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作者 | 徐大維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jiushiwo(不閒聊)

1、網易員工身患絕症:被裁員

昨天,一篇名為《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症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不到兩天的時間,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已突破10萬+,在看數已達到10萬+。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這篇文章的作者,自稱為網易前員工。2014年進入網易工作,5年來兢兢業業,幾乎天天加班。


文章中說,今年1月份,他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冒著心力衰弱的風險,還堅持工作了一段時間。


但後來病情加重,實在熬不住了,才不得已住院醫治。


這一邊,員工為了工作死熬,另一邊,公司卻為了將他“清理”出去,採取各種手段:績效排名打低分、拒發獎金、變相威脅、監視、被早退、誣陷反動......


最後作者迫於壓力,也拿到了N+1的補償。於是在保安的“陪伴”下,離開網易。


文末有一大段作者的感慨,看了讓人心酸不已:

曾經我也把公司當成家一樣,曾經我也相信馬雲說的996福報,相信到點下班就是浪費人生。


然而,現在公司卻說所有加班都是不合規的。5年的加班,我也只拿到了1天的加班工資。KPI其實都是底層員工透支健康堆起來的。
主管們讓員工超負荷工作,自己卻落得清閒。其實真正應該加班認真做決策把控方向的,恰恰是他們自己。


作者所述情況,我們還不能斷言是否都屬實。但是文中呈現了大量的錄音和截圖......


同為寫作者,我覺得單靠杜撰,很難支撐起 1.1 萬字證據飽滿、細節充足的文章。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2、數次被裁事件:你和公司只是一種交易關係

“絕症變相被裁”事件,已經不是首次發生了。去年就有類似的新聞報道。


廈門的美資物流公司,有一位姓尤的客戶經理,在公司勤勉工作了24年。

然而,在一次體檢中,被確診為早期肝癌。24年的積蓄根本支撐不了幾天,更扯的是,公司將他原本2.5萬元的月薪,直接降到1200元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由於他原來工資高,社保自繳也高,如此一來,扣除1200元工資後,他還要倒貼3000元給公司。


公司沒有雪中送炭也就罷了,反倒落井下石。尤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為公司奉獻了24年,沒想到卻是這樣的結局......”

我拿“忠誠”賭明天,你用“切割”來回敬,並不僅僅適用於網易前員工,以及美資物流的老尤。

即使位高權重者,也難以逃脫被裁的命運。

去年8月份,“我愛我家”地產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被公司裁員。18年的勤勤懇懇,換回長達4小時的離職施壓談話,按胡景暉的話說,堪稱“末日審判”。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胡景暉


胡景暉面對記者採訪時,很悲憤地說到:“以前,我從來不去爭取利益,我相信公司,相信老闆,相信自己的價值會被發現。可現在看來,自己就像一個傻X。


就此還能讓人聯想到,跳樓自殺的萬達女高管徐毓,以及被高科技公司辭退,年薪200萬的高管Michael Wu。

雖然背景不同,但你能體會到,這是一個毫無安全感的時代:

無論你是一名程序員,還是一位高管,無論你身處BAT,還是來自小公司,你永遠無法預測自己的下一秒。朝不保夕已是常態。

而“忠誠”這個被公司鼓吹的概念,會出現在新人培訓中,會出現在公司訓導裡,會出現在職場牆上......

它們潛移默化,在你的心裡生根發芽,直到成為你的一部分。

於是你無怨無悔,辛勤耕耘。因為公司告訴你:前期有奉獻,後期才有收穫。
然而,就像羅胖說的:“職場中最大的謊言,就是老闆對員工說: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老闆不會告訴你,是否養你,最終只取決於一件事:你是否還有價值?而不是你是否還忠誠。


當你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時,忠誠就是加分項。省錢,還能留得住你;


當你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時,忠誠就是累贅。你仗著自己忠誠,就不走,那不是耍賴皮麼?


畢竟公司不是你家,老闆不是你媽,你們只是一種交易關係。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3、你在企業能待多久,取決於你的價值


這人吶,看別人的遭遇,就像看電影。當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會感到紮實的痛。


上個月,一個朋友約我喝酒,席間講述自己被離職的經歷。


那哥們正值36歲本命年,在某大型公司做銷售主管,老實本分,胸無大志,就想在公司打一輩子工。


可這個簡單的美夢也沒能實現。


今年年初,他和另外幾位主管,一起被人力資源叫去談話。HR剛剛稱讚完他們的貢獻後,突然話鋒一轉,說到公司戰略轉型,銷售部門重組,來談話的都是沒辦法安排的。


所以,兩個選擇:

一、拿補償金走人;

二、在人力資源掛號,重新上崗。

而且,當場就要表態簽字。


那哥幾個都是明眼人,知道第二種方案等於廢掉自己,所以都選擇了方案一。


我那朋友一腦空白地走回座位,身後跟著一個人力資源的小夥子,很客氣地對他說:“華哥,麻煩您把員工卡和門禁卡交給我,領導要求的......”


小夥走後,朋友心神不寧,恍惚記得當天有個什麼重要的事。於是想打開電腦日程看一眼。


誰知,當他輸入賬號和密碼後,電腦屏幕跳出一行小白字,竟寫著“此用戶不存在”。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和我談到這裡時,那哥們有點激動,說自己默背了13年的用戶名和密碼,突然間就不存在了;自己忠誠了13年的公司,現在卻連13分鐘都不給他......


是啊,13年好不容易從基層爬到中層,如今卻一滑到底,令人悲憤。


但不可否認的是,悲劇往往來源於不當的定位。當你想把忠誠當成籌碼,來交換後半生的安逸時,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了。


幾年前,聯想裁員,一位被叫毛世傑的員工被裁。他寫了一篇日記,控訴聯想暴力裁員,頓時引起網絡轟動。


毛世傑說,自己一直將聯想當成家,但聯想卻這樣對待家人,真讓人心寒……


聯想老總柳傳志很快回應,說:“員工本來就不應該把企業當成家。在家裡,子女可以有各種缺點,犯各種錯誤,父母最終都是寬容的。


企業則不可能是這樣的。如果是這樣,企業就會陷入一片兒女情長之中,完全無法發展。”


柳總的話,雖然扎心,可還是蠻誠實的。是啊,家是血緣群體,企業是利益集合。前者天道昭昭,分內之事;後者利往熙熙,價值為先。


所以,你在企業能待多久,完全取決你的價值,而不是取決你是不是把企業當成家。要知道這個家始終是老闆的,要不然怎麼叫企業家呢?

網易絕症員工被裁:是誰把忠誠變成了毒藥?

4、寫在最後

不知何時起,“忠誠”這個我們一直推崇的詞彙,變得太虛,太大,能裝進的東西太多。你的青春年華,你的歲月有痕,還有你的黃粱一夢。

而這個詞又經常被用得毫無節制:剛剛入司,就要接受一番忠誠度的洗禮;

無論什麼場合,你都被灌輸對組織忠誠,才能得到重用的真理;


老闆也時不時讓你把企業當成家,共負榮辱,企業一定不會虧待你......可當真實來襲時,那些人為塑造的情懷,便會碎了一地。


我並非全盤否定“忠誠”的意義,而是覺得,在商言商,勞資雙方都應該有種“契約精神”。


其實,公司和員工,就是甲方和乙方的關係。

公司作為甲方,你不能老利用強勢來忽悠乙方,說今年你先虧著幫我做,明年我定讓你賺個盆滿缽滿。


結果第二年沒到,就把乙方給蹬了。你忽悠人的言語,就算沒寫在合同裡。只要你說了,沒兌現,你就是沒有契約精神。


員工作為乙方,既然得到了甲方的報酬,那就竭盡所能,將自己的全部實力賣給甲方。哪天覺得甲方不地道,就拎包走人,反正誰也不欠誰的。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作為乙方的你,要建立自己的“資本”,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別吊死在一棵樹上。


就像胡景暉說的:“你想與資本家平等對話,你就得變成資本家。”
歸根結底,企業不是你的家,資本才是。

本文作者: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END——

點擊擴展鏈接,跟良叔一起提升多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