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美團“減負”換盈利 但股價到頭了嗎?

美團點評在2019年Q3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不僅總營收保持了44.1%同比增長速度,且連續兩個季度經營性盈利為正,全年盈利可能性進一步放大。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其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截至撰稿,美團點評股價較年初上漲137%。

美團“減負”換盈利 但股價到頭了嗎?

但另一方面,美團仍然處於對手環伺的市場環境中,不僅與阿里本地生活連番進行了各類補貼大戰,且與攜程在酒旅方面較量也有加大之勢,只是隨著業務的收緊,與滴滴在外賣以及打車的競爭暫時告一段落。

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討論在如今的競爭格局中,美團點評採取了何等的應對措施,以及接下來美團點評是否具有投資潛力的問題。

美團近期:收縮戰線,調整營收方式



出於市值管理及業務需要,在2018年IPO前,美團點評進行了一系列大手筆的擴張行為,如155.6億元收購摩拜,進軍打車業務,並開展了生鮮業務,彼時的美團點評頗有“遍地開花”的勢頭。

以上行為在IPO前開始,不僅為企業定價備足了故事性,更為重要的是,美團點評也需要擴張的業務實現起承轉合。

以收購摩拜為例,雖然總標的高達155.6億元,現金支出94.4億元,但美團點評也獲得了5億元的用戶預付款和81.2億元的用戶押金,從現金流角度看,此行為並未加重現金流負擔,且贏得了部分資本溢價。

如今回頭再看,這筆收購也有相當的合理性。

待2019年之後,美團點評進行了業務收縮,生鮮業務開始關店,打車平臺改為聚合平臺,摩拜也收縮投放,原先投放車輛過了折舊期之後,亦減輕折舊帶來的盈利難題。

如果說美團點評在2018年以變重為主,那麼在2019年則以瘦身為主。

在這場瘦身運動中,不僅是業務的收縮,也有運營思路的調整,主要代表為開始將資源集中在美團App,不僅取消了摩拜等子業務的獨立App,且也降低了對微信的依賴(如美團單車已不支持微信掃碼解鎖)。

這是頗值得研究的。

2019年Q1-Q3,美團點評連續12個月交易用戶同比增長分別為26.4%,18.4%和14%,截至2019年Q3,交易用戶總規模為4.4億,由於美團點評業務多集中在一二三線城市所在,難以覆蓋農村及偏遠地區,

用戶總規模似乎正在接近峰值。

這意味著,美團點評需要從往日的用戶搶奪的運營思路轉變為精細化運營,且要集中優勢力量。

再看此前美團點評擴張的所有業務,大多仍然集中在一二三線城市,與現有業務有較大的業務交叉,在短期內業務之間配合會形成良性生態刺激營收,但長期內,子業務多處於盈利無望,且現金流難以扶正的階段,典型代表為摩拜,ofo押金擠兌之後,用戶對行業的不安全感增加,靠押金反哺現金流的做法也已無太大空間。

在用戶總量接近峰值,且創新業務中長期難對運營有質的提升的前提下,美團點評進行了:1.將主要資源集中在美團App;2.收縮創新業務。

從結果看,創新業務收縮,現金流壓力驟降,且有助於盈利,這也是自2019年Q2之後,美團點評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換句話說,在2018年進行一系列擴張之時,亦等同於美團點評將盈利隱藏了起來,在2019年正式揭開盈利的面紗

由於以上觀點有相當多人有所印證,我們不做贅述,只重點看美團點評在盈利方式選擇的調整問題。

我們整理了近幾個季度美團點評在佣金收入和廣告營收的佔比情況,見下圖

美團“減負”換盈利 但股價到頭了嗎?

可以比較清楚看到,近幾個季度以來,美團點評整體的抽傭率保持相對穩定數值,這其中既有對手的壓力問題(如餓了麼仍然對外賣有一定影響,抽傭率過高也會影響商家的選擇立場),亦有行業整體的侷限性,如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抽傭過高顯然會拉昇外賣價格,這顯然是不利於向下沉市場要增長的大方向的。

雖然輿論中不時有對美團點評抽傭高的聲討,但2019年美團點評在此顯然是放棄了成長性,轉求對廣告營收要增長。

雖然如今廣告營收的貨幣化率仍然是3%的低點,但美團點評對此的重視卻是不言而喻的,也即,美團成為年度購買用戶達4.4億人的超級App之後,其廣告價值勢必放大。

我們以線上新貴零售平臺拼多多為例,截至2019年Q3有5.4億的年度購買用戶,當期廣告收入共有67億元之多,是美團的1.5倍。

若將美團App視為一個廣告大平臺,其市場潛力參考拼多多將會有較大的升值空間,也因此,在考慮成長性以及本地生活行業的特殊性時,短期內廣告業務貨幣化率為6%是可以期待的。

若實現此數字,一方面可以為美團點評帶來新的營收增長點,尤其是在抽傭率達到峰值,且外賣為主的業務增速進入中低速區間之後,廣告業務貨幣化有助於緩解此壓力;而另一方面,在面臨對手時,亦可採取主動降佣金的手段提高商家端的競爭力,給其運營以理性彈性空間。

接下來,美團的廣告化將會是一大看點。

總結本部分,在以強化現金流、穩增長和扭虧損的戰略目標下,美團進行了瘦身改造,以“輕運營”為主,而美團App的做大也使得平臺的廣告效應得到提升。

那麼,接下來是否是投資美團的好時候呢?

如何看待美團的市值問題?



美團股價的走高是出乎相當多甚至是業內專業人士的判斷的,我們查詢了易方達基金的中概互聯50ETF基金的持股情況。

這款主要投資中概股互聯網企業的基金,自2018年Q4至2019年Q3,其美團點評的持股量分別為131.53萬股、102.78萬股、68.87萬股和101.99萬股。

而美團點評股價此輪的飛漲,恰是在2019年Q2之後,而此時上述基金卻採取了減持,直到Q3,才將持股量拉昇。

美團在二級市場的表現顯然是令很多業內人士吃驚的,那麼究竟如何看待美團點評的成長性呢?

我們引入巴菲特所鍾愛的ROE這一指標(股東權益收益率)來判斷。

先看公式:ROE=銷售淨利潤/股東權益=銷售利潤率*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

先看利潤率,我們假設廣告業務的增加將會是改善利潤率的主要手段,2018全年美團點評總交易規模為5156億元,以在兩年實現上述改造為目的,以30%的年復增長率測算,到2020年末,平臺總交易規模將在8713億元。

將廣告貨幣化率設定在6%,該部分收入將達到500億的年度收入規模,是2018全年94億廣告收入的5倍多,若維持其他部分貨幣化率不變,到2020年末,平臺總貨幣化率將達到17.1%,總營收為1481億元。

2019年Q3,美團點評淨利潤率為4.8%,維持現有業務成本和費用額度,假設廣告新增廣告業務大部分進入利潤為,設定為80%(其實廣告業務增加除銷售費用和服務器帶寬之外,並未增加過多額外成本,與外賣不同),2020年末,利潤總額將在260億元左右,算法為:1481*4.8%+(500-8713*3%)*0.8

屆時利潤率將在17.5%左右。

假定屆時總權益在1000億元左右(2019年Q3為904億元),屆時ROE將達到26%。

這是究竟是一個何等水平呢,看阿里近幾年的ROE的水平,見下圖

美團“減負”換盈利 但股價到頭了嗎?

摘自macrotrends.net

這意味著,雖然以重運營起家,但若控制好廣告營收的空間,美團變輕之後,這一指標將會接近阿里的水平

(阿里在收購和擴張中,進行“重運營”改造,兩者剛好相反)。

在以上的分析中,對利潤和成長性進行了較為理性化的判斷趨勢,難免有高估的可能,但保守設定20%的ROE我們是可以期待的。

阿里在香港上市之後,市盈率達到40倍,若美團點評以此ROE為參考獲得同等市盈率,保守獲得30倍左右市盈率,260億元的淨利潤將產生7800億元的市值,較如今仍有一定空間。

在前文分析中,由於時間倉促加之本人學識淺薄,對部分指標採取了靜態化處理,難免有失真,但我們暫且擱置具體數值之爭,不妨將討論重點放在:1.美團能否實現穩定的增長;2.在接下來廣告化的改造能否順利;3.在抖音、快手等小視頻成為休閒主要工具後,美團點評能否拿出切實提高用戶市場和廣告價值的手段。

以上問題都在考驗著美團點評。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對美團點評持謹慎樂觀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