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黄帝内经》应该怎么学习,有懂的没?

杨丽华205821601


总览一遍,知其内容概要。

《素问》《灵枢》共162篇,简而言之,所述无外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人与自然、脏象、经络、预防、病因、疾病、诊法、辨证、论治、针灸、药食、方剂、护理共十五类。

阅读二遍,知晓为何以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辨证、论治、针灸、药食等九类为之紧要。

从根本懂得:

“阴阳五行”:万物根源为之“气”,物非不变,而从阴阳二气对抗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的。所以《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因而《内经》所述15个内容,无一不贯通这一“阴阳五行”学说。《内经》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整体观念,他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比如说我自然运动变化的影响,因而健康疾病的种种问题都不能离开“人与自然”这一整体观念。

脏象经络:

是对人体进行观察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的特殊学说,虽与生理解剖有相似之处,却不能完全用现代的生理解剖来说明,因为它更重要的是在整体观念下,抽象阐述五脏六腑、经脉气血等不同机能相互间的“生制”关系。因而,成为临床施治不可缺少的理论。

病因学说:

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劳伤三部分,这是了解病变本质及发病规律的主要知识。

辨证论治:

辨证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灵枢·真邪篇》、《素问·调经论》等,深刻表达了八纲辨证的奥义。自《伤寒论》至今都是中医临床辨证的唯一论据。

施治诸理:

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等篇突出传述,关于施治诸般无不阐发致尽,而成为临证运用的准则。

针灸:

《内经》所传丰富,尤其《灵枢》更有“针经”之称,仅刺法就有三十九种,诸病针刺法更有62种之多,其中刺热性病59穴,水气病57穴,实有丰富内容可研。

《内经》所载药物虽不多,而辨识药物性味的阴阳、喜恶、宜忌等问题,无其所不括,所以无论何家本草著作,均据此为渊源。

由此几点,不难看出《黄帝内经》的价值,概所究者,必不可不研习。


鸿道中医术


我感觉黄帝内经是一部人体社会科学书籍,人身体的几十亿细胞就是自己的几十亿子民,你自己的大脑就是这几十亿子民的皇帝,人要多关心自己的子民,了解他们的疾苦。化解他们的矛盾,给他们留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和修复能力让他们更好的为明天工作这就是一个有道的明君,有病也不要只想着割掉,看看是怎么造成的?找到原因安抚救济加疏通,因为病也是你的子民。


过两天1963


先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背熟掌握好,再学背熟黄帝内经,否则你学一辈子黄帝内经,即便全部背会也未必能够治病。请慎之又慎。原因很简单,他只有理论没有几个方子。没有几个方子没有药量。理、法、方、药、量、五个主要内容具备,才能够称之为全备的医书。黄帝内经只有几个方子,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养生思路的百科全书。


建设网民


最起码也要通读三遍以上!第一遍用时最长,许多字,句要先读到无障碍。第二遍进入章、节、段意思的大致明白。第三遍从头至尾串读,或许能悟到一二。三遍以后再读就可以文化了!


鲁中居士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首先黄帝内经分为上篇素问和下篇灵枢,全书共162篇文章,黄帝内经可以说是包罗天地万象的百科全书,其中的理论都是非常的抽象,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很难去理解的.初学者往往很苦恼到底怎么样去学习?到底怎么样去入手.

第一:首先要从认识汉字入手,最好能认识繁体字,我们现行的汉字都是简化字,实际上繁体字包含着这个文字本身的含义...在上古天真论中,有"上古真人者,年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动和作什么区别,其实我们去看繁体字就能明白,动和作的区别,动"動\

努力的洋葱


建议你先读“阴阳应象大论”,但是不要“钻”进去读。

“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对“应”现“象”而“论”的。

要结合现实去对照读,理解了其“阴阳”理论的含义,再继续读就能入门了。


古书今读


不用学了。


平衡之德


千万别看,耽误前程。如果不要前程了可以看。


白天甲骨文晚上斗地主


阅读《內经》其实不难,前题是了解干支分别代表的腑臟和五行生克,這是初读者進门的入场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