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俄軍用機器人投入實戰,攻下敘利亞恐怖分子陣地,擊殺70多人

雖然今天俄羅斯的國力已經無法與鼎盛時期的蘇聯相提並論,但仍然自詡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事強國,並且在各個領域竭力與美國保持並駕齊驅的態勢。但俄羅斯在軍用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方面,卻遠落後與美國,甚至不如這一領域的一些後起之秀。

雖然俄羅斯軍方近年來在軍用機器人領域急起直追,開發了一些軍用機器人並將其投入實戰,並取得了一些戰果。如2015年12月在敘利亞的第五大城市拉塔基亞郊外的制高點754高地的爭奪戰中,俄軍就投入了一個機器人戰鬥群掩護敘軍地面部隊進攻"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據守的陣地,由於此處地形複雜,坡度大,坦克和裝甲車輛運用不方便,且極端組織在此構築了許多暗堡和隱蔽火力點,相互間形成掎角之勢,並有200多裝備精良的武裝分子駐守,敘政府軍曾多次攻擊,但都未能得手且傷亡很大。

俄軍投入的機器人戰鬥群共有6部"平臺-M"式履帶式戰鬥機器人、4部"暗語"式輪式戰鬥機器人、1個支援的自行火炮連、數架無人機和一套"仙女座-D"指控系統,這些戰鬥機器人投入戰鬥後,迅速展開戰鬥隊形,使用攜帶的反坦克導彈對武裝分子據守的暗堡和火力點逐個"點名",再用遙控機槍將逃出的武裝分子一一擊斃,由於它們體積小且行動靈活,武裝分子的機槍、火箭筒等很難命中,在戰鬥中發揮了較大作用。這些機器人讓武裝分子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既打不過也沒法躲,僅20分鐘武裝分子就前線崩潰,有70多人被消滅,而敘軍僅4人受傷。這次戰鬥成為說明俄軍軍用機器人威力的最好例子。

但是在此次戰鬥的數年後,也就是2018年9月,俄羅斯媒體開始陸續披露俄新型軍用機器人在敘利亞作戰中暴露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髮現目標的距離遠低於設計指標6公里,僅能達到2公里;主要武器不能在行進間射擊,而且多次發生故障。在巷戰中,尤其是在高層建築的複雜環境中,操控距離降低到只有可憐的300米,遠遠低於預期的3公里,當然相比以上的缺點,俄軍用機器人最致命的弱點是,這些機器人需要依靠操控者的遙控進行作戰,實際上並不具備自主作戰的功能。

在質疑面前,俄國防工業的消息人士向媒體表示,到2025年,俄羅斯將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可執行戰鬥任務的多功能軍用機器人戰鬥群,戰鬥群的人工AI系統可以指揮5個機器人,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操作者只需要觀察機器人的戰鬥情況就可以了。

目前,開發團隊正在相關的實驗平臺進行演練,該平臺是於今年10月首次在俄馬格尼託戈爾斯克機器人系統和綜合體試驗場公開亮相的。消息人士還表示從2020年起,開發團隊將主要把精力放在組建機器人戰鬥群的任務上。到2025年,將基本完成測試任務,然後將這些軍用機器人的戰鬥群整合到俄聯邦武裝力量現有的作戰控制系統中。

俄軍用機器人投入實戰,攻下敘利亞恐怖分子陣地,擊殺70多人

俄軍"平臺"-M戰鬥機器人

俄軍用機器人投入實戰,攻下敘利亞恐怖分子陣地,擊殺70多人

"暗語"戰鬥機器人

俄軍用機器人投入實戰,攻下敘利亞恐怖分子陣地,擊殺70多人

俄軍的"天王星-9"型軍用機器人

俄軍用機器人投入實戰,攻下敘利亞恐怖分子陣地,擊殺70多人

演習中俄軍士兵與軍用機器人配合作戰

俄軍用機器人投入實戰,攻下敘利亞恐怖分子陣地,擊殺70多人

俄軍正在開發新型的軍用機器人底盤

俄軍用機器人投入實戰,攻下敘利亞恐怖分子陣地,擊殺70多人

軍用機器人不一定是要上陣殺敵的,這款軍用消防機器人可用於搶救起火燃燒的車輛,防止車輛彈藥和油料殉爆造成消防員的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