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上海從“散點式”到“眾星捧月”的產業格局

今年在悟空問答上看到一個問題,“沒有了陸家嘴,上海會是一個二線城市嗎?”。這句話潛在意思就是,

上海如果沒有金融業,GDP會不會只是二線城市的水平?雖說不可能,但就事論事,上海金融業所創造的GDP在上海GDP佔比非常高!據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7.7%,這是一個可怕的比例。因為,除了金融業,上海還有可怕的房地產、大型工業、高科技產業等等。而單獨一個金融業所創造的GDP,佔比竟如此之高,令人咂舌!這也就難免會出現上面那個看似荒謬可笑實則高深的問題。

雖外表看起來是金融界高級白領,但上海內在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業老男孩呢!正如一句話所言:以前這裡是老工業區,如今“工業鏽帶”變成了“生活秀帶”。

遙想當年黃浦江畔,坐落著以江南造船廠為首的一批大型工業,後來上海舉辦世博會,在這樣一個契機下,上海順利的將市中心的重工業騰出去,將“工業鏽帶”變成了“生活秀帶”。那時候,大多數企業職工都是居住在市區,一旦搬遷到遠郊,不僅離家遠,還遠離了十里洋場大上海,都極其抗拒搬遷一事。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個人的需求在歷史車轍面前也只能乖乖就範。拿在近現代史上濃墨重彩的江南造船廠來說,也從黃浦江搬遷至崇明區長興島。

藉著世博會的契機,通過艱難的工業遷移,上海產業格局完成了更新。

如今的上海,已經形成了眾星捧月的格局,“月”即陸家嘴,“星”即佈局在上海郊區的工業。甚至,很多大型產業基地遠離市區,如臨港裝備業基地、金山工業園區等。

上海從“散點式”到“眾星捧月”的產業格局

上海“眾星捧月”的產業格局

“眾星捧月”的格局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抉擇,原因在於工業、金融業的自身屬性導致。工業大多會產生環境汙染,這就使得工業須遠離高密度人群,即市區。另外,工業企業佔地面積大,這對於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來說,無疑是“太南了”;而且,工業產品利潤率較低,單位土地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遠比不上金融業。在中國發展的道路上,縣級市往上大多會遇到工業如何合理佈局的問題。在中國很多三線以下城市,在面臨工業發展的土地需求下,會新建一個“經濟開發新區”,在遠離市中心的地方徵大片農田,另外再造一個市中心。

上海這種大城市,不可能遷移市中心的,只能把市中心的工業騰到郊區去。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土地用來做高附加值產業,如互聯網、廣告以及暴利的金融業;而郊區,則承載低附加值、佔地需求大、有汙染的汽車產業、船舶產業和化工等行業。

這種“眾星捧月”的產業格局定下來了,還有一個問題,“星星”們如何佈局?

我們看到上面這張圖,顯然可以理解一二。第一個佈局要素,就是因地制宜,如長興島船舶基地。造船業需要岸線,不可能放再青浦、嘉定,只能選擇一個擁有豐富的岸線資源、一定吃水深度等優勢的區域。第二個佈局要素,就是方便,如大飛機總裝基地佈置在浦東機場旁邊。第三個要素,是歷史傳承,如寶山鋼鐵基地。當然,產業佈局需要考慮的要素細分項多且複雜,如今的產業佈局肯定是上海經過市深思熟慮的結果。

上海的產業格局從“散點式”到“眾星捧月”式,中間也曾有過“外遷式”的想法。在產業外遷的時期,如大型日用品企業聯合利華遷移到了合肥,可是,最後又迴歸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小編找到2010年的新聞,見下圖2。

上海從“散點式”到“眾星捧月”的產業格局

聯合利華的去和回

那麼,上海有可能會選擇“外遷式”的產業格局,疏解工業到長三角其他區域,自身全力搞金融、旅遊等第三服務業嗎?狗哥認為近百年絕無可能也不能這樣做。雖然可能上海曾經有過這種想法,但現在已經摸著石頭過了橋。歷史證明,多產業共同發展才是一個城市抵抗風險、保持穩定的基本保證。

所以說,上海“眾星捧月”的產業格局,將持續適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