惇與劉備在博望坡對峙。由於夏侯惇不聽從李典勸阻,被劉備用計打敗。當時關羽、張飛、趙雲都在,夏侯惇雖然被打敗,但也看出,他並不懼怕關羽等人。

關羽千里走單騎那是演義中的故事,過五關斬殺的六將都是虛構的人物,歷史上都沒有真實的記載。

但羅貫中先生安排夏侯惇最後出場,要與關羽對決,還是很有深意的。

第一,關羽一路走來,斬殺的全部是無名小輩,既不能展現關羽的勇猛,把曹操的防禦能力描寫地太菜,也不符合史實,很容易讓讀者產生不信服的感覺。


第二,安排夏侯惇出場還不能真打,否則打死誰都不好交代,畢竟是虛構的情節。

張遼及時趕來送上曹操簽發的通關文牒,把曹操對關羽的恩寵提上一個高度,也好以後見面。這個安排,非常人性化,也很合理。

許多人總把這一點看作是曹操的狡詐,其實老羅並沒有這個意思,大多是讀者自己過分解讀。

第三,演義雖然是戰爭片,但總不能一見面就廝殺,過於血腥,也需要一些溫情的東西,表現一下人性溫情的一面。

各為其主,該戰還得戰,該殺還得殺。但也需要做人、做朋友。張遼與關羽關係不錯,送一程也是很好的考慮。

這個橋段,有曹操會做人的一面,有夏侯惇忠於職守的一面,有張遼珍惜友情的一面,設計的很好,是個好故事,值得好好品味。


豹眼看歷史


咱們來看一下夏侯惇的戰績:

1.滎陽之戰,追擊董卓軍隊,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但確實不是對手,戰不數合,就抵擋不住了,飛馬敗回;

2.滎陽之戰,夏侯惇與徐榮交馬數合,一槍刺死徐榮;

3.濮陽之戰,夏侯惇與張遼交鋒,具體回合數不詳。隨後呂布忿怒,親自揮戟出戰,夏侯惇連忙逃走;

4.濮陽之戰,呂布追擊曹操,夏侯惇率兵趕到,擋住呂布,突然天降大雨,雙方罷兵;

5.淮南之戰,夏侯惇對戰袁術麾下將領橋蕤,戰不三合,夏侯惇一槍挑翻橋蕤;

6.濮陽之戰,夏侯惇參與六將圍毆呂布,擊退呂布;

7.小沛之戰,夏侯惇率兵攻徐州,與高順遭遇,兩將交鋒四五十合,高順抵擋不住,敗下陣去,夏侯惇追擊,被曹性暗箭射中右眼;

8.夏侯惇拔矢啖睛,奮起餘勇,一槍挑殺曹性;

9.夏侯惇兵圍下邳罵陣,關羽大怒出戰,兩將交鋒十餘合,夏侯惇詐敗而走;

10.黃河渡口,夏侯惇為部將秦琪報仇,追截關羽,兩人廝殺十回合,使者飛馬來到喊停;

11.博望坡之戰,夏侯惇率兵征討劉備,與趙雲遭遇,兩將交鋒,戰不數合,趙雲詐敗而走。

我們通過以上戰績來分析一下夏侯惇的武力值。

夏侯惇能夠在四五十合內擊退呂布麾下猛將高順,而高順和侯成聯手夾擊典韋仍然抵擋不住,這說明夏侯惇的武藝不如典韋,進入不了超級猛將的行列。但能打敗高順,說明夏侯惇屬性較強的一流猛將,與龐德、徐晃接近,而略強於張遼、張郃等。

夏侯惇很有“亮劍精神”,明知不敵,卻敢於亮劍。他主動向呂布發起進攻,主動追擊關羽,主動迎戰趙雲,非常勇猛。

即然敢戰強敵,除了個性比較強悍之外,夏侯惇也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子,他最起碼清楚自己的武藝,即使不勝,但也足以自保。所以他屢次與呂布對戰,都能全身而退。

以關羽的武力,擊敗夏侯惇沒有什麼問題,況且此時關羽正處於武力值的巔峰時期,有赤兔馬相助,如虎添翼,武力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夏侯惇肯定不是關羽的對手。

但以夏侯惇的武力,保住性命的能力還是有的,況且,他手下還“領三百餘騎”,三百多都是騎兵,如果夏侯惇不敵,他們就以圍毆的方式阻住關羽,保障夏侯惇逃生。夏侯惇與關羽交手十餘合,被使者叫停,再次動手前,夏侯惇“指揮手下軍士,將關公圍住”,也說明夏侯惇早有準備。

而關羽呢,曹操對他非常愛重,上馬銀,下馬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袍子又送美女金銀,還把天下第一寶馬――赤兔火龍駒相贈,還讓他成為了“漢壽亭侯”,可以算得上是恩重如山了。

而關羽義薄雲天,掛印封金而去,一路上過關斬將,動刀殺人。

殺些別的守關將領也就罷了,如今遇到夏侯惇,那是曹操本家兄弟啊,還是曹魏軍中頂樑柱式的人物,將士們的楷模,要動手幹掉夏侯惇,如此恩將仇報,不但曹操這邊無法接受,就連曹魏將士們也斷斷不能忍耐。

所以說,關羽千里走單騎,不能斬殺夏侯惇,有兩個原因:

1.關羽不願意殺死夏侯惇,得罪曹魏全體,惹來麻煩,還被天下人鄙視;

2.以夏侯惇的武力和頭腦,關羽想殺死他也沒那麼容易。


緣分追逐


不忍殺

我們知道關羽能被後世如此的崇拜不單單是因為他超凡的武技,還有他絕無僅有的人格魅力。總結起來就一個字義,我們說關羽自投降曹操以來隨他也有過一段南征北戰的時光,而在這段時間裡與曹操手下夏侯等武將也是有一定交情的,我們說男人之間的友誼有的時候就是一碗酒幾句話這麼簡單純粹,所以關羽不忍殺他,後來再老友張遼的勸阻那就更加下不去手了

不能殺

我們來看一下關羽斬六將是那六位,孔秀(嶺東關守將)、韓福(洛陽守將)、孟坦(洛陽牙將)、卞喜(汜水關守將)、王植(榮陽太守)這六個人就是典型的無背景、無潛力、無作為的三無人員,放眼曹操陣營裡這樣的人太多了。反觀夏侯惇就不一樣了,其一他是曹操的堂兄,其二此人勇猛過人在軍中威望極高,你要把他殺了那曹操不管是出於私人感情還是為了自己內部集團的穩定關羽與其劉備家眷都是必死無疑。

不敢殺

我們說夏侯惇追上關羽的時候?對,是關羽斬殺了曹操第五元守將的時候,這說明如果曹操派遣其精銳虎豹騎追殺關羽的話是完全有可能追上關羽的,而以關羽的性格也是絕對不會拋棄大嫂獨自逃命的。那我們來做一假設,假設曹操派五千虎豹騎追殺關羽,關羽眾人大發神威 ,關羽能以一敵一千、周倉打五百個、兩位夫人一人對戰二百五十個人那也才剛剛過兩千而已 ,所以如果夏侯死曹操是肯定要來追殺的 ,而關羽眾人也必死無疑

總上所述關羽之所以不殺夏侯惇是因為其顧慮太多 ,畢竟千里走單騎的實質是護送任務而不是作戰任務,關羽有護衛兄嫂之責 ,為一時痛快大打出手最後落得一個身死異鄉實在是得不償失。好謝謝您耐心的閱讀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一下。


西廂奇談


非不能殺,既不願意殺,也沒有機會殺,更是殺不了,關羽千里走單騎時,夏侯惇雖然追上了關羽,但由於曹操不斷地派出使者拿著過關文書和帶著丞相口諭,兩人沒有什麼交手機會,就被攔下來了。

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殺的分別是:東嶺關的孔秀、洛陽關的韓福和孟坦、汜水關的卞喜、滎陽關的王植、滑州關的秦琪。

先來大概瞭解一下關羽與夏侯惇交手時的來龍去脈及當時的情景。

夏侯惇原本就不是五關守將,也跟關羽沒有過節,他之所以會特意趕來追關羽,想把關羽帶回去,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滑州關的守將秦琪,秦琪是蔡陽的外甥,蔡陽與夏侯惇關係較好,將秦琪託付給夏侯惇關照,作為夏侯惇的手下,結果秦琪被關羽過最後一關滑州關所殺。

關羽殺了秦琪,夏侯惇聽說後,立即率領三百人馬緊急追趕關羽,終於追上了關羽,這個時候,不是關羽能不能殺夏侯惇的問題,而是夏侯惇怎麼殺關羽的問題,畢竟夏侯惇武力不弱,並且還有300人助陣,而關羽僅僅孤身一人。

夏侯惇與關羽還有一番對話,關羽可能認為夏侯惇是曹操派來的,而夏侯惇則明確的說了關羽一路過關斬將,還殺了他的部將秦琪,因此特意趕來,要擒拿關羽獻給曹操。注意夏侯惇明確說明了是擒拿關羽,而不是為了報仇直接殺他。

兩人正準備動手之時,身後傳來了一名使者的聲音,說不可與關羽交戰,並且這名使者從懷中掏出一份文書,是曹操特批的過關文書,交給關羽。

可夏侯惇卻說:曹公知道關羽過關斬將嗎?使者說不知,夏侯惇就說:那我直接將他擒拿回去交給曹丞相發落。關羽一聽就非常生氣:我難道還會怕你不成?於是關羽與夏侯惇兩人就打了起來,只打了十個回合,注意是十個回合,身後又來了一名使者。

夏侯惇問使者:是不是丞相讓你來傳命擒拿關羽?使者說不是,說是曹丞相派我來送過關文書,擔心關羽路上過關會有麻煩。夏侯惇又故伎重演地說:曹丞相知道關羽殺了守將嗎?使者說不知道,於是夏侯惇派手下人圍住了關羽。

關羽大怒,兩人又要準備打起來,正準備動手的時候,身後又傳來一個聲音,“不可動手”,兩人回頭一看,是張遼來了。

張遼對夏侯惇說道:曹丞相已經聽說了關羽在路上斬將的事情,擔心在路上會受到各守將的阻攔,因此派我來傳令,各關但請放行。

夏侯惇還是不願意放棄,對張遼說:秦琪是蔡陽的外甥,他將秦琪託付給我,現在被關羽殺了,怎麼能善罷甘休呢?

張遼又說了:我見到蔡陽將軍,會跟他說明的,現在曹丞相既然大度放了關羽,我們應該聽從他的命令行事。

張遼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夏侯惇才極不情願的放棄。

回顧整個事件,你會發現,關羽一直是被動應付,是因為夏侯惇不斷的咄咄逼人,關羽才被激怒,與夏侯惇交手的,關羽只是想護送劉備的兩位夫人去尋找劉備而已,他不想殺人,包括五關守將也是一樣,都是因為阻攔關羽過關才被殺的。

換句話說,如果五關守將不阻攔關羽過關,關羽壓根就不會殺人,包括夏侯惇也是一樣,夏侯惇也是因為阻攔關羽繼續前進,關羽才與夏侯惇動手,並且關羽沒有主動殺夏侯惇的念頭。

況且關羽與夏侯惇交手時,兩次被曹操派來的使者打斷,最後一次還被張遼打斷,並且張遼還親口告訴夏侯惇曹操已經知道了關羽並守將的事,仍然不予追究,而夏侯惇一直掛在口邊捉拿關羽的理由就是曹操不知道關羽殺了守將,現在曹操知道了,仍然要放關羽,結果就是夏侯惇失去了繼續糾纏關羽的理由。

沒有理由,夏侯惇自然不敢再糾纏關羽,畢竟夏侯惇再牛也不敢違抗曹操的命令,當夏侯惇放棄後,關羽也就不願意繼續與夏侯惇交手,而是急著想趕路,關羽從頭到尾都沒有想殺夏侯惇的心思。

所以,關羽是不願意殺,也沒有機會殺,更是殺不了夏侯惇,而不是殺不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為啥關羽千里走單騎時,斬不了夏侯惇?



關羽千里走單騎時,思想負擔重,不能單純顯擺武力。一是曹操那麼誠心挽留,關羽毫不留戀,這只是表現,其實,關羽也是人,心裡何嘗不矛盾,肯定有對曹操的歉疚、感嘆加不安;二是劉備只得到一些零星訊息,遠在千里,路途艱辛,能否找到,心裡並沒把握;三是隨行人員多,責任重,特別是帶著兩位嫂嫂,更為顧慮。而夏侯惇是三百多人,雙方一旦混戰,傷了嫂嫂,就是殺掉夏侯惇也難抵償;四是夏侯惇是熟人,更是曹操紅人,自己一路出關,迫於無奈,已經殺掉曹丞相那麼多將領,心中忐忑,夏侯惇雖然武藝不太行,憑武力的話,關某絕對蹍壓秒殺,可是對於“義”冠三國的關羽,能這麼幹嗎?



出五關時,關羽是殺掉好幾位曹將,包括東嶺關孔秀、洛陽韓福、孟坦、汜水關卞喜、滎陽王植,到黃河渡口,還殺掉了秦琪,但這些將領,沒法與夏侯惇相比,夏侯惇是曹操元老,備受青睞,職高位顯,雖然在這裡截住關某,人家也是盡職責,也怪剛才一時疏忽,殺了夏侯惇部將秦琪,可已經殺了,夏侯惇心中怨憤,找關某麻煩,也能理解,何況以夏侯惇的武力、加上獨眼龍,一個殘疾人,俺關羽怎好下狠手啊?還是忍讓一些,用幾招獨門絕技,把他遠遠地打退最合適。



以上這些就是關羽思前想後,左右矛盾的心理。所以,這才有了關羽、夏侯惇交手,戰過數合還沒結果的事,如果像斬顏良、誅文丑時,沒啥想法,一門心思殺敵,估計早把夏侯惇幹掉,那樣,即使後面張遼趕上傳達曹操指令,也會很尷尬,不知道怎麼處置了。因為關羽殺死夏侯惇,曹操、張遼都想不到,估計張遼也得重新掂量掂量,起碼會勸阻關羽,好漢做事好漢當,別慫逼,別跑路,在這等著,自己回去請示丞相,如果曹丞相大度,放你關羽走再走,否則,就得麻煩跟老張回見丞相,由丞相親自發落。



由於關羽思想顧慮,手雖起,刀難落,遲疑猶豫之際,飛馬趕到的張遼,傳達曹操命令,及時化解干戈於無形,倔強的夏侯惇,也只能執行,無奈收回三百士兵,張遼還想再動員關羽返回,被關羽一句回絕。這樣的過程,比起殺掉夏侯惇,是最好不過的結局,既符合歷史,又故事完滿,還沒傷和氣,要是傷及甚至殺掉夏侯惇,後面就很難續寫和演繹,前面已寫的也得改動,那多麻煩啊。(7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