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黃帝內經》應該怎麼學習,有懂的沒?

楊麗華205821601


總覽一遍,知其內容概要。

《素問》《靈樞》共162篇,簡而言之,所述無外乎陰陽五行、五運六氣、人與自然、髒象、經絡、預防、病因、疾病、診法、辨證、論治、針灸、藥食、方劑、護理共十五類。

閱讀二遍,知曉為何以陰陽五行、人與自然、髒象、經絡、病因、辨證、論治、針灸、藥食等九類為之緊要。

從根本懂得:

“陰陽五行”:萬物根源為之“氣”,物非不變,而從陰陽二氣對抗的矛盾鬥爭中發展變化的。所以《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因而《內經》所述15個內容,無一不貫通這一“陰陽五行”學說。《內經》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整體觀念,他認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比如說我自然運動變化的影響,因而健康疾病的種種問題都不能離開“人與自然”這一整體觀念。

髒象經絡:

是對人體進行觀察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的特殊學說,雖與生理解剖有相似之處,卻不能完全用現代的生理解剖來說明,因為它更重要的是在整體觀念下,抽象闡述五臟六腑、經脈氣血等不同機能相互間的“生制”關係。因而,成為臨床施治不可缺少的理論。

病因學說:

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飲食勞傷三部分,這是瞭解病變本質及發病規律的主要知識。

辨證論治:

辨證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為綱,《靈樞·真邪篇》、《素問·調經論》等,深刻表達了八綱辨證的奧義。自《傷寒論》至今都是中醫臨床辨證的唯一論據。

施治諸理:

於《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至真要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等篇突出傳述,關於施治諸般無不闡發致盡,而成為臨證運用的準則。

針灸:

《內經》所傳豐富,尤其《靈樞》更有“針經”之稱,僅刺法就有三十九種,諸病針刺法更有62種之多,其中刺熱性病59穴,水氣病57穴,實有豐富內容可研。

《內經》所載藥物雖不多,而辨識藥物性味的陰陽、喜惡、宜忌等問題,無其所不括,所以無論何家本草著作,均據此為淵源。

由此幾點,不難看出《黃帝內經》的價值,概所究者,必不可不研習。


鴻道中醫術


我感覺黃帝內經是一部人體社會科學書籍,人身體的幾十億細胞就是自己的幾十億子民,你自己的大腦就是這幾十億子民的皇帝,人要多關心自己的子民,瞭解他們的疾苦。化解他們的矛盾,給他們留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和修復能力讓他們更好的為明天工作這就是一個有道的明君,有病也不要只想著割掉,看看是怎麼造成的?找到原因安撫救濟加疏通,因為病也是你的子民。


過兩天1963


先把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背熟掌握好,再學背熟黃帝內經,否則你學一輩子黃帝內經,即便全部背會也未必能夠治病。請慎之又慎。原因很簡單,他只有理論沒有幾個方子。沒有幾個方子沒有藥量。理、法、方、藥、量、五個主要內容具備,才能夠稱之為全備的醫書。黃帝內經只有幾個方子,充其量只能稱之為養生思路的百科全書。


建設網民


最起碼也要通讀三遍以上!第一遍用時最長,許多字,句要先讀到無障礙。第二遍進入章、節、段意思的大致明白。第三遍從頭至尾串讀,或許能悟到一二。三遍以後再讀就可以文化了!


魯中居士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為古代醫家託軒轅黃帝名之作,為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創作,一般認為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



首先黃帝內經分為上篇素問和下篇靈樞,全書共162篇文章,黃帝內經可以說是包羅天地萬象的百科全書,其中的理論都是非常的抽象,沒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的基礎是很難去理解的.初學者往往很苦惱到底怎麼樣去學習?到底怎麼樣去入手.

第一:首先要從認識漢字入手,最好能認識繁體字,我們現行的漢字都是簡化字,實際上繁體字包含著這個文字本身的含義...在上古天真論中,有"上古真人者,年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動和作什麼區別,其實我們去看繁體字就能明白,動和作的區別,動"動\

努力的洋蔥


建議你先讀“陰陽應象大論”,但是不要“鑽”進去讀。

“陰陽應象大論”,是“陰陽”學說對“應”現“象”而“論”的。

要結合現實去對照讀,理解了其“陰陽”理論的含義,再繼續讀就能入門了。


古書今讀


不用學了。


平衡之德


千萬別看,耽誤前程。如果不要前程了可以看。


白天甲骨文晚上鬥地主


閱讀《內經》其實不難,前題是瞭解干支分別代表的腑臟和五行生剋,這是初讀者進門的入場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