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漢代“雲中丞印”與托克托

漢代“雲中丞印”與托克托

原創: 楊利民 土默川文化研究 3天前

漢代“雲中丞印”與托克托 楊利民
呼和浩特地區建城最早的,既不是遼代的豐州城,也不是明代的歸化城,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雲中城,雲中故城在今天的內蒙古托克托古城鎮古城村。
西漢時期,在今天內蒙古托克托的地面上建立了兩個縣,一個叫雲中縣,一個叫沙陵縣。“雲中丞印”是從沙陵縣城出土的雲中縣丞的官印,這是怎麼回事?
據《托克托文物志》記載:西漢時期,“雲中郡,有38330戶,173270人。縣十一,雲中、咸陽、陶林、楨陵、犢和、沙陵、原陽、沙南、北輿、武泉、陽壽。其中,雲中、沙陵、陽壽、楨陵、武泉諸縣治皆在托克托縣境。”“到了東漢初年,漢王朝省並郡縣,雲中郡屬十一縣省併為雲中、咸陽、箕陵(西漢之楨陵)、沙陵、沙南、北輿、武泉、原陽八縣。”
一、雲中故城
《資治通鑑》卷三,“周紀”赧王四年援用《虞氏記》著述:趙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又於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陰山河曲而禱焉。晝見群鵠遊於雲中,徘徊經日,見大光在其下,乃即於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宋白曰:勝州榆林縣界有云中古城,趙武侯所築。(注:1、一箱崩:有一面塌了;2、不就:無法成功;3、卜:占卜;4、禱:祈禱;5、晝:白天;6、群鵠:一群天鵝;7、經日:多日。8、宋白曰:北宋史學家宋白說。宋白去世十年後,司馬光出生。)


雲中城為趙武侯於公元前399---公元前387年間建造。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雲中郡治在雲中城。(注:趙武靈王是趙武侯的叔伯玄孫,即趙武靈王是趙武侯哥哥趙烈侯的玄孫,在趙武侯與趙武靈王之間還有:趙敬侯—趙章,趙成侯—趙種,趙肅侯—趙語。)
秦代仍置雲中郡,領雲中、武泉二縣,漢代雲中郡轄十一縣,郡治仍在雲中縣。
雲中故城位於今呼和浩特西南,內蒙古托克托雙河鎮(原城關鎮)東北的古城鎮古城村。雲中故城遺址四牆明顯,周長約8000米,每面城牆約2000米,大約是歸化城(呼和浩特舊城)的6.7倍(歸化城周長約1200米,每面城牆約300米),因此《虞氏記》講到“造大城”。
二、沙陵故城
沙陵故城位於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哈拉板申村東北,故城遺址周長約2000米,城內東北角有一小城,周長約880米,是它的子城。(《托克托文物志》上冊95頁:“沙陵故城遺址位於哈拉板申村東北,地形東高西低,全城呈方形,周長525米。”筆者認為“周長525米”有誤。)
《綏遠通志稿.古蹟》稱:“沙陵故城,亦漢雲中郡屬縣,古稱沙陵湖,今雖不存,然縣或即以斯湖得名也。”

公元11年,新莽始建國三年,王莽將雲中郡的雲中縣改為遠服縣,沙陵縣改為希恩縣。
1974年,在沙陵故城城址東側的田地裡發現一方官印,名叫“雲中丞印”,現收藏於托克托博物館。
三、雲中丞印

漢代“雲中丞印”與托克托

雲中丞印,紅銅質,正方形,龜鈕。邊長2.4釐米,厚0.5釐米,通高1.4釐米。印文為“雲中丞印”四個篆字,陰刻,白文,無邊框。印文字體端正、古樸,分上下兩行,從右至左排列,這種排列形式在漢印中少見,最常見的是右左兩行。

漢朝時期,雲中郡管領11個縣,雲中縣是其中之一,雲中丞印就是雲中縣丞之印,屬東漢時期官印。(東漢雲中郡省併為8個縣,郡治仍在雲中縣)

雲中丞是雲中令下設的輔官,為副職,相當於今天的副縣長。為什麼雲中縣丞之印出現在沙陵縣的故城呢?

四、雲中丞印的傳說

傳說:東漢時期,雲中郡雲中縣丞落難逃到沙陵縣,不久在沙陵縣壽終正寢,而隨身攜帶的雲中丞印也落在了沙陵縣城。筆者對這個傳說有如下兩個疑問:

1、雲中縣丞為何在沙陵縣壽終正寢?

2、雲中縣丞是沙陵縣人氏?

2019年11月18日於呼和浩特

漢代“雲中丞印”與托克托

楊利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