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上千考拉葬身火海!考拉或面臨功能性滅絕 大火燒掉80%棲息地

11月24日,一覺醒來,澳大利亞考拉“又”面臨功能性滅絕了。

媒體報道,近日,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主席DeborahTabart稱,近兩個月的大火毀掉了考拉80%的自然棲息地,至少有1000只考拉葬身火海,加上自然棲息地恢復難度大,可愛的考拉正面臨著功能性滅絕……這一新聞很快被熱轉。

但瀟湘晨報記者檢索媒體報道發現,今年5月,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就發表報告稱,野生考拉目前數量已降至8萬隻,並沒有足夠的有繁殖能力的成年考拉,可以支持延續下一代繁衍。該物種已出現功能性滅絕。

這是咋回事?

大火毀掉考拉80%的自然棲息地?

近日,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林火持續肆虐,受大火影響的不僅是人類,還有澳大利亞的國寶動物——考拉。

11月19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簡稱新洲)的一隻考拉在新州山火中爬行,好心路人冒險將其救出。所幸這隻考拉被及時送醫,現已在逐漸康復中。新州和昆州(昆士蘭州)已有數百隻考拉在肆虐的山火中被燒死,當地已派出偵察犬搜救存活的考拉。

但近兩個月的大火真的毀掉了考拉80%的自然棲息地嗎?考拉真的正面臨著功能性滅絕嗎?事實上,當地對此眾說紛紜,有媒體表示,“不,考拉不是‘功能性滅絕’,但它們有麻煩了”。

“得多大火能讓考拉失去八成棲息地?這個火情恐怕是得天天上新聞。”澳大利亞華人王先生向瀟湘晨報記者表示,“事實上澳洲每年上萬場自然山火,我們早就麻木了。”

“大火確實是燒死了很多考拉,考拉數量也肯定是越來越少了。不過我覺得不至於滅絕,因為不是隻有那一片地區有考拉。”在墨爾本留學的譚先生稱,“事實上,考拉仍然很多。維多利亞州、昆州,還是有大批大批的考拉。”

事實上,考拉正面臨著基因多樣性減少、棲息地破壞和氣候變化的威脅,但是功能性滅絕這個術語本來就包含多種意義,有專家認為考拉的處境還沒那麼糟糕,報告結論會引發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有政治宣傳的嫌疑(報告在澳大利亞大選期間發佈)。而在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自己的信息圖中,也是分別用“功能性滅絕??”和“功能性滅絕?”做標誌。

24日,果殼網前新媒體主編@花落成蝕表示,根據IUCN(關於動物的保護級別,國際上是IUCN評估)數據,考拉的成熟個體數在100000至500000之間,被評定為易危等級。成熟個體大致等同於能繁殖的個體,要排掉太小的和太老的。與之對比,同等級的大熊貓的數據為500至1000。

宣佈這個消息的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也不是第一次把考拉往功能性滅絕上說了。他們給出的考拉數量一直比別的組織要小,顯示的威脅比較大,但宣佈功能性滅絕還是“挺扯”。“不是說今年大火沒有影響,問題是影響有多大。喪失80%棲息地這個說法也是存疑的,感覺這句話大概有個‘在某某地區內’的前提。”

“滿嘴胡說八道,為了刷存在感罷了。”24日,在當地,有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的反對者表示,“這個基金會並非官方組織,此舉很有宣傳和要錢的嫌疑。”

一邊避孕、安樂死,一邊功能性滅絕

在野外,究竟有多少隻考拉?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考拉並非集中在一個地方,因此要確定分佈在澳大利亞考拉是否已經功能性滅絕,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2016年,為了確定四個州考拉的種群數量變化趨勢,一個由15名考拉專家組成的小組使用了一種結構化的方式估計考拉的生物區域種群大小及其變化。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2016年1月,當時研究人員估計澳大利亞考拉的總數在14.4萬至60.5萬隻之間,大約為32.9萬隻。

在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考拉的數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甚至在有的地方地區性滅絕。被報道的“8萬隻”數據源於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

不過,儘管考拉已經被澳洲不少地區列為脆弱物種,但是部分地區的考拉數量正在蓬勃發展。甚至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當局一直為各種研究項目提供資金,他們希望找到控制考拉數量的合理方式,甚至還曾把550只考拉空運到南澳州東南地區一個森林中。

據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官員報告,維多利亞州奧特威角的考拉數量猛增。為避免數量增加給考拉帶來饑荒,該地區的考拉將會被注射避孕劑。官方還捕捉並對其進行體檢,任何健康不達標的考拉都會被安樂死,2014年該數字已達700只。來自生態保護中心的傑克·帕斯克提到,生態系統的失衡給考拉帶來了災難;剛長出的樹葉和幼苗就會被考拉吃掉,考拉不得不捱餓。

奧特威角公園擔任10年管理者的弗蘭克·弗提拉提到,奧特威角瀰漫著考拉死亡的氣息。人們可隨處見到考拉倒在禿樹下,因此植樹也應納入管理計劃。考拉對澳大利亞商業、旅遊業至關重要,但它們的過度繁殖正在毀掉自己的棲息地,這一切讓人很心痛。

2004年,維多利亞州埃克爾斯山國家公園的大約2000只雌性樹袋熊首先被注射“避孕藥”。無獨有偶,南澳大利亞州的袋鼠島2004年的統計結果表明,全島共有3萬多隻考拉。專家說,其中的2萬隻是“必須予以毀滅”的,否則被毀壞的將是全島生態環境。

這邊給考拉避孕、安樂死,那邊說數量不足以支持繁衍後代,實在是考拉聽了都會流淚。

解讀

什麼是功能性滅絕

有專家認為,所謂功能性滅絕,指的是一個物種由於種群數量衰退,不足以承擔起生態功能,同時,其種群規模已不足以自我維持。也就是說,被宣佈為功能性滅絕的生物,只能苟延殘喘,眼看著自己的物種沒落、衰亡,個體越來越少,直到找不到配偶,無法繁殖後代,然後,徹底消亡,哪怕立即對其野外種群進行保護,也難有復興的希望。功能性滅絕是實際滅絕的前兆,而實際滅絕則幾乎是篤定的結局。

在我國,有關功能性滅絕最著名的例子,是有“長江女神”之稱的白鱀豚。這是一個慘痛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初,長江流域還有400頭白鱀豚,到1990年為200頭,1995年已經不足100頭,到了1997年則銳減為13頭,到1999年僅剩下5頭!2002年,是我們最後一次確切拍到野生的白鱀豚,同年,唯一一頭人工飼養的白鱀豚“琪琪”也病死了。自此,白鱀豚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2006年,為了確認白鱀豚的生存狀況,多國科學家組成的考察團沿著長江進行了長達38天的考察,結果一無所獲。2007年,著名的學術期刊《BiologyLetters》發表了多位科學家聯名的題為《Firsthuman-causedextinctionofacetaceanspecies?(首例人為原因導致的鯨類滅絕?)》的論文,宣告了白鱀豚的功能性滅絕。

之後,這一結論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並在多篇論文中予以確認。即使如此,在民間仍有頗多爭議,並且仍有人試圖找到白鱀豚的自然種群。(綜合媒體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