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可能很少有人会把“深圳”和“养老”联系在一起。这座年轻的城市,也会有养老难题吗?

答案是:有,且形势严峻。

1979年到1990年,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大批建设者来到深圳,投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中。40年过去,这代人年龄主要集中在55-70岁,几乎同时步入老年人行列。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在深圳安家落户,随迁而来的常住老人也成为了深圳老年人口的主力军。如此一来,深圳的户籍老人和常住老人人口数量出现明显倒挂。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户籍老人32万多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7%,加上常住老年人口,超过100万人。预计到202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增加至70万以上,常住老人超过130万,将达到或者接近老龄化社会标准。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有分析认为,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除了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养老压力,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经济走势。

今年,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6.6%,较去年同期的8.1%,明显下降。深圳的问题是全国的缩影,10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季度GDP涨幅下跌到6.2%。经济放缓的原因,除了大多数人认同的全球贸易摩擦,可能还有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11月2日参加《财经》年会时,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展开了一场对话。格林斯潘认为,全球经济走弱的根源问题,在于人口结构。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储蓄就会变少。储蓄率下降,银行能贷出去的钱就会变少,使投资率下降;投资减少,就会导致生产力增速下滑,从而影响人们的收入,致使经济萎缩。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实际上,年轻的深圳,一直在为“变老“做准备。

2018年,深圳密集出台了《深圳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深圳市关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性规范性文件。

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明确了深圳特色养老的总体方向,提出全面建立养老“1336服务体系”,即搭建智慧养老服务网(1张网),用好政府、市场、社会公益3种力量,做实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区联动、机构养老3种服务,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站点-家庭”6个养老服务层级。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央明确要求深圳要在“老有颐养”上下功夫,对标先行示范,高点定位谋划,以全面推进“1336”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引领,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重点,加快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精准化、精细化、集约化、智能化、具有深圳特色的“都市养老”新模式,助力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

今年10月底,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此《决定》是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从规划、制度、设施等多方面进行框架性设计,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为未来深圳的养老服务提供一条法治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

在这份《决定》中,以下几方面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01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说到这一险种,可能大家并不熟悉。日本从2000年就开始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的对象包括两类人:一类是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另一类是40周岁到64周岁之间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接受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人,需要自付服务费用的10%,剩余的90%由市町村政府制定的长期护理保险预算进行支付。因自付服务费用只占10%,大大减轻了老人和家庭的压力。

然而,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最难的就是支付能力不足。老年人不仅支付能力较弱、支付意愿不足,同时,现有的社会保险,也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来负担,这样一来,严重制约了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此次《决定》提出,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可持续运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将是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的一个全新的社会保险。长期护理险将从小孩到老人实行全覆盖,一旦需要长期护理,无论在家里还是医院,会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相应护理服务,而产生的费用则通过购买的长期护理险进行支付。

02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决定》还充分发挥了深圳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优势,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要求建设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事务一站式办理、养老资源一体统筹。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非户籍老年人口不断变化。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对市域内老年人口的数量、需求、健康情况等,进行实时掌握和管理。

同时,老人也可以通过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提出生活照料、保健理疗、家政服务等需求,享受24小时全方位的上门服务。

03全面放开养老市场

凭借资金充足、服务专业,社会力量成为了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角”。《决定》提出,全面放开养老市场,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要让社会力量发挥主体作用,就要让它“进得来”。

在营商环境构建方面,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成养老机构备案制度,降低准入的门槛。同时,对于医养结合机构,取消强制性的审批。

在补贴政策方面,调整面向民办养老机构的福利补贴,由之前的两项拓展成现在的五项:即新增床位补贴、运营补贴、星级养老机构评定奖励、养老机构责任险、医养结合补助。

在场地支持方面,深圳一直是在大力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到目前为止,80%以上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都是由政府免费或低价提供的。

在税费减免方面,深圳也将落实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税费减免的相应政策,从而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排忧解难。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如今的深圳正在着力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站点-家庭”6个养老服务层级,织起养老服务这张密网,让每位老年人安享晚年。

​年轻的深圳遭遇养老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