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攀登者》:3個理由讓井柏然扮演的登山隊隊長不必犧牲

電影《攀登者》很打動人心,有好幾個出人意料。

《攀登者》:3個理由讓井柏然扮演的登山隊隊長不必犧牲

第一個意外是,電影開頭不到20分鐘就達到了一個高潮。主要描述了1961年中國登山隊攀爬珠峰登頂成功。這一段噹噹是全程睜大眼睛看的。

第2個意外是,整部電影其實是對中國人第2次攀爬珠峰過程的一個濃墨重彩的拍攝。兩次攀爬都遇到了非常驚險的各自不同的意外,但沒想到似乎第2次更險更難。

第3個意外,也是噹噹全片看下來感到的最大遺憾,就是井柏然扮演的登山隊隊長竟然犧牲了。

看著井柏然掉下去的瞬間,噹噹就好想抱住他,不讓他在銀幕上消失。可惜。

其實仔細想想,井柏然的犧牲是不必要的,主要有三點理由。

1.在登山隊員中,井柏然是最強的。這一點在之前的訓練中就可以看出,他一個人連續做了三遍高難度的動作。既要拖著重型輪胎往前跑,又要攀爬垂直的木質階梯,在3分鐘回到原地後立即把頭放入水盆中做悶水訓練1分鐘。整個過程別人一遍做下來都非常累,可是井柏然被要求做了三遍。這樣顯示了他的素質是槓槓的。這樣的一個登山隊員,在實際攀爬過程中是最不可能出現意外的。

2.井柏然是一個很有頭腦很有策略的一個人。在老隊長吳京受傷後,沒有辦法帶領大家繼續攀爬的情況下,井柏然毅然決然地擔負起了重任。他說服老隊長的這個過程非常有禮有節。不僅以情動人,更以理服人。他首先說年輕一代需要這個機會,年輕人已經成長起來了,是時候經歷更大的風雨,承擔更重的責任。在吳京仍然猶豫不決的時候,井柏然還拿出了攀爬作風的策劃書,這說明他考慮的非常細緻,我們也相信這其中肯定有他如何處理突發意外情況的種種預計準備。

3.電影中把井柏然的犧牲描繪成了登山副總指揮心理的轉折點。讓他從一個只知道完成任務,不計任何代價和後果的人,明白了生命的可貴。貌似這樣顯得非常有人性,但這樣的安排代價太大了。其實副總指揮的在風暴來臨之前登上峰頂的命令,與井柏然犧牲前遭遇意外並不是必然的因果關係。通過井柏然的犧牲,從而反證他的命令的失誤是可笑的。作為副總指揮,該作決斷的時候就要勇於擔責,這本身一點錯都沒有。更何況登山隊在最後是接近了峰頂,馬上就要登頂成功了。

《攀登者》:3個理由讓井柏然扮演的登山隊隊長不必犧牲

這裡噹噹又產生了三個疑惑。

1.井柏然作為登山小隊的隊長,他不是應該走在最前面嗎?他不應該第1個成功登頂嗎?怎麼會落到最後去了?

2.電影中井柏然是被氧氣瓶掉落後,砸倒摔落懸崖的。我們可以仔細的想一想,一個氧氣瓶怎麼會產生這麼大的衝力讓三四個用保險帶鎖在一起的隊員一起掉落呢?

3.最後時刻井柏然毅然地用刀把自己身上的保險帶割斷,好讓前面三個隊友活下去。雖然很緊張千鈞一發,但是噹噹看到這裡的時候,內心就有一個呼喊,千萬別割呀,千萬別割呀,這實在是太套路了。這一幅畫面曾經出現在很多片子中,英雄犧牲了小我,成就了個人高大上的光輝形象。這種偉光正的畫面,我們見的實在是太多了。因此當井柏然也作出同樣的選擇的時候,觀眾的內心其實並沒有跟著起伏,甚至也許只是默默地看著他的表演而已。

當然井柏然的表演是成功的,噹噹看到這裡的時候就好想抱住他,一把把他給牢牢的抓住,再也不讓他的手從我的指尖划走。

網上有很多對攀登者這部電影的負評,說是感情戲太多了。但噹噹覺得,讓井柏然就這樣決不足取的犧牲才是最大的煽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為什麼還讓第1次攀爬珠峰的老隊員第2次繼續爬上珠頂呢?為什麼後一輩的年輕人不能脫穎而出,但負起他們應該肩負的使命呢?為國攀登的精神需要代代人相傳,如果井柏然作為隊長,在第2次攀登珠峰時克服萬難經歷千險最終成功封頂,這才是揚眉吐氣的表現,這才是我們國家時代青年應有的樣子,這個才是我們觀眾想要看到的真正體現了攀登者精神的大片。

所以當看到井柏然扮演的登山隊隊長掉下去的瞬間,我好想從影院的位置上跳起來,衝向他,並抱住他,而不是無助地看著他在皚皚白雪中飄散。

《攀登者》:3個理由讓井柏然扮演的登山隊隊長不必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