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傳說中人類始祖是龍還是蛇?

為什麼神話傳說中,人類祖先伏羲和女媧都是蛇,而作為後代的華夏族群卻叫做「龍的傳人」?

中國人現在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與伏羲、女媧的形象關係其實並不大,伏羲、女媧的形象是在神話的不斷髮展中衍生出來的。

那我們為什麼把自己叫做「龍的傳人」呢?

由於年代久遠,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也眾說紛紜。目前認可程度較高的是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提出的「氏族圖騰兼併說」。


傳說中人類始祖是龍還是蛇?

▲《伏羲考》作者: 聞一多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

書中指出,在遠古時期各個部落有不同的圖騰,有的是鹿,有的是蛇,有的是虎,後來有人(伏羲或黃帝,說法不一)統一了眾多部落,將各族圖騰合併,逐漸演化出了龍的圖騰。

河南仰韶文化中出土的龍雕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這就是當時人們嚮往龍的證明。

後來關於龍的神話傳說愈加完整,龍逐漸可以呼風喚雨、掌控陰陽,甚至可以直接代表「天」,成為中國古代權力的代表,古代皇帝也常自稱「真龍天子」來表明自己天賦權力,這種宣傳更加讓龍的威嚴形象深入人心。

所以說,「龍的傳人」這種說法是氏族圖騰演化而來的,並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

那麼伏羲、女媧的形象又是如何演變,為什麼說「龍的傳人」與伏羲、女媧的形象關係並不大?

關於女媧的形象,一直都爭議頗多,畢竟女媧在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話中佔據頗為重要的位置,既是補天救世的女神,又是造人的祖先。最早關於女媧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山海經》,書裡講到: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

意思是女媧死去化成了十個神人,這裡可以看出,女媧是早期中國某個部落的象徵。

後來《楚辭·問天》中曾點明女媧人首蛇身的模樣,寫道:

「傳言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


傳說中人類始祖是龍還是蛇?

▲伏羲與女蝸「人首蛇身」畫像

漢代應劭的《風俗通義》中賦予了女媧造人的神話,這個時候的女媧是完整的人身。宋代的羅泌在《路史·後記二》中則提到過女媧能夠保佑姻緣和子嗣。

塗殷康在《蛙神話源流》一文中則認為,女媧氏是以蛙為圖騰的氏族在傳說上的祖先,我們稱之為女媧氏族。

按照《說文》的詮釋,塗殷康指出,媧音同蛙,女媧是某部落的蛙女神。也就是說,女媧在這裡的形象是青蛙的形象。後來在馬家窯文化中出土的陶器上的蛙形人像,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由此可以說明,女媧在神話中的形象並非一直都是蛇,甚至也不一直都是人類的祖先。

傳說中人類始祖是龍還是蛇?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

伏羲的形象也是如此,對伏羲的記載,大約最早出現在《周易·繫辭》中;而古史中對伏羲的記載最早是戰國時期的《莊子》,不過《莊子》一書中對伏羲身份記載較為混亂,或人或神,前後稱呼都不相同。這或許是因為伏羲的神話傳說成形較晚,隨著時間的推移,反倒是越往後對伏羲的記載越清楚。

即便在後來,對於伏羲的形象也是各有各的看法,在《列子·黃帝篇》中講述伏羲的形象說:

「庖犧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宋代羅泌的《 路史·後紀》則說伏羲是龍身,《帝王世紀》才提出伏羲是蛇身人首。

此外,在伏羲出現的《周易·繫辭》中女媧並未出現,女媧最初出現的古籍中也沒有對伏羲的記載,甚至到漢代,二者的關係還是很微弱的。

所以,女媧和伏羲是人類祖這一傳說,是後來才有的,它和「龍的傳人」的說法並行,不能混為一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