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可能很少有人會把“深圳”和“養老”聯繫在一起。這座年輕的城市,也會有養老難題嗎?

答案是:有,且形勢嚴峻。

1979年到1990年,改革開放的初期階段,大批建設者來到深圳,投入到城市建設發展中。40年過去,這代人年齡主要集中在55-70歲,幾乎同時步入老年人行列。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移民在深圳安家落戶,隨遷而來的常住老人也成為了深圳老年人口的主力軍。如此一來,深圳的戶籍老人和常住老人人口數量出現明顯倒掛。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戶籍老人32萬多人,佔全市戶籍總人口的7%,加上常住老年人口,超過100萬人。預計到2029年,60歲以上老年人增加至70萬以上,常住老人超過130萬,將達到或者接近老齡化社會標準。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有分析認為,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除了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的養老壓力,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經濟走勢。

今年,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長率為6.6%,較去年同期的8.1%,明顯下降。深圳的問題是全國的縮影,10月份,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第三季度GDP漲幅下跌到6.2%。經濟放緩的原因,除了大多數人認同的全球貿易摩擦,可能還有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11月2日參加《財經》年會時,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展開了一場對話。格林斯潘認為,全球經濟走弱的根源問題,在於人口結構。老年人退休後收入減少,儲蓄就會變少。儲蓄率下降,銀行能貸出去的錢就會變少,使投資率下降;投資減少,就會導致生產力增速下滑,從而影響人們的收入,致使經濟萎縮。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實際上,年輕的深圳,一直在為“變老“做準備。

2018年,深圳密集出臺了《深圳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管理辦法(試行)》、《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措施》、《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深圳市關於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性規範性文件。

其中,《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明確了深圳特色養老的總體方向,提出全面建立養老“1336服務體系”,即搭建智慧養老服務網(1張網),用好政府、市場、社會公益3種力量,做實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區聯動、機構養老3種服務,構建“市-區-街道-社區-站點-家庭”6個養老服務層級。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央明確要求深圳要在“老有頤養”上下功夫,對標先行示範,高點定位謀劃,以全面推進“1336”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引領,以社區和居家養老為重點,加快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打造精準化、精細化、集約化、智能化、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養老”新模式,助力打造民生幸福新標杆。

今年10月底,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的決定》。此《決定》是以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形式,從規劃、制度、設施等多方面進行框架性設計,提出一系列新舉措,為未來深圳的養老服務提供一條法治化、規範化、系統化的道路。

在這份《決定》中,以下幾方面引起了筆者的興趣:

01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說到這一險種,可能大家並不熟悉。日本從2000年就開始正式實施長期護理保險,覆蓋的對象包括兩類人:一類是65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另一類是40週歲到64週歲之間參加了醫療保險的人。接受長期護理保險的參保人,需要自付服務費用的10%,剩餘的90%由市町村政府制定的長期護理保險預算進行支付。因自付服務費用只佔10%,大大減輕了老人和家庭的壓力。

然而,目前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最難的就是支付能力不足。老年人不僅支付能力較弱、支付意願不足,同時,現有的社會保險,也不能提供足夠的資金來負擔,這樣一來,嚴重製約了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此次《決定》提出,探索建立多渠道籌資、可持續運行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將是繼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的一個全新的社會保險。長期護理險將從小孩到老人實行全覆蓋,一旦需要長期護理,無論在家裡還是醫院,會由專門機構的專業人員提供相應護理服務,而產生的費用則通過購買的長期護理險進行支付。

02大力發展智慧養老服務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決定》還充分發揮了深圳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產業優勢,提出大力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要求建設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實現養老事務一站式辦理、養老資源一體統籌。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非戶籍老年人口不斷變化。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的建設,可以對市域內老年人口的數量、需求、健康情況等,進行實時掌握和管理。

同時,老人也可以通過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提出生活照料、保健理療、家政服務等需求,享受24小時全方位的上門服務。

03全面放開養老市場

憑藉資金充足、服務專業,社會力量成為了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主角”。《決定》提出,全面放開養老市場,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供給,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發展模式、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要讓社會力量發揮主體作用,就要讓它“進得來”。

在營商環境構建方面,將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改成養老機構備案制度,降低准入的門檻。同時,對於醫養結合機構,取消強制性的審批。

在補貼政策方面,調整面向民辦養老機構的福利補貼,由之前的兩項拓展成現在的五項:即新增床位補貼、運營補貼、星級養老機構評定獎勵、養老機構責任險、醫養結合補助。

在場地支持方面,深圳一直是在大力拓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到目前為止,80%以上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都是由政府免費或低價提供的。

在稅費減免方面,深圳也將落實國家關於養老機構稅費減免的相應政策,從而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排憂解難。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深懷敬老之心,傾注愛老之情,篤行為老之事。如今的深圳正在著力構建“市-區-街道-社區-站點-家庭”6個養老服務層級,織起養老服務這張密網,讓每位老年人安享晚年。

​年輕的深圳遭遇養老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