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的人自稱是名醫,能根治糖尿病,你怎麼看?

會火A


糖尿病實際上就是空腹血糖超過6.2、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如果連續測一個星期都是超過這兩個數值,就基本上可以確定為是糖尿病。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也就是說,由於血糖的持續超高,會引發動脈硬化、血管收縮等問題,導致大、小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併發慢性的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病、腎臟病、眼部併發症、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皮膚病變、陽痿等疾病的發生。因此,降糖到正常狀態(3.9~6.2)是治療糖尿病的最主要方法。

那麼,是不是名醫就可以根治糖尿病呢?實際上,根治糖尿病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難題。所以,你說的所謂的名醫能根治糖尿病那是沒有根據的,也是不可能的。

治療糖尿病最佳的方法就是做到“三句話九個字”,即:常吃藥、邁開腿、管住嘴。可以說,糖尿病患者能做到這三點,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效果就成功了80%以上。

潤友有一個朋友在50多歲時患上了糖尿病,他就是堅持按“三句話九個字”去做的,結果控制血糖的指數始終很好、很平穩。“常吃藥”就是堅持吃降糖西藥,一天就不拉下;“邁開腿”就是早餐和晚餐15分鐘後,分別到野外快步走一個小時,走到全身出汗,一年365天不拉一天;“管住嘴”就是早餐和晚餐以吃蔬菜為主,先把蔬菜吃個大飽,然後就吃1個1兩左右的粗雜糧麵包,中餐也是以吃蔬菜為主,只吃2兩以內米飯,每天只吃1個蘋果。


潤友



李紹忠9


我母親糖尿病二十年。今年併發症開始出現,我也剛好有時間開始學習起了中醫。我覺得中醫可以醫治醫治糖尿病,至於能否根除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不像西醫那樣有個標準治療模式,而是就人而論人來說可以醫治。

從母親身上,我發現,大腦決定一切健康,主要是心態。我們家老太太的一句至理名言,糖尿病人最需要糖。也就是說老太太從來不忌口。什麼都吃,甚至糖。當然她的飯量一直不錯,可用她自己的話說從來都沒吃飽過。老太太從來不讓查血糖,除非住院治療。這麼說估計老太太的血糖幾乎從來在20和30之間。

我們家老太太打了有十幾年的胰島素。眼睛很早就不太好了。其他的,也基本均衡,除了中間有一次差點腦拴。最近,住院修復,每年住一次醫院,恢復下血糖,除除腦拴之類的。大概因為年齡大了之類的,腳出了問題。然後,引起了恐慌,開始四處求醫。我也就此開始了學習中醫。

當然我認為老太太大腦出問題是因為耳朵開始不好了。自己不帶助聽器,大腦開始出問題,身體才開始出問題。

後來打問道一個老中醫,我們開始用中醫醫治糖尿病。喝了中醫湯藥,血糖穩定很多,雖然依然會偏高不少,但比起原來估計低太多了。然後,從跟中醫探討老看,我覺得西醫治病,中醫治命。就老太太目前來看,如果一直中醫治,至少參與的話,併發症一定不會發生。老太太的肝腎都好。就是血脈有問題,但血壓一直很好,幾乎從來沒有高過。

反正像糖尿病這種病,關鍵在於個人。但是從我們家老太太一直任性吃喝來說,連醫生都說心態是關鍵。但回頭想想,如果我們早參與中醫治療,老太太一定會頤養天年的。但沒辦法,老太太從來不聽話。


量子達人


現在似乎出了很多名醫,聲稱能治頑症,絕症。過去一直治不了,似乎現在都能治了。

我說說自己吧,我曾經得過糖尿病,但後來治好了!大家可能不一定相信,都說糖尿病治不好,要終生吃藥,你怎麼能好呢?這是千真萬確的!也是我引以為自豪的人生最大的兩件事,另一件事就是,我三年前曾經是一個體重164斤且大腹便便的胖子,三年後,降至139斤大肚子沒有了,據網上說能把大肚子減下來的人也就是萬分之三左右,我認為不無道理,不然市場怎麼能有這麼多減肥茶,減肥藥呢!

話又說回來,得了糖尿病,你是怎麼治好的呢?我的經驗是,首先不要有什麼心理壓力,我們單位有這樣一個人,得了二型糖尿病,就嚇壞了,心理壓力很大,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只吃玉米麵窩窩頭,(據說含糖少)又難以下嚥,連人活著需要的基本營養都不能保證了,所以2年多就死了,真可憐呀。二是該治療,治療,該調養,調養。三該鍛鍊,鍛鍊。一年後去醫院抽血檢查就正常了。👍👍👍😄😄😄,時至今日已經12年了,每年我們體檢一次,次次正常,4.7左右,有每年的體檢報告為證。


石林97


首先糖尿病是可以治好的,最起碼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治好的。只是治療的時候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本身是職業醫生,幹了30多年。我一個叔伯妹妹得了糖尿病。他在天津塘沽工作。連續兩年半的時間,每個月一次來我診所做埋線治療糖尿病。再加上中藥內服。當然我給他埋線是不收費的。這要堅持了兩年多以後目前兩藥全部停止,化驗正常。

而且他現在也不忌口,可以吃糖。

這個現象是真實的,各種化驗單我還都保存著照片。

那為什麼其他病人就做不到呢?

第1個病人要求急功近利,他根本就沒有這種治療的耐心。當你告訴他需要兩年多的時間才能治好的話,他扭頭就走。他覺得兩年多時間太長了,他等不了,但是他可以等一輩子,一直到死都好不了。

這就是人性。

很多疾病不能根治的原因,都是因為病人的急功近利造成的。

他們沒有任何耐心,不顧事實的妄想,能夠1~2天甚至半個小時就可以好。

我經常看到病人在我這裡治療,剛剛針灸或埋線完畢。這些病都是頑固的慢性疾病。而他的親戚朋友打電話過來諮詢的時候,第1句話就是問現在好些嗎?

而且這些人就跟商量好了一樣,問的都是同一句話,現在感覺好些嗎?我就奇了怪了,一個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疾病,半小時就馬上要好些嗎?這是對醫生的要求,還是對神仙的要求呢?

我經常反問他們半小時能把感冒治好嗎?當你這麼問的時候,你沒有理智的分析過嗎?

所以說我可以確定糖尿病通過中醫的全方位治療,大概1~2年時間,很大一部分病人可以完全恢復正常。

但是如果你提前跟他說需要這麼長的治療時間,他們扭頭就走。

這是作為一個30多年臨床醫生的親身體驗。就是你不能跟病人說實話,說實話他是沒有耐心的。


滄州馬醫生


階段性的血糖指標不正常被調理得正常不奇怪,但也不能就說能治糖尿病,如能醫治所有的糖尿病,不僅僅是得個偌獎啦,更犯不著自己聲稱“能治好糖尿病”啦。我老婆突然頭暈,到醫院一測,高血壓啦,初始,我就告訴用羅布麻、苦丁茶、感冒藥,很快血壓就正常了,但不能說我能治高血壓了,能的話,我也犯不著混“頭條”了。


平凡氣象人


這個問題的提法就帶有一種傾向性,就是質疑中醫治療糖尿病。給人的感覺就是糖尿病是世界性難題,就該終生吃西藥或者打胰島素,誰說治癒過此病就是吹。中醫黑們憑什麼這麼霸道?

要說民間中醫名不正言不順,是在吹,是想騙人。請你們到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問問仝小林教授中醫藥治糖尿病靠不靠譜。有些人言之鑿鑿拍著胸脯子說糖尿病根本不能根治,其目的只有一個,讓病人成為他們的終生提款機!

仝小林教授是國家973項目帶頭人,長期從事內分泌領域的研究與臨床工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用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成績蜚然。

當然糖尿病是慢性病,確實不是十劑八劑藥所能治好的。我治癒過一箇中年婦女,空腹血糖19點多,堅持吃了八個月的藥,血糖降到5.6以下,估計藥費不到五千塊錢,值不值嗎?

很多人都說糖尿病不可戰勝,向它投降了,請問你伏下身子研究沒有?投入一些時間與精力沒有?當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氣勢洶洶,一些漢奸叫囂什麼戰必亡,只有共產黨人領導的軍隊指出了戰必勝降則亡的正確認識。結果怎樣?

糖尿病是一種富貴病,吃的過多過好而活動量相對不足,導致了營養過剩,這些過剩的營養堆積體內形成了瘀,瘀而化熱,熱邪耗氣傷血使人致虛,虛久必損。糖尿病就是到了使人虛損的地步。

糖尿病大致可分五個類型:氣陰兩虛型,氣虛血瘀型,燥熱入血型,氣滯血虛型,脾腎陽虛型,不一定正確,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氣陰兩虛為多見。

葛根芩連湯、白虎加人參湯等都可以加減運用,尿酮陽性的也可以用三黃洩心湯合白虎湯試試,總之只要有信心通過幾個月的治療都是能治好的,不要成了別人的提款機!


王紅旗42




現在雖然社會進步了,網絡越來越發達,但也是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

好的進來了,自然壞的也進來了,這種自成名醫的人屢屢皆是。 大家只要冷靜來想一想,就會發現他們會有很多問題:



第一,如果真的是能根治糖尿病的話,那麼就不用在這裡跟做宣傳打廣告了,可以直接上世界衛生組織去拿醫學諾貝爾獎,這樣給他帶來的財富豈不是更大?那他為什麼不去?而在街邊兒,或者是電視上網絡上,向大家宣傳這種能根治糖尿病的祖傳方法呢?可想而知,這種方法經不起考驗。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討論研究。

第二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這種疾病暫時的醫療水平是不能給予治癒的。但可以通過健康飲食,合理運動,正規藥物,自我監測和糖尿病學習,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延緩併發症的發生。這是比較理想的!

至於某些廣告上說的能治癒,某某祖傳秘方,世代名醫……請各位擦亮慧眼,如果真有這種方法的話,相信就不會在民間流傳了。


糖尿病食譜營養師


現在糖尿病還不能治癒,更不要說根治了,完全是騙子。糖尿病只能控制,它是一種代謝綜合病,除了控制血糖,對血壓血脂也要控制。中醫根本不能治療,只能對糖尿病的有些併發症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所謂中藥治療糖尿病都在裡面加上了某些降糖西藥,請糖友千萬不要上當受騙。他宣稱能根治糖尿病可以去申請諾貝爾獎了。


93616865232l


這個社會有兩大特點,一是各種各樣的專家多了,二是美女的妖豔視頻多了。專家在胡吹著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美女在拍攝著各種妖豔的視頻,專家多了騙子也就多了,胡萬林張悟本還號稱中醫世家呢,為什麼有人信?因為那個信的人弱智,為什麼會有騙子?因為是為了錢,為什麼會有美女視頻?也是為了錢💰。看看那些頭條裡拍小視頻的人,大多都是女人,看看那些講養生的人大多都是騙子,可是為什麼騙子會有市場?那是因為你自己太弱智,騙子都會大吹特吹,可是你不會看騙子的嘴臉,所以,被騙了你就自己忍著吧,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