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阿里“回家”,這些券商笑開了花

阿里“回家”,這些券商笑開了花

等了五年,阿里巴巴(9988.HK)終於“回家”了。

2014年,原本計劃在香港交易所(簡稱“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由於港交所不接受“同股不同權”的合夥人制,最終選擇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今日(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正式掛牌,發行價為176港元/股。截至券業觀察發稿,阿里的股價為187.6港元/股,總市值逾4萬億港元,市值超越騰訊控股(0700.HK)成為港股市值最高的公司。

而持有阿里25.8%股權的日本軟銀集團、6.8%股權的馬雲究竟能從中獲利多少,反正小券無法真切感受。但肉眼可見的是,阿里如此大規模的IPO項目,讓不少中介機構笑開了花。

1

中金、瑞信承銷近6成

11月15日,阿里公告顯示,公司本次在全球發售5億股份,其中香港發售5000萬股,國際發售4.5億股,預計募資875.57億港元。阿里本次上市融資完成後,將成為2019年全球最大規模IPO。同時,公司將額外配售7500萬股股份,募集約131.66億港元。

阿里此次公開發行的香港股份發售主要有17家券商負責承銷,國際發售由27家券商負責承銷。其中,在這5億股股份中,中金公司(3908.HK)承銷1.6億股,佔全部股數32%;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簡稱“瑞信”,此“瑞信”可不是小藍杯luckin“瑞幸”)承銷1.28億股,佔全部股數25.6%。

如此看來,中金公司和瑞信合計承銷的股票佔比57.6%,接近分得6成的蛋糕。

在股票發行中,券商們將獲取一筆豐厚的手續費收入,尤其是承銷股票數量較大的中金公司和瑞信。除此之外,在阿里11月15日的一份相關公告顯示,在阿里這次股票發行中將為承銷商提供2.7億港元中介費。

阿里“回家”,這些券商笑開了花

2

肥水不留外人田?

此次在阿里巴巴赴港上市過程中,“出力”不少的兩大金融機構——中金公司、瑞信銀行,其實和阿里是多年合作伙伴,淵源頗深。

想當年,中金公司絕對是無數人心中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投行”。於1995年,由建設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國內外知名公司發起成立。而後迅速靠著投行業務叱吒業界,多家大型國企的海外IPO業務均由其承銷保薦,如融資42.2億美元的中國移動(0941.HK)、工商銀行(601398.SH)、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建築、光大銀行(601818.SH)等等。

旗下公司眾多、資本運作頻繁的阿里,同樣和中金公司有著諸多業務合作,尤其是在投行業務上,馬雲、阿里參投的公司上市,有不少會用到中金公司作為保薦券商。如馬雲間接持股的地素時尚(603587.SH),當年IPO時候的保薦機構便是中金公司,期間還因為涉嫌幫助隱瞞地素時尚重大股權糾紛,被實名舉報到證監會。

今年2月19日,阿里更是直接斥資逾18億港元獲得中金公司約2.03億股港股,佔總已發行股份的4.84%,闖入中金公司前五大股東列表,預計在金融、科技、數據等領域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而另一位瑞信,則可以說是見證了阿里巴巴諸多關鍵時刻。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時,承銷商之一便是瑞信,且在該業務中獲利高於其餘多家券商,收穫了數千萬美元。有媒體統計,自2012年以來,瑞信牽頭主導阿里超過25項境外併購與融資交易,包括股票市場融資、債務融資、海外併購、可轉換股等,涉及總計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

阿里此次赴港上市,馬雲和一眾小股民怎麼想的小券不知道,但一大批中介機構應該是心裡樂開了花。

阿里正式“回家”,和騰訊在港股市場的“同臺競技”或將開啟,你怎麼看阿里回港?會選擇認購阿里的港股嗎?評論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