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帖木兒帝國滅亡之後,阿富汗為何會成為成吉思汗後裔的避難所?

陳剛舉


導讀:我們在前文中曾經介紹過帖木兒帝國,也曾經介紹過那位縱橫捭闔的瘸子皇帝。帖木兒帝國的巔峰狀態時候,在皇帝帖木兒的指揮下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逐一出擊。北方的金帳汗國、東方的察合臺汗國、南方的德里蘇丹國以及西方的伊爾汗國甚至更遠的奧斯曼帝國都遭受到了帖木兒軍隊的打擊。強大的讓歐洲發抖的奧斯曼帝國的皇帝巴耶賽特一世在戰爭中被俘虜,奧斯曼土耳其崛起的過程被帖木兒生生打斷從而延緩了幾十年。


甚至在帖木兒心氣最高的時候,帖木兒居然想向東遠征大明王朝。帖木兒為此征伐了數十萬軍隊,前鋒軍隊出發的時候抵達國境線後居然一邊行軍一邊種植糧食。這麼做的目的就是保證後續軍隊的後勤補給,可見帖木兒為征服明朝做了相徵發了多少軍隊。但是帖木兒在行軍的路上意外病死,這場世紀大戰沒有發生。當時明朝正式明成祖朱棣當政時期,為此在德州舉行了我國明朝第一次大規模的閱兵極大的震懾了後來的帖木兒帝國的使臣。


都說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對於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帖木兒帝國在經歷了興盛到衰落終於在1507年被烏茲別克的建立者昔班尼擊敗,並佔據了國土。帖木兒的君主巴布爾被迫從首都中亞撒馬爾罕一路南撤到阿富汗建立短暫的政權。如下圖所示(紅圈部分)就是帖木兒末代君主建立的巴布爾臨時政權。而廣大的中亞故地則被烏茲別克汗國佔據。


由於帖木兒皇室出自西察合臺汗國,並且帖木兒帝國建立後和東察合臺汗國互為姻親所以關係特別近,是甥舅之國。所以在巴布爾南撤到阿富汗以後,烏茲別克展開了對帖木兒王室和東察合臺汗國的絞殺。東察合臺汗國被嚴重侵蝕,疆域面積嚴重縮水(如上圖紫色部分的區域就是原來龐大的察合臺汗國)。

兩國大量的蒙古貴族被屠殺,所以不少蒙古貴族南下來到巴布爾控制的阿富汗避難。大量的避難者來到阿富汗,這些成吉思汗的後裔在這裡得到了貴賓般的待遇。其中最著名的巴布爾二舅阿黑麻汗的兒子賽義德汗。這位巴布爾的表弟也是一位胸懷大志的著名人物。後來在巴布爾提供軍隊的支持下返回察合臺汗國故地建立了著名的葉爾羌汗國。如下圖所示: 葉爾羌汗國國祚130餘年,在清朝時期被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滅國。


巴布爾在阿富汗建立的臨時王朝,救濟了成吉思汗的後裔,保護了他們的安全。這是其一。其二也孵化出兩個龐大的汗國(帝國)。一個是賽義德汗建立的國祚超過百年的葉爾羌汗國,另外一個就是不滿足阿富汗區域的巴布爾繼續往印度擴張建立起赫赫有名的臥莫爾帝國。

臥莫爾帝國是巴布爾繼續南下涵蓋印度中北部建立的帝國。這個帝國傳承了三百多年,直到1858年英國的殖民者成立英屬印度,莫臥兒王朝才宣告滅亡。


小結:

所以說帖木兒帝國的末代君主巴布爾在阿富汗建立的臨時政權,不但給成吉思汗的後裔的中亞蒙古貴族提供了避難場所。而且更是孵化除了國祚超過百年的葉爾羌汗國和臥莫爾帝國。可以說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臥莫爾帝國和帖木兒帝國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如果從帖木兒建立的1370年開始算起的話,到臥莫爾王朝消亡國祚長達近五百年。在這個過程中,巴布爾在阿富汗建立的臨時政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取決於阿富汗及其周邊區域的地理環境因素。

阿富汗為中亞腹地,位於南亞、中亞和西亞的交匯處,絲綢之路必經通道,不僅東西方文化交匯,而且人種、民族、宗教交流融合的頻繁。

公元前6世紀,阿富汗地區屬於西亞波斯帝國極東的省份。公元前329年為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之後成為了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史稱大夏)。西漢時,大月氏西遷,征服該地,並建立了著名的貴霜王朝。之後,厭噠人滅貴霜,突厥滅厭噠。到公元八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中亞,此後阿富汗地區伊斯蘭化。

帖木兒帝國首都在撒馬爾罕,在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地區為其核心區域。帖木兒大帝為突厥人,西察合臺汗國駙馬,其自稱蒙古人,成吉思汗後裔。帖木兒帝國征服波斯,並曾一度打敗奧斯曼帝國,俘虜奧斯曼蘇丹。

帖木兒帝國在帖木兒大帝死後迅速滅亡,但其後代巴布爾在印度建立了莫臥爾帝國。

阿富汗地理戰略位置極佳,易守難攻。歷史上侵入印度均是從該地出發,向南穿越興都庫什爾山口。巴布爾就是從中亞阿富汗區域的費爾幹納盆地發跡,在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為根據地侵入印度。


武斯說瞬間


公元1501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裔昔班尼率軍佔領帖木兒帝國的國都撒馬爾罕,曾威震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宣告滅亡。和帖木兒帝國同時遭到昔班尼打擊的還有東察合臺汗國,這兩個國家相繼滅亡後,無數的蒙古貴族被昔班尼誅殺,他們也曾試圖奪回自己的領土,但面對昔班尼手下強悍的烏茲別克軍,他們飽嘗了失敗的滋味。

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汗國的衍生國,該汗國在十四世紀中葉分裂,西部位於河中地區的被稱為西察合臺汗國,而東部則被稱為東察合臺汗國或者蒙兀兒汗國。

帖木兒在去世之前,仍然沒有徹底消滅他的心腹大患東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去世之後,兩個汗國的王族便開始相互通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而連帖木兒帝國的末代王子巴布爾,雖然自稱為察合臺人,但是母系祖先卻是蒙兀兒人,他的母親是東察合臺汗國的著名大汗羽奴思汗的女兒,羽奴思汗則是一位成吉思汗後裔。

隨著昔班尼的崛起,中亞河中地區已經成為了烏茲別克人的天下,被昔班尼多次擊敗的巴布爾後來逃到了現在的阿富汗境內,並且以喀布爾城為中心建立了喀布爾王朝,為收復被昔班尼佔領的撒馬爾罕而積蓄力量。在巴布爾在喀布爾休整的那段時期,昔班尼開始對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王室進行誅殺,他先是誅殺了巴布爾的幾個叔父和堂兄弟,然後又將巴布爾的舅舅馬合木汗及其親屬全部殺死。

昔班尼對這些王室成員的屠殺給中亞的蒙古貴族帶來了滅頂之災,而這兩位蒙古貴族都不是泛泛之輩,賽義德汗後來成為了葉爾羌汗國的創建者,海答兒則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是中亞著名史書《拉失德史》的作者。在昔班尼屠殺東察合臺汗國王室成員的時候,賽義德汗和海答兒逃出了昔班尼的魔掌,後來相繼前往阿富汗的喀布爾城避難,成為了表兄巴布爾的座上賓。

賽義德汗在其父病死後,便跟隨伯父馬合木汗生活,心懷大志的賽義德汗不久之後便逃出了伯父的封地,當伯父投靠昔班尼後,賽義德汗也輾轉來到了昔班尼的土地,結果卻遭到了昔班尼的屠殺。當賽義德汗得知伯父馬合木汗殺死後,便在部下的幫助下逃離了昔班尼的領土,前往表兄巴布爾佔據的喀布爾城進行避難,並且受到了巴布爾的保護。

而大學者海答兒前往阿富汗避難的時候還是一個兒童,他的父親米兒咱和馬合木汗一起被昔班尼殺死,年幼的海答兒被父親的部下帶離了昔班尼的領土,然後將年幼的海答兒送到了阿富汗的喀布爾,交給其表兄巴布爾照顧。

隨著賽義德汗和海答兒的到來,喀布爾轉眼之間變成了蒙古貴族的避難所,他們結束了擔驚受怕、忍飢挨餓的生活,在喀布爾的王宮中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海答兒則曾在自己的書籍中記錄巴布爾給予自己的悉心照顧:

賽義德汗在巴布爾的王國居住多年後,便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巴布爾為他提供了一支軍隊,讓賽義德汗去獨自創業,而賽義德汗臨走時還帶走了海答兒。後來賽義德汗成功建立了葉爾羌汗國,而海答兒則成了賽義德汗的宰相,不過在賽義德汗去世後,其子孫開始排擠海答兒,無奈的海答兒只好離開葉爾羌汗國,前往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投靠巴布爾的兒子胡馬雍。

參考資料:《拉失德史》《巴布爾回憶錄》


文儒風


(1)帝國的成立  從1380年開始,帖木兒帝國先後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進而攻佔兩河流域,1388年征服花剌子模,1389—1395年,多次進攻欽察汗國,毀其首都薩萊•伯克爾等城市,統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1398年進攻印度德里蘇丹國首都德里,屠殺戰俘約10萬人,佔領印度北部。曾經打敗蒙古西侵大軍的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因為拒絕與帖木兒帝國結盟,1400年帖木兒率兵進攻敘利亞,蘇丹法萊吉親自率兵抵抗也無濟於事,整個敘利亞的領土被佔領,名城大馬士革被焚燬。  1402年7月20日在安卡拉戰役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其蘇丹即“閃電”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國疆域成為從印度德里到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帝國。他擊敗當時如日中天、不斷擴張中的奧斯曼帝國,間接地緩解了伊斯蘭文化對基督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的滲透。而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使該處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  帖木爾原來希望恢復蒙古帝國的光榮,把分裂的蒙古帝國再度統一起來,因此本來皆以各汗國為攻擊目標。為此還北上攻打金帳汗國。不料撒馬爾罕爆發了外族的叛亂,把他的計劃打破了。這時候帖木兒意識到蒙古各汗國對他的威脅不如其他外族大,因此他掉轉矛頭往其他國家去,首先是把叛亂鎮壓下去,撒馬爾罕又遭受了一遍徹底屠殺,以後在進攻印度的時候他也保持了屠殺的政策,打下德里,他的軍隊所過之處和以前的蒙古軍隊並無二致。  (2)與明朝關係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滅亡,蒙古人被漢人驅逐出中原,明朝對中亞的帖木兒汗國要求按元例進貢。然而當時帖木兒還沒有殺死了忽辛,獨掌大權統一週邊,到1387年起才開始遣使進貢,在官方信件中帖木兒自稱是“臣”。直到1404年11月27日率領20萬士卒入侵明朝,結果1405年2月18日在進軍途中,在訛答剌病死,終結了其輝煌的一生。  這個時期,東方發生了什麼呢?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1402年,鬼力赤殺死北元最後一任皇帝坤帖木兒,自立為大汗,廢北元國號,改稱韃靼,嚮明朝進貢求和。坤帖木兒的弟弟本雅失裡流亡到了帖木兒帝國,皈依了伊斯蘭教。  蒙古部落中一直有非黃金家族不能做大汗的傳統。帖木兒是一心想要重現成吉思汗大業的人,一直也以蒙古大汗自居。僅僅依靠察合臺汗國的駙馬身份並不牢靠,最大的合法性當然莫過於擊敗明朝,為北元報仇。因此,帖木兒才會東征明朝。但是,東征明朝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還是爭奪大汗之位。正好,此時蒙古是被鬼力赤篡位的。《蒙古源流》中說他不是黃金家族後裔。因此,帖木兒作為察合臺汗國的駙馬,是比鬼力赤更有資格問鼎蒙古大汗的。  史學家考證帖木兒東征明朝是假道滅虢衝著北元殘部來的。消滅了北元,獲得蒙古本部各部落首領的臣服,帖木兒或許就能不再只當個埃米爾,就能當上大汗。至於消滅明朝,帖木兒連自己家門口的察合臺汗國都沒辦法消滅,消滅明朝談何容易,要全力與鼎盛時期的明朝開戰,作戰打不了幾仗,帖木兒內部矛盾重重的帝國就會奔潰,而事實也證明帖木兒一死,其繼承人沙哈魯就朝貢朱棣了。  帖木兒想要和大明交手,還需要跨過瓦剌的領地。當時瓦剌被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三人把持,都與明朝交好,受封為王。帖木兒是外來人,宗教信仰也不同,勢必會受到極大的阻礙。因此,如果帖木兒能夠不死,他想來也是和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一樣,先進攻瓦剌和韃靼,爭奪蒙古大汗的寶座。這些此時都是明朝的藩屬,以永樂帝的性格,說不定和康熙一樣來個親征。  在帖木兒的軍事壓迫下,受損的瓦剌和韃靼說不定會更加依附於明朝,和滿清時期依附的蒙古各部一樣,使得明朝加強了在草原的影響力。  帖木兒東征的時候已經七十歲了,就算1405年不病死,也沒幾年可活了。按照歷史來看,帖木兒去世後,帝國的分裂不可避免,對東方的入侵不可持續,勢必瓦解。到時候,瓦剌和韃靼受了損失,帖木兒帝國瓦解,明朝成了最大的贏家。  (3)帝國建立者  帖木兒(1336—1405年)是其奠基人。1336年生於撒馬爾罕以南的謁石(今沙赫裡薩布茲),卒於1405年2月18日。蒙兀兒斯坦的察合臺后王禿黑魯帖木兒在1360年平定河中,以其子也裡牙思火者為河中總督,帖木兒被任命為也裡牙思火者的參贊,不久,帖木兒逃走,同其姻兄、迦慈罕之孫忽辛會合,共同舉兵。  1362年右腿因傷致殘,故又稱跛子帖木兒。1364年打敗和驅逐河中的蒙兀兒統治者。1370年,帖木兒又殺其盟友忽辛,滅西察合臺汗國,成為河中的最高統治者。帖木兒稱霸河中後,便進一步向周邊地區擴張。1375—1379年間,帖木兒東攻察合臺汗國;1388年征服花拉子模;1393年,征服伊兒汗國,而後北上進攻金帳汗國,1398年南侵印度,1399年西征小亞細亞,1402年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其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終於建立一個僅次於蒙古帝國的帖木兒帝國。  帖木兒在世時曾將領土分給子孫,並指定其長子賈汗吉爾之子皮兒•馬黑麻為嗣君。皮兒•馬黑麻率軍前去爭位,被哈里勒打敗,退回阿富汗,後被部下所殺。帖木兒第四子沙哈魯,以為皮兒•馬黑麻報仇為名,進軍河中,奪取帖木兒的王位,因此,原帖木兒王朝的所有領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魯統一起來。西波斯的帖木兒後裔不久為黑羊王朝所滅,而沙哈魯所建立的王朝則享國較久。沙哈魯死後,帖木兒帝國大亂。河中的政權最後落到米蘭沙之孫阿布•賽義德的手中,而呼羅珊地區則被帖木兒次子烏馬爾•沙黑•米爾扎的後裔蘇丹•侯賽因•拜卡拉所佔據。沙哈魯的帖木兒朝遂分裂為二。1494年,阿布•賽義德第四子、統治費爾干納的烏馬爾•沙黑及其長兄,佔據撒馬爾罕的蘇丹•阿赫馬德先後死去,繼前者統治費爾干納的巴布爾,繼續同蘇丹•阿赫馬德的後繼者爭奪撒馬爾罕。最後是率烏茲別克人南下的昔班尼汗取得勝利。1501年,滅河中帖木兒朝。  (4)進攻奧斯曼  1402年春,帖木兒的軍隊進攻奧斯曼帝國,連下數城,兵鋒直逼安卡拉。奧斯曼帝國正處於上升階段,勢力不容小視,在西部前線已經把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要這個門戶一開,基督教世界就暴露在眼前。帖木兒去進攻這樣的對手還是冒了一定風險的。他動員的軍隊在14萬左右,以騎兵為主(還有戰象30頭),最主要的突擊力量是騎兵。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綽號“閃電”,從名頭上看絕非泛泛之輩。他動員了7萬軍隊,在安卡拉附近的林地設防,以降低帖木兒騎兵的機動優勢。   帖木兒看到奧斯曼帝國軍隊佔了地利,雖然自己兵力佔優,也無把握直接衝那個口袋。於是他決定繞開奧斯曼軍防線從南方包圍安卡拉,把奧斯曼帝國軍隊誘到平原上決戰,其軍隊根本不理巴耶塞特的大軍,照了個面就走了。這讓巴耶塞特大吃一驚,立刻拔營而起馳援安卡拉。帖木兒很得意地撤了圍,稍作後退,設立了防線等待奧斯曼帝國主力部隊到來。  巴耶塞特的軍隊經過強行軍趕到安卡拉戰場,不及休整,1402年7月28日晨6時,雙方列陣完畢。帖木兒軍全部是騎兵,人數為14萬,分為重騎兵和輕騎兵。重騎兵是主力,人馬皆披鎧甲。配備弓、戰斧、長矛、彎刀。輕騎兵人馬都沒有甲冑,攜帶2-3張弓、3個巨大的箭袋和一把短彎刀,帖木兒把主力擺在兩翼,並準備了預備隊。戰役結果證明貼木兒的安排是非常正確的。按照奧斯曼軍的習慣,巴耶塞特一世將軍隊分成三個部分,即左、中、右。左翼軍團由歐洲召集而來的僱傭軍和塞爾維亞國王斯提芬率領的塞爾維亞騎兵組成。右翼軍團由從安納托利亞地區原突厥公國所徵募的士兵和韃靼軍隊構成。而中軍則由加尼沙裡軍團和奧斯曼正規軍西帕希騎兵構成。   戰鬥從10點開始,奧斯曼軍左翼塞爾維亞騎兵表現出了強大的攻擊能力,“韃靼人”( 帖木兒軍)右翼被強勁對手壓著打。加尼沙裡軍團和西帕希騎兵還沒有投入作戰。就在雙方的戰事正在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奧斯曼軍的右翼出現了大規模的混亂。原來奧斯曼軍右翼軍團所面對的敵人,幾乎都是以前被巴耶塞特一世趕出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地區)的突厥公國的王公。基於此,巴耶塞特一世右翼的突厥士兵和韃靼士兵中出現了大面積的戰前倒戈。如果不是奧斯曼中心陣營精銳加尼沙裡軍團的支援,巴耶塞特一世的右翼早就已經就不復存在了,但左翼以塞爾維亞國王斯提芬為主的歐洲僱傭軍團,卻出人意料地忠誠於巴耶濟德,奮勇迎戰如潮水般湧向左翼陣營的貼木兒大軍。不過還是有一些反叛的士兵匯同貼木兒的部隊左翼士兵,趁著混亂衝向了巴耶塞特一世的中軍。  巴耶塞特一世率領左翼塞爾維亞軍隊和加尼沙裡軍團中的精銳力量,發動了閃電般的反擊。正處於勝勢的貼木兒中軍轉眼就被衝亂,並且被擊潰。受到巴耶塞特一世的影響,漸漸頹廢的奧斯曼軍隊士氣頓時一震隨即扭轉了戰場上的局勢。而中央突破的奧斯曼加尼沙裡軍團已經險些攻破貼木兒的中部軍帳,左翼塞爾維亞軍隊則擊退貼木兒大軍數輪強攻,由歐洲重甲騎士和巴爾幹驃騎兵組成的奧斯曼僱傭軍,甚至向龐大的貼木兒軍大象陣和突厥-靼韃騎兵方陣,發起了數次衝鋒。貼木兒面對奧斯曼軍隊的強力突擊,很鎮定的調動了後備部隊5萬人。眼看就要攻到貼木兒大帳下的奧斯曼軍隊被一批新的生力軍給趕了出去。巴耶塞特一世的兒子蘇萊曼•查拉比放棄陣地逃之夭夭。左翼人數越戰越少的塞爾維亞軍團,率先被兵力源源不斷的貼木兒軍團擊潰,塞爾維亞國王斯提芬率餘部撤出戰鬥。貼木兒切斷了撤回中央戰線的奧斯曼加尼沙裡軍團補水供給線,巴耶塞特一世率領加尼沙裡軍團和西帕希騎兵竭力戰鬥到傍晚,他帶著三百名“西帕希騎兵”退守到附近的一個小山丘卡特爾山。在太陽西下之時,戰事接近結束。整個奧斯曼軍團全軍盡沒,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突圍時坐騎中箭,落馬被俘,但斯提芬公爵率塞爾維亞騎兵餘部突出重圍。安卡拉的總督見狀只有獻城投降。貼木兒順勢攻陷了奧斯曼帝國在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地區)最重要的中心布爾薩。到此奧斯曼帝國和貼木兒帝國的戰事基本結束。奧斯曼帝國以慘敗而告終。  帖木兒獲勝後,覺得目的已經達到,把後顧之憂給剪除了,所以並沒有乘勝把整個奧斯曼帝國滅掉,而是把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地區)分給了巴耶塞特一世的四個兒子,帖木兒帶著從奧斯曼帝國境裡俘獲的工匠,被遷到撒馬爾罕,班師回朝。這期間發生了鬼力赤殺死北元最後一任皇帝坤帖木兒,自立為大汗,廢北元國號,改稱韃靼,嚮明朝進貢求和的事情。坤帖木兒的弟弟本雅失裡流亡到了帖木兒帝國。  (5)分裂和滅亡  奧斯曼帝國被打敗之後帖木兒從探子那裡不斷了解明朝的情況,大體得到的信息是明朝的軍隊動員能力在110萬,而且戰鬥力不低,城市眾多,但有完善的城牆防禦體系保護,不易強攻。帖木兒帝國要打這樣的國家確實不太容易,像打敗奧斯曼帝國一樣,細做準備,開始動員頃國之兵準備東侵。很多史書載其動用的軍隊達130萬,實際上真正的主力戰鬥部隊也就70到100萬左右,其他為後勤,要維持這樣一支大軍,以帖木兒帝國尚不太穩定的經濟供應看風險比以往的冒險要高。如果不能立刻擊潰明軍主力獲得大量補給,持久戰是有問題的。  明朝方面,雖然內亂導致國力有所損失,但軍隊因戰亂戰鬥力得以保持增加。1404年11月帖木兒揮軍往東,時明朱棣奪取帝位不久,軍威正盛。但是,1405年2月18日帖木兒在行軍途中病亡,大軍未與明軍發生大規模交戰即停止了東侵。  帖木兒在世時曾將領土分給子孫,並指定其長孫皮兒•馬黑麻(帖木兒長子賈汗吉爾之子)為嗣君。帖木兒去世後,其後裔立即開始爭奪王位的鬥爭。皮兒•馬黑麻因遠在阿富汗,撒馬爾罕遂為帖木兒的另一孫子哈里勒所奪據自立為汗。原帖木兒王朝的所有領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魯統一起來。與此同時,土耳其人、賈拉爾人、土克曼人在西部開始恢復失地。結果,西波斯的帖木兒後裔不久被土克曼人的黑羊王朝所滅,其領土落入黑羊王朝(據有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和白羊王朝(據有迪亞巴克兒和阿塞拜疆)手中。沙哈魯的控制區只限於河中、阿富汗和波斯東部。  沙哈魯命其長子兀魯伯駐撒馬爾罕鎮守河中,自己則仍以赫拉特為首都。沙哈魯當政時,波斯、中亞同中國明朝之間,貢使往來不斷,官私貿易十分活躍。但沙哈魯死後,帝國發生內亂。在爭位戰爭中,兀魯伯被自己的兒子阿卜拉•拉迪卜所殺,而後者又被兀魯伯的親信殺死。 河中地區的政權最後落到米蘭沙之孫阿布•賽義德的手中。而呼羅珊地區則被帖木兒次子烏馬兒•沙黑•米爾扎的後代蘇丹•侯賽因•拜卡拉所佔據。沙哈魯的王朝遂一分為二。  1451年,阿布•賽義德•米爾扎(Abu Sa'id Mirzaابو سعید میرزا)將大部分的帖木兒帝國舊地統一起來,擊敗了東部強敵察合臺汗國,並且重新將帖木兒帝國的觸角伸向了波斯地區。隨後其與盟友黑羊王朝統治者賈汗•沙赫達成協議瓜分波斯。1466年黑羊王朝君主賈汗•沙赫入侵白羊王朝,被白羊王朝雄主烏宗•哈桑擊敗,應賈汗•沙赫的要求,阿布•賽義德.米爾扎也加入黑羊王朝一方參與戰鬥,最終賈汗•沙赫與阿布.賽義德.米爾扎相繼被烏宗•哈桑擊敗,1469年阿布•賽義德•米爾扎被俘後為烏宗•哈桑處死。  阿布•賽義德•米爾扎死後帖木兒帝國分崩離析,呼羅珊帖木兒王朝為海塞因米爾扎所統治,其餘的帝國分為艾哈邁德統治下的布哈拉,撒馬爾罕,Hissar(三地在艾哈邁德死後分裂),烏馬爾米爾扎統治下的費爾干納,馬赫穆德統治下的巴爾赫和米爾扎烏魯哈統治下的喀布爾。1500年,朮赤(成吉思汗的長子)的後裔昔班尼汗率領烏茲別克族遊牧部落攻佔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帖木兒帝國滅亡。1501年,烏茲別克汗國滅河中帖木兒王朝;1507年5月,滅呼羅珊帖木兒王朝。河中地區形成由烏茲別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但帖木兒的家族並沒有因此全部消失,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以喀布爾為根據地力圖復辟,失敗後進入印度,於1526年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從而在一定意義上延續了帖木兒帝國。莫臥爾王朝可以說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版圖包括整個印度次大陸,具有完備行政統治,各宗教的關係以及中央與地方政權的關係較融洽,經濟和文化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鴨梨山大


不是,他出生於河外地的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封建土耳其貴族家庭。雖然他立了一個成吉思汗後裔做察合臺汗,實際上只是傀儡,帖木兒是事實上的統治者。後來被帖木兒殺死又立了一個察合臺汗國可汗。由於他做過蒙古人的大臣,處於政治考慮自稱是成吉思汗家族後裔


用戶2004591095859


昔班尼的血統雖然可以追溯的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但是他已經不是純粹的蒙古人,他是烏茲別克人的領袖,代表著新興的烏茲別克民族。當昔班尼佔領撒馬爾罕後,帖木兒帝國的王室和東察合臺汗國的王室組成了聯盟,由巴布爾和其兩個蒙兀兒人舅舅率領,和昔班尼的軍隊展開了鬥爭,結果被打的全軍覆沒,巴布爾僥倖從戰場上逃脫,兩個舅舅被烏茲別克軍俘虜,後來被昔班尼下令釋放。

被昔班尼多次擊敗的巴布爾後來逃到了現在的阿富汗境內,並且以喀布爾城為中心建立了喀布爾王朝,為收復被昔班尼佔領的撒馬爾罕而積蓄力量。在巴布爾在喀布爾休整的那段時期,昔班尼開始對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王室進行誅殺,他先是誅殺了巴布爾的幾個叔父和堂兄弟,然後又將巴布爾的舅舅馬合木汗及其親屬全部殺死。

昔班尼對這些王室成員的屠殺給中亞的蒙古貴族帶來了滅頂之災,就在他們為性命擔憂的時候,居住在阿富汗的巴布爾向他們張開了懷抱。巴布爾雖然和自己舅舅為代表的蒙兀兒人有許多矛盾,而察合臺人也素來和蒙兀兒人不和,但是性格仁慈的他仍然接納了他的這些親屬們,在那段時期,前去投靠巴布爾的有巴布爾二舅阿黑麻汗的兒子賽義德汗,以及巴布爾姨母的兒子海答兒。

而這兩位蒙古貴族都不是泛泛之輩,賽義德汗後來成為了葉爾羌汗國的創建者,海答兒則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是中亞著名史書《拉失德史》的作者。在昔班尼屠殺東察合臺汗國王室成員的時候,賽義德汗和海答兒逃出了昔班尼的魔掌,後來相繼前往阿富汗的喀布爾城避難,成為了表兄巴布爾的座上賓。

賽義德汗在其父病死後,便跟隨伯父馬合木汗生活,心懷大志的賽義德汗不久之後便逃出了伯父的封地,當伯父投靠昔班尼後,賽義德汗也輾轉來到了昔班尼的土地,結果卻遭到了昔班尼的屠殺。當賽義德汗得知伯父馬合木汗殺死後,便在部下的幫助下逃離了昔班尼的領土,前往表兄巴布爾佔據的喀布爾城進行避難,並且受到了巴布爾的保護。

而大學者海答兒前往阿富汗避難的時候還是一個兒童,他的父親米兒咱和馬合木汗一起被昔班尼殺死,年幼的海答兒被父親的部下帶離了昔班尼的領土,然後將年幼的海答兒送到了阿富汗的喀布爾,交給其表兄巴布爾照顧。海答兒的父親米兒咱也曾在巴布爾部下任職,後來在巴布爾與昔班尼交戰時參與了宮廷政變,巴布爾回到喀布爾後,並沒有對背叛過自己的米兒咱進行懲罰,米兒咱後來覺得沒有顏面待在巴布爾身邊,便前去投靠馬合木汗,結果與馬合木汗一起被昔班尼殺死。

隨著賽義德汗和海答兒的到來,喀布爾轉眼之間變成了蒙古貴族的避難所,他們結束了擔驚受怕、忍飢挨餓的生活,在喀布爾的王宮中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而海答兒則曾在自己的書籍中記錄巴布爾給予自己的悉心照顧:“在那段時期,巴布爾大帝如慈父一樣照顧我,讓我這個失去父親的孤兒不再孤苦伶仃,每次舉行宴會和接待貴客的時候,我總能榮幸的待在他的身邊,他還給我找了老師教授我文化,每當我取得一些成就後,他逢人便誇獎我的學習成果,想要讓大家對我進行稱讚。”

賽義德汗在巴布爾的王國居住多年後,便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巴布爾為他提供了一支軍隊,讓賽義德汗去獨自創業,而賽義德汗臨走時還帶走了海答兒。後來賽義德汗成功建立了葉爾羌汗國,而海答兒則成了賽義德汗的宰相,不過在賽義德汗去世後,其子孫開始排擠海答兒,無奈的海答兒只好離開葉爾羌汗國,前往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投靠巴布爾的兒子胡馬雍。


太行山上小谷堆


公元1501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裔昔班尼率軍佔領帖木兒帝國的國都撒馬爾罕,曾威震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宣告滅亡。和帖木兒帝國同時遭到昔班尼打擊的還有東察合臺汗國,這兩個國家相繼滅亡後,無數的蒙古貴族被昔班尼誅殺,他們也曾試圖奪回自己的領土,但面對昔班尼手下強悍的烏茲別克軍,他們飽嘗了失敗的滋味。

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汗國的衍生國,該汗國在十四世紀中葉分裂,西部位於河中地區的被稱為西察合臺汗國,而東部則被稱為東察合臺汗國或者蒙兀兒汗國。這場分裂也使居住在兩個汗國境內的蒙古人變成了兩個民族,帖木兒在河中崛起後,境內的已經突厥化的蒙古貴族被稱為察合臺人,而生活在東察合臺汗國的蒙古人則被稱為蒙兀兒人。

帖木兒在去世之前,仍然沒有徹底消滅他的心腹大患東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去世之後,兩個汗國的王族便開始相互通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而連帖木兒帝國的末代王子巴布爾,雖然自稱為察合臺人,但是母系


安陽野生動物保護


公元1501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後裔昔班尼率軍佔領帖木兒帝國的國都撒馬爾罕,曾威震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宣告滅亡。和帖木兒帝國同時遭到昔班尼打擊的還有東察合臺汗國,這兩個國家相繼滅亡後,無數的蒙古貴族被昔班尼誅殺,他們也曾試圖奪回自己的領土,但面對昔班尼手下強悍的烏茲別克軍,他們飽嘗了失敗的滋味。

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汗國的衍生國,該汗國在十四世紀中葉分裂,西部位於河中地區的被稱為西察合臺汗國,而東部則被稱為東察合臺汗國或者蒙兀兒汗國。這場分裂也使居住在兩個汗國境內的蒙古人變成了兩個民族,帖木兒在河中崛起後,境內的已經突厥化的蒙古貴族被稱為察合臺人,而生活在東察合臺汗國的蒙古人則被稱為蒙兀兒人。

帖木兒在去世之前,仍然沒有徹底消滅他的心腹大患東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去世之後,兩個汗國的王族便開始相互通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象。而連帖木兒帝國的末代王子巴布爾,雖然自稱為察合臺人,但是母系祖先卻是蒙兀兒人,他的母親是東察合臺汗國的著名大汗羽奴思汗的女兒,羽奴思汗則是一位成吉思汗後裔。

隨著昔班尼的崛起,中亞河中地區已經成為了烏茲別克人的天下,昔班尼的血統雖然可以追溯的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但是他已經不是純粹的蒙古人,他是烏茲別克人的領袖,代表著新興的烏茲別克民族。當昔班尼佔領撒馬爾罕後,帖木兒帝國的王室和東察合臺汗國的王室組成了聯盟,由巴布爾和其兩個蒙兀兒人舅舅率領,和昔班尼的軍隊展開了鬥爭,結果被打的全軍覆沒,巴布爾僥倖從戰場上逃脫,兩個舅舅被烏茲別克軍俘虜,後來被昔班尼下令釋放。

被昔班尼多次擊敗的巴布爾後來逃到了現在的阿富汗境內,並且以喀布爾城為中心建立了喀布爾王朝,為收復被昔班尼佔領的撒馬爾罕而積蓄力量。在巴布爾在喀布爾休整的那段時期,昔班尼開始對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的王室進行誅殺,他先是誅殺了巴布爾的幾個叔父和堂兄弟,然後又將巴布爾的舅舅馬合木汗及其親屬全部殺死。

昔班尼對這些王室成員的屠殺給中亞的蒙古貴族帶來了滅頂之災,就在他們為性命擔憂的時候,居住在阿富汗的巴布爾向他們張開了懷抱。巴布爾雖然和自己舅舅為代表的蒙兀兒人有許多矛盾,而察合臺人也素來和蒙兀兒人不和,但是性格仁慈的他仍然接納了他的這些親屬們,在那段時期,前去投靠巴布爾的有巴布爾二舅阿黑麻汗的兒子賽義德汗,以及巴布爾姨母的兒子海答兒。


成曦啟明


阿富漢,是戰略要地,但只是走廊,不是肥地,而且是荒地,周邊國家安定後,各自休養生息,不想著去搶佔,那裡自然也就安定下來,仇家也不願花大代價去打他了


夜雨挑燈說醫保


打到那裡的時候,歲數大了,自己打不動了,兒子有不爭氣,反正遊牧民族對於家的概念比較模糊,所以打到哪就定居到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