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巴中:文化惠民 群眾的“獲得感”是這樣獲得的

巴中:文化惠民 群眾的“獲得感”是這樣獲得的

恩陽古鎮萬壽宮

編前

沿著望王山運動公園跑一跑,感受大汗淋漓的痛快;走進農村文化院壩,看一場群眾文藝表演,讓心靈享受文化之旅;躲進城市公園,在綠色氧吧中呼吸新鮮空氣……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一個個觸手可及的“文化圈、體育圈”,正進入普通群眾的生活,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在我市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精品劇目:

群眾文化生活提檔升位

初冬時節,難得的暖陽天氣,恩陽古鎮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這座坐落在恩陽河畔的千年古鎮,至今仍然居住著大量的原住居民,讓古鎮充滿了煙火氣息。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具有濃厚的川北民居風格,青磚黛瓦,拾階而上,別具一格的歲月底蘊和文化薰陶,讓古鎮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市民、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全新打造的九寨山公園為城市增添了新亮點

區鄉聯動

傳統文化精彩不斷

如今,在恩陽古鎮,除了欣賞質樸的風貌景觀,還可以到萬壽宮喝上一碗蓋碗茶,看一場精彩的川劇或小品。

據介紹,今年以來,恩陽區以《萬壽宮大舞臺》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為引領,結合“恩陽新春燈會”“蘆筍文化藝術節”“荷花旅遊文化節”“美食文化藝術節”“巴人文化藝術節”等專場大型文化活動,實行“部門統籌,區鄉聯動”,一年來,全區共開展群眾文化活動150餘場次,舉辦各類群眾文化培訓、輔導、講座160餘場次,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同時,川北燈戲《李扯火的致富路》獲“‘鄉村振興·美麗家園’四川省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活動”一等獎;四川揚琴《黃荊樹》在四川省第二屆藝術節四川“群星獎”決賽中斬獲曲藝類第一名,並參加2019年第七屆全國部分省市文化館“百館聯動”系列文旅嘉年華活動。

持續發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精品劇目連創佳績,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除此之外,恩陽區更是在服務基層文化建設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完善公共文化體系,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優化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遊客在平昌縣板廟鎮大石村“童話樂園”遊玩

據介紹,今年以來,恩陽區完成6個貧困村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任務,以及民生實事和脫貧攻堅電視“戶戶通”工程8000戶;為72個貧困村綜合文化室免費安裝了WiFi,建設完成19個貧困村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以及23個貧困村文化活動室。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強市建設,作出了打造“精品劇目進巴中”文化惠民品牌的重要決策部署。今年以來,“精品劇目進巴中”文化惠民活動有序推進,全年擬引進精品劇目12場次,涵蓋話劇、舞劇、兒童劇、音樂劇等類別。劇目演出場地大多在主城區,適當兼顧經開區、恩陽區和三縣,引進的川劇《驚蟄》、話劇《保爾·冬妮婭》、兒童劇《豬豬俠之時間去哪兒》等精品劇目,深受市民喜愛。

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精品劇目進巴中”文化惠民活動,引進的劇目種類繁多,可以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同時提升城市人文內涵,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為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凝聚文化力量。(記者 楊佳)

公園體系:

人在城中住城在園中隱

時至冬季,城市公園內,銀杏葉鋪滿一地黃金,清晨,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跳出一身汗;傍晚,公園便成了休閒、玩耍的好去處。

公園綠道

讓市民暢享“慢生活”

“自從退休後,我和老伴除了帶孫子,就是把自己身體鍛鍊好。”家住南江縣城的劉良軍說,以前遛彎的地方不固定,多是沿著小區或者濱河步道走,城市公園投入使用後,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年輕人也奔著這綠水青山來了。

南江縣城市公園位於紅塔、黃金、朝陽三個新區的中央地帶,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總投資3600餘萬元。公園佈局分為彩葉林隔離區、生態景觀中軸區、果林坡地景觀區和市民休閒娛樂區,是三個新區的“都市綠肺”。公園還利用廢舊煙囪建成了地標性建築,打造了許願池、百家姓牆、激光燈字幕等20餘處景點,配套了網球場、兒童遊樂園、老年活動中心等休憩娛樂場所。

不只是南江縣,在經開區牛角街,新打造的興文濱河公園依託原有地理自然生態,以自然、生態、人文和現代城市為設計建築理念,融美景、人文、綠化為一體,集休閒、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建有休息長廊、廣場、步道、生態草坪等景觀,是市民休閒、觀景、娛樂的好去處。

“我們經常在天氣好的時候,帶著孩子、老人到公園裡散步,曬得人暖洋洋的,十分舒服。”家住經開區的居民鄭珍說,她希望家門口這樣的公園能多幾個,靜下心來、慢下腳步,親近自然、享受生活,讓“安逸”多了一個體驗方式。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遊客在平昌縣駟馬水鄉遊玩

生態綠都

力爭打造園林之城

城市公園不僅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閒活動的場所,而且對改善當地自然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總體功能、擴大對外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依託巴中獨特的山水格局、文化底蘊,打造富有詩畫韻味的山水城市。依託巴中特色紅葉、各色彩葉、山體森林,通過增彩添綠、造景營園的方式,呈現具有秦巴色彩的園林城市。建設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打造宜居之城、品質之城、康養之城、園林之城。(記者 何歡)

體育設施:

全民健身“火”起來

11月26日一大早,平昌縣板廟鎮貧困戶楊南勇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安置健身器材。從此,足一出戶,就可以鍛鍊身體。

“這些器材,除了單槓不會翻,其他都會。”43歲的楊南勇是板廟鎮白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7年,搬到大石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

據介紹,楊南勇因病致貧,患有腰椎壓迫神經、痛風等疾病,醫生叮囑要多鍛鍊。村裡安置了健身器材,讓楊南勇倍感方便。每天早上7點過,太極推揉器、雙位漫步機、上肢牽引器……一系列器材做完後,楊南勇神清氣爽。“鍛鍊過後,感覺有勁了,脫貧致富更有奔頭了。”楊南勇說。

設施完善

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省道101線穿村而過,15分鐘從村部到縣城,交通便利加上脫貧攻堅春風,成就了大石村“童話小鎮”建設夢,文化體育設施也更加完善。

“2017年,大石村前後花費千萬元,打造了5.5公里的自行車賽道。村裡有20部山地自行車,高峰期時,要排隊租車。”大石村村支書王萬平介紹,山地自行車是村集體財產,本地村民只需要登記名字就可租騎。

此外,在大石村村委會前,有個3畝多的魚塘,每到節假日,這裡人氣爆滿;村委會旁邊,有個標準籃球場,每到週末就有附近學校學生、老師前來“切磋”。

“你看,這個壩壩,村民在這跳舞、鍛鍊,很安逸。”王萬平指著村委會前面的廣闊院壩介紹,村裡健身場地多了,鍛鍊的人也多了起來。“村裡現在成立了腰鼓隊、廣場舞隊、圍鼓隊,晚上院壩裡非常熱鬧。”

加大投入

鄉鎮“15分鐘運動圈”基本形成

據平昌縣教科體局體育股工作人員冉啟茂介紹,平昌縣依託上級扶持,加大資金投入,全縣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528個行政村,已實施了316個村的316套健身器材,並全部投入使用。2019年下半年,申報了115個村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預計2020年將實現健身器材行政村全覆蓋。”

同時,平昌縣在各村形成了日常體育健身基本隊伍。“通過與各村場地管理員簽訂責任書,制定了管理人員職責和場地使用注意事項,真正實現了‘場地壞了有人補,器材壞了有人修,場地髒了有人清,比賽活動有人組織’的良好目標。”冉啟茂介紹。

南江縣正直鎮長灘村網球場上,當地村民正揮動球拍打得熱火朝天;平昌縣西興鎮皇家山內,由村民組成的翻山鉸子隊時常演出一回;恩陽區漁溪鎮凌雲村廣場上,村民歡聲笑語,廣場舞舞動著美好生活……

近年來,我市加大全市體育設施建設,鄉村體育設施愈加完善。截至目前,全市農民體育建設工程達到1203個,建成網球場、羽毛球場300餘片,自行車綠道330公里,全民健身路徑103條,健身步道166公里。其中,鄉鎮“15分鐘運動圈”已基本形成。(記者 李雲良)

原標題:文化惠民 群眾的“獲得感”是這樣獲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