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恩阳古镇万寿宫

编前

沿着望王山运动公园跑一跑,感受大汗淋漓的痛快;走进农村文化院坝,看一场群众文艺表演,让心灵享受文化之旅;躲进城市公园,在绿色氧吧中呼吸新鲜空气……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体育圈”,正进入普通群众的生活,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在我市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精品剧目:

群众文化生活提档升位

初冬时节,难得的暖阳天气,恩阳古镇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座坐落在恩阳河畔的千年古镇,至今仍然居住着大量的原住居民,让古镇充满了烟火气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具有浓厚的川北民居风格,青砖黛瓦,拾阶而上,别具一格的岁月底蕴和文化熏陶,让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全新打造的九寨山公园为城市增添了新亮点

区乡联动

传统文化精彩不断

如今,在恩阳古镇,除了欣赏质朴的风貌景观,还可以到万寿宫喝上一碗盖碗茶,看一场精彩的川剧或小品。

据介绍,今年以来,恩阳区以《万寿宫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引领,结合“恩阳新春灯会”“芦笋文化艺术节”“荷花旅游文化节”“美食文化艺术节”“巴人文化艺术节”等专场大型文化活动,实行“部门统筹,区乡联动”,一年来,全区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50余场次,举办各类群众文化培训、辅导、讲座160余场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同时,川北灯戏《李扯火的致富路》获“‘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四川省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活动”一等奖;四川扬琴《黄荆树》在四川省第二届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决赛中斩获曲艺类第一名,并参加2019年第七届全国部分省市文化馆“百馆联动”系列文旅嘉年华活动。

持续发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精品剧目连创佳绩,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恩阳区更是在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游客在平昌县板庙镇大石村“童话乐园”游玩

据介绍,今年以来,恩阳区完成6个贫困村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以及民生实事和脱贫攻坚电视“户户通”工程8000户;为72个贫困村综合文化室免费安装了WiFi,建设完成19个贫困村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以及23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打造“精品剧目进巴中”文化惠民品牌的重要决策部署。今年以来,“精品剧目进巴中”文化惠民活动有序推进,全年拟引进精品剧目12场次,涵盖话剧、舞剧、儿童剧、音乐剧等类别。剧目演出场地大多在主城区,适当兼顾经开区、恩阳区和三县,引进的川剧《惊蛰》、话剧《保尔·冬妮娅》、儿童剧《猪猪侠之时间去哪儿》等精品剧目,深受市民喜爱。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品剧目进巴中”文化惠民活动,引进的剧目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同时提升城市人文内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凝聚文化力量。(记者 杨佳)

公园体系:

人在城中住城在园中隐

时至冬季,城市公园内,银杏叶铺满一地黄金,清晨,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跳出一身汗;傍晚,公园便成了休闲、玩耍的好去处。

公园绿道

让市民畅享“慢生活”

“自从退休后,我和老伴除了带孙子,就是把自己身体锻炼好。”家住南江县城的刘良军说,以前遛弯的地方不固定,多是沿着小区或者滨河步道走,城市公园投入使用后,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也奔着这绿水青山来了。

南江县城市公园位于红塔、黄金、朝阳三个新区的中央地带,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3600余万元。公园布局分为彩叶林隔离区、生态景观中轴区、果林坡地景观区和市民休闲娱乐区,是三个新区的“都市绿肺”。公园还利用废旧烟囱建成了地标性建筑,打造了许愿池、百家姓墙、激光灯字幕等20余处景点,配套了网球场、儿童游乐园、老年活动中心等休憩娱乐场所。

不只是南江县,在经开区牛角街,新打造的兴文滨河公园依托原有地理自然生态,以自然、生态、人文和现代城市为设计建筑理念,融美景、人文、绿化为一体,集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建有休息长廊、广场、步道、生态草坪等景观,是市民休闲、观景、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经常在天气好的时候,带着孩子、老人到公园里散步,晒得人暖洋洋的,十分舒服。”家住经开区的居民郑珍说,她希望家门口这样的公园能多几个,静下心来、慢下脚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让“安逸”多了一个体验方式。

巴中: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游客在平昌县驷马水乡游玩

生态绿都

力争打造园林之城

城市公园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活动的场所,而且对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总体功能、扩大对外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依托巴中独特的山水格局、文化底蕴,打造富有诗画韵味的山水城市。依托巴中特色红叶、各色彩叶、山体森林,通过增彩添绿、造景营园的方式,呈现具有秦巴色彩的园林城市。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打造宜居之城、品质之城、康养之城、园林之城。(记者 何欢)

体育设施:

全民健身“火”起来

11月26日一大早,平昌县板庙镇贫困户杨南勇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健身器材。从此,足一出户,就可以锻炼身体。

“这些器材,除了单杠不会翻,其他都会。”43岁的杨南勇是板庙镇白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搬到大石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

据介绍,杨南勇因病致贫,患有腰椎压迫神经、痛风等疾病,医生叮嘱要多锻炼。村里安置了健身器材,让杨南勇倍感方便。每天早上7点过,太极推揉器、双位漫步机、上肢牵引器……一系列器材做完后,杨南勇神清气爽。“锻炼过后,感觉有劲了,脱贫致富更有奔头了。”杨南勇说。

设施完善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省道101线穿村而过,15分钟从村部到县城,交通便利加上脱贫攻坚春风,成就了大石村“童话小镇”建设梦,文化体育设施也更加完善。

“2017年,大石村前后花费千万元,打造了5.5公里的自行车赛道。村里有20部山地自行车,高峰期时,要排队租车。”大石村村支书王万平介绍,山地自行车是村集体财产,本地村民只需要登记名字就可租骑。

此外,在大石村村委会前,有个3亩多的鱼塘,每到节假日,这里人气爆满;村委会旁边,有个标准篮球场,每到周末就有附近学校学生、老师前来“切磋”。

“你看,这个坝坝,村民在这跳舞、锻炼,很安逸。”王万平指着村委会前面的广阔院坝介绍,村里健身场地多了,锻炼的人也多了起来。“村里现在成立了腰鼓队、广场舞队、围鼓队,晚上院坝里非常热闹。”

加大投入

乡镇“15分钟运动圈”基本形成

据平昌县教科体局体育股工作人员冉启茂介绍,平昌县依托上级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全县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528个行政村,已实施了316个村的316套健身器材,并全部投入使用。2019年下半年,申报了115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预计2020年将实现健身器材行政村全覆盖。”

同时,平昌县在各村形成了日常体育健身基本队伍。“通过与各村场地管理员签订责任书,制定了管理人员职责和场地使用注意事项,真正实现了‘场地坏了有人补,器材坏了有人修,场地脏了有人清,比赛活动有人组织’的良好目标。”冉启茂介绍。

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网球场上,当地村民正挥动球拍打得热火朝天;平昌县西兴镇皇家山内,由村民组成的翻山铰子队时常演出一回;恩阳区渔溪镇凌云村广场上,村民欢声笑语,广场舞舞动着美好生活……

近年来,我市加大全市体育设施建设,乡村体育设施愈加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体育建设工程达到1203个,建成网球场、羽毛球场300余片,自行车绿道330公里,全民健身路径103条,健身步道166公里。其中,乡镇“15分钟运动圈”已基本形成。(记者 李云良)

原标题:文化惠民 群众的“获得感”是这样获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